超滑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仿生表面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构建粗糙结构,再注入不同类型的油状液体使其具有超滑性质。超滑材料有着疏水材料良好的表面疏液、自修复、自清洁、防附着等功能,且有着比疏水材料更好的循环利用能力,因此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和潜在应用价值[1]。聚吡咯(PPy)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及环境稳定性,且PPy复合材料具有疏水性[2]。HERMELIN E等人使用一步电化学方法制备出附有PPy涂层的疏水锌电极,制备出的PPy层显示出了十分优越的自清洁防腐性能[3]。MECERREYES D等人利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PPy材料,使用氟共掺杂剂制成具有疏水氟化表面的织物,还将PPy选择性沉积到纺织品中,构造出其疏水表面结构,有效提高了PPy材料的疏水性[4]。PPy复合织物可以通过原位聚合法在织物表面生成PPy,通过选用适当溶剂、模板等聚合条件将PPy设计聚合成各种微纳结构[5⁃6],是理想的制备超滑表面粗糙结构的材料。CHARPENTIER V J T等人在不锈钢基材上覆盖微孔PPy涂层后将低表面能润滑剂氟化油和离子液体注入涂层中,与普通不锈钢相比,在碳酸钙水垢环境中,碳酸钙沉积降低较明显[7]。KIM P K等人在铝表面用沉积法制备出的PPy超滑表面,冰黏附强度比传统材料至少降低一个数量级[8]。相比于疏水表面,润滑油的毛细流动特性可以自我填充、修复划痕空隙,使得超滑表面具有更好的疏水性和稳定性能,而且还有比超疏水材料更好的防覆冰能力,但目前对超滑表面的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对其粗糙表面还需进一步设计。本研究采用不同模板和低表面能掺杂剂一步法制备疏水PPy复合棉织物,再用浸润法在表面灌注低表面能润滑油;通过表面性能测试,比较疏水及超滑表面的性能差异,研究吡咯聚合工艺对超滑表面性能的影响。1 试验1.1 PPy复合棉织物的制备N⁃甲基吡咯及碘掺杂法(以下简称碘掺杂法)。首先,称量2 g棉织物做为基材,浸泡于添加了4 mL碘的80 mL、1.5 mol/L的FeCl3水溶液中并不断搅拌。其次,配置混合8 mL吡咯和8 mL N⁃甲基吡咯的无水乙醇混合溶液,将其注入上述FeCl3水溶液中,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1 h,反应结束后取出织物,依次用去离子水、皂液及无水乙醇清洗,80 ℃烘干。最后,称重,贴标签装袋。甲基橙(MO)软模板法(以下简称MO软模板法)。首先,称量2 g棉织物。以1∶200的浴比配置MO(0.005 mol/L)和FeCl3(0.5 mol/L)混合溶液400 mL。在烧杯中盛入400 mL去离子水,依次加入0.654 8 g的MO粉末和32.442 g的无水FeCl3,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并形成FeCl3—MO络合物。其次,放入称取好的织物,并置于0 ℃至5 ℃的冰水浴中,用电动搅拌机不断搅拌,使织物被络合物充分浸润附着,此时缓慢滴加26.836 g的吡咯,搅拌2 h后取出并依次用去离子水、皂液及无水乙醇清洗,80 ℃烘干。最后,称重,贴标签装袋。超滑处理。将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烘干样品分别浸泡在全氟奈烷中12 h,自然干燥后称重,贴标签装袋。1.2 PPy复合棉织物的性能测试及表征使用JSM⁃63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各织物微观形貌。使用Orintex Clorado 3600D型测色系统测试PPy复合棉织物的K/S值,以表征织物表面PPy的沉积情况。K/S值越大,表面颜色越深;K/S值越小,表面颜色越浅。使用RTS⁃9型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测试各织物方阻,每片织物上取5个点测量,取平均值。使用CSCDIC⁃200S型接触角测量仪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接触角,每片织物测量5个点数据,取平均值。将水和牛奶滴在倾斜25°的织物表面,控制液滴在织物上滑动具有相同的轨道长度(4 cm),使用摄像机进行录像,对液滴在织物上不同滚动位置进行截图并记录所用时间,观察并记录液滴在织物表面的残留现象,并用液滴滑落所用时间对抗黏连性进行表征。由于选取小体积液滴时对比更加明显,故对比试验选取2.5 μL水滴和1.7 μL牛奶。2 结果与讨论2.1 扫描电镜图1为各织物的电镜照片。图1棉织物处理前后电镜照片.F1a1(a)原织物(2 000倍).F1a2(b)碘掺杂法处理织物(3 000倍).F1a3(c)MO软模板法处理织物(3 000倍).F1a4(d)碘掺杂法+超滑处理后织物(3 000倍).F1a5(e)MO软模板法+超滑处理后织物(3 000倍)由图1(b)和图1(c)可以看出,经过吡咯聚合处理后吡咯在棉纤维表面形成PPy薄膜,且对比图1(a)可知,聚合后棉纤维的天然卷曲消失。原棉织物的纤维表面存在天然卷曲且粗糙不平,在聚合过程中由于氧化剂FeCl3等试剂的影响,纤维吸湿溶胀,天然卷曲消失,与此同时,吡咯在纤维表面聚合为PPy。碘掺杂法所形成的PPy颗粒较小且所成膜比较均匀,MO软模板法所形成的PPy颗粒较大且成膜不均匀。不同PPy的外观形貌及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由图1(d)和图1(e)可见,经过超滑处理后棉纤维表面微观形貌没有明显变化。2.2 PPy复合棉织物的性能原棉织物不导电。经测试可知,经碘掺杂法制备的棉织物增重率23.39%,K/S值42.509,接触角137.30°,不导电;经MO软模板法制备的棉织物增重率22.97%,K/S值52.671,接触角134.72°,方阻(144.68±77)Ω/□。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具有类似的增重率和疏水性能。PPy本身为黑色,但因两种方法所用掺杂剂不同,造成K/S值有所区别,其中MO软模板法制备的PPy的K/S值更高,颜色更深。2.3 PPy复合棉织物超滑处理后的性能表1为超滑处理后复合棉织物的浸润性及导电性测试数据。由表1可以看出,将碘掺杂法和MO软模板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进行超滑处理后,由于注入了全氟奈烷润滑油,虽然接触角会有些许降低,碘掺杂法的样品降低了3.81°,MO软模板法的样品降低了9.46°,但织物的浸润现象降低,总体疏水效果加强。全氟奈烷润滑油的加入使得MO软模板法样品的方阻得到显著下降,碘掺杂法样品的导电性亦有显著提高。因此,超滑处理可明显降低复合织物表面方阻,使织物导电性明显提高。.T001表1棉织物超滑处理后的浸润性和导电性处理工艺接触角/(°)浸润现象方阻/(Ω·□-1)增重率/%MO软模板法134.72缓慢浸润144.68±77MO软模板法+超滑处理125.26残留水渍15.36±10.15碘掺杂法137.30缓慢浸润不导电碘掺杂法+超滑处理133.49不浸润2 692.00±8160.19从表1可以看出,碘掺杂法所制备的样品接触角较大,因此选用碘掺杂法制备的棉织物做抗黏连性试验。以液滴滚动到织物下方所用时间作为抗黏连性能的对比表征参数,具体结果见图2。图2碘掺杂法经超滑处理前后抗黏连性测试图片.F2a1(a)超滑处理前水滴抗黏连性试验.F2a2(b)超滑处理后水滴抗黏连性试验.F2a3(c)超滑处理前牛奶滴抗黏连性试验.F2a4(d)超滑处理后牛奶滴抗黏连性试验由图2可以看出,在25°斜角台上,以碘掺杂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在超滑处理前后抗黏连效果有明显不同。水滴抗黏连试验中,超滑处理前水滴滚落所用时间为0.19 s,超滑处理后所用时间为0.16 s;牛奶滴抗黏连试验中,超滑处理前牛奶滴在织物表面滚动一小段距离不再滚动,超滑处理后牛奶滴滚落所用时间为0.27 s,且织物表面会残留些许奶渍。因此,可以认为碘掺杂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对水具有良好的抗黏连性能,但对于牛奶渍等黏度大的液体的抗黏连效果较差;同时,经过超滑处理后,碘掺杂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抗黏连性要比超滑处理前有显著提高。3 结论本研究基于超滑表面的仿生设计原理,采用PPy在棉织物上形成粗糙表面,再经全氟奈烷浸泡形成超滑表面,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碘掺杂法所形成的PPy颗粒较小且所成膜比较均匀,MO模板法所形成的PPy颗粒较大且成膜不匀;两种方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具有类似的增重率和疏水性能,接触角均达到134°以上;MO软模板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方阻为(144.68±77)Ω/□,可用于潮湿环境中的柔性传感器、电容器电极材料等领域。(2)超滑处理对织物纤维表面微观形貌没有明显影响,超滑处理后织物接触角会有所降低,但液体在织物上的扩散和浸润现象减少,疏水效果得到加强。全氟奈烷润滑油的加入使得MO模板法样品的方阻降至(15.36±1)Ω/□,故超滑处理会使织物表面方阻明显降低,使织物导电性明显提高。(3)经过超滑处理后,碘掺杂法制备的PPy复合棉织物抗黏连性较超滑处理前有显著提高。总之,PPy复合棉织物的超滑处理可以提高织物的抗黏连性能,且织物导电性也有明显提高。基于这些特性优势,超滑表面设计的织物有望应用于导电传感、自清洁、抗腐蚀、抗吸附、抗结垢、防冰冻等领域。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