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料配比是影响反刍动物日粮最基础的因素[1]。反刍动物饲喂日粮的精饲料水平过高,摄入的精料水平超过一定指标,导致精饲料在动物瘤胃中发酵速度缓慢,瘤胃内形成过多乳酸及挥发性脂肪酸,胃酸水平超标,瘤胃酸中毒,严重时会伴有一系列其他的营养代谢类疾病,甚至造成反刍动物死亡,造成经济效益下降[2-4]。饲喂日粮的精饲料水平过低会造成反刍动物生长缓慢,引发酮病。采用合理的日粮精料饲喂反刍动物可以提高饲料实际利用率,改善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5]。因此,探讨精饲料饲喂水平对提高反刍动物的高效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反刍动物适宜的精饲料饲喂水平提供参考。1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1.1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产奶性能的影响日粮精粗比、营养水平、适口性及反刍动物本身瘤胃发育情况等是影响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因素[6]。张强[7]研究发现,精料组奶山羊奶产量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粗料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比粗料组分别下降21.0%和14.9%。Beyero等[8]在饲喂斯坦奶牛日粮精粗比为50∶50、40∶60和30∶70时研究发现,饲喂日粮精粗比为40∶60的产奶量比日粮精粗比为50∶50的低,但牛奶乳脂率分别比日粮精粗比为50∶50和30∶70组高0.30%和0.21%。因此,适宜提高精饲料饲喂水平,奶牛和奶山羊的产奶量会上升,原因是饲喂精饲料水平的提高,使反刍动物摄入许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能够实现反刍动物瘤胃内部能氮之间相互平衡,使反刍动物瘤胃内部的微生物蛋白合成速度加快。但饲喂精饲料水平过高对反刍动物的健康不利,易引起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等疾病的发生,降低生产性能。1.2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增重性能的影响侯鹏霞等[9]在滩羊育肥试验中发现,精饲料饲喂水平与滩羊的粗蛋白消化率以及与生产性能呈正相关。王思飞[10]研究发现,滩羊的平均日增重随精料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段俊红等[11]研究发现,日粮精粗比过高会导致思南杂交肉牛的健康受损,影响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最优化,增加了饲料成本。殷骥等[12]研究表明,一定范围内,滩羊的平均日增重随精饲料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当精饲料比例过高时,滩羊的平均日增重开始降低。因此,精饲料中的高能量会增加消化能量的摄入,从而使反刍动物的体重增加[13-14],适当的精饲料饲喂水平是保证反刍动物健康生长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1.3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屠宰性能的影响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重能够反映反刍动物屠宰性能。研究表明,日粮能量水平与反刍动物的屠宰性能存在密切关系[15]。程光民等[16]研究表明,公羊的屠宰率随精饲料饲喂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郝怀志等[17]研究发现,肉用绵羊的胴体重和净肉重随精饲料饲喂水平提高呈上升趋势。高林青等[18]以60∶40和40∶60的精粗比饲喂湖羊,分别统计研究湖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以及其后腿重,结果发现,以60∶40精粗比喂养的湖羊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另一组湖羊。周力等[19]以藏羊为试验对象,设定80∶20、70∶30、60∶40、50∶50、40∶60、30∶70和20∶80的日粮试验,研究表明,前4组藏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后3组,说明改变精饲料饲喂水平可提高藏羊的生产与屠宰性能。夏传齐[20]研究表明,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的日粮精料比从35%增加至65%时,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屠宰重、胴体重及屠宰率均升高。因此,随精饲料饲喂水平的升高,日粮营养水平也相应增加,加快反刍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饲料转换率,增强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说明适当提高精饲料饲喂水平有助于提高反刍动物的屠宰性能。2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动物体内的血清生化指标可反映动物健康水平和营养情况,可以体现动物的新陈代谢能力,对维持动物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李茂等[21]研究发现,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能够显著提高海南黑山羊血清中葡萄糖浓度。血清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22]。徐相亭等[23]以杜泊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的血清中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精饲料提高时,血清中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浓度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反映机体脂肪代谢与吸收的指标,其浓度与日粮的营养水平密切相关。崔晓鹏等[24]研究发现,妊娠后期藏母羊体内所检测出的血清尿素氮浓度会受精饲料饲喂水平的影响,表现为负相关。原因是提高精饲料饲喂水平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和对氨的吸收,并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浓度是反映动物自身蛋白质代谢和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蛋白质代谢增加或肝功能受损均会导致两者活性增加[25]。李妍等[26]研究发现,提高日粮精粗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浓度。3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3.1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pH值的影响瘤胃pH值是衡量反刍动物瘤胃是否发酵正常重要指标之一,瘤胃pH值正常范围一般为5.5~7.5[27],pH值的变化受日粮类型、唾液分泌、干物质采食量以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当日粮所含精饲料为较高水平时,瘤胃pH值可降低至5.0~5.2[28]。研究表明,反刍动物的瘤胃pH值与精料饲喂量呈负相关,原因是精料比例增加,采食的日粮中纤维物质比例降低,导致反刍动物反刍次数和唾液分泌量减少。反刍动物摄入精料量增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瘤胃中的发酵速度得到提升,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含量迅速上升,使瘤胃酸度增加,瘤胃内的pH值呈下降趋势。研究发现,瘤胃pH值过低,反刍动物瘤胃中相关纤维分解菌群丰度降低,严重时会引起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不利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29]。占今舜等[30]研究表明,湖羊瘤胃pH值随精饲料饲喂水平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原因是高精料组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产量较高。曾钰等[31]研究发现,牦牛瘤胃液pH值随精饲料饲喂水平的降低而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杨靖等[32]研究表明,日粮中所含精料水平提高,瘤胃pH值降低。因此,反刍动物瘤胃内pH值,随精饲料饲喂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2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氨肽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的影响瘤胃NH3-N是饲料中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质的降解产物,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前体,也是评价瘤胃发酵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NH3-N能够反映日粮蛋白降解程度与微生物蛋白合成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其浓度一般为60~300 mg/L[33]。瘤胃微生物利用瘤胃产生的氨基酸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用于合成动物产品中的蛋白质,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反刍动物瘤胃中的菌群数量以及微生物在进行合成蛋白过程的速度[34]。精饲料饲喂水平能够通过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功能进而影响瘤胃内微生物蛋白的含量。田靖[35]研究表明,当精饲料饲喂水平提高时,奶山羊瘤胃NH3-N浓度会增高。李萍[36]研究表明,当精饲料饲喂水平提高时,荷斯坦奶牛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上升。许倩倩[37]研究表明,晋南牛瘤胃NH3-N浓度随精饲料饲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鲁琳等[38]研究发现,当精饲料饲喂水平提高时,MCP的合成效率得到改善。刘鑫[39]研究发现,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中MCP的含量高于精粗比为25∶75和75:∶25的日粮。MCP与精饲料饲喂水平呈正相关[40]。当精粗比超过7∶10时,MCP的合成量逐渐减少[41]。可能是由于试验品种、生理阶段、日粮结构差异等因素造成上述试验结果不同。3.3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最终产物主要为VFA,短链脂肪酸是构成VFA的主要成分,短链脂肪酸有乙酸、丙酸、丁酸。反刍动物能量有70%来自VFA[42]。精饲料饲喂水平不同也会直接导致瘤胃中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有明显变化。研究发现,日粮中精饲料的比例与挥发性脂肪酸的总含量呈正相关[43],反刍动物瘤胃中乙酸浓度与日粮精粗比呈负相关,反刍动物瘤胃中丙酸、丁酸浓度随精饲料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精饲料水平有助于促进瘤胃上皮发育[44]。华金玲等[45]通过饲喂黄淮白山羊不同精粗比日粮,结果发现,日粮精粗比为40∶60和50∶50组的黄淮白山羊瘤胃中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与精粗比为30∶70组的黄淮白山羊相比明显较低。刘兆林[46]研究表明,低精粗比组与高精粗比组奶山羊瘤胃中所含有的乙酸丙酸浓度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乙酸浓度在低精粗比组奶山羊中的含量较高,丙酸浓度在低精粗比奶山羊中的含量较高。普宣宣等[47]研究发现,随着NFC/NDF比例下降,乙酸浓度在各个时间点均逐渐增加,丙酸浓度逐渐下降,乙酸/丙酸值逐渐增加。陈志龙等[48]研究发现,日粮中的NFC/NDF值越大,奶山羊瘤胃中所含有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也越高,乙酸和乙酸/丙酸水平趋于降低。4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反刍动物瘤胃由不同微生物菌种(细菌、真菌等)构成[49]。微生物菌种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结构,会受到饲喂反刍动物的精饲料水平的影响[50]。日粮结构是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菌群发生变化的首要因素[51],日粮的类型也会影响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52]。研究发现,反刍动物日粮中精饲料含量较低,可为瘤胃中的纤维降解菌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促进纤维类物质分解;反刍动物日粮中精饲料含量较高,瘤胃中的发酵产生VFA和乳酸含量过高,瘤胃酸度过高,对纤维降解菌的生长起阻碍作用,导致反刍动物的消化能力下降,生产性能下降。Mao等[53]研究发现,饲喂精饲料水平高的日粮,奶牛瘤胃中如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等细菌菌种的生长和种类产生抑制作用,可以为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等细菌菌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利于其含量提高。粗料组中瘤胃中瘤胃球菌属、奇异菌属和梭菌目等菌属比例较高。张年等[54]研究湖北黑头羊瘤胃菌群,发现相对丰度最高的是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陈芸等[55]研究表明,提高精饲料饲喂水平时,川中黑山羊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林波等[56]研究发现,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日粮中所含的精料水平成正比,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日粮中所含的精料水平成反比。因此,精饲料饲喂水平会影响瘤胃细菌菌群,提高精饲料饲喂水平,增加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数量,提高发酵速度,增加提供的能量和细菌数量;当精饲料饲喂水平时,日粮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数量减少,发酵产生的能量无法满足微生物合成蛋白的能量需要,导致细菌数量低和生长效率慢。5结论适当提高精饲料饲喂水平可有效改善瘤胃发酵,影响瘤胃菌群组成,提高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促进动物机体发育,提高经济效益。但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应加大精饲料饲喂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方面的研究力度。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