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近年来,我国要求采用“国家平台+省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的架构,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2021年,我国陆续印发有关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应用。截至目前,多数重点用能单位已实现将能耗数据上传至国家平台。辽宁省已完成省级平台搭建,接入端系统建设499家,省级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政府部门做好能源宏观分析与战略规划、实施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开展能源“双控”形式分析等提供强有力基础支撑。(1)政策叠加取得显著成效。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辽宁省先后印发了系列文件,并定期下发有关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端系统建设情况的通报。辽宁省也将接入端系统建设纳入能耗“双控”考核内容,多重政策叠加有效促进各地区接入端系统建设工作,提高了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意识。(2)能力建设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辽宁省先后分片区开展5场业务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累计1 200人次。围绕开展能耗在线监测工作的背景、政策要求、用能单位建设、接入端系统建设以及系统的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2021年以来,辽宁省建立15个市级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推进群,围绕端系统建设、数据对接等各类复杂问题指定专家给予及时解答,并定期在群里发布问题汇总答案,实现全省600多家重点用能单位线上答疑全覆盖,提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意识显著提高,为加快接入端系统建设提供坚实基础。(3)省级平台功能进一步丰富完善。在对各地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基本掌握监测系统省级平台建设主要内容,重点包括能源概况、能源消费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节能管理、碳排放管理、用能权交易、计量管理、节能监察管理等功能模块。对标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要求,辽宁省将国家在“十四五”“十五五”重点开展的节能降碳重点举措补充纳入省级平台功能模块,进一步提升业务功能信息化,创新线上线下共同管控新模式。新增功能包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综合管理、能耗“双控”管理、碳中和碳达峰管理、联网数据质量评估管理、能源消费预算管理、重点企业用能情况报送管理和项目节能审查实施情况管理等,功能丰富程度及业务信息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4)企业端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多轮政策文件的下达,省市县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协调配合,截至2021年12月中旬,辽宁省已完成接入端系统建设499户,接入率约80%,报送至国家正式平台234家。目前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成情况已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任务清单,辽宁省各地区正在积极推进,接入重点用能单位数量仍不断增加。2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1缺少地方标准支撑为规范和指导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按照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国家制定多个标准规范,其中包括总体架构规范(试行)、基础信息与格式规范(试行)、系统平台接口协议规范(试行)等9个标准规范;电力、钢铁、石油石化3个行业的数据采集指南。上述标准对于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但是参考先进省份建设经验,辽宁省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缺少地方配套标准的实施,导致辽宁省数据质量与先进省份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2.2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立足接入省级平台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数据,依托数据完整性(Pwz)、数据时效性(Psx)、数据规范性(Pgf)、数据有效性(Pyx),构建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联网质量报告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得分E=0.6×Pwz+0.2×Psx+0.1×Pgf+0.1×Pyx,对于接入省级平台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2.03.004.T001表1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联网质量报告评价情况级别综合评价得分重点用能单位数量占比/%优秀E≥ 8021643良好60 ≤E 809820差E 6018537数据显示,辽宁省部分重点用能单位上传的能耗数据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的主要原因包括:(1)没有对接入端系统进行统一验收,上传数据没有经过验收结论的校验和修正;(2)缺少配套地方标准支撑;(3)缺少能源计量器具管理;(4)重点用能单位及接入端系统建设技术服务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国家标准政策掌握不清,服务不到位;(5)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建设接入端系统后,还没有正常运行到一个月,数据质量评分偏低。2.3各市建设进展不均衡当前各市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截至目前,辽宁省14个市和1个示范区中,部分地区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建设完成率100%;部分地区完成率不到50%。部分地区数据联网质量报告优秀率高达70%;部分地区还不到10%,进展情况不均衡。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建设情况及报告优秀率如表2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2.03.004.T002表2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建设情况及报告优秀率地区序号接入端系统比例数据联网质量报告优秀率地区序号接入端系统比例数据联网质量报告优秀率15846971202924610553631007011392948141129145567311390586952514913375061510050810027%3对策建议3.1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1)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或校准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2)完善地方配套标准。尽早制定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验收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及通信标准及其他行业的数据采集指南。(3)落实监测数据质量主体责任。重点用能单位要按照相关标准开展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4)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依托现有的数据联网质量报告评价体系,构建以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数据时效性、数据可验证性、数据有效性、数据规范性等6个指标为一体的数据联网质量报告评价体系,结合辽宁省实际妥善设置各项比例权重,准确评价上传数据质量,追溯数据质量偏差原因。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升对第三方服务商的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泄露。3.2组建企业名单动态调整机制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名单由省统计部门给出,重点用能单位名单一直存于不断变更状态,初步统计目前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623户。建议进行深入摸底调查,将不具备建设条件和新增的重点企业重新梳理汇总,统一上报节能主管部门进行研究确定,组建重点企业名单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每一级节能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最新企业名单,为有效监督管控提供支撑。3.3重新开启节能监察工作节能监察是贯彻落实节能法律法规、保障能耗双控目标完成的重要抓手,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节能监察也是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省级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之一,组建节能监察队伍,行使节能监察权利,为节能降碳做好支撑。3.4深入推进接入端系统建设该项目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开展能耗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节能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目前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统计数据一是来源统计部门,但是统计周期滞后,数据分析薄弱,不能及时、有效地支撑节能工作;二是来源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上传的数据,但是辽宁省仍有124家重点用能单位没有建设接入端系统,未能将能耗数据准确上传至省级平台,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不充足。为实现重点用能单位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同时也为了完成国家部署的工作任务要求,建议下一步重点推进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建设,实现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全部稳定上传。4结语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占有支撑地位,应引起重视。本研究重点从数据质量、企业名单、节能监察、接入端系统建设等4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对策及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互联网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提高节能宏观调控能力,推动完成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