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有多种,如大肠杆菌引发的仔猪黄痢、白痢,新毒株和混合感染引发的仔猪腹泻[1-3]等。抗生素能够防治腹泻,但畜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等问题限制了抗生素的使用[4-5]。已有研究指出,通过饲喂益生菌干预、早期建立健康的微生物区系,利于提高仔猪免疫力和抗病力[6-7]。双歧杆菌属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对提高仔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8-9]。双歧杆菌能够通过黏附作用产生乳酸、乙酸等提高宿主免疫功能,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免疫力和生长性能[10-11]。李海珍[12]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双歧杆菌具有调控肠道健康的作用[13]。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等其他益生菌联合使用,对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具有协同促进作用[14-15]。双歧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对生产工艺条件和设备要求严苛,导致目前市面产品中活菌浓度低,不易保存和使用。本研究使用的水剂复合益生菌制剂采用双歧杆菌等多菌混养,自成微生态系统内循环,活菌数多,能够用于防治仔猪腹泻,促进仔猪健康。本试验测定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的抑菌性,探究其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探索其替代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由大北农养猪研究院提供,产品中活菌数及有机酸含量由北京清晰技术研究院及中国农业大学饲料分析测试中心提供,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7.006.T001表1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中益生菌活菌数及有机酸浓度益生菌数量/(CFU/mL)有机酸含量/(ng/L)双歧杆菌2.40×1010乳酸10 735.0酵母菌4.50×105甲酸11.8乳酸菌总数3.60×1010乙酸1 818.0干酪乳杆菌1.16×1010丙酸2.5粪肠球菌5.60×108丁酸8.1仔猪治疗试验中所使用的卡那霉素购自四川天定生物,浓度为10%。1.2试验设计1.2.1体外抑菌性测定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法测定益生菌制剂的抑菌性[16]。试验分为4组,庆大霉素(100 mg/L)为阳性对照组,其他3组为不同批次的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每组8个重复,每个牛津杯中加入100 μL待测样品,37 ℃恒温培养24 h,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半径。本试验中所用的大肠杆菌、肠产毒型大肠杆菌(ETEC)、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编号分别为ATCC8739、ATCC35401、ATCC6538。1.2.2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死亡率测定试验选用胎次一致、妊娠日龄110 d左右的母猪20头,分为4组,每组5头。分娩后对仔猪进行称重,调栏,各组母猪初始带仔数和平均窝重尽量一致。3个试验组分别在0 d及3 d时灌服1、2、3 mL的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照组灌服2 mL生理盐水。试验期为21 d。1.2.3乳仔猪腹泻治疗试验试验选取日龄、体重相近,腹泻程度一致的哺乳仔猪 88 头,随机分为抗生素组 (对照组)和益生菌组(试验组),每组44头。对照组每日灌服2 mL卡那霉素(10%)+5 mL生理盐水,试验组每日灌服2 mL 卡那霉素(10%)+5 mL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益生菌与抗生素灌服间隔2 h以上,治疗期 5 d。1.3饲养管理试验分别在大北农河北玉田试验猪场与大北农内蒙前旗试验猪场开展,仔猪出生后除灌服益生菌外,其余断尾、补铁、去势等均按照猪场的常规管理程序进行。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生长性能仔猪出生24 h内调栏,记录每栏仔猪初重和仔猪头数。仔猪21日龄时记录仔猪断奶重及断奶头数,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死亡率。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天数(1)1.4.2腹泻率试验期间,每日观察记录每栏猪肛门和猪粪情况,记录腹泻猪头数,计算腹泻率。腹泻率=腹泻头次/(试验头数×试验天数)×100%(2)1.4.3治疗效果观测试验期间每日记录试验猪的腹泻情况,记录水样腹泻、糊样腹泻、不腹泻及死亡仔猪头数,计算痊愈率和平均治愈天数。平均治愈天数=Σ(天数×每日治愈头数)/治愈总数×100%(3)1.5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采用SAS 9.2中GLM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利用Tukey法多进行重比较检验,组间的死亡率和腹泻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采用Bonferroni校正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4=0.0125。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批次双歧杆菌制剂的抑菌性(见图1、图2)由图1、图2可知,试验所用的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能力与庆大霉素相当。庆大霉素的抑菌圈半径均为2.39 mm,双歧杆菌不同批次的抑菌圈半径均值分别为2.82、2.36和2.86 mm,且不同批次间的抑菌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具备缓解仔猪细菌性腹泻的潜力。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7.006.F001图1不同批次双歧杆菌制剂的平板抑菌圈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7.006.F002图2不同批次双歧杆菌制剂的平板抑菌圈抑菌性2.2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灌服不同剂量的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均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及断奶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3 mL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组仔猪的增重与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8.40%和18.36%。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7.006.T002表2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项目初始头数初始窝重/kg初重/kg断奶均重/kg头均增重/kg平均日增重/[g/(头·d)]P值0.170.140.660.010.010.02对照组9.67±0.8814.51±0.871.52±0.147.28±0.33b5.76±0.23b207.00±7.00b1 mL组10.67±2.3315.06±2.461.47±0.148.11±0.15a6.64±0.14a237.00±7.00a2 mL组12.33±0.3321.12±0.391.72±0.048.33±0.16a6.61±0.14a240.00±6.00a3 mL组9.00±1.2914.51±2.151.65±01.98.48±0.29a6.82±0.16a245.00±6.00a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3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灌服3 mL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能够显著降低哺乳仔猪第1 w、前2 w和全期的腹泻率(P0.05)。2 mL与3 mL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组仔猪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5.6%与5.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7.006.T003表3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仔猪腹泻率及死亡率的影响项目死亡率腹泻率0~7 d7~14 d14~21 d0~14 d0~21 dP值0.480.010.180.030.010.01对照组8.776.70a5.842.70a6.27a5.11a1 mL组7.146.05a6.350.79ab6.20a4.40ab2 mL组3.176.41a5.320.70b5.87a4.17ab3 mL组3.571.79b3.102.65a2.44b2.51b%2.4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仔猪对腹泻哺乳仔猪的治疗效果(见表4)由表4可知,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和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治疗仔猪腹泻时,二者同时使用能够提高治愈率,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组的治愈率提高13.6%,平均治愈天数缩短0.33 d。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7.006.T004表4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腹泻哺乳仔猪的治疗效果项目腹泻猪总数/头治愈数/头有效数无效数死亡数治愈率/%平均治愈天数/d平均有效天数/d抗生素组44.0027.0043.0001.0061.404.452.09益生菌+抗生素组44.0033.0044.000075.004.122.20χ2—1.89——————P值—0.17——————3讨论3.1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抑菌性分析益生菌主要包括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属和真菌属,常用为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酿酒酵母菌等。在畜禽水产生产中应用益生菌具有免疫调节,抑制致病菌,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和预防治疗腹泻的作用,在多菌混合添加饲喂时也能够表现出协同作用[17-18]。本试验的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中包含高活菌数的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多种益生菌,在新生仔猪阶段灌服可以避免胃酸和胆盐的抑制,高比例在肠道中定植存活,从而建立微生物菌群的优势地位。此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乳酸、维生素和氨基酸等[19]。经分析检测,本研究所用益生菌制剂中含有大量有机酸可以为新生仔猪快速增长和胃肠道发育提供的有利的肠道环境和营养物质基础,促进肠道健康。试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ETEC、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前人报道结果一致。史雪坤等[20]发现,益生菌可分泌抗菌肽。齐康儒[21]报道,益生菌发酵液做抑菌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双歧杆菌代谢合成的细菌素Bifidocin 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22]。因此,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的抑菌效果可能与含有抑菌类物质有关,有待进一步确定[23]。试验所用的益生菌制剂pH值约为3,低于大肠杆菌、ETEC、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适pH值,从体外的角度说明,益生菌中乳酸等酸性环境也可能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生长。3.2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益生菌能够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合成分泌消化酶、小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24]。Abe等[25]给新生仔猪口服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制剂,结果发现,益生菌组的仔猪体重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哺乳期时这种影响比断奶期更加明显。Ross等[26]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每天口服复合益生菌制剂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本试验表明,新生仔猪出生和3日龄灌服1~3 mL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断奶重,3 mL灌服剂量效果最显著。在上述相似条件下,本课题组开展的验证试验已证实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以促进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27]。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提升作用可能与肠道菌群、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力的改善有关[28-29]。3.3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仔猪死亡率和腹泻率的影响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肠道菌群区系和免疫系统建立不完善,易受外界病原菌侵袭导致;外源益生菌的补充干预可比较直接且有效地促进肠道健康和提高免疫力[10,30-31]。刘虎传等[32]研究表明,饲喂益生菌可以有效控制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腹泻率。黄金华等[33]研究发现,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率。韩其岐[34]研究发现,哺乳仔猪灌服复合双歧杆菌油乳剂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本试验发现,哺乳仔猪灌服3 mL的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均能够降低仔猪的死亡率与腹泻率,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仔猪腹泻率的降低与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有关。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有害菌具有抑制作用。复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提高仔猪粪便中有益菌如乳杆菌属的丰度,降低有害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相对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灌服益生菌可提高哺乳仔猪血清细胞因子IL-1β等水平,表明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腹泻和死亡率的降低可能与促进仔猪免疫力和疾病的抵抗力有关[27]。3.4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对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疗哺乳仔猪腹泻较快的方式,但抗生素的广谱性导致肠道菌群也会在治疗中受到破坏,过度使用可能加重腹泻。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治疗仔猪腹泻,避免抗生素的负面影响。Abe等[25]在不使用抗生素的饲养条件下,发现益生菌给药显著降低仔猪的死亡率,表明益生菌具有和抗生素相同的治疗作用。Casey等[35]研究表明,新生仔猪使用益生菌能够降低仔猪腹泻的程度与持续时间。Giancamillo等[36]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抵御感染与炎症的发生,从而缓解腹泻的严重程度。本试验发现,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腹泻仔猪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说明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以替代抗生素应用于防治仔猪的腹泻。4结论试验所用的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制剂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多种益生菌以及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够在体外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生长,在动物生产中提高新生仔猪生长性能和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也可替代抗生素提高腹泻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