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含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合成血红素所需的铁及其他矿物元素,可以预防贫血、肥胖及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1]。肉羊过度采食精饲料会使其肉质过肥,影响羊肉口感、机体健康,降低生产性能,对羊的可持续发展不利[2-4]。因此,开展日粮精粗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关于育肥羊的日粮精粗比例的研究较多。占今舜等[5]研究表明,高精粗比(70∶30)可以提高湖羊的羊肉熟肉率,降低剪切力和失水率,提高腿肌粗脂肪含量,改善羊肉品质。高林青等[6]研究表明,饲喂精粗比为60∶40的全混合日粮对湖羊进行育肥,育肥羊能够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卢盛勇等[7]研究表明,贵州白山羊日粮精粗比为60∶40时,能够改善白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张明良等[8]、钱勇等[9]、程光民等[10]研究表明,提高日粮中精料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羊的育肥效果。研究表明,适宜精粗比日粮对促进羊的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有利,提高生产性能[11-12]。本试验配制3种不同的日粮配方,通过对杂交羔羊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和产肉性能的测定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筛选合适的精粗比例日粮,为建立适合山西省羔羊育肥的生产模式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21年5月23日至2021年7月27日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册村镇北马服村肉羊养殖标准示范基地进行,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60 d。选择体况良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90日龄的杂交羔羊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Ⅰ组(精粗比例为60∶40)、试验Ⅱ组(精粗比例为70∶30)、试验Ⅲ组(精粗比例为80∶20)。1.2试验日粮参照《绵羊饲养标准》[13]中的营养需要量,结合当地饲料资源情况设计日粮。精料、全混合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表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1表1精料组成及营养水平项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原料组成/%玉米58.0060.0061.00麸皮8.008.008.00豆粕8.504.503.00棉粕10.007.503.00向日葵仁饼10.0014.5019.50预混料5.005.005.00食盐0.500.500.50合计100.00100.00100.00营养水平消化能/(MJ/kg)13.2913.0512.86干物质/%84.0383.8183.25粗蛋白质/%17.5016.0014.89钙/%1.061.051.05磷/%0.900.890.88注:1.预混料购自山西明一牧业有限公司。2.营养水平均为计算值。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2表2试验全混合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项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原料组成/%粗饲料40.0030.0020.00精饲料60.0070.0080.00合计100.00100.00100.00营养水平消化能/(MJ/kg)11.9412.1212.27干物质/%79.8980.7781.34粗蛋白质/%13.3313.3213.33钙/%0.920.950.98磷/%0.610.670.73注:1.每组粗饲料构成为花生秧∶黄贮=3∶1。2.营养水平均为计算值。1.3饲养管理试验羊每天6:00和17:30饲喂2次,每次饲喂前对饲草进行称重,第二天对试验羊采食后剩余饲草料量称重,每日记录各组采食量,观察试验羊采食情况、排泄情况和精神状态,根据采食情况适当的调整饲喂量。饲喂期间提供清洁的饮水,圈舍4 d进行1次清扫,1 w消毒1次,按防疫要求进行免疫。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生长性能以每组为单位,将每组的饲料使用累加,计算平均日采食量。预试期结束和试验最后1 d早晨5:00试验羊空腹称重,记为初重(kg)和末重(kg),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投喂量-余料量)/(试验时间×各组的羊的数量)(1)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时间(2)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3)1.4.2屠宰性能饲养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3只羊屠宰,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4)1.4.3羊肉营养成分屠宰后选择杂交羔羊的背部最长肌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检测。采用GB/T 9695.19—2008和蒸馏法测定肉中水分含量;采用GB/T 9695.7—2008测定脂肪含量;采用GB/T 5009.5—2003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GB 5009.124—2016测定氨基酸含量。1.4.4肉品质色度:采用色差仪将分割的背最长肌肉块的新切面在空气中氧和40 min,使用CR-400色差计测定亮度(L*)、红色度(a*)、黄色度(b*),重复3次。pH值:使用便携式酸度计测定样品pH值,每块部位肉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蒸煮损失:通过直接称重法测定蒸煮损失,取肉样约30 g,使用蒸煮袋包裹密封在80 ℃水浴中煮制,至中心温度达70 ℃,解开包装,擦干表面水分,根据熟制前后质量差计算蒸煮损失。剪切力:切取3 cm×3 cm×2 cm 的肉块,2 cm方向为肌纤维方向,使用蒸煮袋包裹密封,80 ℃水浴中煮制,至中心温度达70 ℃,取出肉块,冷却至室温(20 ℃),沿肌纤维方向使用直径1.27 cm采样器平行取3个肉柱,使用剪切力仪测定剪切力,3次测定取平均值。失水率:使用加压称重法测定加压损失,切取2 cm×2 cm×1 cm肉块,施加31.43 N(35 kg)的压力,维持5 min,根据加压前后质量差计算失水率。1.4.5经济效益分析饲料成本=精饲料成本+粗饲料成本(5)收入=总增重×羊肉价格(6)投入产出比=饲料成本/收入(7)利润=收入-饲料成本(8)平均利润=利润/羊只数(9)1.5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试验Ⅱ组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Ⅲ组显著提高3.88%(P0.05)。试验结束,试验Ⅲ组羔羊的育肥效果最好,平均增重为12.09 kg,试验Ⅲ组羔羊的育肥效果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试验Ⅲ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试验Ⅰ组、Ⅱ组极显著提高30.52%、14.86%(P0.01)。说明精料的比例越高,增重的效果越明显。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3表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平均日采食量/[kg/(只·d)]初重/kg末重/kg增重/kg平均日增重/[kg/(只·d)]料重比试验Ⅰ组1.06±0.07ab19.99±3.2629.21±3.369.22±1.37Bc0.15±0.02Bc7.03±0.93Bc试验Ⅱ组1.07±0.07a20.08±3.7630.59±4.4110.51±1.23Bb0.18±0.02Bb6.18±0.67Bb试验Ⅲ组1.03±0.11b19.71±2.6231.76±2.6412.09±1.32Aa0.20±0.02Aa5.19±0.47Aa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2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羔羊体尺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试验结束,试验组羔羊的体高、尻高、尻宽、胸宽和胸深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Ⅲ组羔羊的体长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羔羊的胸围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4表4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羔羊体尺的影响时间组别体高体长尻高尻宽胸围胸宽胸深试验开始试验Ⅰ组51.60±1.7853.70±2.8753.30±2.4115.00±1.7062.90±3.9815.00±1.2520.70±1.89试验Ⅱ组50.90±1.9155.40±3.0353.00±1.6315.80±1.2361.70±4.3015.10±0.8819.40±0.97试验Ⅲ组50.60±1.8254.50±3.3752.80±2.1015.40±1.4363.80±3.2215.10±1.0020.50±1.58试验结束试验Ⅰ组59.20±3.4960.10±2.77b60.40±2.2719.60±2.5073.60±4.27B18.80±1.8722.90±1.79试验Ⅱ组58.50±2.4663.50±3.03a61.00±2.1619.30±1.1680.70±5.29A17.80±1.4824.10±2.13试验Ⅲ组59.40±2.8063.50±2.84a61.60±2.6319.70±1.8379.50±2.12A17.90±1.1023.20±1.48cm2.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羔羊产肉性能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试验组羔羊的肉骨比、眼肌面积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Ⅲ组试验Ⅱ组试验Ⅰ组。试验Ⅲ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比试验Ⅰ组分别显著提高10.07%、22.12%、21.40%(P0.05)。说明试验Ⅲ组的产肉性能最好。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5表5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羔羊产肉性能的影响组别宰前活重/kg胴体重/kg净肉重/kg屠宰率/%肉骨比眼肌面积/cm2试验Ⅰ组26.12±0.35b11.98±1.09b8.55±0.21b45.50±3.545.55±0.2110.80±3.68试验Ⅱ组27.10±1.27ab13.08±0.81ab9.30±0.92ab48.50±0.719.30±0.9213.61±0.62试验Ⅲ组28.75±0.35a14.63±0.35a10.38±0.18a51.50±0.7110.38±0.1815.00±5.522.4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羊肉品质的影响(见表6~表8)由表6可知,试验组羊肉的脂肪、水分、蛋白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脂肪含量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6表6肉质营养成分分析组别脂肪水分蛋白质试验Ⅰ组3.95±0.3575.75±1.0621.21±0.33试验Ⅱ组4.35±0.3573.90±0.01420.74±2.03试验Ⅲ组3.15±1.6375.25±0.2122.26±1.43%由表7可知,试验组羊肉的剪切力、pH值、肉色亮度、肉色红度、肉色黄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组羊肉的持水力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羊肉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7表7羔羊的食用品质分析组别剪切力/N持水力/%蒸煮损失/%pH值亮度(L*)红度(a*)黄度(b*)试验Ⅰ组56.20±4.3739.34±1.28a22.19±3.73b5.95±0.1936.39±0.1716.97±1.095.49±1.07试验Ⅱ组77.32±18.9935.38±0.33b26.14±5.36a5.60±0.1437.59±3.9516.58±1.258.69±1.94试验Ⅲ组74.19±2.7736.92±0.09b25.52±3.86a5.82±0.1935.57±2.0616.35±0.204.90±0.16由表8可知,试验Ⅱ组羔羊的氨基酸含量(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羔羊的背最长肌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84%、40.59%、40.64%,试验Ⅰ组羔羊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最多。试验Ⅱ组羔羊的背最长肌氨基酸总含量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高6.16%、4.98%,试验Ⅲ组羔羊的背最长肌氨基酸总含量比试验Ⅰ组高1.13%。说明使用不同的精粗比例的日粮饲喂羔羊,羊肉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别。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8表8背最长肌的氨基酸含量分析项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必需氨基酸(EAA)7.628.047.67苏氨酸0.920.990.94苯丙氨酸0.800.860.82赖氨酸1.771.891.78缬氨酸1.001.051.01蛋氨酸0.530.470.47异亮氨酸0.920.990.94亮氨酸1.681.791.71非必需氨基酸(NEAA)11.0411.7711.20天门冬氨酸1.811.941.84丝氨酸0.830.880.83谷氨酸2.913.112.92甘氨酸0.830.880.86丙氨酸1.151.221.17酪氨酸0.710.740.71组氨酸0.680.740.71精氨酸1.351.441.36脯氨酸0.770.820.80鲜味氨基酸(FAA)8.058.598.15总氨基酸(TAA)18.6619.8118.87注:FAA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g/100 g2.5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9)由表9可知,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羔羊的每组总增重分别为92.2、105.1、120.9 kg,按照市场价格30元/kg计算,试验Ⅲ组只均纯收入比试验Ⅰ组极显著提高47.86%(P0.01);比试验Ⅱ组显著提高26.76%(P0.05);试验Ⅱ组的每只羊的利润比试验Ⅰ组高16.6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8.001.T009表9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组别饲料成本/元总增重/kg收入/元投入产出比利润/元平均利润/(元/只)试验Ⅰ组1 247.6092.22 766.01∶2.221 518.40151.84Bc试验Ⅱ组1 382.25105.13 153.01∶2.281 770.75177.08Ab试验Ⅲ组1 382.32120.93 627.01∶2.622 244.68224.47Aa注:按照玉米2.6元/kg、麸皮2.0元/kg、豆粕3.8元/kg、棉粕3.6元/kg、向日葵仁饼3元/kg、预混料4.0元/kg、花生秧1.2元/kg、黄贮0.4元/kg计算。3讨论3.1日粮精粗比对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适宜的精粗比日粮可以促进羔羊的生长,提高反刍动物瘤胃对日粮的分解能力,从而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14]。使用高精料和低精料的日粮饲喂羊时,高精料组平均日增重高于低精料组[15]。本试验中,使用精粗比例为80∶20的日粮时试验羊的日增重最高,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高30.52%、14.86%。采食量随着精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16],但本试验以试验Ⅱ组(70∶30)的采食量最高,比试验Ⅰ组高0.94%,比试验Ⅲ组高3.88%。原因可能是在试验Ⅰ组中,精料的比例相对较小,试验羊的瘤胃的刺激程度小,使羊的采食量不高,但试验Ⅲ组中的精料中所含能量充足,因此羔羊没有过多采食。3.2日粮精粗比对杂交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屠宰性能是用来衡量日粮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动物的宰前活重越大,胴体重越大[17]。本试验中,试验Ⅲ组(80∶20)的各项屠宰指标均高于试验Ⅰ组(60∶40)和试验Ⅱ组(70∶30),试验Ⅲ组羔羊的宰前活重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高10.07%、6.09%;试验Ⅲ组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高22.12%、11.85%;试验Ⅲ组羔羊的净肉重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高21.40%、11.61%。因此,提高日粮中精料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羊的屠宰性能。3.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杂交羔羊肉品质的影响肉品质是由多个指标共同决定的,包括肉的嫩度、pH值、肉色、系水力等指标。本试验中,试验组羊肉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且试验Ⅲ组羊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7.33%和4.95%。原因可能是本试验中所使用的日粮的精料比例较高,影响日粮在羔羊瘤胃中降解水平,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从而使试验组羊肉组成差异不大[18]。本试验中,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背最长肌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0.84%、40.59%、40.6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9.02%、68.30%、68.48%,是优质的蛋白质产品。本试验中,试验组羊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pH值、肉色均差异不显著,说明精粗比例对羊肉的剪切力、pH值、肉色无显著影响,试验Ⅰ组羊肉的持水力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本试验中,高精料组的肉品质不如低精料组的肉品质,原因可能是在高精料条件下羊的胴体较大,皮下所蓄积的脂肪过多,影响羊肉品质。4结论不同精粗比例的日粮对杂交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较大,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精粗比80∶20时各项指标数据结果最佳。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