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酶制剂是一种新型生物活性催化剂,在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有效将饲粮中的部分大分子多聚体分解和消化为动物易吸收的物质。在猪、鸡等单胃动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动物对饲粮养分的消化和生产性能[1-3],但复合酶制剂在反刍动物营养领域的应用相对较晚。研究表明,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复合酶制剂,对破坏植物细胞壁有利[4],能够促进粗饲料纤维素的降解[5],补充动物内源酶的不足[6],改善动物对养分消化吸收[7-8]等,进一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9-10]。目前,复合酶制剂在奶牛[10-12]和黄牛[13-15]应用研究较多,但在奶水牛的应用暂未见相关报道。本试验在奶水牛日粮中添加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制剂,研究其对泌乳中后期奶水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为复合酶制剂在奶水牛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及地点试验于2021年1月—3月,在广西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进行。1.2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选取健康状态良好、品种、产奶量、产犊时间及胎次等相近的奶水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水牛。试验牛均为单槽专人定位饲喂,分别在5:00和15:00进行挤奶,挤奶后奶牛在运动场自由活动、饮水。1.3试验设计试验期间每头牛的基础日粮包括:由广西水牛研究所营养实验室配方生产的奶水牛精饲料[约4.5 kg/d(随泌乳量多少略有增减)]及粗饲料[(实测):每头牛每日喂新鲜象草10.0 kg、甜玉米秆青贮15.0 kg、啤酒渣12.0 kg]。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制剂由山东苏柯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成分为:木聚糖酶≥25 000 U/g、β-葡聚糖酶≥80 000 U/g、纤维素酶≥18 000 U/g、果胶酶≥800 U/g、淀粉酶≥3 000 U/g、蛋白酶≥9 000 U/g。精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0.002.T001表1精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原料组成含量/%营养水平合计100.00玉米52.50粗蛋白质/%17.80豆粕17.50磷/%1.04麦麸21.00钙/%1.31磷酸氢钙2.00赖氨酸/%0.86贝壳粉1.50蛋氨酸/%0.21食盐2.00总能/(MJ/kg)18.70小苏打2.50预混料1.00注:1.每千克预混料为日粮提供:VA 500 000 IU、VD 150 000 IU、VE 3 000 IU、Fe 4.0 g、Cu 1.3 g、Mn 3.0 g、Zn 6.0 g、I 80 mg、Se 50 mg、Co 80 mg。2.营养水平均为实测值。1.4试验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水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10 g/(头·d)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分别以2、5和10 g/包的规格进行分装,随基础料混匀饲喂。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28 d,试验期共42 d。1.5测定指标及方法试验期间称量并记录参试牛每日泌乳量,分别在试验的第0、14、42 d的7:00和16:00采集每头试验水牛的奶样1次,充分搅拌均匀,取约25 mL混合乳样使用FOSS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乳总固形物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每个样品处理2个重复,取均值进行差异性分析。1.6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使用Excel软件处理,SPSS 22.0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2结果与分析2.1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与试验组奶水牛间乳蛋白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0.002.T002表2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组别0 d14 d42 d对照组5.16±0.175.19±0.275.07±0.45试验Ⅰ组4.73±0.284.84±0.375.02±0.39试验Ⅱ组5.06±0.604.96±0.595.11±0.38试验Ⅲ组4.88±0.315.10±0.295.03±0.59%2.2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乳脂肪含量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第0 d、14 d各组间水牛乳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42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水牛乳脂肪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3.55%和25.26%(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0.002.T003表3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乳脂肪含量的影响组别0 d14 d42 d对照组7.92±1.048.53±1.017.60±1.62b试验Ⅰ组6.65±1.067.94±0.877.32±1.83b试验Ⅱ组6.98±0.887.91±1.279.39±0.73a试验Ⅲ组8.81±3.377.73±1.459.52±0.85a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3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总乳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第0 d、14 d各组奶水牛总乳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42 d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奶水牛总乳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6.71%、17.44%(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0.002.T004表4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总乳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组别0 d14 d42 d对照组19.31±0.6620.21±1.3717.89±2.84b试验Ⅰ组17.83±1.2219.26±1.2617.90±2.65b试验Ⅱ组18.52±0.8819.29±1.8120.88±1.03a试验Ⅲ组20.24±3.4119.33±1.5321.01±1.43a%2.4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非脂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各试验期各组奶水牛的非脂固形物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后期,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奶水牛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比对照组的分别降低0.19%、3.05%和3.81%。说明补饲复合酶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泌乳期奶水牛非脂固形物的含量。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0.002.T005表5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非脂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组别0 d14 d42 d对照组10.26±0.4510.37±0.3410.49±0.43试验Ⅰ组10.17±0.1910.22±0.3210.47±0.34试验Ⅱ组10.45±0.5810.24±0.4710.17±0.28试验Ⅲ组10.01±0.6810.45±0.3110.09±0.52%2.5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乳糖含量的影响(见表6)由表6可知,各试验期各组奶水牛乳糖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试验的第14 d和42 d,试验组奶水牛的乳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0.002.T006表6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乳糖含量的影响组别0 d14 d42 d对照组4.98±0.035.09±0.075.08±0.20试验Ⅰ组4.98±0.195.21±0.065.14±0.16试验Ⅱ组4.95±0.245.14±0.235.17±0.13试验Ⅲ组4.89±0.335.21±0.165.25±0.15%2.6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产奶量的影响(见表7)由表7可知,各试验期各组奶牛的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各组奶牛的产奶量均有所下降,与试验前对比,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下降23.02%、18.73%、6.78%和6.92%。因此,添加复合酶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处于产奶中后期产奶水牛的产奶量下降。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0.002.T007表7复合酶制剂对泌乳期奶水牛产奶量的影响组别0 d14 d42 d对照组7.08±1.267.05±2.675.45±1.65试验Ⅰ组6.78±1.776.87±1.625.51±0.96试验Ⅱ组7.08±2.036.92±2.036.60±1.66试验Ⅲ组7.37±0.937.35±1.206.86±1.63kg/d3讨论3.1复合酶制剂对泌乳中后期奶水牛乳成分的影响饲粮中合理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但对乳成分的影响效果的报道并不一致。本试验表明,复合酶制剂对奶水牛乳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乳脂肪含量和乳总固形物。Sutton等[16]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有效改善奶牛的乳品质。赵连生等[10]研究发现,在荷斯坦奶牛精饲料中添加0.10%和0.15%的复合酶制剂,再与粗饲料混合制成全混日粮饲喂奶牛可以使牛奶乳脂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7.30%和12.70%。杨泽坤[17]通过在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饲喂奶牛,结果发现,牛奶中乳脂肪含量和乳蛋白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田军德等[18]研究发现,在泌乳牛的日粮中添加的0.1%奶牛用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泌乳牛的乳脂率。刘云波等[19]研究发现,在黑白花奶牛日粮中添加0.2%的以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木聚糖酶为主的奶牛复合酶制剂,试验组奶牛的平均乳脂率比对照组增加3.28%。陈雅坤等[20]研究发现,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利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最佳添加量为0.15%时可显著提高乳脂含量,比对照组提高12.7%。Beauchemi等[21]报道,奶牛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使乳蛋白率增加2%。Bowman等[22]与Eum等[23]报道,酶制剂在提高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起到一定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能是由于乙酸是合成乳脂的重要前体物质,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促进瘤胃内乙酸菌和纤维分解菌等微生物的活动,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增强促进瘤胃液中VFA和乙酸的产生。因此,大量乙酸的产生利于促进乳脂合成[24]。本试验研究显示,复合酶制剂对奶水牛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李艳玲等[25]研究发现,选择高产荷斯坦牛为试验对象,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牛奶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奶牛饲粮中添加含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和非脂固形物的含量,但多数研究结果未达到显著水平[26-28]。与本试验结果中,试验组奶水牛在乳蛋白、乳非脂固形物及乳糖的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基本一致。表明在泌乳期奶水牛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与应用在多数反刍动物中效果基本相同。3.2复合酶制剂对泌乳中后期奶水牛产奶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的泌乳奶水牛处于泌乳中后期,试验期奶水牛产奶量处于下降阶段。试验组奶水牛乳产量下降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复合酶制剂应对产奶中后期奶水牛产奶量下降的情况具有积极影响。李艳玲等[25]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高产荷斯坦牛产奶量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酶制剂对奶牛产奶量无显著影响[29-30],与本研究结论一致,但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奶牛产奶量具有显著影响[24,31-33]。原因可能是复合酶制剂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复合酶制剂的种类、酶的活性成分、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添加方式或使用剂量不同有关。4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日粮中添加5~10 g复合酶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奶水牛乳品质,减缓处于产奶中后期产奶水牛的产奶量下降的情况,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