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泰勒虫病的病原为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由媒介硬蜱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和红细胞内[1]。感染马泰勒虫的动物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其中特异性症状包括黄疸、黏膜苍白、血红蛋白尿、心动过速、呼吸急促[2-3],同时也会继发胃肠道疾病,包括肠绞痛、肠阻塞、腹泻等;其他不太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继发性肺炎、肺水肿、心律失常、卡他性肠炎和以共济失调、癫痫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处于急性感染的马匹最初表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高烧(有时超过40 ℃)、精神沉郁、厌食、体重减轻和四肢水肿,结膜或瞬膜上出现瘀点(由血小板减少引起)[5];感染严重时,动物机体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慢性感染的马匹往往表现出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6-7]。患病马匹即使后期治愈也有可能终身带虫,作为传染源传播给其他马属动物[8-9]。目前尚无防治马泰勒虫病的疫苗,临床上针对马泰勒虫病治疗主要包括3个要点:抗原生动物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以及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症状或者副作用进行治疗。临床一般选用三氮脒作为治疗药物[10]。在治疗过程中,除对症治疗外,应更加重视临床治愈后的辅助治疗,同时增强马匹自身的抵抗力。伊犁昭苏地区是新疆马匹饲养繁育及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昭苏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草场资源适合蜱类滋生,导致该地区马泰勒虫病流行频繁[11],故对马泰勒虫病防治尤为重要。在调查昭苏地区马泰勒虫病流行情况的采样过程中,发现一例疑似马泰勒虫病急性病例。文章简要介绍该病例的诊断及治疗体会。1病例资料伊犁马,两岁,未做过体外驱虫,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症状。患病马之前未出现过此类情况,注射安乃近后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但第2 d体温又有回升。2检查结果2.1患马临床检查结果体温升高(41 ℃)、精神沉郁、呼吸急促、食欲减退、被毛杂乱无光,且在其鬃毛处发现有蜱虫叮咬的痕迹。2.2患马PCR检查结果参照核酸提取试剂盒说明提取马血液DNA。扩增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目的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参照Kumar等[12]提供的方法(上游引物Beq F:CGAAGACGATCAGATACCGTCG;下游引物 Beq R:TGCCTTAAACTTCCTTGCGAT),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2×Eco Taq PCR Super Mix 12.5 µL、上游引物1 µL、下游引物1 µL、模板DNA 2 µL,加入ddH2O补足至25 µL。PCR反应条件:96 ℃ 10 min;96 ℃ 1 min,60.5 ℃ 1 min,72 ℃ 1 min,36个循环;72 ℃ 10 min,4 ℃保存。经PCR扩增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出现430 bp大小的目的片段。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PCR扩增结果见图1。XX.XXXX/j.issn.1672-9692.2022.06.010.F001图1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PCR扩增结果Fig.1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18SrRNA gene sequence of Theileria equi注 : M为DL-2 000 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1为患马;2为阴性对照。2.3患马诊断结果结合临床检查与PCR检查的结果,可诊断该马患马泰勒虫病。3治疗盐酸吖啶黄30 mL溶于0.9%氯化钠3 000 mL、5%葡萄糖2 000 mL、复方氯化钠1 000 mL,静脉注射,连用3 d。第4 d:氨苄青霉素钠3 mg/kg溶于0.9%氯化钠500 mL,静脉注射,一日2次,连用3 d。4讨论马泰勒虫病在昭苏地区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流行率[13]。在调查昭苏地区马泰勒虫病流行情况的采样过程中,一匹2岁伊犁马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精神沉郁的症状,经PCR检测,确诊为马泰勒虫感染。通过为期1 w的三氮脒和盐酸吖啶黄的联合用药治疗后,患病马匹的体温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好转,食欲正常。由于目前尚无马泰勒虫病的疫苗,尽早并准确地诊断和用药是治疗马泰勒虫病的关键。三氮脒(Diminazene aceturate)对血液中的原虫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14],可以清控制疾病发展进程,降低马匹的病死率,是治疗马泰勒虫病的首选药物。但三氮脒在临床上会引起动物的运动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15]。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在给药前注射一定剂量的阿托品(atropine),减缓因药物引起的副作用[10],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患病动物的反应,将副作用降到最低。咪唑苯脲二丙酸盐(imidocarb dipropionate)是目前国外治疗马泰勒虫病常用的药物,临床试验表明,肌肉注射该药物2.2~4.4 mg/kg,并在24~72 h内重复给药可有效清除红细胞内的马泰勒虫[16]。咪唑苯脲二丙酸盐具有胆碱酯酶活性[5],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胆碱酯酶相关的副作用,通常表现为出汗、流涎、腹痛、腹泻的症状以及肌肉震颤、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用药结束后,症状会自行消失,并不危及生命[17]。临床用药时,也可以采用内服东莨菪碱(n-butylscopolaminea)减轻副作用,或静脉注射0.002 5 mg/kg格隆溴铵(glycopyrrolate)提前预防。除与胆碱酯酶相关的副作用之外,常见的副作用还包括注射部位的肌肉损伤。此外,过量用药将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应严格控制用药量。抗生素虽不常作为治疗马泰勒虫的首选药物,但也有研究表明,静脉注射土霉素5~6 mg/kg,每日1次,连续用药7 d后,可减轻因马泰勒虫感染引起的严重的临床症状[5]。此外,一些药物(化合物)虽未投入临床使用,但有试验表明可抑制马泰勒虫的体外生长,如新生霉素[18]、喹诺酮类药物(ELQ-300、ELQ-316)[19]、环丙沙星衍生物(阿托伐醌、氯法齐明)[20]、BKIs(bumped kinase inhibitors)[21]等。在治疗过程中,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应选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以减少耐药虫株的出现。马泰勒虫是引起马梨形虫病的主要顶复门血液原虫之一,马梨形虫病的发生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健康,阻碍马产业经济。目前,常用防治梨形虫病的药物主要是化学合成药物,虽效果显著,但易产生耐药性,中药以其安全环保、低耐药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梨形虫病的防治中,临床治疗常用药物有青蒿和百部。青蒿含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苯丙酸类和挥发油,味苦、辛,性寒,对鸡艾美尔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病和牛环形泰勒虫病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有抑制疟原虫、清热解毒的功效。百部又称百部草,含有原百部碱、百部碱等多种碱类,味甘、苦,性微温,具有杀虫作用,以20%乙醇浸液或50%水浸液外搽具有防治体表寄生虫的效果,对蛔虫、蛲虫也具有杀灭作用[22]。李友英等[23]研究了中药青蒿、百部对牦牛梨形虫的防治效果,发现百部与青蒿对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百部可作为高效防治牦牛梨形虫病的药物。郑海等[24]在治疗羊泰勒虫的过程中观察到百部对羊泰勒虫病有治疗作用,对体表蜱也具有杀灭作用。在使用中药进行驱虫时,应根据患病动物病情的缓急及体质的强弱,采取急攻或缓驱,驱虫后要加强饲养管理,使虫去而不伤正[22]。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本地区传播马泰勒虫病的媒介硬蜱种类丰富,导致当地马泰勒虫的感染率高居不下[25]。综合之前对新疆马泰勒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马泰勒虫在新疆的感染率一直很高。2016年,薛艳等[26]对昭苏县41份伊犁马血样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当地马泰勒虫的感染率高达73.81%。2017年3月—5月,刘世芳等[27]对采集自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和静、托克逊)和北疆部分地区(阿勒泰、昭苏)的共计478份马血样品进行了马泰勒虫感染情况检测,结果发现,马泰勒虫总感染率为22.38%,北疆地区感染率为13.96%,南疆地区感染率为27.09%。樊新丽等[11]在2018年5月—6月通过对昭苏地区马泰勒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马泰勒虫的阳性率高达41.38%。通过上述数据分析,马泰勒虫病在新疆地区流行情况比较严重,是影响新疆马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马泰勒虫病在新疆地区流行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点:(1)新疆部分地区草场丰富,降水量充足,适宜的气候和湿度为媒介蜱的生存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且当地的马匹主要采取全年放牧或春秋两季放牧的方式,利于媒介蜱的侵袭及原虫感染。(2)体外驱虫工作不到位,防治马泰勒虫病,消灭媒介蜱是关键,若未制定体外驱虫计划,马匹在草原上放牧的过程中,极易被携带病原的媒介蜱叮咬从而感染马泰勒虫病。(3)有时感染马泰勒虫后马匹的临床表现不特异,与马传贫的症状极为相似[28],当依靠临床症状无法区分又没有适当的设备可作准确诊断时,往往造成药物的不恰当使用,进而加重马匹的患病情况,使该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感染马泰勒虫的马匹往往呈隐形感染,并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当马匹免疫力下降或剧烈运动后可能会转为急性感染状态,从而威胁马匹健康[13]。因此,需要对阳性马匹进行进一步监测,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马泰勒虫病作为一种蜱传疾病,防治本病的关键在于消灭马体表和周围环境中的硬蜱,切断传播途径[29],同时应对马匹进行定期检疫和驱虫工作,加强马匹的饲养管理[30]。5结论经1 w的药物治疗,患马体温正常,食欲良好,毛色恢复光泽,预后良好。诊治马泰勒虫病时,要做到准确诊断进而对症治疗,以降低经济损失。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