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属于高寒牧区,是甘肃省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养羊大县之一。作为天祝高寒牧区传统优势绵羊品种资源之一,2021年藏系羊养殖量达50万只,约占全县羊饲养量的35%,形成了5个优势主产区,是农牧民实现产业增收的主要畜种资源[1]。近年来,关于如何提高高寒藏系羊个体的生产性能、提高藏系羊养殖效益、开展藏系羊杂交改良[2]、推动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实现藏系羊生态高效养殖等方向的研究较多,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但藏系羊仍存在繁殖率不高、个体生产性能较低等问题。本试验在天祝高寒牧区,以牧民参与模式,在参照国内形成的技术成果[3-4],对1年内藏系羊设置不同群体结构、营养水平及产羔时间,开展藏系羊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跟踪试验研究,通过调整优化藏系羊群体结构及产羔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能繁母羊的占比和营养供给水平,为促进高寒牧区藏系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试验于2020年11月—2021年8月进行,试验期300 d。1.2试验设计试验一: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永丰村、赛斯什镇土城村进行,以9户藏系羊存栏量约为150只以上的养殖户作为试验场户,依次编号(1~9号)。以能繁母羊占比为主要指标,设置A组(1~3号)、B组(4~6号)、C组(7~9号)。A组能繁母羊占存栏羊比例为65%,B组能繁母羊占存栏羊比例为70%,C组能繁母羊占存栏羊比例为80%。试验二:于天祝高寒牧区平均海拔约2 800 m的安源镇开展。随机选择300只藏系羊,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10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1.3饲养管理试验一:在市场条件、饲养环境、营养水平、养殖模式均相同的条件下,记录母羊产羔数、出栏数及存栏羊数。试验二:在夏秋季放牧、冬春季节放牧+补饲、圈舍均为阳光瓦的养殖暖棚的条件下,种公羊常年跟群,各组母羊每日放牧归舍后正常饮水。补饲标准为燕麦青干草1 kg/(只·d)。A组羊额外补饲0.5 kg/(只·d)粉碎玉米+少量豌豆籽;B组羊额外补饲0.25 kg/(只·d)粉碎玉米+少量豌豆籽;C组羊不补精料。粉碎玉米和豌豆购自甘肃润牧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玉米主要成分为粗蛋白质8.1%、粗脂肪3.7%、糖类65.7%、钙0.4 g/kg(0.04%)、磷2.6 g/kg(0.026%)、铁0.001 6%。豌豆主要营养成分为粗蛋白质含量约20.7%、脂肪1%,碳水化合物47.8%、粗纤维18%、钙1.1 g/kg(0.011%)、磷4.0 g/kg(0.4%)。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出栏率、繁殖率、繁活率试验一:B组、C组母羊设置产羔时间为11月—12月,A组母羊设置时间为次年3月—4月。出栏率=(出栏羔羊+出栏羔羊羯羊+淘汰母羊)/初始数×100%(1)繁殖率=繁殖羔羊数/能繁母羊数×100%(2)繁活率=存活羔羊数/繁殖羔羊数×100%(3)1.4.2经济效益1.4.2.1试验一的经济效益试验一、试验二均参考2021年天祝市场羔羊均价1 200元/只,羯羊1 800元/只,淘汰母羊1 200元/只。冬、春季补饲时间5个月。补饲成本为母羊2元/(只·d)、基础母羊1.5元/(只·d)、种公羊3.5元/(只·d)。总收入=出栏羔羊×市场平均售价+出栏羊数×市场平均售价+淘汰老羊×市场平均售价(4)利润=总收入-冷季补饲成本(5)1.4.2.2试验二的经济效益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记录母羊繁殖率、繁活率、出栏率及综合养殖成本,计算经济效益。总收入=每只羔羊售价+母羊繁殖成活活率增加的效益+羔羊初配月龄提前增加效益(6)利润=总收入-综合成本(7)1.5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采用SPSS 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群体结构对藏系羊出栏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1~表3)由表1~表3可知,A组、B组、C组藏系羊的利润分别为497.6、539.7、569.6元。随着能繁母羊占比提高,利润呈上升趋势。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3.005.T001表1A组养殖户藏系羊出栏率及经济效益编号试验羊/只能繁母羊/只种公羊/只母羊/只羯羊/只产羔数/只出栏羔羊/只出栏羯羊/只淘汰老羊/只总收入/(元/只)冷季补饲成本/(元/只)利润/(元/只)1150983391095681028990.2475.3515.6216510734312100601242918.0415.5502.5318011744613114701345896.6421.2475.4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3.005.T002表2B组养殖户藏系羊出栏率及经济效益编号试验羊/只能繁母羊/只种公羊/只基础母羊/只羯羊/只产羔数/只出栏羔羊/只出栏羯羊/只淘汰老羊/只总收入/(元/只)冷季补饲成本/(元/只)利润/(元/只)41591113331095681028888.0372.5515.5517512343612100601242918.0376.8541.2619813844313114701345927.7365.4562.3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3.005.T003表3C组养殖户藏系羊出栏率及经济效益编号试验羊/只能繁母羊/只种公羊/只基础母羊/只羯羊/只产羔数/只出栏羔羊/只出栏羯羊/只淘汰老羊/只总收入/(元/只)冷季补饲成本/(元/只)利润/(元/只)7165132427212898226923.6405.4518.281701364283133106325976.4405.2571.2919515643051521235301 019.0399.5619.52.2不同营养水平对藏系羊出栏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A组母羊繁殖率达110%,繁殖成活率达98%,母羔初配月龄直接提前至8~9月龄,出栏率达70%。B组母羊繁殖率达100%,繁殖成活率95%,当年母羔初配月龄提前至10~11月龄,出栏率达66.5%;C组母羊繁殖率95%,繁殖成活率90%,母羔初配月龄依然达12~15月龄,出栏率仅有45%。A组肉羔羊出栏时间5个月,每只均价为1 200元;B组出栏时间7个月,每只均价为1 100元;C组出栏时间8个月,每只均价为1 020元。A组、B组、C组的利润分别为670、520、460元。A组羊的利润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3.005.T004表4不同营养水平对藏系羊出栏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组别试验羊/只能繁母羊/只燕麦草/[kg/(只·d)]精料/[kg/(只·d)]母羔初配月龄/月母羊繁殖率/%繁活率/%出栏率/%售价/(元/只)综合成本/元利润/元A组1007010.508~91109870.01 200530670AB组1007010.2510~111009566.51 100580520BC组100701012~15959045.01 020590460C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3讨论在现行市场条件下,针对高寒牧区采取夏秋季放牧、冬春季节“放牧+补饲”模式养殖的藏系羊,通过示范引导农牧民进行群体结构调整优化,合理设置产羔时间,将促进藏系羊产业的提质增效[5-7]。本试验一中,通过不同的饲养标准,羊的繁殖率、羔羊成活率及出栏率均不同,原因是不同饲养标准影响母羔的发情及初配月龄[8-9],从而影响养殖效益。本试验二中,在高寒牧区夏秋季放牧,冬春季节放牧+补饲的条件下,通过对藏系羊给予不同的营养标准,可直接影响母羊的繁殖效率和肉羔出栏率。在较高营养标准下,产羔时间安排在冬季,20%以上的母羊可实现一年两胎,进一步缩短出栏周期,提高繁殖率、羔羊繁殖成活率、出栏率,提前出栏时间,显著提高养殖效益[10-12]。本试验二中,给藏羊适当补饲精料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未补饲精料组。研究表明,使用甜高粱干草搭配适宜的精饲料饲喂肉羊,适口性好、育肥效果明显、收益提高[13]。表明给羊适当补饲精料可以提高羊的经济的效益。高寒牧区既要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及科学合理利用,又要确保农牧民群众收入不减[14-16]。本试验中,藏系羊饲喂标准、增加营养供给产生的影响明显高于单纯调整群体结构和设置不同产羔时间产生的影响。在根本上不改变藏系羊对高寒牧区超强适应性的前提下,建议牧民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合理设置产羔时间、提高冷季补饲标准,加强饲养管理,在加速转型升级发展进程可达成藏系羊生态高效养殖的目标。4结论藏系羊群体中能繁母羊占比达到80%,冷季每天补饲燕麦青干草1.0 kg/只和精料0.5 kg/只,产羔时间设置在冬季,母羊繁殖率、羔羊繁活率、出栏率、经济效益均可提升。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