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者对禽类产品风味及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1]。山地生态养鸡是部分地区用于提升农牧产品品质、发展地区经济和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2-3]。因此,本研究根据泸州市山地生态养殖模式和传统规模养殖方式的调研结果,对生态养鸡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为山地生态养鸡的推广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试验地点研究地点为四川省泸州市,研究对象为荔林养鸡专业合作社中10户山地生态养鸡场,8户小规模现代养鸡场。传统规模养殖方式的肉鸡养殖场规模为年出栏约70 000羽肉鸡,品种为三黄鸡。本研究主要调查该养鸡专业合作社每年从育雏至肉鸡上市的相关指标。1.2饲养管理1.2.1饲养管理山地生态养鸡使用简易大棚进行养殖。每个大棚长30 m、宽7 m、高3 m,以竹子为主要支撑,木板为铺板构建多层养鸡大棚。规模肉鸡养殖场使用的层叠式笼养及其他配套设施[4]。1.2.2日粮配方该地区养殖户所购饲料均由当地养鸡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采购分配。山地生态养鸡在30日龄内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之后使用单一饲料原料玉米,规模肉鸡养殖全程全价配合饲料,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规模养鸡肉鸡平均饲喂时间为50 d,山地生态养鸡时间为150 d。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1.028.T001表1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原料组成/%1~30日龄31日龄~出栏营养水平1~30日龄31日龄~出栏合计100.00100.00玉米62.0063.20代谢能/(MJ/kg)12.6412.93豆粕18.0023.00粗蛋白/%17.6917.43进口鱼粉5.001.00钙/%1.080.98米糠粕4.003.00有效磷/%0.510.46石粉4.583.66赖氨酸/%1.121.01石粒4.204.10蛋氨酸/%0.560.49磷酸氢钙1.541.38苏氨酸/%0.780.71L-赖氨酸盐酸盐0.040.03DL-蛋氨酸0.030.02氯化胆碱0.080.08维生素预混料0.040.04微量元素预混料0.140.14食盐0.350.35注:1.维生素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VA 3 500 IU、VD3 2 000 IU、VE 35 IU、VK3 0.6 mg、VB1 4.5 mg、VB2 7.5 mg、VB6 5.2 mg、泛酸钙 30 mg、烟酸25 mg、叶酸0.7 mg、生物素0.30 mg。2.微量元素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Fe 50 mg、Cu 8 mg、Mn 20mg、 Se 0.25 mg、I 0.25 mg。1.3检测项目1.3.1经济指标收集该养鸡专业合作社所有养殖场从育雏至肉鸡上市的药物使用成本、饲料使用成本、人工成本。1.3.2血清生化指标两种模式分别随机挑选12羽肉鸡进行屠宰,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免疫指标血清溶菌酶(LSZ)、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LSZ含量使用光学法测定,IgA、IgG含量使用免疫透色比浊法测定。炎症指标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含量,IL-10、TNF-α及IL-6用ELISA法测定;抗氧化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谷胱甘肽-二硫代硝基苯甲酸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1.3.3营养物质含量在收集完血清后,对鸡进行屠宰,收集鸡胸肉约100 g以检测鸡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根据GB 5009.5—2016测定鸡肉中蛋白质含量;根据GB 5009.124—2016测定鸡肉中人体必需氨基酸[5]含量;根据GB 5009.6—2016测定鸡肉中总脂肪含量。鸡胸肉中脂肪酸测定方法参考陈玎玎等[6]的方法。剪碎鸡胸肉样置于培养皿中,真空快速干燥。取适量样品置于10 mL的具塞试管,加入2 mL苯与石油醚(1∶1)的混合液浸提24 h,加入0.4 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摇匀后静置10 min,分层后加入蒸馏水,取1 μL上清液待检测。脂肪酸含量为各种脂肪酸在总脂肪中的比例。1.4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AS 9.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t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养殖模式对肉鸡养殖成本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与规模化养殖模式相比,山地生态养殖模式下的每羽鸡平均药物成本与人工成本显著降低(P0.05),每羽鸡平均饲料成本极显著降低(P0.01),其他经济效益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1.028.T002表2不同养殖模式对肉鸡养殖成本的影响项目规模化养鸡模式山地生态养鸡模式P值年出栏数量/万羽6.78±0.121.01±0.23—药物使用总成本/(元/年)15 132.21±158.451 032.33±36.78—人工成本/(元/年)61 083.39±8631.026 152.48±886.12—饲料成本/(元/年)198 455.30±2 013.1414 873.86±287.46—肉鸡平均销售价格/(元/kg)1220—平均出栏体重/(kg/羽)3.01±0.122.97±0.430.484 4每羽鸡平均药物成本/(元/羽)0.22±0.01a0.10±0.03b0.047 3每羽鸡平均饲料成本/(元/羽)2.93±0.22A1.47±0.51B0.005 3每羽鸡平均人工成本/(元/羽)0.90±0.11a0.61±0.21b0.028 1注:1.表中年出栏数量、药物使用总成本、人工成本、饲料成本、肉鸡平均销售价格为实际统计数据,由于数据绝对值差异过大,因此不 进行显著检验。2.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表同。2.2不同模式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山地生态养殖模式下鸡血清中LSZ含量显著高于规模养殖模式(P0.05),IgG、IgA含量极显著低于规模养殖(P0.01),规模化养殖模式的血清中促炎因子IL-6和TNF-α含量极显著高于生态养殖模式(P0.01),生态养殖模式下GSH-Px和SOD活性极显著高于规模化养殖模式(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1.028.T003表3不同模式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项目山地生态养鸡规模养鸡P值LSZ/(mg/L)2.33±0.13a1.99±0.25b0.039 2IgG/(g/L)316.19±20.67B426.18±35.11A0.004 6IgA/(g/L)19.36±2.38B45.06±5.03A0.008 7IL-10/(ng/L)10.07±2.6712.34±1.580.058 3IL-6/(ng/L)8.73±1.57B29.46±3.84A0.004 9TNF-α/(ng/L)25.82±1.01B41.36±3.76A0.004 7SOD/(U/mL)87.35±6.78A43.57±5.81B0.004 5GSH-Px/(U/mL)1123.36±98.46A836.87±101.23B0.008 3MDA/(μmol/L)3.23±0.783.12±0.680.086 22.3不同养殖模式对鸡肉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见表4、表5)由表4可知,山地生态养殖模式下鸡肉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规模化养殖(P0.05),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规模化养殖(P0.01)。山地生态养殖模式下鸡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其中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蛋氨酸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1.028.T004表4不同养殖模式对鸡肉中蛋白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项目山地生态养鸡规模化养鸡P值总蛋白质含量20.87±0.36a19.43±0.29b0.043 4赖氨酸2.14±0.16a1.83±0.22b0.033 1苯丙氨酸1.13±0.09a0.92±0.21b0.046 1蛋氨酸0.71±0.05A0.59±0.10B0.008 1苏氨酸1.03±0.150.99±0.090.078 1异亮氨酸1.19±0.121.03±0.200.051 3缬氨酸1.26±0.201.10±0.120.050 9%由表5可知,生态养殖模式下鸡肉中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规模化养殖(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1.028.T005表5不同养殖模式下鸡肉脂肪酸检测结果项目山地生态养鸡规模化养鸡P值总脂肪酸含量8.31±0.43B10.09±0.29A0.008 3亚油酸24.01±1.84A16.57±3.19B0.001 3肉豆蔻酸0.43±0.090.42±0.100.084 1棕榈酸24.93±1.68B29.15±2.13A0.008 1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69.87±3.49A60.12±5.31B0.004 7%3讨论3.1不同养殖模式对肉鸡养殖成本的影响杨芳等[7]认为,山地生态养殖具有提升鸡群健康度、提高食品安全、投资少,经济效益高、节约资源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李盼强[8]认为,山地生态养殖需要控制规模,应注重山地的挑选,宜在坡度较缓的山地养殖,并建议每667 m2养鸡数量为60只,鸡群总量控制在450只左右更适合高效管理。山地生态养殖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主要依赖环境对其自然分解,养殖密度过大进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山地生态养殖规模容易受到限制。本研究中,生态养殖模式下,每羽鸡的投入成本及经济收益较规模养殖高,但养殖量偏小,规模养殖可以通过养殖数量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3.2不同养殖模式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IL-2、IL-6、TNF-α为机体内促炎因子,可以作为机体内炎症预警指标[9]。体内炎症程度越高,2种物质在体内含量会显著上升,而IL-10为体内的抑炎因子[10],机体对炎症的抑制反应加强而浓度随之上升。杨海明等[11]认为,与笼养模式相比,散养模式可以增强免疫器官发育、提升血清内球蛋白总量和IL-2的合成,进而提升鸡的健康水平。李林[12]研究认为,散养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鸡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在散养条件下最好。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散养条件下免疫球蛋白含量与促炎因子比规模养殖低,但健康状况更好。目前,家禽血清生化指标的研究中没有报道特定鸡品种在特定生理状态下的各项指标正常范围,因此单纯通过指标的高低判定其对鸡免疫系统的影响缺乏科学依据。本研究推测散养鸡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刺激较小,进而体内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偏低,从而保证鸡群健康度较高。邹文斌等[13]研究表明,散养条件下鸡血清中抗氧化性能强于笼养,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生态养殖条件下鸡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强,鸡群体内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程度较低,所以IgG、IgA含量相对较低,群体健康程度较高,进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用药成本。3.3不同养殖模式对鸡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余鹏[14]在研究散养与笼养对鸡肉质的影响中发现,笼养鸡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平养和散养鸡;散养鸡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肌苷酸、硫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鸡,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唐辉等[15]研究散养与笼养对文昌鸡的影响发现,笼养鸡腿肌的熟肉率高、滴水损失和剪切力低、灰分含量低、花生四烯酸含量高;饲养方式对胸肉的所有肉质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该研究认为,由于动物经济性状受遗传与环境的影响,说明文昌鸡肉质性状遗传力较高,饲养模式的变化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中,生态养殖模式下,鸡的运动量增强导致鸡肉蛋白含量提高而脂肪含量下降,但脂肪中对人体有益的必须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因而生态养殖鸡肉品质的营养价值提升,这也是生态养鸡销售价格比普通规模养殖高的原因之一。4结论山地生态养殖模式可有效减少饲料成本、提高鸡群健康度、减少药物使用量、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提高销售价格。研究认为,山地生态养鸡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山地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广。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