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LNG接收站主要功能为LNG接卸、储存和外输等,一般由气态外输与槽车液态外输组成[1-2]。LNG接收站气化外输工艺流程一般为通过低压泵将储罐LNG运输到高压泵,加压后经气化器气化形成气态天然气,计量后输送到管网[3-4]。LNG接收站在工作中主要消耗的能源为电能,占总能耗的90%[5-6]。以南方某LNG接收站为研究对象,对LNG接收站生产设备成本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找到影响接收站能耗的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建议,并对优化运行节能效果进行评价。1接收站基本情况1.1概况LNG接收站设计能力400 万t/a,有4个16 万m3全容储罐、1座8~26.6 万m3LNG船专用泊位及码头、配套气化外输设施。正常工况下,最大气化外输能力为3 000 万m3/d。1.2主要设备设施LNG接收站主要耗电设备统计如表1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2.07.008.T001表1LNG接收站主要耗电设备序号设备数量单台功率/kW总计——21 8361低压泵122102高压泵61 7963低压压缩机38704海水泵57105制氯系统24206消防测试泵15607电动海水消防泵14208消防增压泵2280该LNG接收站现有4座16 万m3LNG储罐,4台套LNG卸料臂,3台套BOG低压压缩机组,6台套LNG高压泵,12台套LNG低压泵,6台套开架式气化器,5台套海水泵,10台套装车橇。接收站气化生产线主要耗能设备为23台泵及3台BOG压缩机,总装机容量19 500 kW。1.3主要工艺流程LNG接收站简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2.07.008.F001图1LNG接收站主要工艺流程LNG接收站工艺流程包括LNG卸料系统、低压LNG和天然气汇管系统、储罐系统、BOG处理系统、高压输送系统、高压气化系统、槽车装车系统、计量系统、燃料气系统、火炬系统、公用工程等设施及配套控制设施。1.4外输管线3条外输管线,A线外输管道为DN600 mm,设计压力9.45 MPa,设计外输量1 800×104 m3/d,需要日间不间歇停输,可优化空间较小;B线外输管道为DN800 mm,设计压力9.2 MPa,设计外输量1 300×104 m3/d,可间歇输送;C线外输管道为DN750 mm,设计压力10.0 MPa,设计外输量3 000×104 m3/d,可以选择夜间输送,存在一定峰谷用电空间。2单耗测算及分析单耗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2.07.008.T002表2单耗测算结果参数统计口径甲日乙日计划实际计划实际气化量/万 m3A线140107.00120119.94B线230230.39230330.38C线123123.60118118.80每日小计493460.99468569.12计划累计961.00实际累计1 030.11气化量/t每日小计3 272.344 066.32实际累计7 338.66耗电量/kWh低压泵机组7 316.538 309.53高压泵机组32 550.0037 650.00海水泵机组15 480.0015 360.00BOG压缩机组17 190.0028 710.00每日小计72 536.5390 029.53总计162 566.06电单耗/(kWh/t)每日单耗22.1722.14总单耗22.15电单耗限定值/(kWh/t)运行经济<17,17≤运行合理≤21,运行不经济>21结果评价运行不经济2.1单耗测算该LNG接收站工艺类型为生产线高压外输,生产线无SCV气化器,因此主要耗能类型为电力。单位气化外输电耗主要取决于气化加工量,外输量大,单位气化外输电耗低;外输量小,单位气化外输电耗高。能耗测试选取2个测试周期,分别为甲日8:00~乙日8:00、乙日8:00~丙日8:00,测试时间合计48 h。依据单耗测算公式,分别对2个测试周期的气化量、耗电量等关键参数进行记录,计算单位气化外输电耗。该LNG接收站一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外输量600 万m3/d,测试期间,生产线未处于满负荷状态,设备未处于满负荷状态。为了接LNG船需要提前降低储罐压力,启动了2台BOG压缩机。甲日实际负荷率仅为设计外输量(3 000 万m3/d)的15.37%,乙日实际负荷率为18.97%,平均负荷率为17.17%。实际累计气化外输量折合7 338.66 t。根据《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经济运行规范》(SY/T 7638—2021)[7],评价测试期间该接收站为运行不经济状态。2.2单耗分析(1)测试期为企业极端低负荷输气工况,负荷率仅为设计输气量的17.17%。气化生产线仅运行1条线(1台高压泵+1台ORV),缺乏优化操作空间。(2)由于低负荷运行,BOG产生量较大,需要同时开启2台BOG压缩机,造成能耗大幅度上升(高输量情况下仅需开1台BOG压缩机间歇式运行)。低输量工况造成需要循环保冷量较大,需要同时运行2台低压泵。1条生产线运行时,高压泵出口处阀门开度仅为60%,低压泵和海水泵均设置节流操作,存在节流能耗损失。(3)3条外输管线低量外输,流程只能逐次输气,特别是外输管道A线需要日间不间断低输量供气,进一步加剧了低负荷运行的问题,无法利用峰谷用电优化运行,造成能耗上升。3节能优化运行技措3.1优化生产线运行方式利用生产线的冗余负荷,优化气化外输生产线的运行模式,有效降低外输单位能耗。在日常生产操作中,停止1条生产线时,所匹配的海水泵需要再运行30 min后才能停止。根据生产线与海水泵匹配运行的测试数据及ORV的厂家资料,3条及以上生产线同时运行时,供应ORV正常工作的海水泵数量可少于生产线数量运行。该LNG接收站3条及以上生产线运行中需要停止1条生产线时,匹配的海水泵可停机,利用其他运行的海水泵为刚停止的ORV提供海水,减少海水泵总体运行时间。以冬季保供期生产线高负荷运行状态为例,如选择少1台海水泵运行方案,每小时节约电能约300 kW,每天节约7 200 kWh,以该接收站所处地区峰、平、谷时段折中电价0.659 元/kWh计算,每天节约4 744.8元,保供期4个月可节省约56.94万元。3.2利用峰谷电价降费运行该LNG接收站的终端用户有城市燃气管道和干线管道等,根据该市工商业电价收费性质和外输管道运行的特点,可利用峰谷电价差,合理调整设备的启停时间,将C线外输管道的外输计划合理安排在夜间运行,避免了大功率用电设备在白天用电高峰期的运行。该接收站属于220 kV及以上工业用户,峰期电费为0.915 4 元/kWh、平时电费为0.610 6 元/kWh、谷期电费为0.226 6 元/kWh。分析现场测试数据,按照开启1条外输生产线,即2台低压泵、1台高压泵、1台海水泵、1台BOG压缩机计算,总消耗功率约为3 756 kW,1条外输生产线气化量约为180 t/h。通过计算可得,1条外输生产线运行时,天然气理想单位能耗为20.87 kW/t。计算得到高峰电价期电费为19.10 元/t,平峰电价期电费为12.74 元/t,低谷电价期电费为4.73 元/t。气化每吨天然气高峰电价与低谷电价相差14.37元。以平均每天夜间供气500 t计,可节省电费费用为7 185元,每年降低运行成本约262.25万元。3.3控制降低BOG产生量该LNG接收站4个储罐共12台低压泵,有部分低压泵未处于运行状态,但一直处于保冷状态,由于保冷热量及低压泵做功带入LNG储罐会产生较大量BOG。通过分析优化,在保证设备备用的前提下,可关停未运行的罐内低压泵的LNG保冷,以减少BOG产生量。以夏秋季节低负荷运行状态为例,1条生产线的1台高压泵运行,需要2~3台低压泵同时运行,则至少可停止9台低压泵的保冷。可减少LNG循环量约100 t/h,减少BOG产生量约2.1 t/h,即至少可减少BOG产生量约50.4 t/d。采用BOG压缩机回收,耗电量约为7 562 kWh,即淡季至少可节约电费90.74万元。3.4控制海水进出口温差节电ORV气化器海水进出口温度差对于同等气化量下的海水用量影响较大。目前该LNG接收站气化器海水进出口温差控制为低于5 ℃,如果改为7 ℃,则LNG接收站的节能将还有很大空间。可从降低外输天然气温度的角度出发,对海水用量进行优化,节约海水泵的能耗。根据现场实际测试数据,天然气外输供气温度约为20 ℃。根据客户要求,外输天然气温度仅需高于2 ℃即可。生产线负荷率较低时,仅需要开启1条生产线运行,降低外输温度后,所需海水量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通过测算,高负荷工况下外输温度从20 ℃降至4 ℃时,海水用量减少约2 800 t/h,每天节电约5 000 kWh,以该LNG接收站所处地区峰、平、谷时段的折中电价0.659 元/kWh计算,每天节约3 258元,全年可节省约117.29万元。气化外输天然气温度过高,导致ORV排出的低温海水还可能造成环境保护方面的困扰,因此减少海水用量不仅能够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环保高效。3.5增加电容补偿提高功率因数该LNG接收站主要为城市燃气及发电厂供气,接收站在外输量低、用电负荷轻时,因输电线路、电缆较长,线路产生大量容性无功,造成接收站用电功率因数平均仅为0.70~0.88,远低于国家规定值0.9。在总变电所各加装1组无功补偿装置。输电线路容性无功改造后,下游用气量小、接收站外输量低时,投用电抗器组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功率因数由原0.70~0.88提高至0.95以上,可节省力率调整电费上百万元,提升经济效益,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4结论及建议该LNG接收站测试期间生产线未处于满负荷状态,平均负荷率为17.17%;接收站整体为运行不经济状态;极端低负荷输气工况,气化生产线仅运行1条线(1台高压泵+1台ORV),缺乏优化操作空间。建议利用生产线的冗余负荷,优化气化外输生产线的运行模式节能;利用峰谷平电价、错峰降费运行;关停未运行的罐内低压泵的LNG保冷、减少BOG产生量;对海水用量进行优化,节约海水泵的能耗;加装就地无功补偿装置,节能降耗且稳定电能质量。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