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类秸秆年总产量达9亿t[1],养殖业每年消耗大量秸秆,高效地利用秸秆饲料成为研究热点。据统计,作为家畜饲料的秸秆仅占需求量的30.9%。处理后饲喂的秸秆占比为14.8%,未经处理的秸秆占比为16.1%。秸秆的粗纤维含量高且质地坚硬、适口性较差、可利用营养价值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结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反刍家畜对秸秆饲料的采食量低、利用率低,添加酶制剂可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2],提高秸秆粗饲料的利用率。粗饲料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与物理法和化学法相比,微生物法可有效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在粗饲料发酵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或包含酶的复合型生物添加剂,可抑制饲料中有害菌的活性,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和消化率[3]。复合益生菌中的乳酸菌可将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改善粗饲料适口性,提高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饲喂发酵秸秆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4-5],改善动物生产性能[6-8]。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降解,转化为糖类,为乳酸菌发酵提供底物,加快乳酸菌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及其腐败菌的生长,酶+菌复合处理粗饲料能够提高饲料的适口性[9]。密封保存可软化不适合青贮的粗饲料,从而改善粗饲料的适口性。相对饲喂价值(RFV)的评定依据主要为牧草可消化干物质和潜在干物质采食量,牧草质量一般从奶牛生产角度评定[10]。RFV方法评价粗饲料相对价值具有简便灵活、操作性强、效率高等优势。本研究结合粗饲料酶菌复合处理和RFV评价,旨在为提高粗饲料的营养品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原料试验原料为成熟期的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纤维素酶(活性≥10 000 U/g,添加量为0.1%);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为酵母菌(活菌数≥1.0×108 CFU/g)、乳酸菌(活菌数≥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5.0×107 CFU/g),添加量为2 kg/t;麦麸(称取1%待处理粗饲料)、水(称取15%的待处理粗饲料)、红糖(按照待处理粗饲料的80%称取)。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由沧州夏盛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其他试验材料由宁夏中宁县文茂草源生态饲料有限公司提供。1.2试验设计各试验组发酵料包含300 g成熟期的4种秸秆原料、1 g添加纤维素酶、0.6 g复合益生菌、45 g水、3 g麦麸和2.4 g红糖,各对照组发酵料包含300 g成熟期的4种秸秆原料、45 g水、3 g麦麸和2.4 g红糖,每组设置3个重复。本试验在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进行,采用参考文献[11]至文献[12]筛选的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的适宜比例,不需要设计不同添加量的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进行青贮。1.3青贮制作利用粉碎机将新鲜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粉碎至3~5 cm,根据试验设计配制比例将复合益生菌、纤维素酶、麦麸、水和红糖投放原料中,拌匀,装入青贮袋,装填,压实。密封避光保存30 d。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感官品质评定依据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对发酵后粗饲料的气味、结构、色泽3项进行评分[13]。1.4.2常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参考文献[14]测定常规营养指标,包括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粗脂肪(EE)。精确称取10 g秸秆饲料,放入三角瓶,加90 mL蒸馏水,摇晃三角瓶混匀,4 ℃保存,抽取浸出液使用pH计测定pH值。1.4.3RFV计算与评价参考文献[15]计算各组粗饲料的RFV,对发酵前后的粗饲料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可消化干物质含量(DDM)=88.9-0.779×ADF(1)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120/NDF(2)RFV=DMI×DDM/1.29(3)式中:1.29为盛花期苜蓿的DMI×DDM值。1.5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处理,SAS 8.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感官品质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知,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的气味、色泽、结构均优于未处理的秸秆。根据评分标准,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的等级均为Ⅰ级优良,未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等级均为Ⅱ级尚好。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5.021.T001表1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感官品质的影响组别项目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试验组气味无丁酸臭味,有芳香果味无丁酸臭味,有芳香果味无丁酸臭味,有芳香果味无丁酸臭味,有芳香果味评分13131313色泽褐色淡黄色淡绿色深褐色评分3333结构基叶结构保持良好基叶结构保持良好基叶结构保持良好基叶结构保持良好评分2222等级Ⅰ级优良Ⅰ级优良Ⅰ级优良Ⅰ级优良对照组气味有微弱的丁酸臭味,较强的酸味、芳香味弱有微弱的丁酸臭味,较强的酸味、芳香味弱有微弱的丁酸臭味,较强的酸味、芳香味弱有微弱的丁酸臭味,较强的酸味、芳香味弱评分11111111色泽褐色淡黄色淡绿色深褐色评分2222结构基叶结构保持较基叶结构保持较差基叶结构保持较差基叶结构保持较差评分1111等级Ⅱ级尚好Ⅱ级尚好Ⅱ级尚好Ⅱ级尚好注:1.总分为20分,气味14分,色泽4分,结构2分。2.Ⅰ级优良(16~20分)、Ⅱ级尚好(10~15分)、Ⅲ级中等(5~9分)、Ⅳ级腐败(0~4分)。研究表明,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的感官品质优于未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表明酶菌复合处理可以改善饲料的感官品质。2.2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的CP、CF、NDF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燕麦草的EE含量显著升高(P0.05),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稻草、燕麦草和芦苇草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5.021.T002表2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项目组别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EE/%试验组3.27±0.385.72±0.037.37±0.02a3.28±0.16对照组3.30±0.094.57±0.525.41±0.08b3.82±0.40CF/%试验组20.49±0.3017.67±0.5711.16±0.0413.28±0.27对照组25.00±1.5117.09±0.1910.77±0.2313.15±0.59CP/%试验组2.30±0.0913.68±0.407.21±0.244.75±0.78对照组2.44±0.1012.72±0.887.30±0.123.94±0.17NDF/%试验组68.43±0.8071.84±3.2066.35±0.0165.94±1.53对照组75.00±4.5072.50±0.0263.47±2.3563.66±0.42ADF/%试验组38.20±5.6649.34±3.7124.90±0.25b43.64±0.69对照组47.91±3.7051.23±0.4235.61±0.66a46.57±2.95pH值试验组4.67±0.07b4.61±0.114.48±0.18b4.67±0.06b对照组5.36±0.15a5.35±0.155.33±0.01a5.36±1.15a注:同列同项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3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RFV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柠条的RFV显著升高(P0.05),稻草、燕麦草、芦苇草的RFV虽然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5.021.T003表3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RFV的影响组别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试验组74.75±1.1265.42±0.72a97.24±0.5877.45±1.00对照组64.24±7.2862.82±0.16b89.56±2.6273.30±7.84RFV的数值大表明粗饲料营养价值高,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的营养价值均高于未经酶菌复合处理过后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4种秸秆的RFV由高到低排序为燕麦草芦苇草稻草柠条。3讨论3.1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感官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中,经酶菌复合处理的秸秆无丁酸的臭味,具有淡淡芳香的果味,颜色表现为淡黄色、淡褐色和淡绿色,基叶结构良好,表明发酵过程生成少量丁酸菌,使秸秆丁酸含量下降;产生大量乳酸菌,使秸秆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谷氨酸等氨基酸,与钠离子结合生成具有芳香味的谷氨酸钠。赵丽等[16]研究了几种处理方法对稻草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发现纤维素酶处理的稻草秸秆具有酸香味,质地柔软,但成本较高,有待进一步研究。3.2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复合酶菌对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进行发酵处理,结果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的CP、CF、NDF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燕麦草的EE含量显著升高,ADF含量显著降低;稻草、燕麦草和芦苇草的pH值均显著降低。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在发酵过程中被纤维素酶破坏,分解为多种糖类物质,最终被转化为可挥发性脂肪酸、CO2等物质。可挥发性脂肪酸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的合成提供碳架,能够促进菌体蛋白的合成量,提高饲料CP含量。纤维素酶使粗饲料秸秆中的糖类转化为乳酸等物质,形成酸性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使pH值降低至4.5~5.0,从而保存秸秆中的营养成分。此外,利用纤维素酶处理稻草和玉米秸秆并进行发酵能够提高CP含量[17]。在复合益生菌作用下产生的乳酸菌素、过氧化氢等抑菌物质能够有效防止秸秆饲料中霉菌毒素繁殖,阻止秸秆饲料发生霉变。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处理秸秆能够有效改善纤维表面结构和饲料的适口性[18]。利用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玉米秸秆进行黄贮,可使玉米秸秆品质得到改善[19]。使用酶菌复合制喷洒秸秆中进行青/黄贮发酵,酶菌复合制剂能够破坏秸秆的复杂结构,发酵秸秆的适口性得到改善,且消化率有所提高[20]。使用酶制剂、菌制剂和酶菌复合制剂处理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发酵,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特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体结构被复合制剂破坏,玉米秸秆饲料发酵的品质优质,可提高玉米秸秆中营养物质的储存和反刍动物瘤胃降解率,从而使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最大化[21]。3.3酶菌复合处理对4种粗饲料RFV的影响酶菌复合处理的4种秸秆的RFV高于未处理的RFV,RFV高表明粗饲料的营养价值高,4种秸秆的RFV排序依次为燕麦草芦苇草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稻草属于禾本科,柠条属于豆科。张吉鹍[22]研究认为,秸秆饲料的品质不能仅依靠秸秆饲料化学成分单项指标反映,应利用RFV综合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本试验中,4种秸秆饲料的所属种类不同,营养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营养价值不同。4结论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均优于未经酶菌复合处理的秸秆,pH值为4.5~5.0;酶菌复合处理秸秆的RFV均高于未经过处理的秸秆,表明酶菌复合处理能够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对秸秆饲料进行酶菌复合处理,有助于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