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是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场所。空间活力指与公共空间相关的各类型要素能够吸引人进行高频率、长时间活动的能力。目前,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偏重景观审美与校园整体布局,忽略学生对同学交往、休闲娱乐等需求。相关研究方法以客观指标测算为主,忽视使用者主观需求,难以衡量真实满意度。相关研究大多关注评价体系的建构,鲜有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和数值分析。本研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高校户外活动空间进行评价,计算空间满意度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结合矩阵分布模型,确定户外活动空间活力模糊综合评价值。1研究区域选择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较优越,共125所高校,文化底蕴浓厚。本研究选取湖南省的衡阳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等13所高校进行研究,高校分布于湖南省的7个市区,数据具有一定的普适性。2指标体系建立2.1因子选取2021年10月,针对湖南省高校的学生,就公共活动空间存在问题进行初步问卷调研。根据问卷调查反应的问题,结合专家建议法,确定20个高校户外活动空间影响因子,将活动影响因子划分为辅助设施、活动设施、空间绿化、空间环境、情感互动5类一级指标。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活动因子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7.002.T001表1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活动因子一级指标二级指标I1辅助设施X1坐憩设施、X2夜间照明设施、X3无障碍设施、X4彩屏设施I2活动设施X5体育锻炼设施、X6文化娱乐设施、X7活动设施密度、X8活动设施种类丰富度I3空间绿化X9绿化覆盖率、X10遮阴效果、X11植物色彩与季相变化、X12绿化小品特色I4空间环境X13场地面积、X14场地形状、X15空间尺度、X16地面平整度、X17空间易达性I5情感互动X18场地归属感、X19场地参与度、X20场地活动种类多样性2.2问卷设计与检验问卷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探究活动者对高校公共空间的满意度。2021年11月,在湖南省13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和网上发放的方式,累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22份,剔除部分不合格的问卷,有效问卷108份,问卷有效率为89%。信度是考察影响因子测量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检验调查表中各影响因子是否测量相同或相似的特性,能够展现各个因子内在一致性[1]。使用SPSS统计软件检验问卷的信度,问卷的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为0.955,大于检验值(0.7),问卷的可信性好。克隆巴赫系数为0.955,项数为20。3基于模糊评价法的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评价3.1指标集建构因子分析前,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模块中的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28,大于0.9;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中,卡方检验为1 482.728,自由度为190,差异显著,表明本问卷设计具有良好的效度。特征值大于1的一级指标有3个,累计贡献率为65.06%。采用最大方差旋转得到各因子系数。将互为关联的因子改为一类[2]。修正后的评价指标集共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0个。第一指标包括X2夜间照明设施(0.580)、X12绿化小品特色(0.528)、X13场地面积(0.505)、X14场地形状(0.578)、X15空间尺度(0.630)、X16地面平整度(0.629)、X17空间易达性(0.749)、X18场地归属感(0.566)、X19场地参与度(0.699)、X20场地活动种类多样性(0.550)。第二指标包括X3无障碍设施(0.600)、X4彩屏设施(0.630)、X5体育锻炼设施(0.723)、X6文化娱乐设施(0.665)、X7活动设施密度(0.626)、X8活动设施种类丰富度(0.758)。第三指标包括X1坐憩设施(0.557)、X9绿化覆盖率(0.794)、X10遮阴效果(0.676)、X11植物色彩与季相化(0.723)。3.2师生对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模糊综合评价(1)确定各指标权重。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满意度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7.002.T002表2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满意度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满意度空间体验(U1)0.349 0X2夜间照明设施0.228 03.806X12绿化小品特色0.138 04.009X13场地面积0.171 54.194X14场地形状0.133 43.954X15空间尺度0.117 44.009X16地面平整度0.041 53.759X17空间易达性0.091 13.843X18场地归属感0.098 53.953X19场地参与度0.094 93.898X20场地活动种类多样性0.091 03.935设施完备(U2)0.094 6X3无障碍设施0.024 23.694X4彩屏设施0.218 43.740X5体育锻炼设施0.294 73.769X6文化娱乐设施0.150 93.759X7活动设施密度0.267 93.935X8活动设施种类丰富度0.043 93.759空间绿化(U3)0.556 4X1坐憩设施0.091 83.981X9绿化覆盖率0.423 04.889X10遮阴效果0.184 54.083X11植物色彩与季相变化0.300 84.426评价体系各项因子评分汇总如表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7.002.T003表3评价体系各项因子评分汇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人数评价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12345U1X28244815160.072 10.216 20.432 50.135 10.144 1X124154434140.036 00.135 10.396 50.306 30.126 1X134124237160.036 00.108 10.378 50.333 30.144 1X144154435130.036 00.135 10.396 50.315 30.117 1X155164530150.045 00.144 10.405 50.270 30.135 1X1610194523140.090 10.171 20.405 40.207 20.126 1X175223932130.045 00.198 20.351 40.288 30.117 1X186194229150.054 00.171 20.378 40.261 30.135 1X194204627140.036 00.180 20.414 50.243 20.126 1X205204526150.045 00.180 20.405 50.234 20.135 1U2X36334215150.054 10.297 30.378 40.135 10.135 1X47244620140.063 10.216 20.414 40.180 20.126 1X58273428140.072 10.243 20.306 30.252 30.126 1X611214420150.099 10.189 20.396 40.180 20.135 1X77194724140.063 10.171 20.423 40.216 20.126 1X812253919160.108 10.225 20.351 40.171 20.144 1U3X18214717180.072 10.189 20.423 40.153 10.162 2X9792445260.063 10.081 10.216 20.405 40.234 2X1010202638170.090 10.180 20.234 20.342 30.153 2X116133339200.054 00.117 10.297 30.351 40.180 2(2)确定模糊综合评价集M。计算指标X隶属于评价集V的人数与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比值,得评判矩阵Ri(i=1,2,3)。将指标权重集B与R进行数学合成,得到模糊综合评价集W[3]。Wi=Bi×Ri (1)(3)计算模糊评价向量。通过指标权重集B与模糊评价矩阵W的合成,得到模糊综合评价集M。计算公式为:M=B×W=B1,B2,B3×W1,W2,W3 (2)去除模糊值,得到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综合评价得分E。E=M×V (3)3.3模糊综合评价计算E1=3.272,E2=3.1104,E3=3.495,综合评价分数E为3.380 6。3.4评价结果与分析综合评价得分为3.380 6,表明师生对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满意度为“一般”。根据各一级指标的满意度综合评分,空间绿化空间体验设施完备,表明师生对高校空间绿化的满意度最高,对设施完备度的满意度最低,需要加强设施完备度建设,为师生提供更优良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体验。4评价因子的满意度与关注度将5个评级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重分别乘以相应得分(1~5分),再相加得到各个因子的满意度。评价因子满意度排序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7.002.F001图1评价因子满意度排序空间体验方面,师生对场地活动种类多样性满意度较低,结合实地调研发现,高校活动空间的种类较少。设施完备方面,部分高校对活动空间设施方面的建设不够,需要完善无障碍设施配置。空间绿化方面,师生对坐憩设施与遮阴效果的满意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满足师生对遮阴休憩场所的需求。5优化建议5.1提高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丰富度,激发空间活力高校现存活动空间匮乏、空间种类略显单一,应建设功能复合型活动空间,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性活动、群体性活动、自发性活动,激发空间活力。5.2完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设施完备性,营造良好活动环境设施完备性的缺乏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应补齐短板。从基础设施入手,完善无障碍设施等必备设施;增加健身设施等活动主要使用设施,定期检查和维修,提高设施质量。此外,为营建良好的活动环境,建立彩屏设施等辅助设施。5.3提升植物水平层次,构建宜人场所气候植物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改善气候,选择植物种类时,应考虑其在夏季的遮阴效果,吸引师生在公共空间停留。配合建设一坐憩设施,构建宜人的环境。6结语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师生对高校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需求日益增大,而高校现存公共活动空间普遍较单一。因此,对高校户外活动空间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以湖南地区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师生活动体验的因素展开研究,得出影响公共活动空间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高校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