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发展效率相关概念绿色发展的三大目标是提高效率、谈维持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社会发展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遵守生态环境的容量,不可超出资源承载力。与传统模式相比,绿色发展属于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型发展模式。从基本概念来看,绿色发展效率指在生态环境的容量与资源承载力约束下,测度由社会、环境、经济共同构建的复杂系统的综合发展效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重视协调人地关系。从内涵来看,绿色发展效率和注重体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产出效益的绿色经济效率以及重视经济增加价值与生态环境影响比值的生态效率具有相似性,都非常重视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之间产生的作用,注重科学配置地域资源要素,合理利用这些要素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严格控制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生态效率和绿色经济效率非常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发展效率不仅关注生态环境质量,也注重实现资源要素投入产出过程的绿色化[1]。2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策略2.1坚持低碳理念提高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首先要坚持低碳理念,节能减排,推动传统粗放型产业转变为集约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做好碳捕集数据的统计核算工作,对碳排放量进行全面监测。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研究工作中,碳达峰与碳中和是重点内容,相关部门应协同当地企业做好“碳考核”工作,对企业的碳减排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密切关注企业的碳捕集行为和净碳排放的相关性,全面做好“碳治理”工作。应注意优化本地绿色发展考核方案,完善激励体系,健全相关约束机制。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立足全社会的高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制定科学完善的碳治理和碳捕集政策与相关机制,对于低碳型企业,应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奖励;对于非法排放企业,则需要依法进行惩处,起到考核激励与约束作用。针对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的变化应对工作实施统筹管理,不断加强各城市的生态韧性与产业韧性,推动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同时,相关部门应协同当地所有企业和广大市民,协同构建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机制,完善“链长制”治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生态链和产业链,为城市绿色发展开辟新空间。各城市要做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工作,碳排放较高的工业园区需要建立在郊区,实现各区域的绿色协同发展。在政策方面,需要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潜力实施充分挖掘,让绿色资源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实现跨区域配置应用,加强各区域之间的政策互补与协同[2]。2.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具有吸收作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城市,为市民提供优美的视觉享受和休憩基地。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应充分发挥绿化植物的作用,对于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至关重要。在绿化工程建设中,应科学修建草坪。草坪是修剪整齐的大片精致草地,是风景园林常见的造景设计要素,能给人一种协调、匀称的感觉。提高绿化工程审美效果,发挥草坪的绿化功能,必须做好草坪养护管理工作[3]。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必不可缺的元素,有美丽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的颜色和迷人的芳香。园林工艺师会协同施工技术人员设计美丽的花丛、花坛、花镜、花棚、花架和水景以及专题花园等,如牡丹园、芍药园、梅园、湿地公园等。现阶段,湿地公园常见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王莲、芦苇、水生美人蕉、鸢尾、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具有优美的姿态,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具有美化环境、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系统的作用。做好园林水生植物栽培管理工作,必须控制好植物的栽植深度与密度。水生植物大多长时间生长在水中,不同类型的植物栽植深度各异,因此应当根据植物特性和生长需求科学把握栽植深度,确保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长。植物的种植密度与其生长息息相关,促进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长,必须在种植过程中为水生植物预留足够的生存空间,控制栽植密度。相对而言,如果预留的生存空间太小,植物难以生长,容易出现萎缩的情况。但预留的生存空间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空间会导致植物生长失控。因此,在种植水生植物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合理计算和控制种植密度。建设城市绿化园林,必须做好大树移栽工作。栽植树木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树木移栽运输工作,加强根须保护力度,避免根须受损导致树木死亡。针对弱枝和枝叶过于繁茂所引起的景观效果影响问题,可以对树木采取科学的整形修剪,以此保持参天大树的美观性和整齐性,改善通风透气条件,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在修剪过程中,必须兼顾树木的品种与特性,把握修剪的最佳时节,不可盲目乱剪。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树木病虫害防御工作和冬季保护工作,在冬天为树木涂白。结合树木生长需求,输入足量的营养液,做好灌溉管理工作,确保树木健康成长,营造绿树成荫的效果。2.3发展城市绿色建筑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企业办公和大型商场建筑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建筑污染问题不可忽视,部分建筑选用的装饰性材料也会产生多种污染,建筑的供暖设备也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此,应大力发展城市绿色建筑,优化建筑装饰方案,使用绿色建筑材料[4]。选择墙体材料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坚守低碳节能理念,选用绿色墙体材料,做好承重墙和外墙结构的绿色施工作业。施工技术人员应正确运用空心砖做好墙体砌筑工作,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轻自重,降低能耗,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应注意优化墙体保温性能,改善室内温度条件,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降低取暖设备的碳排放量。墙体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抹灰、干挂、喷涂,改善墙体保温系统,应做好该系统的内侧与外侧施工作业。良好的墙体外侧保温处理,能够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区域资源,对房间的面积进行拓展。建筑外部环境普遍存在较大的变化,会影响墙体的保温系统效果。对此,应做好室内保温系统安装工作,促进内侧与外侧的紧密结合,改善建筑保温效果,运用绿色保温材料改善建筑保温性能。对于屋面门窗安装施工作业,秉承绿色施工理念,选择节能门窗材料,窗户应选用低辐射的新型绿色玻璃。新型绿色玻璃的表面镀了一层半导体氧化薄膜,具备良好的抗辐射性能,不仅可以改善建筑室内的采光条件,还有助于控制光污染问题。对于建筑采暖节能施工作业,应充分发挥道铺法节能施工技术的功能,选用轻质、吸水率低的挤塑聚苯板开展建筑屋顶施工作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在铺设屋顶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通常会选用兼具光线折射能力和保温能力的玻璃棉,这种玻璃棉属于节能材料,有助于改善建筑的节能保温效果。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做好屋顶节能工作,为屋面上涂上一层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日光的反射率。冬季应确保建筑室内温度的平稳性,在屋顶上铺设良好的保温材料(吸水率低、导热吸入较少者效果最佳),在防水层和屋面之间安装保温材料,保证保温效果[5]。在碳中和背景下,控制建筑施工污染问题,应充分发挥绿植墙施工技术的优势,全面优化绿植墙施工技术方案。植物墙指运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设置绿植墙有助于美化建筑,提高建筑的视觉美感,增强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自然和建筑物的有机融合,确保绿化植物能够在垂直的建筑墙面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绿化建筑的生态价值以及审美价值[6]。2.4优化低碳理念下的城市物流管理体系在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经济和城市物流运输经济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低碳经济的发展与能源、人口数量均有关联。随着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量必然有所递增,自然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在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当行为,必然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自然资源浪费。在当代城市物流的绿色运输活动中,应立足于低碳经济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物流管理体系,尊重生态规律,维护能源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低碳经济属于新时代的绿色生态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步入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自然化、环保化、科学化、持续化[7-8]。我国城市物流运输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价值。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在城市物流的运输活动中,运输车辆的通行、运输结构方案、车辆的碳排放量与清洁能源的使用状态均会对城市运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关系着当代低碳经济的使用价值[9-10]。3结语综上所述,提高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首先要坚持低碳理念,节能减排,推动传统粗放型产业转变为集约型;其次,应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修建美丽的城市风景园林;再次,要发展绿色建筑,降低建筑污染。另外,要注重优化城市物流管理体系,尊重生态规律,维护能源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降低物流运输车辆的碳排放量。10.3969/j.issn.1004-7948.2022.08.016.F001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