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由碳达峰和碳中和组成的双碳政策[1]和节约型社会理念。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型绿地向节约型绿地转变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分析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智慧园林项目,探究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智慧园林建设。1双碳背景下智慧园林的特点及建设意义1.1智慧园林的特点(1)科技性。智慧园林建设过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智能终端等的运用,为智慧园林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基础。利用数据库信息连接人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2]。(2)多元性。智慧园林通过引进多种智能设备,如AR智能互动屏、跑道感应灯、全息投影等,营造不同的园林景观,极大地丰富整个园区的功能,有利于深化人们在娱乐、运动、教育、休闲区域进行活动时的感受,丰富智慧园林的功能。(3)精准性。智慧园林利用监测器对整个园区的情况进行监测,收集相关区域的信息,将信息提交至管理平台,管理平台通过已建立的数据库,快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发生问题的具体区域。(4)节能性。智慧园林采用智能设备监控园区情况,利用智能终端接受管理平台信号,以解决园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降低雇佣人力的比例,减少整个园区因使用大量机器带来的能源消耗。1.2智慧园林的建设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了尽早实现我国的碳中和目标,智慧园林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已经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是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智慧园林的发展与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在康体健身、科普娱乐方面,为园林附加新技术,通过智能技术、设备将知识与园林进行有机结合,使知识便于被大众接受与理解;在交互景观、设施服务方面,园林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深化大众对园区的体验感,提升大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在运营管理方面,智慧园林利用检测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为整个园区提供科学管理依据,辅助园区管理人员或相应的判定设备进行决策分析,减少由人力、机器使用带来的能源消耗,在最大限度上帮助园区达到碳中和状态,推动智慧城市、节约型社会进一步建设。2双碳背景下智慧园林的实践路径探究2.1智慧园林案例分析(1)北京海淀公园。①公园概况。海淀公园位于北京西北四环万泉河立交桥的西北角,东面是万泉河路,西面通至万柳中路,南面连至西北四环路,北面可达新建宫门路。海淀公园总占地面积约34 hm2,整个园区绿化率高达67%。2018年海淀公园开始融合现代科技,利用科技赋能,完成由传统型公园到智慧型公园的转变,成为国内首个以AI科技为主题的科技公园。整个园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能够减少能源消耗,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为其他公园的转型提供参考[3]。②实践路径分析。海淀公园综合智慧管理平台和智慧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保证整个园区的高效运营的秘诀。智慧管理平台采用集成方式对整个园区进行控制和联动,通过传感器、监控器等设备采集数据,将数据形成可被其余设备感知的信息,设备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和评价反馈给智慧管理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将处理信息反馈给服务相应区域的智能设备,对园区进行精确化管理和调控。海淀公园的智慧管理系统由智慧生态监测、智慧管养、智慧能耗管理、智慧照明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六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通过安装相应的监控设备进行检测、管理,将可视化数据反馈给智慧管理平台,如在停车场安装监控设备,统计停车场剩余车位数量等。设置智慧管理系统有利于减少整个园区的能耗。在照明方面,智慧路灯每小时的耗电量比传统路灯低,有利于形成节约型社会[4]。传统路灯与智能路灯的能耗对比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8.011.T001表1传统路灯与智能路灯的能耗对比路灯类型灯具功率/W照明方式主要功能管理方式后期维护方式原有路灯高能耗LED灯45定时照明照明定时器控制人工故障排查智能路灯低能耗LED节能灯30按需照明照明、Wi-Fi、环境监测、紧急呼叫、信息发布等自动感应和远程控制平台故障报警和精准定位园区配备较为完善的智慧服务系统,如智能导览系统、智能跑道、智能设施等[5]。园区东、西两侧门口设置智能导览屏,游客可以通过语音与导览屏进行互动,快速了解园区景点和其他信息,智慧导览屏也可以充当园区的导游,与百度地图结合,为游人引领路线并细致讲解景点故事、设施使用说明等相关信息。智能跑道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记录跑道内的数据,为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挑战速度,利用感应灯光技术增加项目的趣味性,激励大众参与运动。为了维护园区的交通便利性和园区秩序,满足大众需要,“阿波龙”无人驾驶车、智能垃圾箱和可供充电、播放音乐的智慧座椅在园区广泛使用。园区设置多种交互景观,能够增加园区趣味性,激发场地活力,丰富大众在园区的体验感。园区设置手势感应喷泉,在增加游园趣味的同时学习雨水花园的相关知识、了解其模型构建过程与原理。园区设置电音花园、钢琴步道、智能语音亭、骑行喷泉等设施,促进大众广泛参与活动。园区通过信息技术传承文化,通过设施感受文化,利用VR虚拟技术帮助大众尽情游览畅春园,体会畅春园悠远的历史文化;园区设置稻田灌溉互动设施,使大众感受原始的农耕文化,体会农耕人的辛劳。(2)北京金融街顺城公园(健身公园)。①公园概况。金融街顺城公园地处北京市西二环路东侧,向南可以通至长安街复兴门内大街,向北可以到达阜成门内大街,西面为西二环路,东面紧临太平桥大街,南北走向长1 700 m,东西走向宽约600 m,金融街总占地面积约103 hm2。金融街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元朝时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和金融中心,目前金融街仍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随着时代更迭,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群成为金融街最靓丽的风景线。随着科技赋能逐渐兴起,金融街改变传统道路形式,以顺城公园为基础载体,并结合科技将园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健身公园。②实践路径分析。园区设计偏重服务设施,其次为相应的服务系统。园区采用人脸识别、雷达测速、压力感应、速度感应、嵌入式控制系统,在特定的区域配备相应的逻辑光控软件、多项控制软件及其使用的服务系统,对园区进行调控,将园区打造为可以迅速做出反应的小型智慧交互平台。智慧园区注重设施选择,金融街顺城公园具有10种极具特色的智能设施。园区采用“四环一园一竞速”的步道规划,每类步道配备相应的智能步道灯,“四环”指4个智能健康步道,“一园”指橡胶慢跑步道,橡胶慢跑步道质地柔软、防滑减震,可以减少运动时膝关节的损伤,适合大众长期锻炼,“一竞速”指百米竞速赛道,跑道的起点设置压力感应地板,仅需踩踏便能够开启智能赛跑,智能步道旁设置智能屏幕,具有计时、测速、抓拍精彩瞬间、特定声音特效、显示自动排名等功能,有趣的锻炼方式能够吸引大众积极参与锻炼,有利于改善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状态。园区配备互动健身单车,叠加虚拟景观骑行技术,通过竞速的方式增加人们彼此间的互动。园区还配备智能售卖机、智能垃圾桶、24 h智能健身仓、智能座椅等智能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将场地活力激发到最大,为居民带来舒适的感受。2.2实践路径总结智慧园林的核心是综合智能管理平台、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以管理平台为中心点,与多种管理系统搭建园区感知网,对整个园区进行精准控制和调控。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持续性”原则,智慧园林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优势,考虑人性化的尺度,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等,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多维度、重参与的趣味交互景观,减少能源消耗,激发场地活力,增加大众兴趣,进一步深化体验感[6]。智慧园林的植物景观营造方面,应选择适合园区所在地气候的植物进行组合,并根据相应区域特性按季节交替种植植物[7],合理安排景观,在美观的同时具备净化空气的功能,达到低碳效果。注重场地文化背景、人文景观资源,利用VR虚拟景观技术,通过科技带给游人真切体验,以引起游人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文化延续和精神传承。3结语智慧园林模式是未来传统园林、传统公园的发展方向。智慧园林使用智能设备代替传统设施,增加园区趣味性,大幅度降低园区的能源消耗。应用智慧园林模式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前,国内智慧园林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已建设成功的智慧园林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