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兴技术兴起,智慧化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目前,人们对建筑工程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需要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也要达到智能化、节约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1]。电气智能化技术发展,是绿色、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1弱电智能化系统架构和分类除了机房工程外,智能化子系统按照使用功能被分为基础通信设施、安全防范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节能减排设施。智能化工程软硬件设施发展迅速,智能化子系统分类繁多,弱电工程系统的架构在总体上可以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利用数据端口设备收集数据,通过建筑内的通信层设施将数据上传至网络管理、运营、服务云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管理单位、运营单位和使用人员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弱电智能化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8.013.F001图1弱电智能化系统架构弱电智能化子系统的分类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8.013.T001表1弱电智能化子系统的分类系统分类子系统基础通信设施有线电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安全防范设施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公共服务设施信息发布引导系统电子会议系统智能客房系统智能空气检测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节能减排设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机房工程1.1基础通信设施基础通信设施是建筑工程的通信基础,包括网络、电视、电话等通信设施,能够满足人们基础的办公、居住等通信需求。1.2安全防范设施安全防范设施是建筑工程安全性的保障,通过在室内、室外及周边建设智能化感知及监控系统,在调度指挥中心实现子系统的信息互通和联动控制,达到预防火灾、爆炸、雷击等事故的目的,实现全方位保障。1.3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建筑工程提高生活质量的突破口,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良好的照明环境、适当的冷热水供应、公众场所的信息发布引导、停车场智能引导等。通过数据信息平台整体调控,为人们提供更加适宜、高效便捷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公共服务系统的应用广泛,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衍生智能化子系统。1.4节能减排设施节能减排设施顺应国家大力倡导节能降耗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实际工程项目中,智能化子系统的建设导致末端电气设备增加,使电能消耗加剧,电气设备需要资金用于后期维护。节能减排设施通过对电气设备的远程遥控和智能化调节,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后期运营成本。2弱电智能化系统设置原则2.1实用性和经济性弱电智能化系统是功能服务性的衍生产品,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弱电智能化的设计应体现人性化,实现以人为本。弱电智能化子系统的设置应满足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智能化系统后期的维护成本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指标,后期需要频繁维护的子系统应满足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做到简单易操作。2.2满足长期规划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末端设备研发迅猛,用户需求不断变化,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考虑系统扩展的需要。系统应采用网络性产品,技术上具有一定前瞻性,采用合适的先进信息技术[1],根据需要灵活拓展。设备主机房的面积、容量和端口应预留足够富余的容量,为未来拓展系统预留充足的接入条件。2.3国家及行业规范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组成进行总规定,子系统分别具有各自的设计规范,如《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针对一些功能性建筑,教育建筑、商店建筑、住宅建筑、金融建筑、体育建筑等需要参考对应行业标准中的弱电部分。根据工程不同,应参照当地的地方标准,如上海市、北京市等多地颁布了地方标准规程。2.4建设方的意见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方案阶段,大部分设计单位通过规范和历史的工程经验,提出适合工程项目需求的设计方案[2],在实施之前需要向建设方汇报确认。系统的设置应该以建设方、使用方的建设需求为主,建设方案评审通过后,以方案为依据,选择该系统配置,绘制智能化施工图图纸。3弱电智能化发展的现状建筑业和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标志着智能建筑发展起步。美国新建和改造的建筑中,智能化比例达70%,如著名的IBM、DEC公司总部大厦等[3]。日本智能建筑建造注重功能性,以人为本同时兼顾绿色环保[4],在新建的建筑中,日本智能化比例超过80%,目前,日本许多城市建造了“智慧城市”“智慧街区”。英国在巴恩斯利市将一栋旧公寓改造成专为残疾人服务的智能建筑,名为“默特尔”,智能化的新兴技术使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5]。1989年,我国第一座明确以智能建筑为定位的北京发展大厦投入使用。1992年,许多开发商开始投资建造智能建筑,沿海城市成为首批投资对象,逐渐向中部城市普及。20世纪末,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迅猛,吸引投资商加入。目前,建设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家先进的智能大厦代表主要有北京奥运会体育馆、深圳的地王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广州中信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大厦等。建筑智能化覆盖率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的体现[6]。4弱电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国家和地方标准是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依据。智能化具备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支撑,但规范内容停留在理论阶段。市场上的智能公司大部分依据项目经验制定设计图纸,无完备统一的制图标准[7]。智能化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国家和地方规范更新频率低于智能化技术更新,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设备产品技术脱节。因此,应及时关注市场的新型信息化产品,建立完整、具有长期维护机制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库。为了提高图纸的质量,统一图纸的设计深度标准,提高设计的效率,需要建立设计图集库。市场上的标准规范内容停留在系统框架的理论讲解,实际做法不够具体,设计人员难以领悟系统原理,智能化施工图纸还需要设备厂商进行二次深化设计。部分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会对设计成果进行加密保护,使优秀的智能化设计不能有效推广。大部分中小型设计企业未培养专门的弱电专业人才队伍,设计的智能化图纸缺乏专业性,不能很好地指导施工,也难以创新突破,设计优秀的作品。市场上智能化专业只有社会机构组织的培训证书,没有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限制了人才队伍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专业从事弱电工程领域的设计人才,提高方案设计质量,简化设计流程,节约设计成本,以推进国家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建设。5结语建筑工程行业技术趋近成熟,智能化建筑工程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智能化系统将从基础通信设施、安全防范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节能减排设施方面继续拓展,发展更多的智能化子系统,企业应加快推进智能化弱电工程领域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将强大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丰富的工程经验相结合,建立完备完善的规范,实现标准图库共建共享,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标准设计资源库,推进国内智能化建筑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