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又名胶木,属于二级珍稀自然保护植物,具有抗衰老、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抗菌及抗病毒等作用[1-2]。杜仲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绿原酸、木脂素类等化合物[3-5]。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保护肝脏、抗炎、调节免疫以及降血脂等作用[6]。因此,杜仲叶在生物医药、保健产品和饲料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7-10]。抗生素在动物饲粮中应用会造成畜禽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耐药菌株产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1]。2020年7月1日起国家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12]。因此,需要寻找高效、安全的抗生素替代品以满足畜禽生产的需求。杜仲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能够改善禽畜的生长性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存活率,是具有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13-15]。李世传[16]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杜仲叶或其提取物,能够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猪肉品质。Yang等[17]研究发现,在草鱼饵料中添加64.4 g/kg杜仲叶总黄酮能够使草鱼体重提高18.6%。饲粮中黄酮类物质可通过促进益生菌生长,平衡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的定植,从而增加有益菌数量,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目前,提取黄酮的方法有水提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解法等[18],但是仅靠一种提取方法进行提取的效率较低。超声波辅助酶法是超声波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组合的一种提取方法,能够将温和的生物酶水解条件和快速的超声波提取技术结合,保护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大生物活性,同时具有两种提取方法的优点。本文通过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为杜仲中黄酮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杜仲叶采自漯河本地,挑选无病、无虫、无害、新鲜的杜仲叶,洗净,60 ℃恒温烘干24~48 h,粉碎,过60目筛(需二次过筛),过筛后密封,避光保存。1.2试验仪器与试剂1.2.1试验仪器FA2004电子分析天平购自上海上平仪器有限公司,202-0ES电热恒温干燥箱购自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HH-8型数显恒温水浴锅购自金坛区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SB-800D超声波清洗机购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XJ-ⅡB低速离心机购自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UV-26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购自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PHS-3CT酸度计购自上海盛磁仪器有限公司。1.2.2主要试验试剂纤维素酶、芦丁标准品(HPLC≥98%)均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无水乙醇、盐酸均购自开封市方晶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亚硝酸钠、氢氧化钠购自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铝购自广东西陇化工厂。1.3试验方法1.3.1芦丁标准曲线的制备精确称取芦丁标准品0.020 0 g,使用60%乙醇溶液溶解,定容至100 mL,得到浓度为0.2 g/L标准使用液。准确移取0、0.50、1.00、1.50、2.00、2.50 mL标准使用液于10.0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30 mL,充分摇匀,静置6 min,依次加入10%硝酸铝溶液0.30 mL,充分摇匀,静置6 min,依次加入1 mol/L氢氧化钠溶液4.00 mL,使用30%乙醇溶液定容,摇匀,静置15 min。将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调至510 nm,以空白溶液为作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芦丁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1.3.2样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1.000 0 g杜仲样品粉末于100 mL三角瓶中,按一定的料液比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30 mL,调节pH值至5.0;加入纤维素酶,在适当温度、适当时间进行酶解,进行超声处理,提取后高温灭酶2 min,离心去沉淀,得到提取液,使用30%乙醇溶液定容至100 mL。1.3.3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计算取1.0 mL待测溶液测定样品吸光度,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得率。X=cVm×106×100% (1)式中:X为总黄酮得率(%);m为样品质量(g);c为根据标准曲线得到的浓度(mg/L);V为根据浸提液换算的总体积(mL)。1.3.4单因素试验设计1.3.4.1酶加量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pH值为5,液料比为30 mL/g,乙醇浓度为60%,选取纤维素酶分别为2、4、6、8、10、12 mg,50 ℃酶解60 min,超声处理15 min,对杜仲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不同酶加量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1.3.4.2液料比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pH值5,按照液料比为10、20、30、40、50 mL/g,乙醇浓度为60%,选取纤维素酶10 mg,50 ℃酶解60 min,超声处理15 min,对杜仲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不同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1.3.4.3超声时间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pH值5,液料比为30 mL/g,乙醇浓度为60%,纤维素酶为10 mg,50 ℃酶解60 min,超声处理时间分别为5、10、15、20 min,对杜仲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不同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1.3.4.4酶解pH值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pH值分别为3.0、4.0、5.0、6.0,液料比为30 mL/g,乙醇浓度为60%,纤维素酶为10 mg,50 ℃酶解60 min,超声处理15 min,对杜仲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不同酶解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1.3.4.5乙醇浓度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pH值为5,液料比为30 mL/g,乙醇浓度分别为40%、50%、60%、70%、80%,纤维素酶为10 mg,50 ℃酶解60 min,超声处理15 min,对杜仲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1.3.4.6酶解时间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pH值为5,液料比为30 mL/g,乙醇浓度为60%,纤维素酶为10 mg,50 ℃条件下,酶解时间分别为30、45、60、75、90 min,超声处理15 min,对杜仲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不同酶解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1.3.4.7酶解温度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pH值5,液料比为30 mL/g,乙醇浓度分别为60%,纤维素酶为10 mg,50 ℃酶解60 min,酶解温度分别为40、45、50、55、60 ℃,超声处理15 min,对杜仲叶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不同酶解温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1.3.5Box-Behnken试验设计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方案进行优化。固定乙醇浓度60%,酶解pH值5.0,酶解温度55 ℃,对酶加量(A)、液料比(B)、超声时间(C)、酶解时间(D)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响应面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T001表1响应面因素水平设计水平A/mgB/(mL/g)C/minD/min-182010600103015751124020901.3.6验证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最优取值和理论上的总黄酮得率。根据软件分析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正,进行验证试验。1.4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2结果与分析2.1芦丁标准曲线(见图1)由图1可知,芦丁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9 5,芦丁的质量浓度在0~50 mg/L时,芦丁质量浓度和吸光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1图1芦丁标准曲线2.2单因素试验结果2.2.1酶加量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知,当酶加量在2~10 mg时,总黄酮得率有上升趋势,当加入纤维素酶10 mg时,得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得率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纤维素酶起破坏杜仲叶细胞壁的作用,促进了黄酮释放,所以得率会增加,但当纤维素酶增加到一定量时,杜仲叶中总黄酮已完全浸出,溶液会变得黏稠,纤维素酶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得率下降[19]。因此,选择酶加量为10 mg进行后续试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2图2酶加量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2.2液料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当增加浸提液的体积时,总黄酮得率先增加后下降,当液料比为30 mL/g时,得率达到最大值。可能是由于随着浸提液体积的增大,促进了杜仲叶中的黄酮溶出[20],液料比逐渐增大,酶和底物的浓度会变小,底物未得到充分酶解[21],所以得率呈下降趋势。因此,选择液料比为30 mL/g进行后续试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3图3液料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2.3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随着超声时间延长,总黄酮得率缓慢上升,当超声处理15 min时达到最大值,继续延长超声时间,得率急剧下降。可能是由于在15 min前,已经将杜仲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完全,超声具有很强的机械效应,破坏了杜仲叶的细胞壁,如果超声时间过长,会导致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22-23],从而导致得率降低。因此,选择超声时间15 min进行后续试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4图4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2.4酶解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知,pH值在3~5时,总黄酮得率逐渐增大,在pH值为5时,得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当提取液的环境接近中性时,得率有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酶解pH值对纤维素酶水解细胞壁有影响,在反应的过程中,如果酸过多,会导致纤维素酶的生物活性降低[24],所以总黄酮得率降低。因此,选择pH值为5进行后续试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5图5酶解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2.5乙醇体积分数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6)由图6可知,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总黄酮得率先缓慢升高后大幅度下降,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得率达到峰值。因此,浓度过低或过高时均不利于黄酮的提取,这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关[25],选择乙醇体积分数为60%进行后续试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6图6乙醇体积分数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2.6酶解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7)由图7可知,随着酶解时间缓慢增加,总黄酮得率在75 min时取得最大值,推测在75 min内,纤维素酶可以将杜仲叶的细胞壁完全水解,让更多黄酮物质溶出,但在75~90 min内,酶解处理时间过长,纤维素酶的催化活性降低[26],导致得率降低。因此,选择酶解时间为75 min进行后续试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7图7酶解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2.7酶解温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8)由图8可知,当用不同的温度处理时,随酶解温度升高,总黄酮得率先一直缓慢升高,之后得率大幅度下降。当酶解温度为55 ℃,得率达到了最大值,原因是不同的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均有影响,当温度低时,纤维素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活性,而高温又会使酶失活[21,27]。只有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酶解反应。因此,选择酶解温度为55 ℃进行后续试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8图8酶解温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3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2.3.1响应面试验结果(见表2)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杜仲叶中的总黄酮得率与酶加量(A)、液料比(B)、超声时间(C)、酶解时间(D)的回归模型为:总黄酮得率(%)=3.373+0.022A-0.015B+0.019C-0.004D+0.018AB+0.022AC+0.048AD-0.088BC+0.024BD+0.015CD-0.087A2-0.107B2-0.131C2-0.102D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T002表2响应面试验结果试验号ABCD总黄酮得率/%10-10-13.21820-1103.2403-1-1003.1944-10103.1535-10-103.1356010-13.139700003.367800003.3899-11003.1331010013.2661100-113.09912-100-13.19413-10013.09614001-13.1451500003.3741600-1-13.1271700003.34918100-13.174190-1-103.0582001103.0312110103.2292200113.176230-1013.149241-1003.1832501013.1652600003.3862710-103.1232811003.1942901-103.2032.3.2响应面的方差分析(见表3)由表3可知,影响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因素排序为:酶加量(A)超声时间(C)液料比(B)酶解时间(D),模型的F值为52.79,P值小于0.000 1,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显著性。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分析得到该模型的确定系数R2=0.981 4,表明该模型约有98.14%的反应变异性;调整系数Radj2=0.962 8,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以准确预测提取杜仲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模型失拟项不显著,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杜仲叶中的总黄酮得率;因素A、因素C对杜仲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极显著,因素B影响显著;交互项AD、BC、A2、B2、C2、D2影响极显著,交互项AC、BD影响显著。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T003表3响应面的方差分析项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显著性模型0.257141.835×10-252.7900.000 1**A5.834×10-315.834×10-316.7800.001 1**B2.556×10-312.556×10-37.3500.016 9*C4.346×10-314.346×10-312.5000.003 3**D1.660×10-411.660×10-40.4790.500 4AB1.332×10-311.332×10-33.8300.070 6AC1.941×10-311.941×10-35.5800.033 1*AD9.103×10-319.103×10-326.1900.000 2**BC3.129×10-213.129×10-290.0300.000 1**BD2.262×10-312.262×10-36.5100.023 1*CD8.640×10-418.640×10-42.4900.137 1A24.863×10-214.863×10-2139.8900.000 1**B27.493×10-217.493×10-2215.5600.000 1**C21.114×10-111.114×10-1320.6200.000 1**D26.800×10-216.800×10-2195.6300.000 1**残差4.866×10-3143.480×10-4失拟项3.829×10-3103.830×10-41.4800.377 0不显著纯误差1.037×10-342.590×10-4总和0.26228注:“*”表示影响显著(P0.05),“**”表示影响极显著(P0.01)。2.3.3各交互作用对黄酮得率影响2.3.3.1酶加量与液料比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9)由图9可知,酶加量在8~10 mg,液料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小;液料比在20~40 mL/g范围内,酶加量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无明显的峰值,整体变化趋势不大。由等高线图可知,坡度比较平缓,且等高线偏圆,表明酶加量与液料比交互作用不显著。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09图9酶加量与液料比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3.3.2酶加量与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10)由图10可知,当固定酶加量时,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先升高后降低;当固定超声时间不变时,随纤维素酶量增加,总黄酮得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有明显峰值,且两者变化趋势明显,表明酶加量与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具有显著影响,从等高线图可知,酶加量与超声时间交互作用显著。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10图10酶加量与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3.3.3酶加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11)由图11可知,当固定酶加量时,酶解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酶解时间一定时,纤维素酶加量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者均有峰值,整体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但等高线有明显呈椭圆,变化趋势较大,表明酶加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11图11酶加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3.3.4液料比与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12)由图12可知,超声时间和液料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均是显著的,在液料比固定时,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总黄酮得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超声时间同理,且曲面较陡,表明液料比与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是极显著的。可能是由于超声处理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机械作用,从而破坏了杜仲叶的细胞壁,使浸出的黄酮,因时间长导致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得率会急剧下降[28]。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12图12液料比与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3.3.5液料比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13)由图13可知,当液料比固定时,总黄酮得率会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当酶解时间固定时,总黄酮得率会随着液料比的增大先缓慢上升后下降,但变化的趋势较明显,表明总黄酮得率受液料比的影响比酶解时间的影响更显著。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13图13液料比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3.3.6超声时间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见图14)由图14可知,当固定超声时间不变时,酶解时间在60~90 min内,总黄酮得率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且有峰值;当固定酶解时间不变时,超声时间在10~15 min内,总黄酮的得率先升高后下降,峰值明显,变化的趋势比酶解时间的趋势较陡,表明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比酶解时间更显著。从等高线图可知,等高线变化坡度很小,表明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17.016.F014图14超声时间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2.4验证试验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得到杜仲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提取条件为:酶加量10.27 mg、液料比28.96 mL/g、超声时间15.59 min、酶解时间75.14 min。在优化的条件下,理论提取的总黄酮得率为3.376%。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根据优化条件,将提取条件修正为酶加量10.3 mg、液料比29 mL/g、超声时间16 min、酶解时间75 min。经验证试验得总黄酮得率为3.295%,占理论值的97.6%。理论值与实际值很接近,误差为0.081%,表明该试验的拟合性能较好,具有很好的分析预测能力。3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杜仲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为:酶加量10.27 mg、液料比28.96 mL/g、超声时间15.59 min、酶解时间75.14 min,总黄酮得率为3.376%。因此,利用超声波法和酶解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杜仲叶总黄酮,可获得较高的总黄酮得率,表明试验所用方法具有可行性。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