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作为影响旅游活动重要的环境要素,通常通过气候舒适性影响游客的数量[1],已有研究表明旅游的气候舒适性与年内客流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国外对气候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气候对旅游者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3-6]。国内关于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评价与区划以及对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的关系分析[7-11]。由于区域间气候资源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1研究区与数据研究区范围示意图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2.007.F001图1研究区范围示意图文章所用的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包括1980~2016年的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逐日观测数据,共涉及39个气象站点,同时参考以往研究计算得出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社会经济数据包括河南省接待省内游客数量、省外游客数量、河南省总人口、河南省人均纯收入、中国总人口以及中国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历史数据的缺失及获取难度较大,因此,社会经济数据的时间序列为1999~2016年。2研究方法2.1气候舒适度指数计算通过考虑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3个气象因子对人体舒适的影响,参考陆鼎煌[12]提出的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构建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模型:SI=0.6×Tm-24.0+0.07×Hu-70+0.5×V-2.0 (1)式中:Tm——平均气温(℃);V——平均风速(m/s);Hu——平均相对湿度(%);SI——人体综合舒适度指数,含义为实际的舒适状态偏离最佳舒适状态的程度,即计算出的SI值越大,表明气候越不舒适。同时采用百分位数法,将1980~2016年全省39个站点逐年SI值序列(从小到达)按前10%、前30%、前70%和90%分位值划分阈值,由此划分河南省不同气候舒适度指数等级范围大致可划分为4个级别,气候舒适度指数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超过8.28最不舒适。10.3969/j.issn.2096-1936.2021.02.007.T001表1气候舒适度指数等级划分表级别1级2级3级4级SISI≤6.556.55SI≤7.097.09SI≤7.787.78SI≤8.28人体感觉最舒适较舒适正常较不舒适2.2气候舒适度与游客数量的相关分析游客数量受气候舒适度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均纯收入等社会经济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参考Liu Tzu-Ming[13]的研究,建立气候舒适度与游客量之间的相关关系:Tt=fSIt,Yt,Pt (2)式中:Tt——时间t时的游客数量;SIt——第t年的气候舒适度;Yt——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代表购买力和经济发展水平;Pt——总人口数,作为旅游业市场规模的表征。3结果与分析3.1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变化趋势1980~2016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变化如图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2.007.F002图21980~2016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时间变化趋势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循环变化的规律,整体上以波动下降的趋势为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降低趋势不明显。3.2河南省气候舒适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河南省及周边39个气象站点的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逐日数据,计算1980~2016年所有站点的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分析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随年代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1980~1989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度较差,只有四种气候舒适类型,气候最舒适区在河南省没有分布。1990~1999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区大致呈现按照“东南-西北”方向气候舒适区等级依次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09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区的空间格局较1990~1999年变化不大,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块连片分布特征。2010~2016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区沿“东北-西南”大致呈现“S”形条状分布格局,部分地区呈斑块状分布。1980~2016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区的综合区划如图3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2.007.F003图31980~2016年河南省气候舒适区的综合区划图中黑色区域气候最不舒适,深灰区域气候一般,中灰色区域气候最舒适,灰白色区域较舒适,浅灰色区域较不舒适。3.3河南省接待游客数量变化趋势1999~2016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量如图4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2.007.F004图41999~2016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量河南省接待的总游客数量、省内游客数量以及省外游客数量均在2003年出现转折点,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且省内游客数量增长速度相较于省外游客数量的增长速度更高。河南省接待的总游客数量的变化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时间段:①1999~2002年,总游客数增加平缓,基本保持不变的趋势;②2003~2016年,总游客数曲线陡增,开始大幅度攀升。河南省接待的省内游客数量与总游客数量曲线的发展变化特征较为一致,两条曲线大致呈平行状态。但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999~2002年游客数量变化较小,基本保持不变;2003~2009年开始平缓增加;2010~2016年游客数量骤增,曲线开始大幅度攀升。河南省接待的省外游客数增长速度低于省内游客增长速度,同样,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99~2002年省外游客呈现不明显的缓慢下降趋势;2003~2009年平缓增加;2010~2016年增长速度较2003~2009年有所下降。3.4河南省气候舒适度变化与接待游客数量相关分析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游客数量的重要因素,人均纯收入同样影响着居民的出行和旅游行为,人口数量对游客数量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选取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中国人均纯收入和中国人口数量3个因变量,建立其与河南省接待省外游客数量的统计关系,为了保证数据的平稳性以及获取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因此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取对数处理,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lny=-0.087lnX1+1.279lnX2-ln1.936X3+19.934 (3)式中:y——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万人次);X1——气候舒适度指数;X2——我国人均纯收入(元);X3——我国总人口(人)。R2=0.885,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看出,当我国人均纯收入和我国人口数量保持不变时,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每降低1%,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就会增加0.087%,表明随着气候变得越来越舒适,居民出行旅游的意愿会增加。当气候舒适度指数和人口数量不变时,我国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河南省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相应增加1.279%,说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选择外出旅游的机会逐渐增多,更倾向于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并且有能力支配出省旅游较高的旅游费。当气候舒适度指数和我国人均纯收入不变时,我国人口总数量每增加1%,河南省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相应减少1.936%,这可能是与年龄较小的游客更倾向于前往极具特色的云南等地有关。同样,为了分析河南省气候舒适度与省内游客数量的关系,本文进一步利用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河南省人均纯收入和河南省人口数量3个因变量,建立其与河南省省内游客数量的统计关系,并对所有数据作取对数处理,进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lny=-2.101lnX1+1.443lnX2-0.286lnX3-22.525 (4)R2=0.99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得出,当河南省人均纯收入和总人口保持不变时,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每下降1%,省内游客数量就会随之增加2.101%,同样说明随着气候逐渐舒适,省内游客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当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和河南省总人口不变时,河南省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省内游客数量相应地增加1.443%,这与我国人均纯收入对河南省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的作用一致,说明经济水平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河南省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和河南省的人均纯收入保持不变时,河南省总人口数量每增加1%,省内游客数量随之减少0.286%。4结语利用气候舒适度模型对河南省的气候舒适区进行区划,采用OLS方法建立气候舒适度指数与客流量统计关系。(1)1980年以来,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表现出不明显的降低趋势,河南省气候越来越舒适的趋势开始显现。在空间上,河南省气候舒适区的空间格局大致沿“东南-西北”舒适区等级依次降低的条带状分布特征。(2)1990~2016年期间,河南省接待的总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其中,省内游客数量上升幅度最大,对总游客数量的增加起到了重要贡献,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增加较平缓,低于省内游客数量的增长速度。(3)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河南省接待游客数量的重要因素,当人均纯收入和总人口保持不变时,河南省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升高1%,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和省内游客数量相应变动0.087%和2.101%。10.3969/j.issn.2096-1936.2021.02.007.F005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