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城的本质是以自然环境为本底,强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1]。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生态城市概念;1984年的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原则:即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等。生态新城是按照生态城市理论,在城市重点开发的新兴区域,规划建设的生态型城市。国内学者以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视角,研究生态新城发展,通过对当地的特色农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多样化、节能生态的公共空间和环境,来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视,研究视角也转向用居民满意度,来考核生态新城的建设情况[2]。总体上现有研究大多从政府宏观视角出发,基于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研究较多,从城市居民工作生活质量诉求,对生态新城建设的满意度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以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例,借助于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对居民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评价生态新城建设程度,为后续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建议。1案例分析1.1浐灞生态区简介浐灞生态区是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规划总面积129 km²,辖区常住人口55万人。自2004年开发建设以来,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城”发展模式,成为西安市民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区域。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生态城市发展提供借鉴。浐灞生态区功能分区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9.010.F001图1浐灞生态区功能分区1.2问卷调查2020年6月6日至8日在浐灞生态区对辖内个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最终收回问卷4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7%。问卷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部分是测量其对浐灞生态新城建设感知情况。问卷设计包含对空气、水环境、垃圾处理、噪声、公园绿地、收入水平、就业水平、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绿色交通、城市风貌、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绿色生活、信息化城市、公众参与等方面感知选项,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创新等考察内容。(1)人口统计学特征。在所调查和访谈的人群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从年龄结构上,20岁及以下占10.8%,21~30岁占36.7%,31~40岁占28.2%,41~50岁占16.1%,51岁及以上占8.2%;从受教育背景的学历层次上,高中以下学历占 4.8%,大专及本科学历占73.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2.1%;从年收入水平上,5万元以下占16.4%,5万元~10万元占42%,10万元~15万占27.4%,15万元以上占14.2%。整体来看,浐灞生态区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趋于年轻化,属于具有新兴活力的城市发展新生力量。(2)感知情况测量。生态新城评判标准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五个方面,采用5点Likert量表形式,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通过居民对具体因素满意度的分值选取,浐灞生态区城镇建设的感知情况归纳总结如下:资源节约方面平均得分值4.78分;环境友好方面平均得分值4.81分;经济持续方面平均得分值4.25分;社会和谐方面平均得分值4.10分;创新引领方面平均得分值4.86分。五个调查项目的最后平均得分都在4.1分以上,说明当地居民对浐灞生态区城镇建设的成效总体上比较满意,持肯定态度。其中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方面得分高于社会和谐和创新引领,说明浐灞生态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和举措方面得分较低,说明居民在日常生活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方面对城市发展提出更高要求。(3)指标分析。经过实地调研分析,浐灞生态区的新城建设在理念和发展目标上贯彻生态优先原则,通过对浐河、灞河的环境治理,建成国家级浐灞生态湿地公园,大力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在调查取得的数据基础上参照生态新城指标体系。对浐灞生态区生态新城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如表1、表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2.09.010.T001表1浐灞生态新城数据指标分析目标专题指标指标参考值实地统计数据资源节约水资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95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536土地资源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80≤120100环境友好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日二级标准天数/d≥347350水环境质量城市水质达标率/%100100垃圾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7090噪声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596公园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0经济持续经济发展单位GDP取水量/(m³/万元)≤7075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573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3025就业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3.202.14社会和谐住房保障住房保障率/%≥9093医疗水平拥有执业医师数量/(名/千人)≥2.802.84文体设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册/人)≥2.303.50科技教育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6收入分配城乡居民收入比<2.202.10交通便捷公共交通分担率/%≥5072城市安全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件/万人)≤105注: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和浐灞生态区政府网站。10.19301/j.cnki.zncs.2022.09.010.T002表2浐灞生态新城创新引领成效目标指标成效创新引领绿色建筑结合当地气候,采用低碳环保材料,符合当习俗特色绿色交通构建了地铁加公交、自行车加新能源汽车的交通出行体系特色风貌以水兴城,注重历史文化展示、地域文脉挖掘生物多样性亚热带、温带植被种类繁多,国家珍稀动植物较多防灾减灾有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风险预警和演练常态化绿色经济生态休闲、物联网产业、现代农业、动漫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绿色生活倡导循环经济,绿色出行数字城市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城市建设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和服务设监督平台,各种信息公开公正,对日常事务公众参与度高2结果分析2.1五大指标均高于评价标准要求根据表1、表2数据,对标生态新城建设指标,浐灞生态区完全符合城市生态新城建设标准,并在一些关键指标做出自己的区域特色。其中,在产业结构、绿色交通、特色风貌、循环经济方面比值较高:可再生能源比例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60%,公共交通分担率等远远高于评价指标。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居民对浐灞生态新城建设认可度高,持积极乐观态度。2.2绿色经济和生态环保、创新引领发展浐灞生态区是基于浐河、灞河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治理、河网水系再利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区域功能划分、产业布局依托水系风景廊道,打造了属于自身的特色。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创新引领方面居民满意度较高,就业率高。2.3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浐灞生态区借鉴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先进做法[3],在新城建设措施中,注重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并行,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融合,促进生态环保、绿色能源、科技信息、创意产业等迅速发展。2.4民生方面待加强当前评价城市生态宜居的指标已经从城市经济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转向城市文化、政府服务与公众参与等方面,体现了市民的需求由社会物质层面转为文化精神层面[2]。浐灞生态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功能布局清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也达到生态新城标准,希望在城市软实力方面,加大公共空间的文化精神建设,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公益事业方面提高居民参与度,营造和谐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4]。3结语生态新城发展首先基于先进的生态发展理念,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科技创新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其次,浐灞生态区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在物联网、新能源、现代服务产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完善公交系统、提高创新能力。最后,浐灞生态区应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继续提升建设力度,在休闲娱乐和康养产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拓宽居民社会参与的领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