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PP)具有来源广泛、产量高、无毒、成本低、密度小等特点,其泡沫制品具有优异的抗震吸能性能、较高的形变后恢复率、较好的耐热性、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和较轻的质量,回收性优于其他泡沫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食品包装和运动器材等领域[1-3]。然而PP在加工过程中,当加工温度升至熔融温度时,PP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增加,导致普通PP在发泡加工过程中难以加工成型。减小PP的MFR可以改善普通PP的加工方式,对开发接枝PP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PP进行高性能化研究的热点之一[4]。为了使PP具有适宜的MFR,一般通过熔融接枝和交联等化学改性方式。在PP长链上增加支链,或者使PP进行交联反应形成梳状或网状结构,导致PP的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减小其MFR[5-6]。Lajendijk等[7]在过氧化物的存在下通过反应挤出制备支化聚丙烯,与线性PP相比,支化PP的MFR有所降低。然而,由于PP存在β键断裂的倾向,与接枝和交联反应竞争,特别是在反应体系中只添加过氧化物时竞争更加激烈;并且反应性挤出存在混合不充分的问题[8]。Verbeek等[9]研究表明:使用多官能团单体可以降低降解率提高分枝程度,并且通过转矩流变仪接枝不仅能够充分混合,还可以达到反应平衡状态。本实验采用PP为原料,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以三官能团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作为接枝单体,通过改变温度、单体含量制备接枝PP。根据扭矩、MFR、红外分析、力学性能以及热学分析等方式,探究接枝PP的最佳配方和反应温度,并对性能最优的改性PP进行发泡研究。1实验部分1.1主要原料聚丙烯(PP),040,广东茂名化工有限公司;三羟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分析纯,阿拉丁工业有限公司;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化学纯、无水乙醇,化学纯、二甲苯,分析纯、碳酸钙,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酮,分析纯,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AC发泡剂,AC-601,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氧化锌,分析纯,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2仪器与设备高速混合机,DFT-100A,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转矩流变仪、单螺杆挤出机,RM200A,哈尔滨哈普电气技术责任有限公司;立式注射机,TY-200,杭州大禹机械有限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FTIR-650,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铁拉力试验机,TC-2000,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热重分析仪(TG),STA409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00-F3,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SM-5510LV,日本电子光学实验室。塑料熔融指数测试仪,HT-3682V-BA,广东宏拓仪器科技有限公司。1.3样品制备1.3.1反应温度的设计考虑到PP的熔点在165~170 ℃,反应温度过高会造成PP降解。而反应温度低于170 ℃时,PP不易融化,难于加工。本实验将反应温度设置为170、175、180 ℃,制备接枝聚丙烯。1.3.2接枝PP的制备样品配方中PP用量占100份,参考张纯等[10]研究,DCP用量选用0.05份;参考文献[11],TMPTA用量分别为0.3份、0.6份、0.9份、1.2份、1.5份、1.8份、2.1份和2.4份。将定量PP干燥,按照样品组成称量PP、TMPTA、DCP,将各组分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加入转速为60 r/min的转矩流变仪中,按照预先设计的温度进行接枝反应,等反应稳定后取出产物并记录扭矩。将得到的块状混合物采用破碎机破碎得到颗粒料,使用注射机在170~175 ℃条件下制备标准样条。1.3.3接枝PP后处理将产物溶于适量的135 ℃的二甲苯,将二甲苯混合溶液缓慢倒入装有丙酮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丙酮溶液中产生絮状沉淀。对絮状沉淀物进行抽滤,利用丙酮洗涤4次。处理后的产物放入80 ℃烘箱内干燥3 h,除去可能含有的丙酮。1.3.4泡沫样品制备将200 g PP样品与6 g AC发泡剂、3 g氧化锌和2 g的碳酸钙充分混合,通过单螺杆挤出机进行发泡实验。发泡温度为170 ℃,螺杆转速为60 r/min,压强为15 MPa。1.4性能测试与表征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按GB/T 3682.1—2018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230 ℃,2.16 kg。FTIR分析:扫描范围为500~4 000 cm-1。TG测试:N2气氛下,从40 ℃升温至700 ℃,升温速率为10 ℃/min。拉伸性能测试:按GB/T 1040.2—2006进行测试,跨距64 mm,测试速度2 mm/min。SEM分析:样品在液氮中冷冻30 min后脆断,对断面喷金处理,观察断面形貌。通过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泡孔密度N0、泡孔直径d,计算公式为:d=∑(dini)∑ni (1)式(1)中:d为泡孔直径,μm;ni为直径为di的泡孔数量,个。N0=(n/A)3/2(ρ/ρf)(2)式(2)中:N0为泡孔密度,个/cm3;n为统计面积中的泡孔数量,个;A为电镜照片中所选择的统计面积,cm2;ρf和ρ分别为发泡材料密度和未发泡材料密度,g/cm3。DSC分析:取5~10 mg样品,N2气氛下,以10 ℃/min的扫描速率从50 ℃加热至200 ℃,在200 ℃下保持5 min消除热历史,以10 ℃/min速率冷却至50 ℃,再将样品以10 ℃/min的扫描速率从50 ℃加热至200 ℃。2结果与讨论2.1接枝PP的FTIR分析图1为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FTIR谱图。从图1可以看出,接枝产物在1 740 cm-1、735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指认为C=O键和与C=C双键相连的C—H键的伸缩振动峰,因为TMPTA的分子链结构中含有C=O键,表明TMPTA成功接枝到PP分子链上。图2为TMPTA接枝PP的反应式。从图2可以看出,TMPTA的双键不仅能够接枝到PP分子链上,还可以通过同一TMPTA分子结构中多个双键参与反应,使PP形成交联结构。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001图1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FTIR谱图Fig.1FTIR spectra of grafted PP with different TMPTA content at 170 ℃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002图2TMPTA接枝PP反应式Fig.2TMPTA grafted PP reaction formula2.2TMPTA用量对接枝PP扭矩和MFR的影响图3为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扭矩和MFR。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003图3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扭矩和MFRFig.3Torque and MFR of grafted PP with different TMPTA content at 170 ℃从图3可以看出,当DCP用量为0.05份时,随着TMPTA用量增加,接枝产物的扭矩逐渐增大,且明显大于纯PP的扭矩,表明接枝反应成功进行。当TMPTA用量为1.2份,接枝产物的扭矩为4.6 N·m,与纯PP相比增加15%。经过转矩流变仪密炼的纯PP的MFR为52 g/10min,远大于接枝PP的MFR。随着TMPTA用量的增加,接枝PP的MFR呈现先减小后趋近平稳的趋势。当TMPTA用量为1.2份,接枝产物的MFR为44.5 g/10min,与纯PP相比降低14.4%。随着TMPTA用量增加,所制备的接枝PP的流动性降低。当单体用量达到一定限度时,接枝PP的流动性达到一定的平稳状态。一般来说,随着接枝反应的进行,PP分子链上引入了分支结构、交联结构,使得接枝PP的熔体态分子链中缠结作用增加,导致其MFR减小。而接枝PP的MFR趋近平稳,可能是过量的TMPTA并没有参与接枝反应,而是以TMPTA小分子形式存在或者单体形成了自聚物[12-14]。2.3TMPTA用量对接枝PP拉伸性能的影响图4为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拉伸性能。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TMPTA用量的增加,所制备的接枝PP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当单体用量在1.2份时,接枝PP具有最大拉伸强度(43.6 MPa)和最大断裂伸长率(320%),较纯PP分别提高了15%和120%。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004图4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拉伸性能Fig.4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grafted PP with different TMPTA content at 170 ℃因为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接枝到PP分子链上的单体数量增加,接枝分子链之间缠结作用增大,从而使得拉伸过程中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大。但当单体用量过大时,过量的单体易造成接枝反应过程中单体自聚概率增大。自聚的单体产物破坏了PP分子链的聚集态,增大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得拉伸过程中PP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更容易,从而导致接枝聚丙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15]。图5为PP和接枝PP断裂面的SEM照片。从图5可以看出,纯PP拉伸样条的断面较光滑,裂纹短而浅。当加入1.2份TMPTA,改性PP的开裂明显增加,断面比纯PP粗糙,裂纹比纯PP深,韧性增强。因为当材料受到轴向载荷时,支化结构的缠结使树脂屈服,吸收大量能量,起延缓材料断裂的作用,从而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这与拉伸试验结果一致。图5纯PP及接枝PP断裂面的SEM照片Fig.5SEM images of section of PP and grafted PP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5a1(a)纯PP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5a2(b)接枝PP2.4TMPTA用量对接枝PP结晶行为的影响图6为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结晶曲线。从图6可以看出,接枝PP具有更高的结晶起始温度和结晶温度(Tc)。TMPTA的添加量为1.2份时,接枝PP的结晶起始温度和Tc最高。因为接枝PP主链上的分支结构显著增加了PP的成核密度,也发挥了异相成核的作用,从而加速了接枝PP结晶。Tc值越高,聚合物的结晶速率越快,发泡过程中气泡固定速率越快,有利于泡孔的稳定。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006图6170 ℃时不同TMPTA用量下接枝PP的结晶曲线Fig.6Crystallization curve of grafted PP with different TMPTA content at 170 ℃2.5反应温度对接枝PP流动性的影响在转矩流变仪中,随着单体成功接枝到PP分子链上而产生了支链,而支链间的相互缠结作用,使得PP分子链相互滑移变得困难、流动性降低,从而使得转矩流变仪中的扭矩增大[16-17]。表1为不同反应温度下PP/TMPTA/DCP(100/1.2/0.05)的扭矩和MFR。从表1可以看出,170 ℃下接枝PP的扭矩最高、MFR最小。由此表明170 ℃是制备接枝PP的最优温度条件。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T001表1不同反应温度下PP/TMPTA/DCP(100/1.2/0.05)的扭矩和MFRTab.1Torque and MFR of PP/TMPTA/DCP(100/1.2/0.05) at different reaction temperatures项目反应温度/℃170175180扭矩/(N‧m)4.13.33.2MFR/[g‧(10min)-1]49.853.460.22.6接枝PP的TG分析图7为170 ℃下纯PP和PP/TMPTA/DCP(100/1.2/0.05)的TG曲线。从图7可以看出,接枝PP比纯PP具有更高的分解温度。当样品失重5%时,接枝PP的分解温度(424.2 ℃)远高于纯PP的分解温度(371.6 ℃),说明PP在接枝反应后的耐热性更强,应用过程中温度上限高,热稳定性的提高拓展了PP的应用领域[18-20]。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007图7170 ℃下纯PP和PP/TMPTA/DCP(100/1.2/0.05)的TG曲线Fig.7TG curves of pure PP and PP/TMPTA/DCP(100/1.2/0.05) at 170 ℃2.7接枝PP的发泡性能分析表2为纯PP及接枝PP的发泡参数。图8为纯PP及接枝PP在170 ℃和15 MPa下发泡的SEM照片。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T002表2纯PP及接枝PP的发泡参数Tab.2Foaming parameters of pure PP and grafted PP项目样品纯PP接枝PP泡孔直径/μm52.12131.24泡孔密度/(个‧cm-3)26829168图8纯PP及接枝PP在170 ℃和15 MPa下发泡的SEM照片Fig.8SEM images of pure PP and grafted PP foamed at 170 ℃ and 15 MPa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8a1(a)纯PP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2.09.004.F8a2(b)接枝PP从图8可以看出,纯PP泡孔形状不规则、尺寸不均匀、同时有并泡现象产生、泡孔壁也较厚、泡孔密度低。而接枝PP的泡孔较规则、尺寸均匀、并泡现象减弱、泡孔壁较窄,部分泡孔也从闭孔变为开孔、泡孔密度明显高于纯PP。因为接枝聚丙烯的MFR改善了气体在熔体中扩散的能力,使气体迁移速率更均匀,从而有效保持泡孔结构规整,减少泡孔聚并或破裂。3结论(1)红外分析表明,TMPTA成功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标志着通过转矩流变仪成功制备接枝PP。(2)当DCP用量为0.05份时,接枝PP的MFR随着TMPTA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随后趋近平稳。综合考虑扭矩、MFR、拉伸性能等结果,确定了接枝PP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接枝反应温度170 ℃,接枝反应样品PP∶TMPTA∶DCP的质量比为100∶1.2∶0.05。(3)当样品组成固定时,制备温度从170 ℃增至180 ℃,接枝PP的扭矩降低,MFR增加。170 ℃下制备接枝PP的扭矩最高、MFR最小。(4)TG和DSC分析表明,与纯PP相比,所制备的接枝PP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快的结晶速率。与纯PP相比,制备的接枝PP的发泡效果更好。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