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脂肪可起到节约蛋白的作用,高脂饲料广泛应用于集约化养殖中[1]。三大营养物质中,脂肪和糖可替代部分蛋白质,提高蛋白利用率和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成本。与糖类相比,脂肪更容易被鱼体吸收,可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还可作为非蛋白能源物质促进蛋白质沉积和利用。不同种类的鱼对脂肪的需求量不同,如8.34 g的美洲鳗鲡对脂肪的需求量为0.90~0.96 g[2],2 g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需求量为0.1 g[3],21.82 g的大口黑鲈对脂肪的需求量为4.02 g[4]。过高的脂肪摄入会影响鱼的生长,造成机体代谢紊乱,会导致脂肪异位沉积和鱼肉品质下降。Xie等[5]研究发现,当饵料中脂肪含量达到154.9 g/kg时,显著增加了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鱼的健康。解决高脂饵料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胆碱是鱼类所必需的一种B族维生素,在鱼类的生长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部分鱼类自身合成的胆碱不能满足其生长和代谢的需求,需要外源添加。胆碱是磷脂酰胆碱、神经鞘磷脂和羧醛磷脂合成的前体,在体内形成磷脂,可以促进脂肪的转运和防止脂肪的过度沉积,辅助治疗脂肪肝和肝硬化[6],同时胆碱作为甲基供体还可以促进鱼体生长。文章对胆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对鱼体的影响进行论述,为防止鱼类发生脂肪肝问题以及渔业健康养殖提供参考。1胆碱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1.1胆碱的理化性质胆碱化学名为氢氧化-β-羟乙基三甲胺,属于一种季胺碱。胆碱广泛存在动植物体内,其主要存在形式是复合磷脂及衍生物。Streker于1849年首次从猪胆汁中分离出胆碱,1862年Streker又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此种物质,取名为胆碱。胆碱称B4,在营养学中被归为维生素类,原因是其自身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但胆碱参与机体组织的构成,不以辅酶的形式参与机体代谢。因此,将胆碱定义为维生素一直存在争议,但胆碱的生理功能已超出其分类的意义。1.2胆碱的生理功能1.2.1合成磷脂酰胆碱胆碱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前体[7],胆碱磷酸化变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可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加速脂肪的转运。磷酸化过程中生成的磷酸胆碱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磷酸胆碱与类脂合成磷脂,磷脂是细胞膜双分子层的主要结构成分,可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结构功能的完整性。磷脂还作为许多信号物质的前体和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脂肪的代谢及转运起到重要作用。胆碱对鱼体脂肪代谢调控见图1[8-10]。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06.028.F001图1胆碱对鱼脂肪代谢调控注:LPL为脂蛋白脂酶;HL为肝脂酶;VLDL为极低密度脂蛋白;SREBP-1、ACCα、FAS为脂肪合成基因;HSL、PPARα、CPTIA为脂肪分解基因;MMTP为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APOB-100为载脂蛋白。1.2.2提供甲基供体胆碱、蛋氨酸、甜菜碱具有提供甲基的作用,胆碱是机体最主要的甲基供体。甲基是合成蛋氨酸、肉碱、磷脂、DNA等重要物质的必需成分,在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胆碱氧化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和肾脏。胆碱可被氧化成甜菜碱,甜菜碱是一种高效的甲基供体,与同型半胱氨酸作用生成蛋氨酸[11],增加了机体内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促进机体生长。1.2.3合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体内重要的神经传递递质,是维持动物神经正常的必需物质。胆碱可加速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通过放大外部信号或产生抑制性第二信使终止信号传导过程,在自主神经系统和体运动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乙酰胆碱还在提高记忆力、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肌肉控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鱼类机体胆碱需要量的影响因素2.1鱼的种类及生长阶段鱼的种类不同,胆碱需要量也不同。胆碱作为维生素主要通过相关酶对机体代谢产生作用,不同种类的鱼对维生素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并且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故对维生素的利用存在差异。淡水鱼草鱼对胆碱的最适需要量为4 184~5 852 mg/kg[12],而海水鱼斜带石斑鱼对胆碱的最适需要量为1 087.35 mg/kg[13]。此外,成鱼的胆碱需要量小于幼鱼和稚鱼,因为成鱼的器官和系统已发育完全,可依靠自身合成少量的胆碱供机体需要[11];其次,幼鱼和稚鱼的生长代谢快,需要更多的胆碱。2.2鱼的生存环境鱼类在自然环境或粗养养殖的环境下胆碱需要量低于高密度养殖,因为高密度养殖营养获得单一,胆碱只能从饵料中获取。而且高密度养殖鱼生长速度快,对胆碱的需求量也更大。此外,高密度养殖易造成水体恶化,鱼体免疫系统需要更多的胆碱。而自然环境或粗养养殖条件下,鱼体获得胆碱的途径多样,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故对胆碱的需要量较低。2.3饲料中的甲基供体饲料中其他的甲基供体会影响鱼体对胆碱的需要量。S-腺苷甲硫氨酸是体内的甲基供体,体外的甲基供体有胆碱、蛋氨酸和甜菜碱。甲基具有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是合成磷脂、肉碱、DNA等活性物质的必需物质。胆碱在体内氧化成甜菜碱,甜菜碱可再转化成蛋氨酸,三者提供甲基的作用相同。甜菜碱是一种无毒氨基酸衍生物[14],Wu等[15]对斑点叉尾鮰研究表明,饵料中的部分胆碱可由甜菜碱替代。蛋氨酸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16-17]。Santiago等[18]发现,饵料中添加过量的蛋氨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代替胆碱的作用。Wilson等[19]在斑点叉尾鮰饵料中添加过量的蛋氨酸,饵料中缺少胆碱也不会出现胆碱缺乏的症状。3胆碱对鱼体的影响3.1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中添加胆碱有利于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可衡量和评判水产动物营养状况。周越等[20]在饵料中分别添加0、700、1 400、2 100、2 800 mg/kg的氯化胆碱,结果显示,当胆碱添加量为2 100 mg/kg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程镇燕[21]配制了6种不同胆碱含量的饲料,结果表明,适宜的胆碱水平(1 253.96 mg/kg)显著提高了大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上述结论与Twibell等[22]和Liu等[23]对黄鲈幼鱼和黄尾王鱼幼鱼的研究结果相似。覃笛根[13]研究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饵料系数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胆碱含量为1 511.5 mg/kg时最优。陈芳等[24]在喂养黄鳝时制作了9种饵料,胆碱占饵料的质量分数为0.8%时,其增重率最高,而饵料系数反之。王且鲁等[25]研究表明,拉萨裸裂尻鱼的增重率和肥满度随胆碱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刘康[26]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随着胆碱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相似结果在黄钧等[27]对斑点叉尾鮰鱼的研究中也有体现。上述研究均表明在饵料中添加适宜的胆碱水平有利于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提高饵料利用率,但过高的胆碱不利于鱼类的生长。究其原因是胆碱可在鱼类肝脏胆碱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蛋氨酸,释放活性甲基,参与肉碱、蛋氨酸、磷脂等重要物质的合成代谢,促进机体生长。胆碱的添加还可促进鱼体对脂肪的利用,提高饵料利用率,但过高含量的胆碱会使鱼体代谢负担加重,造成脂肪代谢紊乱,不利于鱼的生长和对饵料的利用。3.2促进脂肪转运、防止脂肪沉积集约化养殖中,为节约蛋白质成本而广泛应用高脂饵料,但高脂饵料在节约蛋白质同时也造成了脂肪肝问题,胆碱具有“抗脂肪肝因子”之称。胆碱可以促进脂肪代谢转运,防止脂肪沉积。王敏等[28]研究表明,团头鲂幼鱼肝脏脂肪含量随胆碱的增加显著降低,在胆碱含量为1 000 mg/kg时,肝脏脂肪含量最低。肖林栋[29]试验表明,当胆碱含量大于或等于939.4 mg/kg时,军曹鱼肝脏脂肪含量(34.7%~35.7%)显著低于胆碱含量小于939.4 mg/kg时(45.0%~56.1%)的含量,且胴体粗脂肪随胆碱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iu等[30]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的氯化胆碱水平喂养斑马鱼,结果表明,未添加氯化胆碱组的肝脏脂肪浸润比例显著大于添加氯化胆碱组。Jin等[31]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胆碱会显著降低幼年黑鲷肝脏脂肪的含量。Hansen等[32]对大西洋鲑鱼的研究表明,在饵料中添加0.4%的氯化胆碱使三酰甘油的含量降低65%。相似结果也在杂交条纹鲈[33]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体现,肝脏脂肪含量随胆碱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胆碱降低肝脏脂肪含量,防止脂肪过度沉积是因为胆碱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肝脏脂肪转运实现。脂肪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需要极低密度脂蛋白为载体转运出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将肝脏生物合成的胆固醇运输到周围组织加以运用[34]。此外,胆碱还可促进脂肪酸的合理分配,防止脂肪沉积。胆碱在体内唯一的合成途径是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此途径大约合成30%的磷脂酰胆碱(细胞膜的主要成分),70%需要外源添加胆碱。脂肪酸可经过酯化生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也是合成细胞膜磷脂的主要基底物质,参与脂肪的转运。胆碱的添加使脂肪酸更多地作为细胞膜磷脂基底物质参与脂肪的转运,对降低脂肪过度沉积起到积极作用。此外,胆碱对脂肪具有亲和力,促进脂肪以磷脂的形式从肝脏转运出去。3.3增强组织抗氧化能力动物机体代谢过程会产生活性氧,正常情况下机体的抗氧化系统和活性氧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若抗氧化系统无法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就会出现氧化应激现象。而且脂质的过氧化抑制了线粒体电子呼吸链的传递,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损害组织。胆碱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沉积和提高抗氧化能力,保护线粒体。一些血清生化指标可反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反映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会增加机体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是脂肪酸的氧化产物,直接反映机体过氧化程度,可作为机体组织损伤程度的一个指标。SOD是细胞内一种抗氧化酶,以氧离子为底物进行歧化反应,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保护细胞不受氧自由基的氧化。周越等[20]对大口黑鲈的研究表明,试验鱼血清T-AOC和SOD活性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在胆碱含量为2 1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而MDA呈与其相反的变化趋势。相似结果在异育银鲫[35]和团头鲂[36]的研究中也有体现。胆碱可减少活性氧的生成而防止氧化应激,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活性氧及其脂质氧化物会消耗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降低了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活性氧产生过多时就会损伤蛋白质、脂肪、DNA和糖类等。此外,胆碱还可提高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3.4修复肝脏损伤、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血液生化指标可反映鱼类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状况,对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准确掌握有利于了解鱼的健康状况。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动物组织细胞中重要的转氨酶,其在血清中的活性可反应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ALT和AST会大量流入血液,导致血清ALT和AST活性增强。而胆碱可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修复肝脏损伤。Das等[37]对印度鲤鱼投喂含氯化胆碱的饵料,结果发现,印度鲤鱼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覃笛根[13]研究表明,血清ALT和AST活性随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胆碱含量为1 511.5 mg/kg时达到最低值。张志强[38]对胭脂鱼幼鱼的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胆碱使其肝脏ALT和AS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类似结果在星斑川鲽[39]和中华绒螯蟹[40]的研究中也得到体现。但并非胆碱的量越多越好,高水平的胆碱会加剧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不利于鱼体的健康。胆碱还可提高鱼体的免疫机能,血液白细胞数和白蛋白含量是检测鱼类健康状况的指标。李俊怡[8]对团头鲂的研究发现,高脂饵料添加适量的胆碱可显著增加白细胞数和白蛋白含量,表明胆碱水平提高增强了鱼体的免疫机能。Yuan等[41]对草鱼的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胆碱使草鱼皮肤损伤消退,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究其原因是胆碱对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还有是胆碱作为乙酰胆碱的合成前体,乙酰胆碱在脊椎动物的免疫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42]。3.5提高脂肪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可反映鱼体消化能力。鱼体内分解脂肪的酶有总脂酶(TL)、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脂蛋白脂酶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肝外组织毛细血管内表皮细胞,可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产生游离的氨基酸。肝脂酶在肝胰脏中合成,可使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进入肝细胞,直接参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微粒的分解。朱瑞俊等[12]对草鱼的研究表明,胆碱可显著提高草鱼TL、LPL和HL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6%氯化胆碱组LPL活性提高了105.95%,HL活性提高了107.88%。类似结论在覃笛根[13]对斜带石斑鱼的研究中也有体现,与对照组相比,胆碱含量1 970.0 mg/kg组的LPL和TL活性提高了74.48%和43.95%。综上,饵料中添加胆碱可以提高脂肪酶活性,防止脂肪过度沉积。3.6上调肝脏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和载脂蛋白B-100表达丰度、提高CPTI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脂肪的沉积和转运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脂肪的主要吸收部位在肠道[43],经消化吸收后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二者合成甘油三酯,并以脂蛋白为载体运输到机体的各个组织,进行利用和合成脂肪储存。肝脏中的脂肪转运主要依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而VLDL的合成、组装与分泌需要特定的载脂蛋白B(ApoB)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PPARs发挥作用是通过调节下游基因,可调控MTTP基因。李俊怡[8]对团头鲂的研究表明,适当地添加胆碱会促进卵磷脂的合成,上调MTTP和ApoB-100的表达丰度,当胆碱水平由1 200 mg/kg升高到1 800 mg/kg时,MTTP和ApoB-100的表达量显著性提高。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PPARsα、PPARsβ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可能是高脂肪水平使其活化,且MTTP与PPARsα、PPARsβ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呈相同趋势,表明在促进脂肪代谢方面MTTP与PPARsα、PPARsβ起到协同作用,推测胆碱也具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营养干预能够改变机体DNA甲基化,影响机体性状的表达。DNA甲基化是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从甲基供体转移到5'胞嘧啶,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DNA甲基化可调控基因表达,主要发生在DNA的CPG岛,40%的基因启动子区域均含有CPG岛。肉碱酯酰转移酶I(CPTI)是脂肪酸转移到线粒体进行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线粒体的脂肪酸β-氧化为机体代谢提供能量,故CPTI对脂肪的转运和氧化分解起到调控作用。李俊怡[8]研究发现,胆碱会显著提高CPTI基因甲基化水平。Xing等[44]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一观点。因此,胆碱可以通过上调肝脏MTTP和ApoB-100表达丰度促进VLDL的合成和分泌,提高CPTI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加强线粒体的脂肪酸β-氧化,进而促进了脂肪的代谢和转运,防止脂肪过度沉积。4展望胆碱是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因其优良的生物学特性被应用于鱼类饵料中,对鱼体的生长、脂肪的代谢、机体免疫能力以及组织的抗氧化具有积极作用。饵料中添加胆碱可促进脂肪的代谢,抑制鱼体脂肪的异常沉积,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提高鱼肉的品质和免疫力,可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鱼类食品。但过量的胆碱会加重鱼体的代谢负担,加重肝脏转运负荷,脂肪代谢紊乱,不利于鱼的生长及对饵料的利用。因此,确定不同品种鱼类胆碱的最适需要量,在鱼类的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