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属于爬行纲(Repitlia)、龟鳖目(Testudinata)、鳖科(Tironychidae)、鳖属(Amydasincnsis),原产于长江、黄河流域,后传入中国各省(青海、新疆、西藏地区除外)、俄罗斯东部、越南北部、日本及韩国等地区[1]。中华鳖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按体重划分为稚鳖、幼鳖和成鳖等3个阶段:0~50 g为稚鳖,51~150 g为幼鳖,150 g以上为成鳖[2]。中华鳖肉质营养丰富,肌肉蛋白含量高达16.71%~18.35%,脂肪含量低至1.42%~1.62%,且富含多种易被人体吸收的必需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占脂肪酸总量的8%以上[3-4],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因野生中华鳖已无法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中华鳖的养殖已成为目前我国特种水产养殖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20年,鳖类总产量达33万t,同比2019年增幅2.19%[5],其中中华鳖产量居于前列。但目前中华鳖饵料、疾病、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就中华鳖对饵料营养素的需求以及饵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中华鳖的营养及饵料学研究提供参考。1中华鳖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1.1蛋白质、氨基酸的营养需求及新型蛋白源的相关应用1.1.1蛋白质需求蛋白质作为动物细胞组成部分,参与机体一切生命活动,其含量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饵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既能够提高中华鳖的蛋白质利用效率,还可节约饵料成本,降低氨氮排放量[6]。一般不同规格的中华鳖对蛋白质需求量不一致(见表1)。稚鳖蛋白质需求量为34.80%~45.00%,幼鳖蛋白质需求量为32.54%~36.82%,成鳖蛋白质需求量为42.50%~45.00%。不同规格的中华鳖适宜蛋能比范围较宽泛,有待进一步研究。XX.XXXX/j.issn.1672-9692.2022.11.021.T001表1中华鳖对蛋白质的需求量Tab.1Protein requirements of Trionyx sinensis种类体重/g主要蛋白源蛋白质需求量/%适宜蛋能比/(mg/kg)评估指标文献来源稚鳖3.70白鱼粉、米糠42.2032.10~34.10蛋白质需求Zhou等[7]4.80白鱼粉、豆粕34.8019.20~20.30能量收支和氮收支Wang等[8]5.11~5.14鱼粉46.4821.90~24.59蛋白质需求Nuangsaeng等[14]12.5~15.8酪蛋白45.00—蛋白质需求和消化率钱国英[15]幼鳖55.95白鱼粉36.8239.10~44.90生长性能许国焕等[6]90.00鱼粉、膨化豆粕32.5423.50蛋白水平适应性齐占会[16]成鳖293.11白鱼粉、大豆浓缩蛋白45.0025.60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吴凡等[17]也有研究发现,近似规格的中华鳖对饵料蛋白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如Zhou等[7]研究指出,3.70 g中华鳖稚鳖适宜的蛋白和蛋能比分别为42.40%和32.10~34.10 mg/kg;而Wang等[8]认为,4.80 g中华鳖稚鳖适宜的蛋白和蛋能比分别为34.80%和19.20~20.30 mg/kg。上述试验的研究对象规格差异不大,但对蛋白质需求量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原因可能是:(1)蛋能比的差异。蛋能比影响饵料的消化率,且能量的提高可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6]。(2)养殖环境差异。Zhou等[7]试验采用正常养殖,而Wang等[8]采用12 h光处理、12 h暗处理的方法进行养殖。已有研究表明,光照因素也会影响中华鳖的生长性能[9]。(3)投饲频率差异。Zhou等[7]试验为每日两次(8:00、17:00),Wang等[8]为每日3次(8:00、14:00、20:00)。有研究表明,投饲频率会影响蛋白质的摄入量和饵料利用率[10-13]。1.1.2氨基酸需求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与其他鱼类相同,中华鳖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等8种氨基酸。研究表明,稚鳖(3.48 g)饵料中添加不同剂型的蛋氨酸对中华鳖的生长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18]。赵燕等[19]研究表明,成鳖(220 g)饵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半胱氨酸时,增重率和摄食率达到最高,饵料系数达到最低。Hou等[20]表明,稚鳖饵料中牛磺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90%。目前,中华鳖对氨基酸需求的研究集中于稚鳖,且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仍待进一步研究。1.1.3饵料新型蛋白源鱼粉是一类优质蛋白源,具有蛋白水平高、易于消化吸收、氨基酸互补性高等特点[21]。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鱼粉和豆粕等进口原料价格的飙升,寻求替代鱼粉的蛋白源是中华鳖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华鳖饵料中常以植物蛋白源和动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其中动物蛋白源以禽类副产物和昆虫蛋白居多,而植物蛋白源则以经酶解、水解等工序的蛋白居多。不同规格的中华鳖饵料使用其他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替代量见表2。XX.XXXX/j.issn.1672-9692.2022.11.021.T002表2中华鳖饵料使用其他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替代量Tab.2Trionyx sinensis bait use other protein sources to replace replacement amount of fish meal种类体重/g蛋白源鱼粉替代量/%评估指标文献来源稚鳖3.53~3.69喷雾干燥血粉4.00生长性能、氮收支、能量收支刘士学[22]20.88肉骨粉∶膨化血粉(4∶1)30.00~40.00生长性能、饵料消化率、体成分Sun等[23]15.00家禽副产物粉39.20生长性能、饵料消化率、酶活性Ji等[24]7.30~7.34酶解羽毛粉6.00生长性能、饵料利用率、体色张悦等[25]3.93蚕蛹粉5.00~10.00生长性能、饵料消化率蒋迪等[26-27]6.80乌贼肝粉5.00生长性能、肝功能抗氧化贾艳菊等[28]18.96水解棉籽蛋白15.00生长性能、消化率、肠道组织学Sun等[29]18.96棉粕酶解蛋白10.00~15.00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能力王凯周[30]续表2 中华鳖饵料使用其他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替代量(Continued)Tab.2 Trionyx sinensis bait use other protein sources to replace replacement amount of fish mealXX.XXXX/j.issn.1672-9692.2022.11.021.T003种类体重/g蛋白源鱼粉替代量/%评估指标文献来源稚鳖4.26±0.14棉籽粕∶菜籽粕(1∶1)、豆粕∶葵仁粕(1∶1)7.50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率唐精等[31]30.65酶解大米蛋白30.00生长性能、消化代谢Sun等[29]幼鳖115.52发酵豆粕4.72生长性能、饵料效率、酶活性Zou等[32]120.00发酵豆粕15.00表观消化率吴文静等[33]成鳖224.25脱脂黑水虻虫粉10.00替代效果Li等[34]替代鱼粉的蛋白源可能存在可消化率偏低、必需氨基酸不平衡、诱食性差以及抗营养因子等限制因素,无法完全替代饵料中的鱼粉。此外,肉骨粉和膨化血粉(4∶1)、家禽副产物粉、酶解大米蛋白替代中华鳖稚鳖饵料中鱼粉量可达30%~40%。目前,中华鳖饵料新型蛋白源开发仍十分必要,可降低鱼粉依赖及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1.2脂肪的营养需求脂肪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饵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过量均可改变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并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功能,增加患营养性疾病的风险[35-36]。不同规格的中华鳖对脂肪的需求量见表3。XX.XXXX/j.issn.1672-9692.2022.11.021.T004表3中华鳖对脂肪的需求量Tab.3Fat requirement of Trionyx sinensis种类体重/g设计添加值/%最适添加值/%脂肪源评估指标文献来源稚鳖4.900~158~9豆油∶鱼油(1∶1)脂肪酸组成、脂质过氧化程度Huang等[37]7.800~88豆油∶鱼油(1∶1)脂肪酸组成、脂质过氧化程度Lin等[38]成鳖293.116~96豆油生长性能、肌肉质构、肝脏相关基因表达吴凡等[17]由表3可知,稚鳖配方中脂肪最适添加水平为8%~9%,成鳖为6%,而幼鳖饵料中最适脂肪水平未见报道。1.3碳水化合物的营养需求碳水化合物是动物的能量来源之一,饵料中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水平能够节约蛋白。饵料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糊精以及各种淀粉、糊化淀粉等[39]。由于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低,饵料中的含量一般为20%~50%[40-41]。近年来,中华鳖对碳水化合物需求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稚鳖。有研究指出,稚鳖饵料中糖的适宜添加量为17.06%~25.00%[42-43]。而Zhang等[44]研究则表明,稚鳖饵料中淀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2.73%,与上述研究结果差别较大,原因可能是碳水化合物异生对淀粉的反应不足,限制淀粉利用。今后可就中华鳖的不同生长阶段的碳水化合物的需求方面开展研究,利于中华鳖产业的发展进步。1.4维生素的营养需求维生素是中华鳖维持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大部分维生素在机体内无法完全合成,主要依赖食物供给。目前,中华鳖维生素需求研究主要针对维生素C(VC)、维生素E(VE)、维生素B(VB)、维生素A(VA)及维生素K(VK)。研究表明,饵料补充VC能够增加甲壳胶原蛋白、背甲强度、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改善体组成,缓解血清中补体C3和C4水平,且VC和VE联用可提高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稚鳖饵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为370~380 mg/kg,幼鳖则为184~192 mg/kg[45-49]。Tsai等[50]报道,稚鳖对VB1的需求量为5.4~6.5 mg/kg。Chen等[51]研究表明,稚鳖饵料中VA添加量分别为2.58~3.48 mg/kg。Li等[52]研究表明,稚鳖饵料中VA、VB2和VB6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0.5、180.0和70.0 mg/kg。Su等[53]发现,幼鳖的VK需要量为21.5~29.9 mg/kg。1.5矿物质的营养需求中华鳖对矿物质的需求与其体内的营养组成密切相关。矿物质作为构成机体骨骼和体内各种酶的重要因子,在参与渗透压调节和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54]。目前,中华鳖对矿物质的营养需求的研究主要针对钙、磷、铁等元素。Huang等[55]研究发现,稚鳖饵料中最适钙磷比为5.70∶3.00。由于硫酸亚铁是铁元素含量较低的原料,且幼鳖对其吸收率较低,而柠檬酸铁、血红素铁中铁含量均高于硫酸亚铁。因此,当稚鳖饵料以硫酸亚铁为铁源时,铁的需求量为120~198 mg/kg;以柠檬酸铁为饵料铁源时,中华鳖的适宜饵料铁需要量约为266~325 mg/kg[56-57]。2中华鳖饵料添加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自全面禁抗的规定颁布实施起,养殖业进入“无抗元年”。绿色非抗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水产动物摄食率、促进肠道消化吸收,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还可改善水产动物脏器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非营养性添加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草药添加及提取物、微生物制剂和天然色素等3个方面。合理使用饵料添加剂能够提高中华鳖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素吸收率、改善机体健康,近年来有关中华鳖饵料添加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见表4。XX.XXXX/j.issn.1672-9692.2022.11.021.T005表4中华鳖饵料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Tab.4Suitable amount of additives for Trionyx sinensis项目体重/g设计添加值最适添加值评估指标文献来源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复方中草药制剂3.280~2%1%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马晓等[58]复方中草药25.00~35.001~5%3%免疫、抗氧化能力吴斌等[59]月桂酸甘油酯50.230~0.02%0.02%生长性能、营养品质汪愈超等[60]绿原酸140.780~800 mg/kg200~400 mg/kg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温安祥等[61]姜黄素250.000~10%10%存活率、抗氧化能力Chen等[62]微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1×109 CFU/kg肠道健康、免疫功能Xu等[63]枯草芽孢杆菌11.00—0.05%生长性能、摄食偏好王刚等[1]螺旋藻37.440~10%5%~8%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何玲等[64]硒酵母50.000~2.00 μg/g0.50 μg/g红细胞数量、免疫功能刘至治等[65]果糖50.000~0.25%0.25%天然色素叶黄素37.900~120 mg/kg80~120 mg/kg生长性能、体色、血清生化指标Wang等[66]角黄素34.060~120 mg/kg100~120 mg/kg生长性能、体色、抗氧化能力、基因表达Wang等[67]3展望本文总结了目前中华鳖营养与饲料学的相关文献,旨在为中华鳖的精准营养调控、中华鳖配合饲料的深入研发以及提高中华鳖品质,促进中华鳖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提供参考。但关于中华鳖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中华鳖稚鳖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幼鳖和成鳖的营养参数较少,仍有待补充完善。其次,中华鳖对多种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盐的需求研究还不完善,而且有关营养素对中华鳖肌肉、裙边的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研究较少。此外,应加强多组学技术在中华鳖营养与饲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而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解决生物医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关键问题。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