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血管肉瘤(splenic angiosarcoma,SHS)是由脾内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的罕见高度恶性肿瘤。人类发病率仅为2‰左右[1-2],5年生存率低于30%[3];但脾血管肉瘤在犬中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5万只犬患有脾血管肉瘤[4],多发于大型犬,占犬所有软组织肉瘤的20%左右,占所有脾脏恶性肿瘤的58%左右[5-6]。脾血管肉瘤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忽视、肿瘤生长很快,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因此,临床上诊断困难并预后不良,通常手术切除是根治的最佳方案。文章针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例犬脾脏巨大血管肉瘤的病例,进行临床检查、诊断及治疗。经手术治疗后,该犬已康复出院。截至目前,未见复发。因该病例瘤体巨大,临床报道罕见,现将具体诊疗情况详述如下。1病例介绍银狐犬,雄性、9.5岁、体重15.7 kg。主诉该犬精神状态不佳、偶尔呕吐、逐渐消瘦、腹部膨大,具体出现症状日期记不清。2患犬检查2.1患犬临床检查该犬可视黏膜苍白、腹部触诊较硬、腹腔内脏器官探查不到、呼吸80~90次/min、心跳150~160次/min、体温38.7 ℃。2.2患犬实验室检查2.2.1患犬血常规检查(见表1)由表1可知,采用普康PE-6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犬血常规检验,发现红细胞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数及血小板值降低,叶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值升高,提示病犬出现较严重的贫血和轻微炎症。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T001表1患犬血常规检查结果Tab.1Result of blood test of sick dog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参考范围红细胞/(×1012/L)3.27↓5.50~8.50血细胞比容0.24↓0.37~0.55血红蛋白/(g/L)65↓120~180平均红细胞容积/fL73.760.0~77.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pg19.819.5~24.5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270↓320~360白细胞/(×109/L)14.06.0~17.0叶状中性粒细胞/(×109/L)23.3↑3.0~11.4杆状中性粒细胞/(×109/L)00~3单核细胞/(×109/L)1.52↑0.15~1.35淋巴细胞/(×109/L)0.5↓1.0~4.8嗜酸性粒细胞/(×109/L)00.10~0.75嗜碱性粒细胞/(×109/L)0少见血小板/(×109/L)171↓200~9002.2.2患犬X射线检查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采用BizVet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进行正位及侧位影像检查,正位片显示横膈膜前移,侧位片显示腹腔内有巨大肿物占位。影像检查发现约有3/4腹腔的巨大阴影占位。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F001图1患犬DR影像检查结果Fig.1DR imaging examination results of a sick dog(a)仰卧 (b)左侧卧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腹腔内巨大占位性肿瘤。4治疗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先纠正病犬贫血症状,再采用开腹探查性手术并摘除肿瘤方案予以治疗。4.1输血患犬年龄较大,就诊时体况虚弱,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在术前应先进行输血疗法,输血之前先进行交叉配型试验,共计输血350 mL。输血后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上升至4.16×1012/L、血细胞比容升至0.299、血红蛋白升至84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升至20.1 pg、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升至280 g/L、血小板升至362×109/L,贫血症状有所好转,基本满足手术条件。4.2术前准备4.2.1患犬术前血气检查(见表2)由表2可知,术前采用i-STAT300美国雅培手掌血气分析仪对患犬体内电解质情况进行监测,检测结果基本满足麻醉及手术条件。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T002表2病犬术前血气检查结果Tab.2Blood gas test results of sick dog before surgery项目检查结果参考范围钠/(mmol/L)145142~150钾/(mmol/L)3.73.4~4.9氯/(mmol/L)119106~127二氧化碳总量/(mmol/L)1917~25尿素氮/(mg/L)150100~260葡萄糖/(mg/L)1 010600~1 150红细胞比积/%29↓35~50酸碱度7.3587.350~7.450二氧化碳分压/mmHg32.6↓35.0~38.0碳酸氢根/(mmol/L)18.315.0~23.0细胞外液碱剩余/(mmol/L)-7↓0~+6阴离子间隙/(mmol/L)128~25血红蛋白/(g/L)99↓120~1704.2.2麻醉采用丙泊酚+地西泮静脉注射诱导麻醉,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麻醉机,用异氟烷维持麻醉,同时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用于术中疼痛管理。4.2.3患犬术部准备采用仰卧保定体位,病犬腹部大面积剃毛、备皮,碘伏消毒,铺设无菌创巾。4.3手术摘除肿瘤选择腹壁正中线的旁侧切开皮肤,切口自脐孔上方5 cm向下切开20 cm左右,依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脂肪,注意避让阴茎外静脉及其分支血管,平移暴露腹正中线,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先进行腹腔探查,见整个腹腔被巨大肿瘤占位,与其他脏器并无粘连。小心将肿瘤牵拉至体外,分离肿瘤周围血管,发现肿瘤于脾脏处向外延伸。脾脏处有病变,遂决定同时实施脾脏摘除术。分离并剪开胃脾韧带,有血管的地方进行结扎切断,分离脾动脉主干。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双重结扎,近脾端止血钳钳夹止血,将脾脏及肿瘤一并摘除。探查腹腔内无明显转移病变后,无菌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逐层闭合手术通路,病犬穿手术衣,戴伊丽莎白圈,防止舔咬创口。术中操作见图2。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F002图2患犬脾脏及巨大肿瘤Fig.2Spleen and giant tumor of sick dog4.4肿瘤病理检查取脾脏病变处及肿瘤与脾脏连接处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见图3。由图3可知,镜下所见脾脏内有大量出血现象、脾组织结构疏松呈分支样(图3a);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大量增生、内部充满红细胞(图3b);瘤体部位细胞空泡化、有细胞坏死现象(图3c);瘤体细胞形态各异、细胞增生活跃、细胞核呈圆形、核仁较大、有的有双核仁(图3d)。结合肿瘤瘤体形态、生长部位及病理诊断结果,判定该病犬患有脾脏血管肉瘤。图3患犬脾脏血管肉瘤病理切片(H.E.染色)Fig.3Pathological section of dog splenic angiosarcoma (H.E. staining)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F003(a)脾脏内有大量出血现象、结构疏松呈分支样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F004(b)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大量增生、充满红细胞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F005(c)瘤体部位细胞空泡化、有细胞坏死现象XX.XXXX/j.issn.1672-9692.2021.03.009.F006(d)细胞核呈圆形、核仁较大、有的有双核仁4.5术后护理术后24 h监控患犬体征,术后第1、3 d查血常规及血液涂片,监测贫血情况,口服维克营养膏2 d,连续7 d应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d、注射兽用头孢噻肟钠400 mg(每天2次),连续15 d注射康肽神经生长因子2.5 mL/d,按体重补充电解质。10 d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精神状态及饮食欲恢复正常,后追访至今生存状态良好。5讨论脾血管肉瘤是高度恶性肿瘤,其瘤体组织学形态类似于人血管肉瘤结构,在犬中常发于内脏器官,尤其脾脏[7]。实施脾及肿瘤切除辅助化疗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案,但大多数犬仍在6个月内死于肺转移性肿瘤复发[8]。治疗后一年生存率约为16%~42%[9]。兽医临床上推荐使用阿霉素作为犬的主要化疗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并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0-11]。也有报道给出不同的测试结果,指出在长期使用阿霉素的基础上,节律性应用环磷酰胺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延长早期生存时间[12]。英国对脾血管肉瘤是否应使用术后化疗药物进行调查,结果64%的兽医人员不推荐使用化疗药物[13]。可见,对于是否术后使用化疗药物,目前并没有统一答案。本病例中切除的脾脏及肿瘤重量接近3.4 kg,约占患犬体重的27.64%,十分罕见;但肿瘤包膜完整,探查腹腔未见明显的器官损伤,仅脾脏出现肿胀、有坏死病变,表明肿瘤并没有眼见的转移迹象。在术后用药中,并没有使用化疗药物,仅给予15 d免疫增强剂,患犬状态稳定,可见化疗药物对于脾血管肉瘤的诊治中,并不起主导作用。本病例预后良好,也和肿瘤局限生长,尚未扩散有关,但对于其他有转移倾向的犬,术后配合化疗药物是必要的手段,可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6结论通过临床检查、X线检查等方法初步确诊病犬患有脾血管肉瘤。经过手术切除病犬腹部肿瘤及脾脏后做组织病理检测,确诊为脾血管肉瘤。经过精心术后护理,目前该犬状态良好。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