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青藏高原牧区特有物种,是高原牧业最主要的优势畜种[1],生存在高寒地区,能适应缺氧、牧草匮乏海拔较高的环境。我国高寒草场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地区[2]。由于养殖方式的落后,牦牛营养需求难以满足,特别是冷季,牦牛甚至出现掉膘现象,加上牦牛本身的生产性能不高,导致牦牛品种退化、生长周期长等问题,严重阻碍牦牛产业的发展。试验对生长期牦牛进行高精料全舍饲试验,探讨高精料舍饲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牦牛全舍饲饲养及日粮配方的制作提供试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和试验动物试验地点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位于东经101.75°,北纬36.69°,平均海拔2 275 m,年气温均在7.6 ℃左右,是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试验期间,基地内平均温度3.8 ℃,最高6.5 ℃,最低-10 ℃,相对湿度保持在68%以上。试验动物为3周岁体重为(127.62±16.93)kg的阉牦牛。1.2试验设计与处理选取18头健康、体况接近,年龄为3周岁左右的阉牦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进行全舍饲试验,每个处理组6头牦牛,单独饲喂每头。试验共计250 d,其中预试期40 d,正式试验期210 d。3个处理组的处理因子为日粮能量水平,分为高能量组、中能量组和低能量组共3种日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1.3试验日粮试验日粮参考牦牛营养论文集及我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3],结合牦牛实际的能量需求等,以150 kg牦牛日增重500 g所需能量为中能量组,上下浮动20%分别为高能量组及低能量组,日粮精料配方采用软件Refs3000设计。日粮精料主要由玉米、小麦麸、油菜籽等组成,日粮以颗粒料形式进行饲喂,日粮精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粗料为燕麦青干草,其营养水平见表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T001表1日粮精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项目低能量组中能量组高能量组原料组成/%玉米(GB3)32.4043.8248.68小麦麸(GB1)8.0027.256.00棉籽粕(GB2)011.7318.37油菜籽010.0021.75玉米麸(NRC)50.4000尿素4.002.000石粉2.502.502.50预混料1.001.001.00膨润土1.001.001.00盐0.600.600.60磷酸氢钙0.100.100.10合计100.00100.00100.00营养水平干物质/%94.4393.4193.90粗蛋白/%22.1022.3422.87粗脂肪/%3.467.5314.33中性洗涤纤维/%32.9220.6010.43酸性洗涤纤维/%11.278.456.99钙/%1.872.112.45总磷/%0.300.380.38NaCl/%0.610.650.62代谢能/(MJ/kg)8.3611.1513.58精粗比70∶3070∶3070∶30注:1.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VA 1 000 kIU、VD 3 300 kIU、VE 1 500 IU、生物素1 000 μg、叶酸 10 mg、烟酸3 000 mg、Fe 3 600 mg、Cu 800 mg、Zn 3 800 mg、Mn 3 200 mg、I 90 mg、Se 70 mg。2.营养水平中代谢能和NaCl为计算值,其余均为实测值。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T002表2燕麦青干草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项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磷钙含量95.2893.356.293.3746.1927.890.100.58%1.4饲养管理选购牦牛时,对确定选购的牦牛统一打耳标进行编号,预饲期对牦牛进行驱虫处理;牛舍的消毒程序按正规牛场的标准进行,每天打扫卫生1次,牛舍每周消毒1次;每天分2次进行饲喂(8:00、18:00),先精料后粗料,保证试验牛能自由饮水。所有余料在第2 d早晨饲喂前进行收集,称重并记录,每天注意观察试验牛的精神状态,如发现病牛,及时进行治疗。1.5生产性能指标测定称重:试验期每个月最后2 d,每天晨饲前对全体试验牛进行称重,记录并求2 d的平均值。平均日采食量:严格记录每天的精粗料的投放量及剩余量,计算出每天的试验牛采食量,进而可以计算出试验期内的牦牛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饲喂天数(1)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2)1.6血液生化指标正式期开始后,每个月的最后1 d早晨在饲喂前对试验牛颈静脉采血20 mL,置于采血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装于1.5 mL离心管中,-20 ℃保存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血液生化指标,该指标由青海省人民医院进行测定。1.7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的初步处理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AS 9.1.3软件中ANOVA程序进行,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氏法;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总体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低能量组、中能量组、高能量组牦牛的末重与初重比分别增加31.20%、49.63%和51.31%;中能量组和高能量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但与中能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能量组和中能量组的总料重比及料(精料)重比均显著低于低能量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T003表3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总体生长性能的影响项目低能量组中能量组高能量组初重/kg136.20±8.31124.42±6.56123.67±5.92末重/kg178.70±8.62186.17±4.89187.13±7.76平均日增重/(g/d)202.38±24.36b294.05±15.04a302.18±21.39a精料日采食量/(g/d)2 627.92±21.982 629.89±57.782 645.22±29.40粗料日采食量/(g/d)1 292.19±7.361 268.67±12.401 243.89±40.52总料重比20.30±2.10a13.44±0.78b13.24±1.09b料(精料)重比13.61±1.48a9.07±0.54b9.00±0.73b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2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平均日增重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在整个试验期,高能量组与中能量组平均日增重始终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饲喂180 d以前,中能量组平均日增重始终高于高能量组,且中能量组120 d的日增重甚至显著高于高能量组(P0.05);饲喂180 d之后,高能量组日增重开始高于中能量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T004表4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平均日增重的影响舍饲时间/d低能量组中能量组高能量组30136.67±41.30b488.89±125.44a475.00±118.22a60375.83±18.79b543.75±53.83a525.69±54.63a90275.56±15.12b431.02±23.67a393.52±33.68a120300.00±12.15c454.17±20.50b389.58±26.67a150238.80±16.31b387.89±20.63a367.22±29.73a180226.39±18.00b328.47±17.88a326.16±20.85a210202.38±24.36b294.05±15.04a302.18±21.39ag/d日增重随饲喂时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因此将各处理组的饲喂时间与其对应日增重进行拟合回归,结果见图1~图3。由图1~图3可知,高能量组日增重与饲喂时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y=-1.12x+531.88,P=0.003 4),中能量组日增重与饲喂时间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y=-0.005x2-0.12x+518.25,P=0.011 9),而低能量组平均日增重与饲喂时间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365 4)。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F001图1高能量组平均日增重与饲喂时间的关系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F002图2中能量组平均日增重与饲喂时间的关系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F003图3低能量组平均日增重与饲喂时间的关系2.3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试验初期,3个处理组中,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整个过程中除11月份与3月份,其余各时间点低能量组血糖均低于高能量组或中能量组;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喂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整个过程中低能量组甘油三酯含量在11、12、1、2月均高于高能量组和中能量组;胆固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甘油三酯趋于相反,在前3个月,高能量组胆固醇含量最低,而在后4个月,高能量组胆固醇含量连续4个月均高于中能量组和低能量组;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呈现出随饲喂时间降低的趋势,且低能量组谷丙转氨酶活性在9、12、1、2月均低于其他各组,谷草转氨酶活性在9、11、12、1、3月均低于其他各组。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2.001.T005表5不同能量水平对牦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项目组别饲喂时期/月份9101112123葡萄糖/(mmol/L)高能量组3.87±0.183.94±0.204.69±0.244.73±0.114.63±0.074.51±0.103.76±0.06中能量组4.08±0.165.00±0.524.76±0.214.60±0.044.55±0.094.50±0.093.97±0.13低能量组4.04±0.104.77±0.434.94±0.334.42±0.114.52±0.104.40±0.123.98±0.13甘油三酯/(mmol/L)高能量组0.30±0.040.38±0.030.36±0.040.49±0.050.36±0.050.38±0.040.42±0.04中能量组0.28±0.030.45±0.050.35±0.020.48±0.050.33±0.020.27±0.020.27±0.02低能量组0.27±0.020.38±0.050.60±0.070.51±0.040.37±0.050.41±0.100.29±0.03胆固醇/(mmol/L)高能量组2.39±0.122.18±0.132.39±0.132.51±0.162.31±0.152.43±0.182.59±0.16中能量组2.83±0.122.48±0.132.46±0.102.14±0.072.05±0.152.22±0.062.25±0.19低能量组2.64±0.232.65±0.172.60±0.232.20±0.152.00±0.132.20±0.132.23±0.09谷丙转氨酶/(U/L)高能量组42.20±3.8132.00±3.1234.83±1.4529.50±1.2324.17±0.9124.67±1.8725.33±1.02中能量组42.50±3.9430.00±1.3935.33±1.4128.67±2.5025.20±2.6724.00±2.1319.33±2.56低能量组41.17±1.2535.20±2.1135.60±0.9328.60±2.2723.60±2.3823.40±2.3623.20±2.03谷草转氨酶/(U/L)高能量组93.20±12.15101.83±10.0392.00±7.4865.00±4.9758.177±4.8565.67±7.3676.17±2.85中能量组78.33±10.0892.33±11.1584.83±8.7962.33±4.2160.40±4.6162.17±4.8765.00±6.76低能量组76.50±5.0493.80±7.9880.20±4.4759.80±4.3256.00±4.1662.60±6.8365.00±4.513讨论3.1高精料日粮舍饲对牦牛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中,舍饲状态下的牦牛在冷季没有出现掉膘的情况,且各试验组牦牛体重均比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这主要是因为舍饲状态下,牦牛采食充足,且采食含谷物类的日粮精料,提供了高于维持所需的能量与蛋白。各处理组比较后发现,中能量组和高能量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能量差异。能量是保证动物机体内各项合成、分解等生理活动的基本要素,充足的能量能够促使更多蛋白质及脂肪的合成,提升动物的生长速度。(2)精饲料成分的差异。低能量组的能值本身就比较低,而其精饲料中的能量饲料原料以玉米、小麦麸、玉米麸为主,其中玉米麸比例达到50.40%,玉米麸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直接导致低能量组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其余各组,也就意味着低能量组精料中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相比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相比,能被瘤胃降解的效率更低[4-5]。(3)脂类物质含量差异。首先,高能量组与中能量组精饲料富含脂类物质,其供能效率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其次,本研究中提供脂类物质的饲料原料主要是油菜籽,随着油菜籽添加量的增加,牦牛的采食量呈现升高的趋势,说明高脂或高能量水平对牦牛的食欲有刺激增强作用。这一结果与Minor等[6]、Vandehaar等[7]在奶牛上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姚延琴等[8]在黑山羊上的研究结果相悖。虽然中能量组与高能量组牦牛日增重差异不显著,但中能量组牦牛在饲喂210 d前的日增重均高于高能量组。Brown等[9]用能量水平分别为12.0、11.5、11.0 MJ/kg的饲料,72头两日龄奶牛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奶牛的平均日增重随之提高,且中能量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杨俊等[10]设计了3个能量水平的日粮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中能组试验牛日增重最高,比高能组提高10%(P0.05),比低能组高120%(P0.05)。李亚茹等[11]用3个能量水平的日粮饲喂牦牛,结果发现,中能量组牦牛日增重最高,这些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一致。菜籽粕由于具有皂苷、芥酸等抗营养因子在饲料中添加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5%以内。在本研究中,高能量组油菜籽添加量达到20%以上,虽然使用的是青海当地培育的双低油菜籽(低皂苷、低芥酸),但仍然对牦牛代谢或多或少产生不利影响,这可能是高能量组牦牛平均日增重低于中能量组的主要原因。3.2高精料日粮舍饲对牦牛血液指标的影响牦牛血液葡萄糖含量在3.76~5.00 mmol/L范围内波动。健康奶牛的血糖浓度约为2.50~4.16 mmol/L[12]。本试验中,除9月份和3月份外,其余各阶段各处理组牦牛血糖均超出这一范围,同样崔祥[13]研究也表明,其试验牦牛糖在5.77~6.17 mmol/L之间,因此推测,牦牛血糖浓度高于奶牛,即牦牛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利用能力高于奶牛。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牦牛血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牦牛所处的室内温度的变化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与血糖平均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7,P=0.040),即在低温条件下,牦牛为了满足更多的维持能量消耗[14],糖代谢能力增强。目前,在反刍动物上针对温度对血糖的影响研究不多见,但有研究表明,食蟹猴血糖浓度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5-16]。在整个过程中,低能量组的牦牛血糖大部分时间低于高能量组或中能量组,这与低能量组精饲料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有关也是低能量组牦牛平均日增重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是反映动物机体脂肪代谢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与血糖浓度密切相关[17],本研究中,甘油三酯的动态变化与血糖浓度趋势相近,正是由于甘油三酯为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在整个过程中,低能量组甘油三酯含量在11、12、1、2月均高于高能量组和中能量组,这表明饲料添加油脂虽然增加了脂类来源,但促进脂肪代谢,因此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这与黄阳等[18]在小鼠上的研究结果一致。短期内饲喂含高油脂的饲料,能促进肝脏对胆固醇的转化降解,但如果长期饲喂含高油脂的饲料,就会加重肝脏负担,削弱肝脏对胆固醇的转化降解能力。这一推测在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结果中有所体现。经过长期(7个月)饲喂后,高能量组(添加高油脂)血液中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最强,表明长期添加高油脂使肝细胞不同程度受损,肝细胞浆里的转氨酶得以释放进入血液,造成血液转氨酶升高[19]。整体来看,血液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呈降低趋势,可能是因为在试验初期,牦牛虽然适应精饲料的口感,但机体对于高精粗比的日粮有一定的应激反应,肝脏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机体对于高精粗比慢慢适应,肝脏健康逐渐得到改善。3.3牦牛高精料日粮舍饲效益的探讨牦牛从出生到4岁期间,历经4个冬季后,其累计掉重约为两头牦牛的净肉重,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而加剧,严重推迟牦牛的出栏时间。而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低3个能量水平组的牦牛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即饲喂60 d前平均日增重呈上升趋势,饲喂60 d后各处理组平均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数据分析显示,低能量组牦牛各时间段的平均日增重为136.67~375.83 g/d,中能量组牦牛各时间段的平均日增重为294.05~543.75 g/d,高能量组牦牛各时间段的平均日增重为302.18~525.69 g/d。乔治[20]研究表明,牦牛全舍饲条件下60 d的平均日增重为160~260 g/d。杨俊等[10]研究表明,牦牛全舍饲条件下30 d的平均日增重为120~250 g/d。祁红霞等[21]进行牦牛舍饲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为213~225 g/d。这些试验结果均低于本试验,表明高精料日粮舍饲育肥效果相对较好。虽然本试验中牦牛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较其他研究高,但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高能量组与中能量组呈现出平均日增重随饲喂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趋势,当饲喂达到一定时间后,平均日增重产生的经济效益就会与每天饲喂饲料的成本相等,此时应该即刻出栏;低能量组的平均日增重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当平均日增重达到最高或平均日增重效益与饲料成本持平时应及时出栏。因此,舍饲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该把握好牦牛出栏的准确时间,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对牦牛舍饲养殖业意义重大。本试验中,高能量组、中能量组及低能量组的日粮精料成本分别为4.06、3.30、2.60元/kg,粗料成本1.8元/kg。则当高能量组、中能量组及低能量组牦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24.00、364.00、303.33 g/d时,日增重产生的效益与饲料成本相等。由此可计算出,高能量组、中能量组分别饲喂92 、169 d时应及时出栏,减少饲料的浪费;而低能量组理论最高平均日增重为300.64 g/d,因此舍饲条件下,低能量组经济效益始终为负值。综上所述,高能量组饲料由于饲料成本高,尽管短期内饲喂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短期饲喂后牦牛的体重未必会达到出栏的要求;中能量组饲料成本不高,饲喂169 d内,均可产生经济效益;低能量组饲料成本虽低,但饲喂效果不佳,导致经济效益为负值。因此,中能量组饲料及饲喂时间较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4结论高精料日粮舍饲能有效应对牦牛冷季掉膘的问题,但对牦牛的肝脏健康有一定不利影响,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这一影响逐渐消失。高能量组及中能量组由于供能物质的数量及效率更高,牦牛平均日增重要高于低能量组。饲料中添加油脂能促进机体脂肪代谢,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但长时间饲喂高油脂饲料会加重肝脏负担,肝细胞受损导致转氨酶释放进血液,同时降低肝脏降解胆固醇的能力。因此,高油脂日粮饲喂时,应把握好饲喂时间,在保证牦牛健康的基础上,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结合平均日增重、健康及成本等综合考虑,采用中能量组饲料饲喂不超过169 d,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