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奶牛养殖由分散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1]。而在奶牛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出现的奶牛患病、牛犊成活率低、牛奶质量偏低等问题影响规模化养殖场的经济效益[2-3]。品种、牛群结构、饲料组成、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因素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免疫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4-6]。文章探讨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因素,为规模化养殖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1品种不同品种的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不同,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也不同。养殖场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品种。姜晓鹃[7]对鲁西黄牛、中国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发现荷斯坦牛的养殖利润最高,但对饲养技术、场地等要求较高,适合规模化养殖场饲养;而中国西门塔尔牛虽然总利润略低于荷斯坦牛,但对饲养技术和场地的要求不高,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都可以饲养;鲁西黄牛的利润点在犊牛和育肥期,亏损点在青年牛和成年母牛,更适合生产高档牛肉。2牛群结构2.1合理的牛群结构牛群结构是指群体中不同性别、生长阶段牛的构成情况。合理的牛群结构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8-10]。规模化养牛场常以自繁自养的方式饲养奶牛。根据其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阶段,可将规模化养牛场的牛分为成年母牛、犊牛、后备牛。不同类别的牛,应在牛群中有不同的比例。研究表明,成年母牛占牛群比例55%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利润[11]。在成年母牛群中,各胎次的母牛也应有固定的比例,以1~2胎、3~5胎、6胎以上母牛的比例为2∶2∶1最佳。犊牛是指出生至6月龄的母牛,应根据其父母代的生产性能和犊牛的体况选留,作为后备母牛饲养的犊牛应占规模化养牛场饲养量的10%左右。后备牛主要包括育成牛和青年牛,育成牛是指7~18月龄的牛,其中7~12月龄的牛为小育成牛,应占牛群比例约10%,13~18月龄的牛为大育成牛,应占牛群比例约10%,青年牛是指19月龄~初产的牛,应占牛群比例约15%[11]。2.2建立合理牛群结构的方法选择良种公牛冻精进行配种,是提高牛群质量的有效方法。规模化养牛场应合理选择冻精,查看三代谱系,了解公牛三代的生产状况和亲缘关系,还要保证该公牛冻精的遗传性能高于本场母牛的遗传性能和原有公牛冻精的遗传品质[12-13]。规模化养牛场要对公牛冻精配种所产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评定,并根据本场的母牛需要改良的性状进行选择[14]。由于养殖场的牛群结构不断变化,制订合理的周转计划是稳定牛群结构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应根据本场成年母牛的数量、计划淘汰奶牛的数量、已配母牛数量制订成年母牛繁殖计划,并确定成年母牛、犊牛、后备牛的数量,对犊牛和后备牛进行合理出售。而利用奶牛牛群改良(DHI)技术,可使养殖场轻松调整牛群结构,建立高产核心群,制订周转计划,提高经济效益[15-16]。适时淘汰、合理更新是养牛场保持高生产水平和繁殖水平的重要手段。难以配种、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奶牛及时淘汰。尤其对于空怀期140 d的母牛,要及时查明原因,以便治疗或尽早淘汰[17]。另外,养牛场还要对奶牛的泌乳水平、发情情况、受胎率、所产犊牛的体况进行综合考虑,及时将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水平下降的奶牛淘汰,并及时进行补栏,维持牛群结构的稳定[18]。3饲料组成3.1粗饲料粗饲料是奶牛的主要营养来源,但目前多采用“秸秆+精饲料”的饲喂方式,秸秆的可消化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仅能够维持奶牛的正常生长。因此,探索不同粗饲料及其组合对奶牛生长、繁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李冰等[19]给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玉米秸秆∶苜蓿干草=7∶3、羊草∶苜蓿干草=7∶3、玉米青贮∶苜蓿干草=7∶3、玉米青贮∶羊草∶苜蓿干草=5∶3∶2的粗饲料,研究不同粗饲料对奶牛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饲喂玉米秸秆相比,4种不同的粗饲料组合都能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但玉米秸秆∶苜蓿干草=7∶3的饲粮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天每头可增收3.87元。何余湧等[20]研究结果表明,在给本地黄牛×西门塔尔×夏洛来三元杂交牛饲喂鲜矮象草的情况下,每天每头补充饲喂米糠和棉粕各2.5 g,可降低肉牛每千克增重成本,为7.30元。说明不同类型的粗饲料对奶牛经济效益的获得有不同影响,养牛场应根据本地情况合理选择粗饲料,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饲喂发酵生物饲料对奶牛的经济性状也有影响。吴佩全等[21]研究表明,在育肥牛饲粮中添加发酵桑叶10%~20%,可使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下降0.29~0.49元,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陶忠海等[22]研究发现,给西门塔尔×本地黄牛杂交牛饲喂酒糟生物饲料+黄竹草+1.5%精料,可显著提高牛日增重和蛋白质转化率,显著降低每千克增重干物质消耗、综合净能转化率,每天每千克增重的收益为4.13元。3.2精饲料尽管粗饲料是奶牛的主要营养来源,但补饲精饲料仍是补充奶牛营养的重要方式。芦娜等[23]研究表明,奶牛对饲料中常规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不高,但在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可极显著提高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降低牛奶中的尿素氮含量,并使每头奶牛每天多收益2.3元。补饲精饲料是补充奶牛微量元素的重要方式,而在补充微量元素的过程中,有机微量元素的饲喂效果要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余长林等[24]奶牛日粮中添加含铜、锌、锰的复合氨基酸矿200 g/kg,结果表明,与添加硫酸盐形式的铜、锌、锰相比,复合氨基酸矿可以显著提高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奶牛泌乳期乳中脂肪含量,还可显著提高配种奶牛头数与怀孕奶牛头数的比例,显著降低产仔死亡率,确保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效益。饲料添加剂也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赵连生等[25]研究表明,在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0.15%,能显著提高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提高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使乳产量、乳脂率显著提高。夏天婵等[26]研究表明,在泌乳中后期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20 g/d能显著提高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显著提高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且每头奶牛每天多获益4.8元。刘景喜等[27]研究表明,在泌乳高峰期荷斯坦牛日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辣椒油树脂、丁香酚、肉桂醛)1 g/(d·头),对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可使每头中产牛每天收益提高1.56元,使高产牛每天收益提高3.66元。张彬等[28]研究表明,在泌乳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50 g/d,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并使每头奶牛每天收益提高2.46元。规模化养殖场应合理选择精饲料,并与粗饲料进行合理配比,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4饲养管理方式不同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年龄、产犊间隔、初配月龄都对牛的经济指标有影响[29]。王欣荣等[30]研究表明,产犊季节、犊牛性别、胎次、初生重对奶牛产后的第一次发情时间、胎衣排出时间、子宫黏液和直肠检查评分有显著影响。熊小荣等[31]研究表明,第2~5胎母牛的犊牛出生重显著高于第6~7胎,初配月龄为31~36月龄的杂交水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初配月龄低于30月龄的杂交水牛,但对泌乳天数无显著影响。饲喂方式也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周磊等[32]研究表明,相比自由采食,限量饲喂可提高犊牛生长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和腹泻率,使犊牛更容易适应断奶后的饲养条件,更有利于养牛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奶牛的经济效益还受养殖模式的影响。魏鹏飞等[33]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开放式牛舍,全控温牛舍可显著提高荷斯坦奶牛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乳脂率,从而提高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5疾病防控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营养代谢类疾病和生殖器官疾病会提高奶牛淘汰率,降低养殖场经济效益。营养代谢类疾病主要包括酮病、能量负平衡、低血钙、瘤胃酸中毒等,而生殖器官疾病主要包括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34-36]。疾病控制有助于提高奶牛群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6结论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要使牛群高产、稳产,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各生长阶段牛只的合理构成,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是关键。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集中在选择合适的绿色安全的饲料、采取有效的粪污处理方式等方面,从源头上提高牛奶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更高的社会效益。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