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过量饲喂抗生素和微量元素,造成猪肉和粪便中有害物质的残留,粪便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都制约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研究规模化猪生态养殖模式,生产高品质绿色安全猪肉,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应用生态养殖模式,除在源头上控制猪摄入有害物质外,还能改善猪肉品质,促进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文章基于我国规模化生猪养殖现状,对猪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为猪养殖业生产实践提供参考。1合理选择饲料应用绿色、无害物质的饲料以及合理配制日粮,不仅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能减少猪产粪量,减轻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规模化猪场一方面要精准化配置日粮,降低猪的排泄量;另一方面要控制有害物质的摄入,从源头上减轻污染。1.1合理配置日粮达富兰等[4]研究表明,高纤维低蛋白日粮可显著降低育肥猪尿氮排泄量、总氮排泄量、粪pH值(P0.05),而高纤维日粮可以显著降低氨排泄量与氮总量的比值(P0.05),说明日粮的蛋白质和纤维水平能够影响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氨的排放。因此,规模化猪场想要实现猪生态养殖,必须合理配置日粮,提高猪的营养物质吸收率,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王瑶等[5]研究表明,用低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平衡日粮(添加谷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饲喂育肥猪,可以显著降低尿液尿素氮和尿酸水平(P0.05),显著降低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毛螺菌属相对丰度(P0.05),从而影响育肥猪的肠胃微生物组成,降低有害细菌的排放率。史焕等[6]研究表明,高日粮能量(14.504 MJ/kg)对育肥猪胴体质量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脂肪含量(P0.05),缩短育肥天数,降低每千克体重所消耗的饲料成本,提高猪肉生产净收益。因此,在规模化猪生态养殖中,应合理配置日粮蛋白质、粗纤维及能量的比例,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并降低环境污染。1.2控制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抗生素类药物和金属元素的摄入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降低猪的患病概率,但未被吸收的抗生素类药物和金属元素会随粪便排入环境中,造成污染[7]。董国忠等[8]研究表明,在猪的育肥后期日粮中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可极显著降低粪中铜、铁、锰的含量(P0.01)。任凤芸等[9]研究表明,降低饲粮中无机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可改善减少粪中微量元素排放含量。说明过量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时,会造成大量的未被吸收的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排放至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可用一些绿色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药物,用有机微量元素代替无机微量元素,从而维持猪的生长需要,形成绿色生态养殖模式。1.3重视抗生素替代物的添加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但容易残留在畜禽产品中或通过粪便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也会造成环境污染[10]。寻找抗生素替代物,保证畜禽产品安全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周志扬等[11]研究表明,在“杜×长×大”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0.1%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复合物,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粗纤维、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无氮浸出物表观消化率(P0.05),并极显著降低直肠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含量(P0.01)。彭俊平等[12]研究表明,在“杜×长×大”育肥猪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150 g/t、复合酶制剂40 g/t和枯草芽孢杆菌200 g/t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并显著改善背膘厚和肉色(P0.05)。除益生菌和酶制剂等常用饲料添加剂外,一些植物提取物、中草药添加剂和酸化剂等也可以作为抗生素替代物使用。郝壮等[13]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枸杞多糖1‰,能显著提高育肥猪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育肥猪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P0.01),说明枸杞多糖可以提高育肥猪生产性能,改善肉质。而余琼等[14]在“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饲粮中添加陈皮、五倍子、芦荟叶、紫贝齿、防风、苍术、黄芪、广藿香等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2%,发现在第28 d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第7、14 d舍内苍蝇数量显著降低(P0.05),在第21、28 d舍内苍蝇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中草药可以改善猪舍空气质量。胡光超[15]研究表明,博落回提取物-酸化剂复方制剂可以替代抗生素,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减低断奶仔猪料重比、腹泻率(P0.05),显著提高哺乳仔猪断奶净增重(P0.05),显著降低哺乳母猪的子宫炎发生率和便秘发生率(P0.05)。上述抗生素替代品不仅可使猪充分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保证猪的健康;而且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4保证饲料品质饲料或者谷物储存不当时,会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害物质[16]。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造成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死亡,而且会残留在猪肉中,对肉品质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猪场经济效益。规模化养猪场应合理储存饲料,保证贮藏环境干燥、卫生。对于不同种类的饲料,还要合理控制其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以免发生霉变[17]。另外,饲料生产和运输中的物料残留问题也会造成饲料产品交叉污染,养殖场应在运输过程中控制物料残留,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18]。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饲料,可添加一些微生物和酶类吸附其中的有害物质,也可以用化学处理和生物转化等方法进行处理,提高饲料安全性[19]。如果猪已经食用受污染的饲料,可以服用解毒剂,减轻对猪健康的影响。胡永婷等[20]研究发现,在含有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饲粮中添加蒙脱石和酵母培养物可降低霉菌毒素对仔猪免疫系统和肝脏的不良影响,改善仔猪生长性能。2优化饲养管理2.1饲养环境的控制在规模化猪生态养殖过程中,畜舍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有害微生物等都会影响生态猪的养殖效果。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必须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每天冲洗猪圈、地面、围栏及料槽,对进出养猪场的车辆、人员进行消毒,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在注射疫苗和接产时,也要对注射器械和手术器械做好消毒。为更好地管理饲养环境,有条件的养猪场可以应用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猪舍内的各项指标,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猪采食情况等,辅助养殖人员监测猪的健康状况[21]。2.2猪舍改建在规模化饲养过程中,猪的饲养密度较大,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可将全封闭猪舍改建成半封闭猪舍,在猪舍外建设运动场,让猪定时运动,接受阳光的照射,从而降低疾病发生概率。陶志伦等[22]研究表明,相对设有卷帘的封闭式猪舍,设有运动场的半封闭猪舍能够极显著提高猪体重、育成率及日增重(P0.01)。在北方寒冷地区,养猪场还可建设阳光猪舍,充分利用光能满足猪生长的温度,减少加热设备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23]。另外,对于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应分开饲养在不同的猪舍内,便于采用适当的饲养管理方式。3猪生态养殖技术3.1林下养殖近年来,部分林下养殖的猪种由于肉质结实紧凑、皮下脂肪少、味道香甜鲜美,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这类猪肉一般售价在普通圈养猪肉价格的两倍以上,可以使养殖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养殖场应选择远离生产生活区、无污染的自然树林,应保证林下可食用野草丰富、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林下猪经常奔跑,免疫机能相对较高。但在林下放养过程中,猪会广泛接触林地环境,患病概率相对提高[24]。因此,养猪场应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在猪患病时可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以免抗生素残留,影响猪肉品质[25]。3.2生态放养生态放养是将河滩、荒地、荒山作为养殖场,并搭建猪舍,使自然资源成为猪的活动场[26]。另外,猪粪中仍残留很多营养物质,排泄至荒山野林中,有利于加快林木生长,提高土地肥力。猪在荒山野林中自由活动,患病概率较低、肉质鲜美、经济效益较高。但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对植被造成破坏,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应合理划分放牧区域,轮换放牧,还可以投喂一些鲜草和农副产品的残渣,从而减少猪对植被的破坏。4综合处理粪污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合理处理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污,不仅可以改善周围人群的居住环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实现能源的再生和利用,提高社会效益。4.1生物发酵床生物发酵床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通过发酵床和无害化处理池等设备,将规模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尿、污水以及病死猪进行处理,使之完全腐熟成为有机肥,从而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技术。研究表明,利用生物发酵床饲养“杜×长×大”仔猪,对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花生酸和肌肉花生四烯酸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花生二烯酸的含量(P0.01),从而改善肉品质[27]。生物发酵床还可以避免规模化养殖场的废弃物污染环境,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促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提高。盛清凯等[28]研究表明,冬季利用发酵床养猪可显著提高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发酵床养猪可以改善猪生长环境,减少猪舍有害气体的排放。利用生物发酵床养猪,粪尿被有机垫料降解,无须排放出养猪场。因此,畜舍环境相对干净,节省清洁、处理粪尿的费用。添加在垫料内的微生物还可以改善猪的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从而降低饲料成本。苟宪福等[29]研究表明,与水泥地面饲养相比,发酵床养猪能使头均增重毛利增加149.67元,水劳药节支35元。李荣林等[30]研究表明,相比常规饲养方式,发酵床养猪虽然提高发酵促进剂、垫料、添加剂成本,但能降低医药费、饲料费、水电费、人工费成本,使饲养成本降低5.45%。尽管生物发酵床具有以上诸多优势,但仍存在发酵垫料不足、发酵床面湿度不好控制、疾病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应选择符合经济效益且发酵效果好的垫料,并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提高翻耙频率等方式降低床面湿度,从而减少猪的患病概率。干式发酵床技术则可以解决床面湿度不好控制的问题,张健等[31]选用锯末作为发酵垫料制作干式发酵床,发现干式发酵床饲养藏猪可显著提高体重(P0.05),且发酵床的核心温度在17~28 ℃,湿度小于30%,能有效降解藏猪粪便,减轻对环境的污染。4.2种养循环种养循环是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刘武等[32]研究表明,在养猪场周围开垦种植区,利用猪粪发酵生产有机肥施用在种植区,可使蔬菜产量提高30%,使土壤更为松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过氧化氢酶含量和pH值,还能够稳定土壤元素平衡,使土壤保持持久的肥力。张凯等[33]将猪粪尿进行发酵处理,然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再利用牧草养鱼,构建“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该生态种养模式可以降低水体中氮、磷的蓄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使水体更适合养鱼。4.3沼气工程技术猪的排泄物中有大量的有机物,可利用沼气工程技术使其成为生产能源的原料,不仅可以降解猪排泄物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魏玉明等[34]研究表明,用沼气工程技术处理猪粪,年可处理粪尿1.68万t,并能显著降低猪妊娠、分娩、保育和育肥各阶段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P0.05),显著提高生产母猪妊娠率、产活仔数、新生仔猪均初生重(P0.05),显著提高猪保育期和育肥期增重(P0.05)。但在沼气发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猪粪不足的情况,这时可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如秸秆、果壳等提高沼气池利用率,可以解决农作物副产物无法处理的问题。李轶等[35]研究表明,当玉米秸秆与猪粪比为1∶1、pH值为7.5、接种物质量分数为50%、温度为30℃时,可以获得较高的产气量。于振中[36]利用农林废弃物油茶果壳与猪粪共同发酵生产沼气,当油茶果壳与猪粪比分别为1∶2、1∶1、2∶1时,分别要比纯猪粪发酵产沼气量提高27.3%、48.5%、11.9%。此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中的废弃物问题,而且为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5结论规模化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改善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而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充分利用养殖废弃物,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因此,在养猪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化养猪场应合理选择饲料,优化饲养管理,学习猪生态养殖技术,并对粪污进行综合处理,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养殖的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