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的参与方通常包括相关部门、社会资本方、融资方、承包商和分包商、原料供应商,专业运营商、保险公司、专业机构等。其运作模式通常是相关部门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共产品、服务的购买者,社会资本方作为实际投资人,针对具体项目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收益一般是由项目公司获得一定年限的项目经营权、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组成。基于其运作模式,如何在运营期内实现项目的降本增效,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收益,由此而产生能耗管理的需求,大体需求有以下几点:(1)如何确定和管理项目各区域的运营时间,以达到节约成本的同时满足各使用单位需求;(2)如何合理有据地向使用单位收费;(3)如何减少项目的能源耗散;如何满足以上需求,目前尚无国家相应的规范与标准予以指导。1能耗管理行业现状当前能耗管理行业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1)从建设单位角度考虑,目前行业现状是多数建设单位不会在项目建设期内仔细考虑能耗管理的问题,大多数是在运营期交由物业单位自行管理。(2)从设计单位角度考虑,大多是针对图纸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够施工、是否容易画图,较少设计单位会主动关注或向建设单位主动提出能耗管理的需求。(3)从施工单位角度考虑,只要可以开展施工,不会考虑此方面的问题。(4)从供应商及技术角度考虑,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生产能耗管理方面的设备,现有技术暂时无法做到完美地进行能耗控制和管理,例如,空调计量方面的时间法、集中空调分户计量装置、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等均存在明显的弊端。电气方面,采用高压端计量与采用低压端计量,会产生较大的计量偏差,此项偏差计算量巨大,无法准确。(5)从使用单位角度考虑,多数使用单位在实际缴费前对能耗计量问题关注甚少,当需要缴费时,会由于各种分摊费用对实际收费单位产生较大的意见和分歧,经营单位经常需要花费较大的力量消除这类意见与分歧。基于以上现状,多数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后期的改造,改造后能否实现上述三个需求不可确定。因此,本文以某项目为例,探讨PPP项目中的能耗监控系统设置情况。2工程实例与分析2.1工程实例某PPP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3 954.03 m2,总投资额为21.85亿元,其中地上部分面积为124 782.87 m2,地下室面积为6 9171.3 m2,地上部分分为5个区,分别由不同使用单位使用。PPP合同中约定,地下室及各公共区域由运营单位使用和管理,相应区域的水电、暖通空调费用由相应使用单位支付或由使用单位申请财政支付,地下室、公共区域由相关部门给予固定财政补贴,数额约为260万元,运营单位对这些区域能耗费用自负盈亏,项目空调系统由相关部门按实给付费用。在项目建设期末,使用单位、运营单位提出了项目能耗管理无法实现,无法做到合理计费的问题,项目针对此项问题进行相关改造,分别从建筑维护体系、电气回路、给排水水表、暖通空调计量上进行调整,增设能耗监控系统,此项改造大约增加460万元,由于大部分机电设计已无法更改。因此,项目并没有完全做到分别计量,只能与使用单位讨论公摊费用解决。经过改造后,能耗计量投入使用,在项目进入试运营期后有了运营的数据,抄表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项目9月份电费计量数据如表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3.040.T001表19月电费计量数据表用电项目表号起码止码倍率用电量/kWh单价/元金额/元备注合计549 1800.647 8337 970.86电费减免政策,本月减免比例5%总表一0202P1B0822912180.87209.4810 000286 1000.647 8169 251.04单一制非居总表二0202P1B0822915240.01255.246 00091 3800.647 855 161.66单一制非居总表三0202P1B0822241127.88145.0510 000171 7000.647 859 118.75单一制非居分表一04021SF00000001900653470199.22245.3824011 078.40.647 87 176.59单一制商业分表二04021SF0000000190065350238.6641.576001 7460.647 81 131.06单一制商业分表三04021SF00000001900653631752.1878.1660075 6360.647 848 997.00单一制商业由表1可知,仅电费一项,每月费用便高达33.8万元,年度费用高达405.6万元,远超财政补贴260万元,高额的能耗费用导致使用单位运营单位都无法承担。经由项目公司与各使用单位一起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了此项问题。2.2分析2.2.1经济性分析对PPP项目而言,由于其内部通常有各种业态,会涉及多个使用单位,设置能耗监控系统所需要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相对较小,且能解决后期诸多问题,可以为后期运营提供灵活的数据支持,制定运营计划,较为合理。2.2.2可靠性分析(1)监控设置。通过设置能耗监控系统,实时汇总和监控各区域的能耗数据,统计项目各区域的能耗使用时间及能耗量,形成图表。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关闭在非正常使用时间无人使用的高耗能设备;采用就地控制和智能控制方式,及时开启和关闭使用较少区域的能耗设备;通过管理软件设置能耗阈值,超过阈值报警,物业人员前去查看等方式监控。通过制定各种运营策略,达到节约成本,满足各使用单位需求。(2)计量设置。①电的计量按照分专业、分功能区域计量,划分好相关回路,各自设置独立的回路,不互相串联。如建筑泛光照明严格分离单独计量,将相关回路集中在少数几个低压柜内,各使用单位使用区域单独计量。高压端计量与低压端计量的差额则计入公摊,按照公摊计算规则公摊。②水的计量按照分功能区域计量,如设置项目总表、设地下室计量水表、设各使用单位使用区域水表、设厨房区域水表、设园林绿化计量水表等。③暖通专业计量按照分专业、分功能区域计量,如各使用单位区域单独设置;空调按功能区域分别计量。以上计量配置自动抄表系统,项目设置能耗监控系统,并将以上相关数据接入能耗监控系统。项目各设备设施的控制,原则上按照集中控制/智能控制与就地控制结合的方式考虑,方便各单位单独控制各自管理范围内的设备。在软件上,通过与硬件结合,将不同的位置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将各使用单位、运营单位的区域划入各自的用户下,设置不同的报警触发条件,以直接报警、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报警。无法完美分开的能耗,则直接计入公摊能耗中,按照一定的公摊原则公摊。通过以上方式,解决了如何合理有据地向使用单位收费的问题。(3)维护设置。在维护体系上,通过在各使用单位互相连通的位置,如走道、楼梯、公共大堂等处,在满足规范要求和使用功能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物理分隔。在每个使用区域的管井、通高区域增设墙体等方式,减少建筑内部冷量直接流通出外部,解决了项目的能源耗散问题。2.2.3合理性分析(1)在当前的能源管理现状情况下,能够准确计量能耗,加装相应的软件硬件,实现此部分的单独计量,不能准确计量的部分,如高压计量与低压计量的差额,暖通系统冷量热量等,通过加减法以及经过协商后确定的分摊原则,进行协调计量。(2)从项目实例看,能耗计量需求提出的时间应尽量靠前,最好是在设计初便考虑,在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中进行配合,后期介入能耗计量代价较大,此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3结语由于PPP项目的性质决定其项目公司需要兼顾运营,作为项目公司的几方主体,建设单位、投资方等均有必要考虑此项投资的,能耗监控对运营单位、使用单位而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端,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