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的支持产业,202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应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广东省的生猪产业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4]。根据《全国畜牧兽医统计年鉴》统计可知,1999年至今,广东生猪出栏量稳居全国前八,但仍需从邻近省份调进生猪满足本省需求。2020年,广东生猪出栏量达到2 537.4万头,但自给率仅50%。为此,2020年广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到2025年全省猪肉产量保持在245万t以上,生猪出栏量保持在3 300万头以上,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5]。目前,广东省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是广东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生猪产业竞争力方面,国内研究大多数关于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研究某个省份生猪产业国内竞争力。部分试验基于国际视角研究中国生猪产业国际综合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6-7];也有部分试验基于一省视角研究四川和河北生猪产业的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8-9]。目前生猪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并且尚无文献研究广东省生猪产业国内竞争力。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广东省生猪产业竞争力,以期为促进广东省生猪产业稳步转型升级提供参考。1广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1.11980—2020年广东省生猪生产变化趋势(见图1)由图1可知,广东省生猪出栏量、存栏量、猪肉产量的变化趋势总体相同,1980—2020年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1980年广东省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分别为1 026.1万和1 704.59万头,2015年增长至3 790.8万和2 308.54万头,增幅达269.28%和35.43%,年均增长率达7.48%和0.98%;猪肉产量从62.62万t增长至296.31万t,增幅为373.19%,年均增长率为10.37%。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F001图11980—2020年广东省生猪生产变化趋势Fig.1Changing trend of pig produ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20注 : 数据来自《广东农村统计年鉴》;表1、图2、图3与此同。1.22001—2019年不同养殖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比例(见表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农户生猪养殖比重逐渐降低,大中型养殖户不断扩张,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速度加快。由表1可知,2001—2019年广东省1~99头生猪规模养殖户的出栏量由57.92%下降到15.20%;年出栏生猪100~999头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出栏量由24.11%增长到32.55%;年出栏1 0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出栏量由17.97%增长到52.25%。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1表12001—2019年不同养殖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比例Tab.1Proportion of pig slaughter in total slaughter of farmers of different breeding scales from 2001 to 2019饲养规模/头2001年2008年2010年2014年2017年2019年1~9957.9227.7223.6526.4617.7515.20100~99924.1129.6428.9429.7931.2132.55>1 00017.9743.6447.4143.7551.0452.25%1.32010—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以及广东占全国比例(见图2、图3)广东省是生猪养殖大省,生猪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十年广东生猪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图2、图3可知,2010年广东生猪出栏占比由6.60%降低到5.42%,最低占比达5.16%;猪肉产量从2010年占比5.43%降到5.21%,最低占比低至4.99%,表明广东省生猪产业竞争力出现下降的趋势。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F002图22010—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和广东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比例Fig.2Proportion of pig sales in China and proportion of pigs sold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F003图32010—2019年全国猪肉产量和广东省猪肉产量占全国比例Fig.3Pork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pork production sold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2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2.1钻石模型理论钻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特定国家(地区)的产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的各种条件[10]。波特钻石模型提出影响国家或地区特定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四大关键要素和两大辅助要素。4个要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除此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6个要素间形成相互联系系统分析框架(见图4)。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F004图4波特钻石模型Fig.4Porter diamond model2.2变量选取本文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测算生猪产业竞争评价体系,由于各地政府对生猪养殖业的策略基本相同,而机会要素则指产业发展的机遇,主要受产业的外部环境影响并具有不可预测性,无法采用具体指标衡量。因此,政府和机会不考虑在该评价体系中。广东省生猪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2。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2表2广东省生猪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Tab.2Index system of pi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Guangdong Province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意义生产要素(X)农作物播种面积(X1)衡量生猪饲养规模乡村人口(X2)衡量生猪饲养劳动力乡镇畜牧兽医站人数(X3)衡量该地生猪卫生防疫情况能繁母猪头数(X4)衡量该地繁殖猪仔的数量公路里程(X5)衡量该地交通发达情况需求条件(Y)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Y1)衡量该地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Y2)衡量该地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人均生产总值(Y3)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对猪肉需求的大小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Y4)衡量居民对猪肉的消费水平相关支持产业(P)饲料加工企业数量(P1)衡量该地生猪饲养上游饲养业发展水平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数量(P2)衡量该地下游肉禽屠宰加工行业的发展水平粮食总产量(P3)衡量该地饲料原材料的发展状况猪肉产量(P4)衡量该地猪肉生产水平猪出栏量(P5)衡量生猪产业当年生产能力和繁育能力猪存栏量(P6)衡量下一年初生猪产业的期初数产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Q)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比重(Q1)衡量猪肉在该地的市场份额羊肉产量(Q2)衡量该地肉羊产出水平羊存栏量(Q3)衡量该地肉羊产业繁殖能力牛肉产量(Q4)衡量该地肉牛产出水平牛存栏量(Q5)衡量该地肉牛产业繁殖能力主成分分析常用于多变量问题的分析,通过降维求得由原始变量线性组合的主成分,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解释多个变量之间的内部结构[11]。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生猪产业各要素和综合竞争力得分,利用生猪产业各要素得分和综合竞争力得分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研究对样品或变量(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12],通过聚类找准广东生猪产业竞争力的水平定位。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畜牧兽医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垦统计年鉴》《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选取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猪产业相关数据,计算十年间的平均值。3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各要素竞争力分析(见表3、表4)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13]。KMO值为0.659(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0.000(小于0.05),适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将四大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从而得到每个要素的因子得分,比较各个省份四大要素的竞争力。广东省在生产要素竞争力、需求要素竞争力、相关支持产业要素竞争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要素竞争力处于全国落后水平。由表3可知,广东省生猪产业在生产要素方面竞争力排名第8位,排在全国前五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在生产要素的5个指标中,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乡村人口、能繁母猪头数。乡村人口反映从事生猪养殖谋生的群体规模。应聚焦县镇乡产业打造,用产业化留住农民[14];能繁母猪头数决定未来生猪的存栏量,能繁母猪充足,仔猪生产有保障。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3表3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各要素竞争力分析Tab.3Analysis on competitiveness of various factors of pig industry in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排名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要素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要素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分1山东2.967 61上海2.631 22四川2.891 83内蒙古4.079 452河南2.475 29北京2.389 00湖南1.839 52新疆2.281 383河北1.303 34浙江1.738 26湖北1.370 38四川1.071 724江苏0.829 39江苏1.270 74云南1.284 09山东0.733 585黑龙江0.821 27天津1.270 06广东1.030 18甘肃0.438 946辽宁0.727 01山东0.839 53重庆1.019 01西藏0.422 057安徽0.652 56内蒙古0.741 89贵州0.951 28云南0.371 438广东0.584 28广东0.691 22广西0.595 71青海0.265 019四川0.581 91福建0.657 87江西0.581 45河北0.210 3910湖南0.529 40辽宁0.159 99浙江0.196 63河南0.126 6311湖北0.321 22重庆-0.028 17上海0.182 98湖北-0.137 6112吉林0.278 45湖北-0.227 17福建0.100 95黑龙江-0.151 7213江西-0.048 25河北-0.244 91内蒙古0.051 09北京-0.157 5714广西-0.130 87湖南-0.305 29江苏-0.103 95上海-0.177 0115云南-0.239 35安徽-0.350 22海南-0.226 23湖南-0.199 2316陕西-0.277 83海南-0.419 70陕西-0.273 97贵州-0.363 3917福建-0.292 45四川-0.451 60安徽-0.274 06辽宁-0.404 7818浙江-0.297 87新疆-0.466 07甘肃-0.291 05吉林-0.411 6519山西-0.385 94陕西-0.488 00北京-0.361 25江苏-0.421 5120内蒙古-0.529 65江西-0.529 00河南-0.397 52重庆-0.432 7921贵州-0.703 57河南-0.563 72天津-0.559 84宁夏-0.445 0322重庆-0.768 28吉林-0.578 40山西-0.562 48浙江-0.466 9223新疆-0.775 11山西-0.653 05新疆-0.651 34天津-0.516 7424北京-0.776 51宁夏-0.683 21河北-0.738 51安徽-0.564 9325甘肃-0.789 00广西-0.739 47吉林-0.879 74陕西-0.605 7226宁夏-0.815 01黑龙江-0.819 47辽宁-0.882 91山西-0.644 6227天津-0.818 84云南-0.872 82黑龙江-0.943 15广东-0.711 9528上海-1.015 66青海-0.884 09青海-0.955 27广西-0.717 1229海南-1.085 02贵州-0.976 11山东-1.181 01福建-0.739 7230青海-1.157 51西藏-1.040 81西藏-1.243 63江西-0.799 0131西藏-1.165 01甘肃-1.068 50宁夏-1.569 20海南-0.931 57注 :表中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得出。由表3可知,广东省生猪产业在需求要素方面的竞争力同样名列第8位,排在全国前五位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由表4可知,在需求要素的5个指标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家庭人均猪肉消费。城乡居民饮食猪肉不可或缺,可通过生猪品牌传播策略刺激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迅速崛起,单一农贸市场的营销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企业需充分利用网络营销、体验式消费等手段,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刺激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4表4生猪产业各要素竞争力成分矩阵Tab.4Competitiveness component matrix of pig industry elements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成分12生产要素(X)农作物播种面积(X1)0.8050.424乡村人口(X2)0.943—乡镇畜牧兽医站人数(X3)0.730—能繁母猪头数(X4)0.870—公路里程(X5)0.854—需求条件(Y)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Y1)—-0.738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Y2)—-0.755人均生产总值(Y3)—-0.691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Y4)0.481-0.448相关支持产业(P)饲料加工企业数量(P1)0.721—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数量(P2)0.773—粮食总产量(P3)0.711—猪肉产量(P4)0.977—猪出栏量(P5)0.971—猪存栏量(P6)0.949—产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Q)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比重(Q1)0.518-0.594羊肉产量(Q2)—0.724羊存栏量(Q3)—0.805牛肉产量(Q4)0.4650.709牛存栏量(Q5)0.4060.715由表3可知,广东省生猪产业在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要素方面的竞争力位居第5位,排在全国前五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四川、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由表4可知,在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要素的6个指标中,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猪肉产量、猪出栏。猪肉产量和猪出栏指标反映生猪市场化程度,数值越大,表明市场占有率越大。由表3可知,广东省生猪产业在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要素方面的竞争力为第27位,处于下游,全国前五位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内蒙古、新疆、四川、山东、甘肃。由表4可知,在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要素的5个指标中,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猪肉占肉类比值、羊存栏,表明猪肉仍是国人的肉食主流,肉类产品中羊肉对猪肉的影响最大。受城乡居民饮食习惯和传统生产方式影响以及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广东省羊、牛产量比重较低,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距离,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5]。4综合竞争力分析结果(见表5~表8及图5、图6)由表5可知,前4个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87.086%,满足主成分分析特征值条件和累计方差贡献率条件。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5表5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方差贡献率Tab.5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pig industry成分初试特征值提取载荷平方和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19.71748.58548.5859.71748.58548.58524.11120.55369.1384.11120.55369.13832.46812.34081.4782.46812.34081.47841.1225.60887.0861.1225.60887.086注 :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由图5可知,陡势从第4个特征值开始变化,进一步证明提取前4个主成分效果最佳。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F005图5碎石图Fig.5Rubble map由表5可知,第1主成分占48.585%,第2主成分占20.553%,第3主成分占12.340%,第4主成分占5.608%。生猪产业竞争力成分矩阵见表6。使用主成分加权计算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见表7。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6表6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成分矩阵Tab.6Component matrix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pig industry in each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项目成分1234公路里程0.932-0.026-0.0940.180猪肉产量0.9300.307-0.068-0.010乡村人口0.9160.2490.002-0.103猪出栏0.9150.329-0.1100.034猪存栏0.9090.286-0.1530.072农作物播种面积0.905-0.0900.110-0.119粮食产量0.801-0.0820.235-0.285能繁母猪0.7920.362-0.075-0.073乡镇畜牧兽医站人数0.7730.036-0.1900.369屠宰企业0.7620.1800.448-0.098牛肉产量0.698-0.4820.375-0.116饲料加工企业0.6930.2110.517-0.365牛存栏0.646-0.510-0.1510.240猪肉占肉类比值0.2560.745-0.2870.100羊存栏0.305-0.7440.4170.38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0.3510.6720.5830.11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0.4010.6340.5590.243羊肉产量0.377-0.6280.4820.404家庭人均猪肉消费0.2770.596-0.3590.443人均生产总值-0.4110.5780.6390.184注 :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7表7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主成分得分及综合排名Tab.7Main component score and comprehensive ranking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pig industry in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省(自治区、直辖市)F综排名省(自治区、直辖市)F综排名山东0.610 282 11云南0.228 525 817河南0.518 958 42江西0.226 973 918四川0.405 667 53吉林0.224 071 819江苏0.401 374 84广西0.207 280 720广东0.375 049 55天津0.189 010 921河北0.370 765 76重庆0.180 002 522湖南0.360 943 57陕西0.173 178 623湖北0.323 038 08新疆0.144 517 524辽宁0.308 495 79贵州0.140 615 125浙江0.299 459 710山西0.139 949 126安徽0.295 127 211甘肃0.093 543 827黑龙江0.282 898 212海南0.074 624 428内蒙古0.275 860 913宁夏0.062 084 129北京0.264 690 314青海0.035 864 230上海0.263 352 315西藏0.020 014 231福建0.235 517 716注 :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线性函数(F综)=0.485 85F1+0.205 53F2+0.123 4F3+0.056 08F4 (1)为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明确广东省所处的层次。在主成分分析求得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分值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方法验证主成分分析的结论,聚类结果见图6、表8。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F006图6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竞争力综合因子谱系聚类Fig.6Hierarchical clustering of comprehensive factors of pi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4.T008表8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生猪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结果Tab.8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of pi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类别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竞争力类型第1类山东、河南最强第2类河北、江苏、湖南、广东、四川较强第3类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湖北居中第4类天津、山西、吉林、福建、江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新疆一般第5类海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较弱由表7可知,在各省份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山东、河南、四川、江苏、广东等5个省份分别位居前五,广东省位列全国第五。结合谱系聚类图(图6)与表8,将31个地区划分为4类:第1类为山东和河南,其竞争力得分最高;第2类为河北、江苏、湖南、广东、四川,其竞争力属于较强的省份;第3类为内蒙古、湖北、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竞争力得分居中,属于中等竞争力地区。其余的地区竞争力得分较低,生猪产业属于落后地区。广东省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第2类,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第1类和第2类绝大多数是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北区的省份,是生猪养殖传统优势区域,只有广东省是东南区的省份,依靠生产基础、市场竞争、产品加工等优势占据生猪生产大省的一席之地。由表6可知,公里里程、猪肉产量、猪肉占肉类比值、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人均猪肉消费贡献率较大,而其他的指标对生猪产业竞争力影响比较小。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生猪产业竞争力主要由需求条件所贡献,而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在生猪产业竞争力中的贡献率不够高。因此,广东省应巩固需求条件这一优势因素,重点改善贡献率不高的因素。5建议在影响因素中,公里里程、猪肉产量、猪肉占肉类比值、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人均猪肉消费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需求要素指标居多,表明需求要素指标对广东省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贡献率最大。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推动生产端高效运行,进一步释放一线产能。广东省生猪产业需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应大力推动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饲养转型,推广先进生猪养殖技术,降低生猪饲养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提升生猪产业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引导生猪产业向工业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育、引、繁、推”一体化发展,以提升种猪品质和地方适应性为重点,做到引入种猪优质化、繁育技术高效化、种猪性能稳定化,以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主体,并以大型养殖企业为繁育主体,建立产学研良性循环机制,加快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种猪育种创新,培育更适合广东省环境下生产的新品种、新品系。(2)构建产业体系,打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将饲料、兽药、良种、技术推广、养殖、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融合,强化上游研发、中游养殖、下游加工销售等链条式发展,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力推动猪肉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引导鼓励养殖、屠宰龙头企业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原则,通过自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销一体化建设。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构建供应链,加强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加快肉类和速冻食品冷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全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3)强化主体责任,确保生猪稳产保供。将生猪稳产保供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并推进保险机构创新生猪养殖保险产品。加大生猪养殖场用地供给力度,满足用地需求。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每年生猪稳产保供。(4)紧抓机遇,实现生猪产业跨越式发展。随着养殖行业分工细化、专业化服务推进,推动生猪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行业变革、产业规模的环境下,我国生猪发展面临重大机遇。生猪产业养殖户应该充分抓住机遇,善于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产业优势领先。6结论综上所述,广东省生猪产业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竞争力排名第8位,其中因素乡村人口、农作物播种面积对生产要素影响较大;广东省生猪产业在需求要素方面的竞争力排名第8位,其中因素家庭人均猪肉消费对需求要素影响比较大;广东省生猪产业在相关支持产业要素方面的竞争力排名第5位,其中要素猪肉产量、猪出栏对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要素影响比较大;广东省生猪产业在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要素方面的竞争力排名第27位,影响该要素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猪肉占肉类比值、羊存栏。广东省生猪产业竞争力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5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参考文献[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7/content_5547612.htm.[2]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EB/OL].[2020-01-2].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b/content/post_2794276.html.[3] 王塑天,孟繁明,李剑豪.广东猪种质资源利用与育种生物技术创新[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2):134-143.[4] 罗建民.为打好我国种业翻身仗贡献广东方案广东经验——广东畜禽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J].广东饲料,2021,30(2):11-16.[5] 数据揭秘:走在前沿的广东养猪业[J].饲料与畜牧,2017(22):5-11.[6] 刘晨阳,王济民,王祖力,等.中国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贸易与产业发展视角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29-39.[7] 殷志扬,王凯, Felipe D I.中国生猪养殖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和钻石模型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26-33.[8] 何佳俊,范丹,胡智勇.基于钻石模型的四川省生猪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J].决策咨询,2021(3):30-35,38.[9] 孙金生,李彤.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河北省生猪养殖业竞争力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8):28-30,39.[10]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1] 邓维斌、唐兴艳、胡大权.SPSS19统计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2] 章永来,周耀鉴.聚类算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9,39(7):1869-1882.[13] 李亮,王玺.中国梨产业省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北方园艺,2022(1):129-134.[14] 朱雪梅,林垚广,范建红,等.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05-113.[15] 徐跃华.广东发展养牛业问题探析[J].探求,2002(4):52-54,58.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