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逐渐成为餐桌重要食品,鸡蛋成为重要蛋白质来源。2018年,我国鸡蛋年产量高达2 000 t[1]。但鸡蛋在满足人们食品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安全问题。我国蛋鸡多采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养殖企业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防控感染、缓解疫苗反应,进而保证蛋鸡机体健康。由于抗生素过度添加,蛋鸡体内抗生素残留超标,导致鸡蛋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风险升高[2]。随着公众健康消费目标升级,蛋鸡无抗养殖、鸡蛋无抗生产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蛋鸡自身、日粮组成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出发,就蛋鸡无抗养殖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1无抗养殖背景近年来,养殖企业多采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导致动物体内某些菌群转变为耐药菌群,并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菌群形成超级细菌,对动物、人及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自1990年以来,仅大肠杆菌体内耐药因子高达17种以上,致使95%抗生素丧失抗菌效应[3]。抗生素在杀灭适配菌种的同时,对其他不适配的有益菌种也具有杀灭作用,可导致肠道菌群平衡机体免疫能力遭到破坏,引发急发性肠炎和真菌感染等菌群失调症[4]。而且,长期滥用抗生素致畜禽血细胞功能缺失、肝肾肺等器官病变,并使之前的低发细菌病(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耐药性增强,成为高发畜禽传染病[5-6]。人们长期食用残留抗生素的食品,身体耐药性大幅增加,肝脏等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研究表明,抗生素对人体造血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免疫功能具有损害作用,抗生素在人体长期富集,可加快细菌耐药进化[7-8]。动物体内大量抗生素无法完全吸收,大部分随粪尿排出体外,最终进入农田土壤被植物吸收,造成环境污染。Meyer等[9]指出,美国139条河流中富含农药、兽药、激素等95种有机抗生素物质,破坏自然平衡,并导致土壤肥力丧失。2无抗养殖概念无抗养殖是建立在绿色养殖技术上的创新养殖模式,通过人工干预蛋鸡饲养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水源及饲料来源及添加剂成分(如微生态制剂、中成药、益生菌及酶制剂等)等因素,平衡蛋鸡胃肠道菌群,具有抑制有害菌群繁殖和促进有益菌群生长的双向作用,进而产出无抗生素残留、无毒害的产品[10]。目前,无抗养殖存在3种概念:少量无抗,畜禽产品中检测不到抗生素残留;部分无抗,畜禽日粮中不添加抗生素及其衍生物,但动物治疗疾病时可适量使用;完全无抗,畜禽饲养健康与疾病治疗全程无抗生素添加[11]。我国亟待推广无抗技术,提升养殖水准,降低蛋鸡发病率,保障食品安全[12]。3无抗养殖技术开发3.1蛋鸡自身3.1.1蛋鸡品种选择品种好、抗病力强、产蛋率93%~96%、育雏成活率及产蛋成活率在92%~96%、饲料转化率2.1%~2.2%的健康鸡苗作为养殖对象,如海兰褐、海兰灰、罗曼灰、京粉、京红等优质蛋鸡品种[1]。3.1.2蛋鸡健康及免疫程序蛋鸡幼苗养殖期要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鸡苗进行健康检测,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若出现鸡苗感染应及时淘汰处理,阻断垂直感染。通过对鸡苗进行程序化疫苗免疫,提高蛋鸡免疫力,阻断传染性疾病发生。不同日龄健康蛋鸡可接种疫苗类别见表1[13-14]。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9.T001表1不同日龄健康蛋鸡可接种疫苗类别Tab.1Vaccine categories of healthy laying hens at different ages日龄/d疫苗类别1马立克氏疫苗7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10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12鸡痘活疫苗18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25鸡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35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病毒三联灭活疫苗60鸡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110鸡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125鼻炎疫苗130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禽流感病毒四联灭活疫苗300禽流感疫苗3.2饲料成分研究表明,配合饲料的营养均衡程度直接关系蛋鸡的机体健康[15]。蛋鸡生长各阶段日粮常规营养成分见表2。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9.T002表2蛋鸡生长各阶段日粮常规营养成分Tab.2Conventional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diets for laying hen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项目育雏期育成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代谢能/(MJ/kg)11.77~12.2511.68~12.1411.35~12.2811.21~17.72粗蛋白/%18.5~20.016.5~18.015.5~16.516.5~17.5钙/%0.4~0.90.9~1.01.4~2.53.5~3.8非植酸磷/%0.40~0.450.35~0.400.35~0.630.35~0.40食盐/%0.370.370.370.37赖氨酸/%0.90~1.080.85~0.900.71~0.770.82~0.85蛋氨酸/%0.35~0.500.35~0.500.28~0.350.38~0.45蛋氨酸+胱氨酸/%0.70~0.750.60~0.650.57~0.630.70~0.75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应根据蛋鸡不同生长发育特点,提供相应的能量、必需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确保蛋鸡日粮营养全价性,满足生产需要中的蛋能比及钙磷比。此外,蛋鸡养殖各阶段的日粮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病原、无毒物。在蛋鸡各生长阶段中添加中成药或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不仅可应用于疾病预防或治疗,还可均衡微生物肠道菌群发育、促进肠道健康和提高免疫水平,保证蛋鸡安全生长发育[16]。蛋鸡生长各阶段高发疾病及替抗添加物见表3。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9.T003表3蛋鸡生长各阶段高发疾病及替抗添加物Tab.3High incidence of diseases and substitute antibody additives in laying hen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项目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疾病鸡白痢、呼吸感染、伤寒、副伤寒呼吸感染、大肠杆菌病输卵管炎症替抗物中草药+竹炭中草药+黄粉虫中草药+溶菌酶+抗菌肽魏越波[17]研究表明,以15%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可提高蛋鸡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病毒因子干扰素(INF-r)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降低死亡淘汰率。Khalique等[18]报道,芽孢杆菌可替代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蛋鸡亚临床坏死性肠炎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冯硕[11]指出,中草药可促进雏鸡血清IgG、IgM含量增加及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发育,提高血清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滴度。饲料中含有木质素、植酸盐及抗营养因子等成分,阻碍蛋鸡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因此,日粮中可添加消化酶制剂(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α淀粉酶及β葡聚糖酶等)提高饲料利用率。王晓波等[19]发现,日粮中添加5%棕榈粕可改善肠道健康状态,提高蛋鸡生产性能,降低肠道发病率。Mahfuz等[20]发现,金针菇废茎料可作为新型抗生素替代物,对蛋鸡产蛋率、钙质利用率、抗体应答、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效率具有促进作用。3.3饲料管理3.3.1生物安全措施3.3.1.1科学建址无抗养殖要求环境满足防疫要求,因此应选择地势高、水源清洁、空气质量较好且距交通主干道1 km、居民生活区0.5 km以上处建场。场址尽可能远离屠宰场、垃圾站等存在病原体污染的地区,场区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用于环境优化及隔离外来病原物污染[21]。3.3.1.2合理筑舍蛋鸡场舍区按照主风向及地势高低依次分为消毒区、生活区、养殖区(饲料间、育雏舍、育成舍、产蛋舍、蛋品质检舍)、无害化处理区等区域,鸡舍采用挡雨、防晒、保温、通风、光照、除尘、保湿(相对湿度50%~70%)的封闭式设计,保持鸡舍冬夏季温度恒定且处于最适区间(13~23 ℃)。研究表明,鸡舍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蛋鸡健康有害。冬季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导致蛋鸡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夏季温度过高,蛋鸡呼吸代谢加快,体内CO2含量剧增,引起血液酸中毒[22]。此外,鸡舍应装置自动化饲喂、养殖等系统,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避免蛋鸡应激及病原污染。3.3.1.3定期消毒定期消毒(通常一周一次)是从源头杜绝病原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无抗养殖的关键环节。目前,鸡场所用消毒剂大致分为胺制剂类、碘制剂类及醛制剂类。夏季高温多雨,应加大消毒力度,防止细菌滋生。车辆进入鸡舍时,应严格对车辆及人员进行消毒。3.3.1.4其他措施场区内禁止饲养其他畜禽,有效应对鼠类及蝇蚊的繁殖,其他工作区人员禁止进场、避免交叉感染。人员定期体检,进出厂区做好消毒。3.3.2粪污无害化处理禽类消化道短、消化率低、粪便排放量大,粪污中携带大量致病菌及有害气体,粪便无害化处理是有效实现蛋鸡无抗养殖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粪污处理主要有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主要包括自然养殖法、雨污分离法、沼气处理法、好氧厌氧塘多级沉淀法等;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法、干清粪-堆肥发酵-沼气处理-农田利用模式、尿泡粪-沼气处理-农田利用模式、尿泡粪-干湿分离-农田利用模式、畜禽-沼气-种菜-产果生态养殖模式等[23-24]。3.3.3规范饲养管理3.3.3.1育雏期管理蛋鸡养殖过程中,通常将800 g以下的鸡称为雏鸡[25]。育雏期管理除满足幼雏全面的动物营养需要外,还应做好其他措施。幼雏机体发育不健全,自身免疫力低下,所处环境极易影响其健康生长。因此,雏鸡进入鸡舍前应做好消毒防疫措施,通常采用2%烧碱或20%石灰水消毒,甲醛42 mL/m3和高锰酸钾21 g/m3熏蒸鸡舍,密闭1 d,育雏舍内进行集中消毒(可采用清水冲洗-消毒药冲洗-清水清洗-熏蒸模式)[26-27]。雏鸡自身对外界温度高低的调节能力较弱,在育雏期不同时间段需人工调节育雏舍内温度。育雏期不同时间舍内最适调节温度与调节目的见表4。XX.XXXX/j.issn.1672-9692.2022.12.019.T004表4育雏期不同时间舍内最适调节温度与调节目的Tab.4Optimum temperature and purpose of regulation in shed at different times during brooding period育雏期温度/℃目的第1周35~33保温第2周33~31保温第3周31~28保温+通风第4周28~24通风育雏舍温度随时间而降低,4周后加大通风使温度逐渐降至室温,避免滋生病菌。雏鸡适时开食、均衡采食,逐步增加饲喂量,如49日龄时饲喂量应达到50 g,还可根据定期称重结果调节育雏管理。3.3.3.2育成期管理在蛋鸡育成期应通过饲喂管理严格控制体重并达标(一般要求70%以上育成期蛋鸡体重达标),体重过高应限制饲喂,体重过低应加大饲喂次数,并从饲料品质、成分、摄取量、水质及环境方面进行改善。此外,还要确定合适的饲养密度。根据不同季节及温度对鸡群饲养密度进行合理调节,饲养同一区域化内的鸡群在体况、骨骼、体成熟及性成熟等方面均相近。3.3.3.3产蛋前期管理产蛋前期适当下调日粮营养水平,防止蛋鸡出现过于肥胖及患脂肪肝等问题,同时做好保温、通风及光照工作。3.3.3.4产蛋期管理应满足蛋鸡营养均衡及肠道健康,还应由育成期的限制采食转变为自由采食,确保满足生产净能需要。产蛋期蛋鸡单日应采食116~120 g基础日粮。光照是影响产蛋率的重要因素,产蛋鸡应补充足够光照,产蛋前期直到产蛋期确保舍内光照时长达16 h,光照强度10~20 lx。4无抗养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我国在多个蛋鸡养殖场进行蛋鸡无抗技术推广及技术路线探索,已获得了显著效果。2017—2019年,山西运城市40多个大型蛋鸡养殖企业生产的无抗蛋鸡数量达450万、460万、480万只,新增纯收益达8 000万、8 300万、9 000万元,蛋鸡无抗养殖在食品安全、经济利益等方面效果显著[28]。今后,蛋鸡无抗养殖的关键技术在于抗生素替代物的相关研究,如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功能性寡糖、抗菌肽、酶制剂等[29-30]。目前,蛋鸡无抗养殖技术尚无法完全替代抗生素,必须从饲料禁抗与养殖减抗着手突破无抗养殖瓶颈,以期赢得市场及消费者认可,获得经济效益。5结论无抗养殖的开发与应用是蛋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对蛋鸡及时免疫接种能够提高抗病力。从饲料配方与成分研究及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着手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未来仍需探索更有效的无抗养殖途径。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