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健康水平和繁殖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仔猪的生长性能。研究表明,母猪的繁殖能力与其自身的免疫功能呈正相关[1]。我国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7月开始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因此涌现出一系列的抗生素替代品。其中,益生菌系列(芽孢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等)产品被大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抑制有害菌繁殖、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水平、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报酬、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母猪产后采食量等[2-9]。噬菌体,是大自然中细菌的天敌。噬菌体非常“专一”,只对自己的特异性宿主有裂解作用。早在2006年,美国FDA就批准用于控制肉类中李斯特菌的噬菌体鸡尾酒疗法。而且,在畜牧领域,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的噬菌体制剂也被美国FDA认定为安全级产品[10]。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特异性强、自我繁殖快、起效迅速、不破坏有益菌、无残留。从某种意义上说,噬菌体结合了抗生素(杀菌能力强)和益生菌(优化肠道菌群)两者的优点。噬菌体和一些微生态制剂一样,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噬菌体是一类特殊的“益生元”。从理论上讲,在畜牧领域使用鸡尾酒疗法,有足够裂解谱的噬菌体可能解决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本试验研究不同剂量的复合型噬菌体制剂(含沙门氏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魏氏梭菌噬菌体)对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为噬菌体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复合噬菌体制剂(含沙门氏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和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总效价≥1×109 PFU/g),由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简称NAYK。1.2试验动物试验母猪和试验场所由山东省莘县正昌养殖场提供。试验选择96头、3~4胎次健康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每组24头母猪,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100、300、500 g/t NAKY。1.3试验时间试验从母猪妊娠的第101 d开始到仔猪断奶(21日龄)结束,即分娩前14 d到仔猪21日龄,共计35 d。1.4试验基础日粮试验使用的基础日粮为济南新星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哺乳母猪浓缩料配成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3.025.T001表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原料组成含量/%营养水平合计100.00玉米59.90消化能/(MJ/Kg)13.60豆粕22.00粗蛋白/%16.57麸皮6.00钙/%0.65豆油2.00总磷/%0.53浓缩料10.10赖氨酸/%1.15蛋氨酸/%0.37苏氨酸/%0.72注:1.每千克浓缩料为日粮提供:VA 乙酸酯40 000 IU、VD3 20 000 IU、α-生育酚乙酸酯400 mg、甲萘醌32 mg、硝酸硫胺28 mg、核黄素80 mg、烟酰胺360 mg、泛酸160 mg、铜160 mg、铁800 mg、锌600 mg、锰300 mg。2.营养水平中粗蛋白、氨基酸、钙、磷为实测值,其余为计算值。1.5测定指标及方法1.5.1生产性能在母猪分娩时,记录窝产活仔数、初始窝重。21日龄断奶时,记录断奶窝重、断奶活仔数,计算平均初生重、平均断奶重和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天数(1)1.5.2免疫指标在分娩当日和断奶当日分别对母猪采取前腔颈静脉采血5 mL,静置15 min,3 500 r/min离心12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gA,IgM和IgG的含量,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1.5.3粪便微生物在分娩当日和断奶当日分别收集母猪粪便,注意弃掉表层及与地面接触的粪便,样品尽快(24 h内)检测完毕,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参考康丽慧等[11]的方法测定母猪粪便中的乳酸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1.6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前期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水平噬菌体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的窝产活仔数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4.08%、6.12%和7.14%,其中试验组2和试验组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2和试验组3窝产活仔数提高不显著(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的断奶活仔数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6.74%、12.36%和14.61%,且差异显著(P0.05)。与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3断奶活仔数提高显著(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的平均断奶重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4.58%、8.17%和8.66%,且差异显著(P0.05)。相比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的平均断奶重提高显著(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6.39%、10.45%和11.30%,且差异显著(P0.05)。相比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3.025.T002表2不同水平噬菌体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项目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窝产活仔数/头9.80±1.20b10.20±0.80ab10.40±1.10a10.50±1.30a断奶活仔数/头8.90±1.40c9.50±0.70b10.00±0.50ab10.20±1.50a平均初生重/kg1.43±0.031.41±0.021.44±0.031.43±0.02平均断奶重/kg6.12±0.05c6.40±0.03b6.62±0.07a6.65±0.06a平均日增重/(g/d)223.33±5.12c237.61±3.78b246.67±3.89a248.57±5.06a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2不同水平噬菌体对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分娩当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血清的IgA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3.87%、6.45%和13.55%,其中试验组3母猪血清的Ig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试验组1(P0.05)。断奶当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的血清IgA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27.72%、32.18%和34.16%,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组3母猪血清的IgA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3.025.T003表3不同水平噬菌体对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项目空白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IgA分娩当日1.55±0.07b1.61±0.15b1.65±0.06ab1.76±0.11a断奶当日2.02±0.13c2.58±0.12b2.67±0.19ab2.71±0.22aIgM分娩当日3.13±0.25b3.32±0.66b3.63±0.57a3.81±0.38a断奶当日3.79±0.57b4.31±0.29a4.50±0.35a4.55±0.27aIgG分娩当日12.08±0.31b12.35±0.82b12.91±0.76a13.12±0.53a断奶当日12.88±1.03c13.52±1.22b15.05±0.87a15.11±0.65ag/L分娩当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血清的IgM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6.07%、15.97%和21.73%,其中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血清的IgM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试验组1(P0.05)。断奶当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血清的IgM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13.72%、18.73%和20.05%,差异均显著(P0.05)。分娩当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血清的IgG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2.23%、6.87%和8.61%,其中试验组2和试验组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断奶当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血清IgM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4.97%、16.85%和17.31%,其中试验组2和试验组3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2.3不同水平噬菌体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数量(见表4)由表4可知,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粪便中乳酸菌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试验组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组3母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试验组1(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母猪粪便中的沙门氏菌数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3.025.T004表4不同水平噬菌体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项目空白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乳酸菌6.95±0.21b7.01±0.39b7.68±0.29a7.76±0.35a大肠杆菌7.73±0.19a7.12±0.22b7.01±0.52bc6.86±0.37c沙门氏菌6.35±0.16a5.21±0.21b5.11±0.33b5.13±0.52blgCFU/g3讨论3.1噬菌体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是养殖场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养殖水平的高低。产活仔数越多、仔猪断奶重越高说明猪场养殖水平越高,猪场的经济价值也越大。本试验表明,添加复合噬菌体制剂,能够提高母猪生产性能。从分娩前14 d开始饲喂,直到21日龄断奶,连续35 d。添加不同剂量的噬菌体均能够提高窝产活仔数、断奶活仔数、平均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其中添加中、高剂量(300、500 g/t)效果差异显著(P0.05)。而中剂量和高剂量相比,虽然高剂量效果更好,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中剂量添加(300 g/t)噬菌体制剂的性价比更高。3.2噬菌体制剂对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A、IgM和IgG)含量可以反映动物对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功能的强弱[12]。IgA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产生,起到黏膜免疫的作用;IgG主要由淋巴结、脾脏中的浆细胞合成分泌,和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在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gM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为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主要免疫球蛋白[13]。本试验中,3种免疫指标在合理范围内升高,说明母猪的免疫功能在提高,抵抗外界物质侵害的能力变强[14]。本试验表明,3种不同剂量(100、300、500 g/t)的复合噬菌体制剂均能提高母猪的IgA、IgM和IgG含量。相比分娩当日,断奶当日的提高更显著。在分娩当日,相比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500 g/t)的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中、高剂量组(300、500 g/t)的IgM含量和IgG显著提高(P0.05)。在断奶当日,相比空白对照组,3种剂量的IgA、IgM和IgG值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分娩当日和断奶当日所测的3种免疫指标之间的值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母猪日粮中加入噬菌体后,母猪的免疫力得到提高。3.3噬菌体制剂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动物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包括有益菌、有害菌、条件致病菌)处在一个菌群平衡状态。一旦菌群平衡被打破,健康状态也会被打破。在动物肠道中,乳酸菌是有益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有害菌的代表。本试验表明,使用不同剂量(100、300、500 g/t)的复合噬菌体制剂后,母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降低。相比空白对照组,中、高剂量组的乳酸菌增加显著(P0.05);3种剂量组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所有处理组中,中剂量组(300 g/t)和高剂量组(500 g/t)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噬菌体制剂能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g/t复合噬菌体制剂是比较合适的剂量。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