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 延安 716100)现阶段,我国已经在各个不同地区建立起了多个燃气分布式电站项目,在内部技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对整个供电电网、用户表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可知,燃气分布式电站项目在整个供电可靠性上相对较低,无法充分满足周围区域人们正常用电工作要求。相关研究工作人员针对基础运行过程中影响可靠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工作策略加以控制,进一步提高燃气分布式电站的供电稳定性、可靠性。1案例分析在本次案例调查工作中,共对8个燃气分布式电站的整体运行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涉及5种机型,26台燃气机组,其中航改型燃气机组共有5个,涉及10台机组,包含燃气内燃机组共16台。针对8个燃气分布式电站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因素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基础的可靠性运行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勘察。截至2019年8月20日,8个燃气分布式电站从正式投产以来,共存在570次非正常性停运情况,平均每台机组发生21.2次。其中,航改机组设备共10台,产生128次,平均每台出现12.8次内燃机械设备共16台,共出现442次停机问题,平均每台出现27.6次。2015年至今,航改机组设备平均每台非正常性停运工作次数降低到4.4次,2017年平均每台非正常性停运降至2.2次,每年的控制情况对比前一年均有所提升。2016年至今,内燃机每年非正常行停运次数为13.8次,2019年每台机组非正常行停运降至8.4次,每年相比于以往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但可靠性仍然不符合标准。2燃气分布式电站运行可靠性不足的主要原因2.1设备方面原因燃气分布式电站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燃烧波动问题,尤其在航改机组和内燃技术中表现非常明显。燃烧波动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天然气色谱仪在工作过程中的分析周期大约为3 min,无法及时反映天然气的成分变化情况。机组燃烧参数随季节性和运行工况变化未做好及时调整,在天然气的成分波动较大或波动速率较快的条件下,易造成机组的燃烧室出现较严重的燃烧波动问题,进而导致机组供电系统产生跳闸现象。内燃技术采用多缸设计,每个缸体内部属于独立点火,在任何一个染法产生积碳或火花塞出现故障的条件下,均会造成机组出现跳闸现象,是造成内燃机主出现非正常停运的主要影响因素。燃气分布式电站工作结构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32.F001图1燃气分布式电站工作结构2.2附件质量不足燃气分布式电站内部机组的附件制造质量会直接影响燃气轮机附件的整体工作性能以及机组的工作安全性和稳定性。附件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各个电厂内部均有出现,短期范围内没有形成相应的统计规律,通常情况下会随着电场的运行工作时间的延长表现日渐明显。比较典型的是风机皮带断裂,经过技术升级和改造处理后,可合理解决这一问题。2.3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各大燃气分布式电站的运行工作过程中,整体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整体生产管理工作流程设置不完善。燃气发电可靠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因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本次调查工作中,燃气分布式电站在定期工作、设备检修等工作环节出现问题造成机组停运的占比达到了0.53%。影响管理的因素包括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多种影响因素,但横向对比同类机型,可以发现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行业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存在欠缺。燃气分布式能源企业在整个区域分布上相对比较零散,使用的基础类型比较复杂[2],各个区域的基础管理工作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与经营管理工作期间,时常会因标准不同出现问题。此外,分布式电厂内部的运营管理工作人员数量较少,盈利能力相对较低。燃气分布式电站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32.F002图2燃气分布式电站工作流程3燃气分布式电站运行可靠性问题的解决策略针对现阶段我国各大燃气分布式能源企业单位产生的非正常性停运工作问题进行总结,得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加以控制。第一,需要全面加强技术监督与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燃气分布式电站的运行工作过程中,须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所形成的纽带性作用。通过有效的串联引导等推动各项非停运工作的快速开展,对普遍产生的共性问题,须对其进行集中式整改工作。针对专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提高基础设备的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控制非正常停运工作的频率。对于已经改造完成且取得良好成效的项目,需要继续进行推广和应用,以此进一步提高燃气分布式电站的运营工作效果。燃气分布式能源结构如图3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32.F003图3燃气分布式能源结构第二,严格把控项目工作前期的管理工作,提高燃气分布式电站的机组设计与工作标准。针对现阶段燃气分布式电站产生的各种故障问题和非正常性停运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正在使用的机组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对电站内部的管理工作机制、运行工作控制标准等进行完善。针对现有的生产工作基础,在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全面消除基础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故障和缺陷问题。工作人员应全面加强日常的质量巡检工作,有效做好周期性检查和日常维护工作。针对机组运行规划项目的开展,应大量吸取以往的成功工作经验,合理规划前期的基础运行控制工作,全面加强电站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各大设备供应厂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根据机型的构成特性有效结合专业工作要求,全面优化和设计工程施工方案,以此全面提高监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防止在后续的运营生产过程中产生问题[3]。第三,全面落实精益化管理工作,提高燃气分布式电站的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管理工作的精益化效果直接决定了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益化,需要将精益化管理工作理念有效融入整个燃气分布式电站的生产工作中,以此提高电厂单位的生产与管理工作水平。现阶段,我国分布式能源企业相对较少,内燃机电厂内部的定员总量较低,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管理、生产指标管理以及周期性维护保养管理等工作无法做到全面落实。因此,分布式电站单位须不断引进大量优秀管理和技术性人才,对当前燃气分布式电站基础设备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进行妥善解决,落实基础故障问题的集中整改工作,全面提高分布式电站的运行工作质量和稳定性[4]。4结语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相对较高,且具有清洁性优势,在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须充分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合理化和高效化运用,合理控制大气污染问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