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市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和发挥最大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城市绿地[1]。1999年,俞孔坚首次提出“绿地可达性”概念,之后学者开始了城市绿地功能评价新体系的探索,将可达性列入城市绿地服务功能及社会公平性的评价指标[2-4]。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的手段逐渐多样化。肖华斌等[5]在研究广州市4个地区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中引入了空间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等评价指标,使城市绿地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程岩等[6]基于2步移动搜索法对南京市郊规划前后的雨花台区公园绿地可行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公园绿地规划后的可达性指数高于规划前,符合雨花台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方向。胡明星[7]采用修正重力模型研究江阴市规划前后绿地空间变化,进行了绿地系统规划方案比较,提出绿地系统规划定量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马琳等[8]采用聚类分析手段,将南京市不同特征的街道分为7大类型,为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新思路。赵迪先等[9]利用改进2步移动搜索法的居民时空可达性模型,评价海绵型公园绿地可达性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改善公园绿地空间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与社会双重效益。浩飞龙等[10]采用多种交通模式(步行、公交、驾车)的引力模型,综合测度长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供需匹配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资源空间配置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对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绿地可达性的大小可以显示城市绿地服务公平性的高低,对发挥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有重要意义。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齐齐哈尔市位于122°~126°E、45°~48°N,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地处黑、吉、蒙三省区交汇,是黑龙江第二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美誉。中心城区绿地分布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2.024.F001图1中心城区绿地分布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约41.6%,园林绿地面积5.39×107 m2,城市绿化覆盖率39.3%,各类大小公园21个,面积615 万m2。文章选取中心城区的建华区、龙沙区、铁锋区三地为研究区域,总面积约为1 051.31 km2,人口约9.23万。中心城区绿地公园建设历史悠久,具有中等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一般特征,目前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1.2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以2020年齐齐哈尔土地利用为基础,对2020年齐齐哈尔总体规划中心城区CAD数据进行坐标定义,提取研究区的道路、绿地、公园、主要建筑等数据,结合文献梳理和2020年齐齐哈尔历史人口普数据的基础上,实地调研资料形成研究数据库和数据集。1.3研究方法对研究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过程中采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成本加权距离方法,结合缓冲分析对公园绿地服务面积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将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面积大于1 万m2的公园绿地分成4类,如龙沙公园、鹤泉园、和平广场等全市性的综合公园;龙沙动植物园等专类公园;中环广场、文化公园等社区公园;嫩江公园等带状公园。在研究区域选取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公园以不同的缓冲半径对进行探究。将公园半径250 m作为研究的起点半径,以250 m为间隔值,将缓冲半径分为250、500、1 000、1 500 m四个服务范围,计算服务面积率,评估不同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显示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与被服务的能力。服务区面积公式和服务区人口公式[10-15]:服务区面积=服务面积总面积×100% (1)服务区人口=服务人口总人口×100% (2)在分类基础上以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源”,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建筑与公园绿地的距离,得到各行政区不同等级可达性服务面积和服务面积比例,将公园绿地的空间阻力值转化为时间成本并分级量化,得出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对研究区域的路网和建筑进行欧氏距离分析,提取中心城区建筑现状数据,进行掩膜分析,对建筑空间可达性进行分级显示。2研究结果2.1公园绿地的总体特征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建华区以及嫩江、劳动湖沿岸。呈现混合式布局模式,即“一江、四带、七十二景观节点”。如嫩江滨水景观带、劳动湖沿岸景观、水师排干生态景观带、环城林带等。以龙沙公园、南山公园、嫩江公园、东湖公园等公园绿地形成72个景观节点。2020年各城区新改建公园游园65个,新增公园绿地15×105 m2,改造公园绿地6×105 m2,完成道路绿地新建及改造3.8×105 m2,新增城市绿道24 km,完成绿色廊道建设80 km。公园绿地的景观结构特征包括:研究区公园绿地布局相对零散,公园绿地的覆盖范围有所缺失,不能形成完整、统一的城市绿化景观体系;研究区内小区级公园绿地分布较少,辐射半径较短,城市居民选择性降低,各辖区居民的休闲游憩的需求不能够得以充分实现,游览所受的局限性较大;研究区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内道路并未形成主要绿化景观轴带,绿地与绿地之间的联系较为单一,接触方式简单,没有有效的联系渠道;各公园服务半径参差不齐,存在过大或过小现象,不能合理辐射到各居住区,居民难以公平享受公园绿地的服务;部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较大,但存在用地浪费、用地不经济等问题。2.2建筑可达性建筑可达性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2.024.F002图2建筑可达性对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通识观点:500 m范围内有公园绿地,2 000 m范围内有大型公园绿地。根据不同区域内建筑到达公园绿地的距离,分析建筑到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状况。以5 min、5~15 min、15~30 min、30~60 min、60 min为间隔将建筑可达性分为5级,同时计算服务面积,绿地服务范围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2.024.F003图3绿地服务范围由图3可知,研究区龙沙公园等综合性园区服务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龙沙区及建华区北部。其他级别公园绿地服务区面积相对较小,分布零散。齐齐哈尔城区嫩江流域两岸,离江越远的地区在公园绿地数量以及绿地可达性方面表现较差。在齐齐哈尔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中,龙沙区的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最优,达到63%以上;铁锋区的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占全区面积10%左右,可达性较差;建华区虽然区域面积较小,但交通路网密集,综合公园及教育组团绿地较为集中。从整个研究区域分析,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嫩江以东的龙沙区和建华区的西北部,铁锋区在公园绿地数量以及绿地可达性方面没有满足居民需求。3结语研究采用基于栅格的成本加权距离与简单缓冲方法计算建筑可达性、绿地服务面积和比率,基于统计过程中设定均匀、无交通成本的假定,研究结果会存有一定的误差,但误差可控。空间可达性是反映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齐齐哈尔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整体布局水平需要提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评价体系,也是未来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