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淝河是淮河的一条主要分支。在北淝河流域中,梅桥镇、沫河口镇和曹老集镇支流属于重度污染支流。梅桥镇治理范围包括梅桥镇镇区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及排污口截流工程;梅桥镇下辖湖滩村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及管网工程。沫河口镇治理范围包括镇区内16号闸所在村和15号闸所在龙庙村九队的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文章以蚌埠市淮上区北淝河河流水环境为例进行河流水环境提升策略研究。1流域河流简介1.1水文特征北淝河下河道西部由怀远县怀洪新河右岸的尹口闸组成,向东延伸至淮上区淮北大堤的北淝水闸,共40 km[1]。下段河道涝水在淮上区沫河口镇附近的北淝闸入淮河,汛期时北淝河下段(沫河口闸闸上)水位低于淮河(沫河口闸闸下)水位,向淮河自流排水机会少,外水顶托期间的降雨全部潴积于北淝河下段洼地,形成严重内涝,一次暴雨就会形成持续多日的高水位,是区域内基本水文特征。1.2地区气象特点蚌埠市位于淮河中部,淮河汛期集中在6、7月份,以暴雨为主,由于切变和低涡,降水持续时长约为30 d,覆盖面积广。8、9月以暴风雨为主,降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强度较高。1.3地质特点蚌埠是黄淮海和江淮山地交界点。城市大多位于淮河南部,除位于市中心的小南山之外,其余20多座山峰均处于城市边缘。地形主要包括平原、台地和丘陵。2流域河流水环境现状2.1水环境现状经多次现场勘验,蚌埠市淮上区北淝河河道水体呈现黑色,底泥淤积严重,分析上游排水状况,梅桥镇、沫河口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水体污染严重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直接入河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种植污染、畜禽养殖、内源污染等。曹老集镇杜桥村和沫河口镇未建设雨污水管网,雨污水通过倾倒、明渠或者暗渠排放,吴小街镇八大集村已建成部分雨污水管网,梅桥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2.2水质污染地区污水排放情况经调查,梅桥镇镇区围绕县道X041、X045,已建设雨污水管网,收集径流雨水和生活污水。镇区管网存在雨污错接、管理不善现象,其余村庄尚未建设管网。梅桥镇已建设150 t/d污水处理站,仍存部分污水直排入河的情况。梅桥镇湖滩村未建雨、水管网,村内污水直排,导致村内部分水体质量差,村内未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未经处理通过倾倒、明渠或者暗渠排放。3流域河流水环境提升的必要性3.1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黑臭水体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极大困扰,降低了河道景观、文化等功能品质,恢复河道水清、水美,提供清水机会,整合城镇道路和北淝河景观游线,形成若干活跃的旅游动线,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优化区域功能,能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市容市貌。3.2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需求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国控考核断面达标要求的提高,流域内工农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等将面临挑战和机遇。梅桥镇与沫河口镇重污染支流为蚌埠市淮上区黑臭水体之一。文章研究区域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削减污染物总量、整治水环境,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必要。3.3响应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近年来,黑臭水体治理逐渐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已经开展了相关实践。北淝河作为直入淮河的支渠之一,对淮河水体污染影响较大,梅桥镇和沫河口镇污染水质呈劣V类,水环境有待改善。4流域河流水环境提升的策略流域河流水环境的状况与流域内居民用水以及污水处理有着密切联系。综合北淝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源,影响流域河流水环境的具体因素包括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结合是提高流域河流水环境的重要策略。4.1污水处理(1)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通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镇区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北淝河。综合考虑占地、管理、造价等因素,工程污水处理选用多相循环工艺。化粪池来水首先进入格栅井,在筒式格栅拦截下,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及固体杂物。污水在调节池内,以均和水质、平衡水量,削减高峰水量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冲击负荷,降低水量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液位控制器辅助下,调节池出水通过污水泵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2)采用污水自然处理方案。污水自然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生态或人工生态功能净化污水的工艺技术,主要功能性设施为稳定塘和土地处理系统。在生态处理系统中,依靠土壤或人工填料的物理作用、化学作用、自然生物净化功能和水生植物综合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土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系统和人工渗滤系统。人工湿地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功能稳定的特点;塘占用面积较小;选取合适的填料和水生植物,处理效果好;处理工艺简单,可作为二级或三级处理;可利用现有地形和就地取材,工程投资及建设费用低;景观效果明显,适宜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在北淝河流域河流水环境提升方案中,生活污水的后处理部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3)使用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根据梅桥镇、沫河口镇、吴小街镇和曹老集镇村户分布特点和污水收集现状,吴小街镇和曹老集镇村户较集中,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工艺;梅桥镇镇区和湖滩村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工艺,沫河口镇内15、16号闸所在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在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中,设置净化槽进行污水处理,净化槽是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或类似生活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分散处理能够减少甚至避免输送管的使用,有效节省了土地和输送管网的投资,全自动运行,可无人值守,没有二次污染(噪音、臭味、有机污泥),管理费用低,解决了大量分散污水处理的管理问题。(4)使用截流工程。 各截流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2.032.T001表1各截流方法的优缺点比较截流名称方式优点缺点抛投块料截流平堵平堵比立堵法的单宽流量为小,最大流速也小,水流条件较好,可以减小对龙口基床的冲刷。所以特别适用于易冲刷的地基上截流在深水高速的情况下,架设浮桥,建造栈桥比较困难立堵立堵法无须架设浮桥或栈桥,简化了截流准备工作,因而赢得了时间,节约了,在许多水利工程(岩质河床)广泛应用不适用于地质不好的河道上截流,否则需要对河床作妥善防护混合堵平堵和立堵相结合操作复杂爆破截流—在坝址处于峡谷地区、岩石坚硬、岸坡陡峻、交通不便或缺乏运输设备时,可采用定向爆破截流适用性差下闸截流—在泄水道中预先修建闸墩,最后采用下闸的方式截断水流需预先修建闸墩截流工程可以减少河道内的水体污染,保证雨季排口的排涝能力。随着水环境改善工程广泛实施,截流工程愈发普遍,新形式的截流井相继出现,如自控截流井、智能截流井。4.2生态修复措施(1)整理植被。对河流中腐殖体进行生态清理,增加河道宽度;清除河床和河岸的杂草、灌木和乔木,按照规划需要,保留河流内植物,保护施工区生态环境,降低对河流附近植被的损害。(2)底泥翻晒与换填。底泥翻晒与换填可以处理水中深层污染沉积物。通过对北淝河流域水环境现状研究发现,河流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来自流域周围的生活废水。由于河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氮和磷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周围的植被,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净化。(3)推流曝气系统。由于污水中溶氧率较低,采用推流式曝气系统提高水中溶氧率,增加了污水自洁效果。推流曝气是一种多功能曝气增氧装置,通过叶轮转动,在水流中形成孔洞,通过水流和气流的比例不同,使空气率先补充空缺,形成混合汽水,再由“帆”状的叶片高速旋转,产生溶解水,将水流推进,达到曝气、混合和推流等功能。(4)生态护岸。对河床地形进行重塑,通过开挖和填筑土,模拟天然生态河床,按照设计要求,在斜坡上设置植被护坡,将地面植被延伸至水中,通过根茎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斜坡河床,采用生态石笼护坡、植物生态混凝土护坡、自嵌面等措施,实现生态护坡效果,改善河床整体美感。(5)生态净化。利用水生生物逐渐吸取水中和沉积淤泥之中的有机物,如氮、磷等,对污水、沉积物进行彻底清洁,减少污水黑腥味,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态。利用水生生物逐渐吸取水中和沉积物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达到清洁和降低黑腥臭的目的。4.3使用关键施工技术在北淝河梅桥镇河段,设有3个拦河坝,用于处理污染水和过滤;在污水排放入口处,设置了1道拦河坝,将部分来水截断,建设截污井,将污染水通过DN 300的排污管道,流入废水处理站,减少汇入北淝河河流的污水;采用高压水炮对河流进行分段冲刷,将上游的泥沙冲到河流围坝内,再用泥浆泵排出;清理完毕后,进行地表景观修复,铺砂砾和鹅卵石,种植水草。5结语流域水环境优劣关系着流域周边居民的生活健康和质量,流域水环境提升工作刻不容缓,影响流域河流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内居民的用水和治水习惯,通过分析北淝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及流域河流被污染的原因,结合地区实际,提出流域河流水环境提升策略,在改善水质过程中,可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污染源,达到改善流域河流水环境的目的。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