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健康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受多种因素制约,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1],“互联网+社区养老”应运而生。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统社区养老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共享。“互联网+社区养老”是将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平台,嵌入到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的一种新兴养老模式[2],有利于解决社区居家养老供需不匹配[3],使优质养老资源共享,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4-5],以及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和管理效率[6]。文章以“互联网+”和社区居家养老融合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老年人的网络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影响机理之间复杂的影响关系,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决策参考。1理论基础TOE框架是一种基于技术应用情境的综合性分析框架[7]。在TOE模型中,技术应用情境主要受技术条件、组织条件和环境条件三者影响[8]。技术条件重点聚焦于互联网技术是否与社区组织的结构特征相匹配、是否与社区组织能力相协调及技术是否能在未来为老年人口所带来一定的收益[9],如技术的有用性、易用性、兼容性、技术能力和技术成本等[10]。组织条件主要是社区的相关特征,尤其是社区管理因素对于技术的影响,如社区规模、社区资源、社区定位等[11]。环境条件的提出相对较晚,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主要指社区所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政策制度环境、政府支持、市场结构、行业环境、需求压力和合作伙伴[12]。在不同的问题和研究背景中,TOE框架作为一种“通用”理论,需要灵活改变各种因素对具体研究情境进行分析[13],具有广泛的适用性[14]、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15]。因此,近年来TOE框架不断地被应用到组织的创新采纳及其他情境的研究中,如电子政务云[16]、政府开放数据[17]、技术采纳中的农业技术[17]、工业技术[18]、无线射频识别技术[19]、资源开放共享[20]、企业管理中的电子商务[21-22]、ERP系统采纳[23],知识交换[24]等。文章将TOE框架应用在“互联网+”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中,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进行分析。2模型和假设基于TOE理论以及测量的可获得性,选取影响“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5个因素,构建“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这5个因素包括2个技术层次因素、2个组织层次因素和1个环境层次因素,分别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化水平、组织能力、潮流压力。10.19301/j.cnki.zncs.2023.02.007.F001图1“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2.1感知易用性Davis[25]认为感知易用性是指新鲜事物的潜在用户对使用目标系统期望的难易程度。公众在选择某一新兴养老模式的时候,能够感知这一方式使用时的难易程度,经过自身评估后,若认为自己可以掌握或者极易使用,便会倾向于选择该模式。Taylor[24]在研究中发现,感知易用性会影响公众的使用意向。公众在是否选择“互联网+”社区养老这一模式时,会考虑这一技术操作时的难易程度。对此,文章提出假设H1:感知易用性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具有正向影响。2.2感知有用性Hemlata[26]认为,感知有用性是指潜在用户在使用目标技术或系统时,主观感受到对生活和工作的帮助,感知有用性会影响人们的选择意图和使用态度。Davis[25]指出,感知有用性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意向。如果“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能让生活更为便捷,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用户就更倾向于选择这一养老模式。对此,文章提出假设H2:感知有用性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具有正向影响。2.3信息化水平一项新生事物能够迅速赢得用户的欢迎必定有它的优势,可能是低成本、灵活度、移动性或共享性[27]。有研究指出,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化水平作为最重要的技术优势,会对用户的使用感、易用感产生直接影响。信息化水平高的社区在社区组织内部的信息化资源配置上有着相对成熟的运行模式,对于“互联网+”社区养老平台的维护有合理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对此,文章提出假设H3:信息化水平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具有积极的影响。2.4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包括了企业组织在使用目标信息系统后所产生的管理经验,培养出的IT人才和素养等。一个组织自身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某一新兴事物的采纳。Oliveira等[28]在研究中表明一个组织若拥有高素质的组织成员、充足的资金、完善的基础设施,则组织能力必定是强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对此,文章提出假设H4:组织能力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具有正向影响。2.5潮流压力于兆吉[29]通过大量研究证明了用户对某一新技术的使用意愿在很大程度受到周围行为者的选择、舆论等外界的影响。“互联网+”社区养老作为新事物,潮流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使用感产生影响。对此,文章提出假设H5:潮流压力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具有积极影响。3研究方法3.1数据来源文章使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选择某市社区常住人口为调查样本,随机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86%。3.2信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化水平、组织能力、潮流压力和采纳意图的α值分别为0.863、0.850、0.860、0.857、0.877、0.870,所有α值均在0.800以上,因素信度分析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2.007.T001表1因素信度分析影响因素信度感知易用性0.863感知有用性0.850信息化水平0.860组织能力0.857潮流压力0.877采纳意图0.8703.3效度分析使用取样适切性量数(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得到KMO值为0.959,KMO值大于0.800,故效度较好。3.4相关性分析对主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各个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如表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2.007.T002表2各个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变量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化水平组织能力潮流压力政府支持感知易用性1—————感知有用性0.856**1————信息化水平0.864**0.851**1———组织能力0.857**0.887**0.857**1——潮流压力0.844**0.870**0.879**0.863**1—采纳意图0.864**0.846**0.861**0.862**0.857**1注:**表示极显著相关。由表2可知,各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化水平、组织能力、潮流压力和采纳意图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3.5回归分析文章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258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文章所采用的模型对安徽省居民“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采纳意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有效且准确的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感知易用性、信息化水平、组织能力、潮流压力的采纳回归系数分别为0.000、0.002、0.001、0.004,验证了4个因素对安徽省居民“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采纳意图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关系的假设。感知有用性的回归系数为0.207,反驳了感知有用性对安徽省居民“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采纳意图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关系的假设。从各因素影响角度分析,数据分析模型的逻辑意义合理,用户行为解释充分。10.19301/j.cnki.zncs.2023.02.007.T003表3回归结果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Betat显著性共线性统计量VIFB标准误差常量-0.0390.341—-0.0880.930—自变量感知易用性0.2080.0630.2694.4510.0005.399感知有用性0.0880.0700.0831.2640.2076.403信息化水平0.2050.0650.2023.1380.0026.077组织能力0.2270.0680.2203.3590.0016.349潮流压力0.1910.0650.1892.9290.0046.1644结语感知易用性是影响安徽省居民“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采纳意图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居民在通过服务平台享受养老服务时,对该平台的使用体验较为重视。近年来,城市“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养老服务注入了新动力,智能化转变使居民对服务平台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要求在引入“互联网+”社区养老这一模式时应多方面考虑平台的自身设计,切实满足居民的需求。信息化水平会对安徽省居民“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采纳意图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居民长期处于信息化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对新的信息系统的认同和接受也就越高。组织能力高低也是安徽省居民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采纳意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应合理规划投入成本,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提高对基层社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力度等。潮流压力与安徽省居民“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采纳意图显著正相关。“互联网+”社区养老是新兴事物,尚处于开拓阶段。需要充分借助外部力量,使老年群体深入了解平台。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民众诉求,使平台建设更加迎合社会发展趋势。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