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生产周期短,日增重效果比其他畜禽较为明显,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元、益生菌以提升肉鸡抗病能力、发挥营养调控作用,开发研究低成本高收益复方饲料添加物对肉鸡发展尤为重要。肠道有益菌群可大量利用寡糖,抑制有害菌群,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平衡。甘露寡糖是一种典型的能够促进肠道健康益生元[1],通过酶解法提取自富含MOS的酵母细胞壁,广泛存在于魔芋粉、瓜儿豆胶、田菁胶及多种微生物细胞壁内[2-3]。磷酸化的葡甘露寡聚糖蛋白复合体,通过吸附含Ⅰ型菌毛的致病菌或凝集不同的菌株增加绒毛长度、均匀性和完整性维持肠道健康[4],且甘露寡糖对致病菌吸附及作为营养底物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作用已有明确结论[5]。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能够水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丁酸、乳酸、醋酸等[6],在动物肠道中能够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7]。本试验根据甘露寡糖和丁酸梭菌两种绿色饲料添加剂特点复方添加饲喂肉鸡,并与单独应用进行比较分析其对肉鸡粪便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两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液态丁酸梭菌,菌落数≥1×108 CFU/mL,购自河南金百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露寡糖原粉含量≥90%,购自徐州赛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试验设计根据科宝308肉鸡饲养特性,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日粮配方参照《无公害食品 肉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和《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设计,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05.009.T001表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原料组成含量/%营养水平合计100.00玉米56.00代谢能/(MJ/kg)12.18小麦17.70粗蛋白质/%21.13豆粕11.00总磷/%0.71花生粕3.00有效磷/%0.45大豆油1.30水分/%14.00鱼粉2.35粗灰分/%8.00麸皮5.00赖氨酸/%1.20石粉1.25蛋氨酸/%0.46碳酸氢钙1.05钙/%1.02食盐0.35蛋氨酸0.18赖氨酸0.10植酸酶0.02预混料0.70注:1.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VA 15 000 IU、VD 2 500 IU、VE 60 mg、VK 4.5 mg、VB1 2.5 mg、VB2 8.7 mg、VB6 7 mg、VB12 0.03 mg、Cu 13.5 mg、Zn 100 mg、Fe 150 mg、Mn 110 mg、I 0.3 mg、Se 0.2 mg、Co 0.2 mg。2.营养水平均为计算值 。选取40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科宝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14 d。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9 CFU丁酸梭菌,甘露寡糖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甘露寡糖,联合添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9 CFU丁酸梭菌+0.2%甘露寡糖。1.3肉鸡粪便菌群测定14日龄时采集肉鸡粪便内容物装入无菌的5.0 mL EP管中,送往广州基迪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16S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测序引物为341F:5'-CCTACGGGNGGCWGCAG-3',806R:5'-GGACTACHVGGGTATCTAAT-3'。本试验测序方法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采用双末端测序(PE250)方法进行16S rDNA V3-V4区核酸测序,分析14日龄肉鸡粪便菌群群落组成结构。1.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绘图,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表示。2结果与分析2.1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门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甘露寡糖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含量分别减少了16.42%、16.71%、23.27%,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含量分别增加10.19%、22.24%、8.98%;联合添加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含量高于对照组13.29%,丁酸梭菌组增加2.37%。丁酸梭菌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2.89%。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05.009.F001图1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门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2.2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纲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粪便杆菌纲(Bacilli)细菌含量均减少,联合添加组减少最多(34.98%),甘露寡糖组减少最少(21.93%);各组肉鸡粪便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梭状芽孢杆菌纲(Clostridiales)含量增多。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05.009.F002图2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纲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2.3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目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粪便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含量均有所减少,其中联合添加组显著减少43.12%,联合添加组与丁酸梭菌组相比减少9.26%,联合添加组与甘露寡糖组相比减少23.18%。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粪便肠杆菌目(Enterbacteriales)细菌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甘露寡糖组增加最多(34.81%),丁酸梭菌组增加最少(3.46%);各试验组梭菌目(Clostridiales)细菌含量均有所增多,其中联合添加组增加11.60%,丁酸梭菌组增加16.15%,甘露寡糖组增加4.54%。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05.009.F003图3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目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2.4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科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粪便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含量均有所减少,其中联合添加组减少最多(42.96%),丁酸梭菌组减少(33.46%),甘露寡糖组减少(22.23%);各试验组肉鸡粪便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联合添加组增加最多34.79%;联合添加组肉鸡粪便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含量减少13.80%,丁酸梭菌组减少2.99%。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05.009.F004图4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科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2.5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属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粪便菌群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均有减少,联合添加组减少最多(42.66%);大肠杆菌属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有所增加,甘露寡糖组增加最多为34.42%;联合添加组和丁酸梭菌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含量均有所增加,甘露寡糖组有所减少;各试验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单胞菌属(Comamonas)细菌含量减少,联合添加组含量均减少至0.009%。丁酸梭菌组和丁酸梭菌组肉鸡粪便库特菌属(Kuryhia)含量分别为18.23%、7.43%,均高于对照组和甘露寡糖组。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05.009.F005图5丁酸梭菌与甘露寡糖对肉鸡属水平菌群结构的影响3讨论寡糖类添加剂是目前生物饲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安全、稳定、无耐药性、无残留等优点[8],应用前景广阔。甘露寡糖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难溶于有机溶剂,黏度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甜味。丁酸梭菌为厌氧芽孢杆菌,能够产生丁酸、乙酸和丙酸,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增殖[9]。已有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通过分泌某种物质或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或杀灭其周围的病原微生物,起调节菌群结构的作用[10-13]。甘露寡糖在肠道菌群调节中能够增加益生菌降低有害菌数量,增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而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本研究中,在门水平上,各组肉鸡粪便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占总序列95%以上,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均在5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粪便拟杆菌门含量均有所增加,联合添加组增加最多。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主要菌门之一,其成员细菌通过分泌糖基转移酶、糖苷水解酶和多糖水解酶等酶参与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14]。Turnbaugh等[15]研究发现,在体重大小不同小鼠粪便菌群结构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体重大的小鼠粪便菌群中的丰度显著偏高,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体重小的小鼠粪便菌群中丰度显著偏高。Li等[16]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提升了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且与对照组相比,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更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更高,并且提升肉鸡增重。本研究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通过改变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水平比例,进而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本试验中,在纲水平上,杆菌纲、γ变形菌纲、梭状芽孢杆菌纲、拟杆菌纲4个纲为试验组优势菌纲,其中丁酸梭菌组和联合添加组放线菌纲相对丰度增加。由各菌纲丰度水平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粪便各菌纲相对丰度水平均匀性更高;在目水平上,超过3%序列含量的共有8个目被鉴定,其中优势菌目有乳杆菌目、肠杆菌目、梭菌目和拟杆菌目,含量占总序列7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杆菌目和拟杆菌目含量均显著提高。在科水平上,试验组各优势菌科有显著变化,其中乳酸杆菌科、肠杆菌科、拟杆菌科为联合添加组优势菌科。伯克氏菌科细菌在甘露寡糖组和联合添加组中不存在,联合添加组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含量显著增加,与前人报道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是鸡粪便中最丰富的科一致[17]。本试验中,在属水平上,各组肉鸡粪便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菌属、拟杆菌属含量超过40%,为优势菌属;各组菌属类别差异较大,其中单胞菌属在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含量较高,其他两组不存在。丁酸梭菌、联合添加组中库特菌属含量显著增加,该菌属为粪便中正常菌属,仅少数菌株为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多重降解功能[18],单独添加丁酸梭菌或联合添加丁酸梭菌和甘露寡糖发生的菌群结构变化对粪便的发酵降解存在积极意义。4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丁酸梭菌、甘露寡糖及两者联合应用具有改变肉鸡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