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16 73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 09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15 732万辆,增加1 059万辆。同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不断攀升。城市停车资源由于用地规划和场地价格等原因发展较慢,居民快速增长的停车位需求与停车位资源供给之间的缺口逐渐扩大。文章从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发,“共享停车位”作为一种对原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再配置的改革措施,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政府网于2021年5月21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充分挖掘既有资源潜力,提高停车设施利用效率”。在技术方面,伴随着物理芯片、5G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停车位共享已经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基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共享停车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管理、停车收费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使得共享停车推进速度缓慢。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1-3],文章针对城市中心居住区的特点,以社区停车位共享试点项目为基础分析区位布局形式,通过实地调研掌握泊位提供者和接受者双方的共享意愿,对停车资源共享主体进行多方博弈最优均衡的数学讨论,构建收益分配模型并进行可行性评估。文章旨在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多方行为主体参与、以试点推动整体,有效地缓解城市停车矛盾,合理地优化停车资源配置,进而对停车资源共享的社区实践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共享停车”区位布局形式“共享停车”项目旨在利用现有停车资源,通过停车平台的智能分析,找出停车难的主要区域和时段。从管理者角度挖掘潜在的停车资源,有效地调节居住区的停车资源利用情况、实施错时共享。基于对传统基础交通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对共享停车设施使用各类型的停车需求情况做出智能预测,建立居住区停车不同时间段的共享停车需求的概率模型,再有针对性地引入共享停车许可和管理收费方法调节居住区的共享停车需求,形成“共享停车”区位布局。以2021年南京市“宁停车”App为例,提供全量停车服务,利用大数据准确掌握空闲的停车位,逐步将停车服务线上化、移动化。项目所选的试点小区是城市中心区附近的老旧居住区,辖区内共6个居民区,总计7 968户,常住人口27 380人。。该小区及周边建筑平面图如图1所示。这类居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停车泊位配建额度相对较低,按照现在的标准早已供不应求。由于居住区地处城区核心地区,周围土地开发强度大,路边停车资源十分有限。此外,该小区周边有一家综合性二级医院。该医院现有职工近200名,日均门诊量近400人。但医院内部停车资源有限,给就医人员带来了许多不便,而周边的小区,停车资源较充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停车办利用“建管融”思路在医院附近进行出新改造,小区共有30个停车位,物业提供10个路面停车位,改造后成为共享停车位,对周边外来车辆开放共享。所以,针对城市中心居住区的现实停车资源特点,在多方参与的条件下,利用博弈理论和方法,建立基于多方博弈的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有效探索居住区实施智慧共享停车方式的可行性。10.19301/j.cnki.zncs.2023.03.024.F001图1项目试点小区区位2模式设计与模型假设2.1设计思路多方博弈的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主要运用均衡博弈理论、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目标线性规划法来建立[4]。首先,对小区停车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其次,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小区业主、小区物业、外来停车人员、共享停车平台等多方博弈对停车资源共享的社区实践进行评价;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方满意度进行权重赋值,并通过建立满意度最优值模型,找到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最优解;最后,针对模型结论提出可行性建议。2.2模型假设博弈论主要研究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可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文章模型则主要基于合作博弈思想建立,即参与者以同盟合作的方式进行博弈。当每个参与者只能在有限种策略选择下进行决策博弈时,就会产生纳什均衡解,即在均衡条件下博弈各方的选择为最优选择,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有最优解。基于以上设计思路,统筹考虑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的具体特点,综合模型建立和模型求解两个方面,文章提出模型假设:(1)小区的每个车主拥有一个车位;(2)共享停车平台能够较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3)小区物业能够较好地管理小区;(4)每个停车位在被共享时会显示可使用的时长;(5)停车定价、收益配比均由政府决定;(6)小区业主和小区物业的收益配比之差在20%以内。2.3符号约定为确保模型准确严谨,对建模过程中所需要的变量进行以下符号约定:(1)w1:小区业主满意度权重;(2)w2:小区物业满意度权重;(3)w3:外来停车人员满意度权重;(4)w4:共享停车平台满意度;(5)f1:小区业主满意度;(6)f2:小区物业满意度;(7)f3:外来停车人员满意度;(8)f4:共享停车平台满意度;(9)X1:停车费用单价;(10)N:问卷调查总人数;(11)r1:小区业主可得到的收益配比;(12)r2:小区物业可得到的收益配比;(13)n:不担心小区安全问题的小区业主数;(14)m:不担心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外来停车人员数;(15)t:外来停车人员平均进出小区时间;(16)T1:车位可用于共享的时间;(17)T2:外来停车人员实际停车时间;(18)Y1:政府提供给共享停车平台的项目建设资金。3模型建立和分析通过小区业主、小区物业、外来停车人员以及共享停车平台的四方博弈,文章构建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3.1小区业主满意度模型设小区业主满意度函数为f1,通过调查归纳总结出影响小区业主参与共享的三个主要因素,并以p1、p2、p3分别表示其满意程度。(1)小区安全问题。由于共享停车服务对象主要是外来人员,所以小区业主会考虑外来人员停车可能会带来的安全问题。文章设p1=不担心小区安全问题的人数/问卷调查总人数,以此刻画在小区安全问题方面的业主满意度模型,即:p1=nN。(2)自身停车权益问题。外来停车人员对于共享停车位的使用可能会存在超时情况,这也是许多小区业主所担心的问题。因此,在自身停车权益问题的建模上分两种情形来讨论。情形一p2=p21:外来停车人员没有超时停车,即不影响小区业主对于自己车位的使用,此时小区业主的停车权益不受损,用p21=1来表示此种情形下小区业主的满意度。情形二p2=p22:外来停车人员超时停车导致小区业主无法正常停车,这使得小区业主自身的停车权益受损。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外来停车人员将给予相应的补偿,每次的补偿费为停车费单价,并且以停车费单价作为标准来评价小区业主在停车权益受损时的满意度。将X1取值为[0,1]的数X,则得到:p22=X。(3)共享停车收益分配问题。为使小区业主和小区物业能够得到相对公平的收益分配,文章将二者的收益配比之差控制在20%之内。在表示小区业主共享停车收益模型时,用小区业主可得到的收益配比来表示,即:p3=r1。小区业主满意度函数可以表示为:f1=a1p1+a2p2+a3p3且a1+a2+a3=1。3.2小区物业满意度模型设小区物业满意度函数为f2,小区物业主要考虑共享停车收益问题和和小区管理问题。因此,分别用q1、q2表示其满意度。(1)共享停车收益分配问题。和小区业主一样,小区物业的收益也由政府分配,用r2来表示小区物业在共享停车收益问题上的满意度,即:q1=r2。(2)小区管理问题。物业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小区,所以业主对小区安全问题的满意度能够直接体现出物业在小区管理问题方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建立小区管理问题模型的依据,得到小区物业在小区管理方面的满意度:q2=nN。小区物业的满意度函数可表示为:f2=b1q1+b2q2且b1+b2=1。3.3外来停车人员满意度模型以f3表示外来停车人员满意度的函数,对于外来停车人员,主要考虑共享停车收费标准、个人隐私安全、进出小区便利性三方面问题。(1)共享停车收费标准。共享停车的收费标准由政府定价,所以用收费标准的倒数来衡量外来停车人员的满意度,收费标准越低即倒数越大时,外来停车人员的满意度越高。即:u1=1X。(2)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参照小区业主满意度模型的建模方法,采用不担心个人隐私安全问题人数与问卷调查总人数之比来表示:u2=mN。(3)进出小区方便程度。外来停车人员进出小区的方便程度可以用车辆从进入小区到泊车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综合各时间段停车位的空缺程度不同,统一用平均停车时间t来作最终刻画:u3=1t。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得到出外来停车人员满意度函数:f3=c1u1+c2u2+c3u3且c1+c2+c3=1。3.4共享停车平台满意度模型设f4表示共享停车平台满意度的函数,由于共享停车平台不参与利润分配,所以只需考虑政府给共享停车平台的项目建设资金。将Y1化为取值范围在[0,1]内的数Y,得到:f4=Y。最终得到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函数:F=w1f1+w2f2+w3f3+w4f4且w1+w2+w3+w4=1。4模型求解:满意度最优值模型在建立满意度最优值模型时,需要考虑各方满意度占最终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权重值[5]。为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文章引入层次分析法表示权重大小。首先,建立关于小区业主、小区物业、外来停车人员以及共享停车平台的比较矩阵。其次,根据社区调查问卷和座谈所得信息,并结合层次分析的比较尺度,得到矩阵A的具体表示。A=1254121241512141414141 (1)为验证矩阵A是否具有一致性,文章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再确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最后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CI /RI,并进行判断。当CR0.1时,认为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可用其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借助Matlab编程得CI=0.078 1,CR=0.087 80.1,因此矩阵A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归一化的特征向量W=(0.501 7,0.265 7,0.160 8,0.071 7)可作为权向量,得w1=0.501 7,w2=0.265 7,w3=0.160 8,w4=0.071 7。由于小区业主满意度函数是分情况讨论的,因此可得到分段函数:F=w1(a1p1+a2p21+a3p3)+w2(b1q1+b2q2)+w3(c1u1+c2u2+c3u3)+w4f4,T1≥T2w1(a1p1+a2p22+a3p3)+w2(b1q1+b2q2)+w3(c1u1+c2u2+c3u3)+w4f4,T1T2 (2)假设:ai=13(i=1,2,3);bi=12(i=1,2);ci=13(i=1,2,3),由问卷调查信息得出相应结果:p1=0.485,p21=1,p22=0.5,p3=r1,q1=r2,q2=0.485,u1=0.2,u2=0.455,u3=0.2。将数据带入分段函数F得:F=0.167r1+0.1329r2+0.0717Y+0.36,T1≥T20.167r1+0.1329r2+0.0717Y+0.27,T1T2Y1为政府建设共享停车平台所投入的资金,所以化为[0,1]内数值的Y可以看成常数。对分段函数F求解最大值:因为,r1-r2≤0.2,所以,r2-0.2≤r1≤r2+0.2。将r1+r2=1代入得,0.4≤r1≤0.6。当T1≥T2时,取r1=0.6,r2=0.4,Fmax=0.51+0.071 7Y;当T1T2时,r1=0.6,r2=0.4,Fmax=0.42+0.071 7Y。由结果可知,无论是赔付模型还是不赔付模型,在r1=0.6时,共享停车评价模型函数取得最大值。5结语有效解决社区停车位共享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通过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经济和技术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共享停车位”市场活动。“共享停车”属于新兴事物,为了实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应制定更多制约和保护所属辖区内停车位各主体的基本权益,保障小区停车位共享的稳定发展。综合共享停车满意度评价模型和具体实际情况,一是要加强共享停车平台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定时升级平台系统,保障共享停车用户的隐私安全,如在小区共享停车位App中设置信息核实系统,保持用户与登录信息的一致性,才可通过系统核验。二是对于共享停车服务可能会出现超时停车的情况,应制定相应政策来予以处罚。如:将每个超时停车的车主记入黑名单,三次及三次以上被记入黑名单的车主将不再享有共享停车的权益;惩罚超时停车的车主交两倍停车费来作为对小区业主无法停车的补偿。三是应定期对共享停车参与者进行民意调查,适时调整共享停车项目,包括停车收费标准、利益分配、共享停车时长等。四是利用互联网有针对性地开展“共享停车”宣传活动,提升居民对共享经济理念的认同感,宣传和普及共享停车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共享停车活动。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