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看海”现象背后的现实困境城市内涝是许多城市在构建和谐、宜居城市过程中的公共治理顽疾,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通病,动辄汪洋一片的景况被居民戏称为“城市看海”,城市建设中“城市内涝”现象频繁出现,不仅有极端天气的影响,也有城市规划建设不完善的问题[1]。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采用的都是管道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到附近的江河湖泊中,强降雨来临时,雨水管道系统负担过重排水不畅,导致了“城市看海”现象的产生。海绵城市是城市低碳建设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3]。2项目背景张家湖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中部,靠近湘江西岸,场地距长沙主城区的直线距离约20 km,距黄花国际机场的直线距离约40 km,属于长沙都市区近郊地区,具备承担长沙都市功能外溢的潜力与条件。项目总规划用地为101.38 hm2。多年来张家湖周边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侵占水域,造成水域面积减少,蓄调能力降低。同时湖泊淤塞,水体流速降低,生态空间相对萎缩,湿地破碎化严重,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能力明显下降。本文以此项目为例,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策略。3规划亮点3.1“洲岛连湖”的总体布局方式——形成圈层式缓冲区张家湖湿地公园的定位为以水系连通、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为核心功能,以自然式文化休闲、亲子活动为特色的生态湿地。张家湖是黄金河水系最大的水面,基于现状城市对湿地的不断侵蚀,运用自然保护区学中的圈层式保护模式,在现状场地核心区与陆地之间建立缓冲区(生态岛),达到场地内部原生湿地的保护和过渡,同时也对进入区域内部的雨水进行缓冲过滤。规划围绕生态、活力、乡愁、慢行四大主要功能,形成生态净化湖、滨水自然湖、夹堤漫步湖、健身康体湖,将张家湖打造成为“洲岛连湖”的多彩生态湿地。张家湖生态湿地公园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14.F001图1张家湖生态湿地公园总平面图3.2“拟自然”的水系规划——营造多种类型生境张家湖生态湿地水系规划平面图如图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14.F002图2张家湖生态湿地水系规划平面图水系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张家湖湿地公园区域内水系统由浅水域、深水域、湿地、生态湿塘、生物滞留区等五部分组成。深水域和浅水域是规划区内景观水系主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形成贯通的水系。深水域分布在张家湖的中心区域,浅水域位于深水域与陆地之间;湿地位于浅水域靠近陆地的区域,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再进入张家湖;生态湿塘位于张家湖南段,集蓄周围绿地、道路、场地的雨水。同时项目规划对张家湖原生态部分水域流速缓慢的区域进行基底清淤,去除过剩营养物质;对新增水域生境适度开挖湿地池底,补水增湿,在较大的水面附近规划生态岛、人工招鸟巢箱,吸引鸟类、昆虫,从而构建初级食物链,逐渐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5]。3.3以低影响开发为原则的植被规划——缓冲雨水径流通过乔、灌、草多层搭配,设计雨水花园、水下森林、生态岛等不同形式的缓冲区,充分利用空间达到充分缓冲雨水径流、消化雨水缓慢下渗、净化水质的目的。遵循自然水岸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张家湖湿地公园运用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的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布置蜜源植物,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湿地动物,构建初级食物链,完善生态系统,增加湿地景观的生动性和可参与性。(1)雨水花园区域植物配置。通过植物、动物、土壤的综合作用来净化、吸收雨水。雨水花园以雨水作为水源,因此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交替变化,植物以既耐涝又耐旱的观赏性湿生草本为主。雨水花园植物品种选择如表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14.T001表1张家湖生态湿地雨水花园植物品种选择名称拉丁名观赏特性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ress 'Zebrinus'四季淡黄色夹绿色条纹东方狼尾草Pennisetum orientale夏秋季穗状圆锥花序,粉白色粉黛乱子草Muhlenbergia capillaris秋季顶生云雾状粉色花絮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 'Rubrum'夏季开花,全株紫红色红花酢浆草Carthamus tinctorious creeping oxalis春夏季叶片青翠,花多叶繁黄花美人蕉Cannaceae indica var. flava夏秋季开花,花色艳丽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夏季开花,花感强烈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夏季开花,复穗状花序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花朵紫白相间,花感强烈红廖Polygonum orientale Linn.生长迅速,花密红艳(2)水下森林区域植物配置。在水深0.5~1.5 m的区域种植沉水植物,打造水下森林,以沉水植物为主,水边以挺水植物点缀,构建水下森林植物区。沉水植物能吸收水里和泥里的污染物,稳定底泥,净化的效果更彻底,有效促生物系统的形成,促进张家湖湖水的自净和循环。水下森林植物品种选择如表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14.T002表2张家湖生态湿地水下森林植物品种选择名称拉丁名种植范围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种植于水深0.5 m范围内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种植于水深0.5~1 m范围内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种植于水深1~1.5 m范围内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种植于水深1~1.5 m范围内沮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种植于水深1~1.5 m范围内(3)生态岛及其驳岸区域植物配置。生态岛植物种类选择均选用既耐水湿、又耐干旱的植物种类,根据雨水净化要求及景观观赏要求,合理配置植物种类。生态岛边缘水位变化较大,以挺水植物为主要类型,结合观赏性较强的浮叶植物,打造兼具净化、观赏功能的水生植物区域。生态岛植物品种选择如表3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14.T003表3张家湖生态湿地生态岛植物品种选择名称拉丁名种植范围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生态岛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生态岛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生态岛菖蒲Acorus calamus L.水深0.5 m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水深0.5~1 m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水深0.5~1 m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水深0.5~1 m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深0.5~1 m水烛Typha angustifolia水深0.5~1 m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水深0.5~1 m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水深0.5~1 m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L.水深0.5~1 m花叶美人蕉Canna glauca L.水深0.5~1 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水深1~1.5 m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Cav.)水深1~1.5 m芦竹Arundo donax L.水深1~1.5 m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水深1~1.5 m菱角Trapa bispinosa Roxb.水深1~1.5 m荷花Nelumbo nucifera水深1~1.5 m植物类型丰富多样,水生植物种类多样。利用挺水植物打造圈层植物过滤带,利用沉水植物打造水下森林,起到净化水质、矿化底泥、清澈水体的功能,构建“挺水-沉水-浮水”结构的立体、生态、绿色植被景观,实现张家湖湿地公园低影响开发、生态治水、绿色美景的三重效果。3.4LID设施规划——对雨水净化、收集与回收张家湖片区的水生态修复方案以“控源、引水、水质修复”思路为指导,增设生态湿地处理设施。通过雨洪利用、中水回用,实现区域内的水体生态修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设计方案布置生态植草沟、过滤式溢流口、挡流堰、湿塘、下凹式绿地等对雨水进行净化,降雨通过地表径流、绿地下渗、园路雨水收集等方式汇集到中央湖体进行存蓄。连接给水管网系统对张家湖生态湿地公园绿化植物进行浇灌,实现雨水的利用。设计方案布置如图3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4.014.F003图3设计方案布置4结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区域水生态及水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引入海绵城市系统的规划理念,从总体布局、水系、植被以及LID设施(低影响开发)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海绵体系,建立一种最佳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使生态环境持续性达到最大。充分体现海绵设计理念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大要素,更加有效推动城市内涝问题的系统解决,实现区域的良性水循环。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