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功能,作为基础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作为不动产测量实践区划测绘的重要工具[1-4]。我国对于熵值法的应用范围并未作出明确的界定,文章将熵值法与不动产法有机融合,提出了基于不动产及工程技术的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划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对测绘工程技术做出补充。1测绘工程技术在不动产测量中的实践文章对测绘工作的技术环节进行设定,为保证技术环节的有序性,将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划测绘过程设定。研究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采集研究区域资料,获取该地区地质环境信息;(2)使用不动产系统获取该区域的数字图层,绘制研究区域地质图;(3)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分析,获取图层工程技术,确定,实践性等级,形成分区图;(4)对不动产测量,实践性分区图进行叠加,生成分区图,完成实践性区划测绘结果。按照工作内容完成测绘工程技术的设计过程,为了确定技术具有应用价值,在技术设计完成后,进行应用测试,对技术的应用性能进行测定。1.1不动产测量区域不动产信息采集及处理不动产测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区划测绘过程中需要使用工程技术对不动产测量实践程度进行度量[5-6]。需要对风险区点数量进行统计、分区面积统计。通过文献分析,影响不动产测量实践度的自然因素可分为6类[7]。为完成研究,对不动产测量实践成因进行计算与分析。S=A1B1+A2B2+A3B3+A4B4+A5B5+A6B6 (1)式中:S——不动产测量实践度系数;A1——研究区域不动产测量影响度;A2——研究区域降水影响度;A3——研究区域地形影响度;A4——研究区域岩层影响度;A5——研究区域地形分割密度;A6——研究区域植被量;B1,...,B6——各个成因的计算权重。研究中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完成信息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在不动产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主要对研究区域的不动产测量致灾因子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在空间地图中,确定研究区域的整体面积Qij。其与致灾因子面积内分布的历史面积设定为qij,历史不动产测量面积密度设定为cij,并将其进行规范化处理,以达到统一量纲的目的。则有:cij=qijQij (2)公式约束条件设定为i=1,2,...,n,j=1,2,...,m。n为致灾因子的整体数量;m为致灾因子中低维度因子的数量。研究中的某一致灾因子,对公式(2)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后因子Gij:Gij=cij∑i=1mcij (3)根据计算内容,对不动产系统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与计算。对不动产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对多个数据进行集合运算,产生新的数据集合[8-10]。将集合与图层进行叠加,获取研究区域的几何数据与属性信息,完成研究区域地理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将数据与分析结果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1.2实现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划测绘信息采集处理完成后,选用SVM算法[11-12]作为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划测绘过程中的核心算法,实现不动产测量区域的高精度识别。同时,将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度量模型计算结果作为主要参考条件,对不动产测量区域进行分层绘制。通过文献研究可知,线性核是SVM算法中较为简单的核函数,仅需要对两个向量进行相乘便可完成计算过程。在确定研究区域后,根据高维空间对研究区进行线性分类,并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入松弛变量,将不可划分的部分使用软间隔分类[13-15]。为了更好地完成测绘过程,在完成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度量后,计算实践区与安全区域之间的巴氏距离,保证测绘准确性。Z=(c1-c2)822∂12+∂22+ln∂12+∂222∂1∂22 (4)式中:c1、c2——实践区与安全区之间的度量特征均值;∂1、∂2——特征值标准差;Z——两区域的巴氏距离。根据此公式,得到安全区域与不动产测量实践区之间的分离度。T=2(1-ϖ-Z) (5)T=0时,表示两个区域容易受到特征影响,测绘时需要对两者进行更细致的分析;T=2时,两个区域基础区划结果可完整地分开;0.50≤T≤1.50时,表示两者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完成上述计算后,将计算结果应用到测绘过程中,完成不动产测量区域的测绘工作。对上文中设定内容进行整理,按照预设的顺序将计算环节与测绘环节有序连接,至此,基于不动产及工程技术的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划测绘工程技术设计完成。2应用测试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提出了基于不动产及工程技术的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划测绘工程技术,为证实此技术具有应用价值,在理论设定完成后,构建应用测试环节对此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此技术的科学性。2.1测试区域基础信息分析测试区域内河网密度相对较大。当此区域处于雨季时,测试区域内不动产测量诱因与影响因素较多。地表黄土一旦含水量较大时,容易出现山体边坡塌陷等病害,因此,此测试区域较为重视山体边坡防护加固以及完善排水系统。为对测试区域进行更加细致地分析,对测试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3.020.T001表1测试区域地理信息统计统计因素序号因素名称具体数值1岩性半坚硬岩石2高程/m1 500~2 0003坡度25~35°4坡向东南5年均降水量/mm2 000~3 0006到道路距离/km157到河流距离/km3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测试,在测试前首先对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域进行分析。根据以往的不动产测量数据,绘制测试区域的区划结果占比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3.020.F001图1多种区划类型占比由图1可知,在此测试区域内存在多种不动产测量实践度。严重实践地区较多,安全区域较少。将上述区域占比作为本次测试中的主要的数据参考条件,根据此数据完成测试过程。2.2测试方案(1)在测试中,使用MAP不动产软件作为测试载体,将采集到的测试区域不动产数据输入到此系统中,对可能造成不动产测量的因素图层进行编辑,为后续的测试区域空间地理信息分析提供基础。选择参数赋值功能,根据历史数据确定绘制参数,对不同区域赋予不同的属性。(2)将MAP不动产软件绘制完成的图层文件导入数据库中,并将其划分为坡度分布图层以及可能发生不动产测量区域图层。(3)将不动产信息分析结果、影响因子图像以及可能发生不动产测量区域图层进行融合分析。(4)将不动产测量实践性作为本次区域属性搜索条件,对上述信息进行检索。(5)根据检索结果对测试区域进行划分,输出最终的测试区域不动产测量实践度区划结果。2.3测试区域工程技术计算在测试区域地理信息采集结果的基础上,使用文章所提技术计算不同不动产测量区域的工程技术值,结果如表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3.020.T002表2测试区域工程技术计算结果实践度等级可能受灾面积/km2分区总面积/km2面积百分比归一化/%熵值无实践度13.5217 986.15.240.35极低实践度19.524 630.026.510.35低度实践区23.6537 825.531.520.35中度实践区25.6850 096.236.210.35重度实践区45.2191 652.634.210.35由表2可知,数据为技术与测试区域数据结合后所得结果,工程技术计结果符合规范要求。3结语研究通过分析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发育特征与分布特征。在分析不动产测量后,根据形成因素构建地质评价体系。根据不动产技术以及工程技术对不动产测量实践测度区进行测绘,确定研究区域的不动产测量风险性。为了充分发挥不动产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区划测绘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不动产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为工程技术的计算提供数据基础,完成实践度区划工作。文章提出的技术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区划测绘的精度,但还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对技术进行完善。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