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及目标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将各类治安管理相关的业务信息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系统整体,如重要区域地形地貌情况、交通状况、重要场所单位和公安机关警力分布、布控堵截卡点、视频监控布设等的直观展现,并集成视频监控、电话报警、有线无线调度、GPS定位等各种技术,实现接处警、指挥调度、警力部署等辅助决策支持,为交通管理、警卫安保、网安、技侦、治安等公安实战工作提供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各类业务应用支撑。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指导思想,构建治安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三维模型,将全域路网录入空间数据库,以多元化的信息展示手段为治安管理工作,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为治安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有效解决辖区基础信息重复采集、数据不全面、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操作繁杂等问题,降低治安人员的日常工作负担,切实提升治安人员专职化、基层治安精细化、基础工作信息化、治安防范社会化、基层工作便民化的建设成效[1-2]。2系统架构三维GIS综合治安管理系统以二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网络化等前沿技术为依托,以服务治安实战为目标,实现各类治安资源数据的智能汇聚、可视化展示、智能管理及空间研判分析。系统从“实战地图+可视化管理+智能分析”三个层面实现治安管理的具象化、信息化。系统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4.028.F001图1系统技术架构2.1支撑层支撑层包括基础网络环境、GIS引擎、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以保障平台顺利运行。严格遵循已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协调机制以及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结合现有的数据资源,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2.2数据层数据层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库、业务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实景三维模型。主要是为PC端及移动端提供二三维地图支撑以及为各类业务数据提供存储空间。2.3接口层接口层在整个框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数据交换、共享服务、接口服务等为上层综合应用获取所需的数据资源,提供统一的基础支撑服务。2.4应用层应用层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是平台核心功能的外在体现,实现具体的系统各业务功能及人机交互。2.5用户层用户层主要为治安管理的主体单位,包括:公安局、派出所及网格管理员等。3数据生产3.1实景三维模型建设由于三维模型生产投入大、周期长,因此选取重点区域制作实景三维模型。利用无人飞行器搭载具有多个镜头的数据获取设备,同步获取同一地物多种方向的影像以及详尽的侧面信息,将影像通过区域网联合平差、多视影像匹配、DSM生成、正射纠正、三维建模等流程,形成实景三维模型。3.2正射影像影像制作正射影像主要作为GIS数据展示的基础底图,通过自主航飞等手段获取覆盖辖区范围内的航拍影像。了解航拍目标区域的最低海拔、最高海拔、平均基准面等信息,根据飞行区域面积大小及地形地貌情况,初步确定无人机执飞机型、各架次起降地点、航飞高度、航向及旁向重叠度、获取航片分辨率等信息,制作无人机航飞方案,提交至相关部门审批,确保航飞任务顺利完成。利用无人机获取的高清晰度航拍影像,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制作地面分辨率为0.1 m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3.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制作充分利用现有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套合到最新制作的地面分辨率为0.1 m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上,确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制作范围剔除无关要素,通过参照高分辨率影像,室内解译、判读、转绘作业区域范围内的交通、水系、行政境界、公共设施、居民地、地貌等基础地理信息,形成初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依托初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确认需要外业补充采集的区域以及对象,制作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底图,并利用手持GPS、全站仪、皮尺等测量设备,通过外业核查、补充采集、更新交通、水系、行政境界、公共设施、居民地、地貌等6大类主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3.4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制作收集现有的各类公共专题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确认需要采集的专题信息类别和区域范围。参照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将已经收集到并整理分类的各类公共专题数据分层标定至对应的坐标上,形成初始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在初始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上,确认需要补充完善的专题信息类别和区域,利用手持GPS、全站仪、皮尺等测量设备,通过外业核查、补充采集、更新系统所需的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如各类企事业单位、治安卡口、楼门牌重要信息点的具体位置和相关属性。3.5网格信息建设(1)辖区网格化划分资料收集。收集辖区内所有治安辖区、小区的范围边界以及权责数据等相关文件,进一步确定各级网格的边界范围。(2)网格数据库设计。在遵循城市各规划部门制定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基于GIS数据获取、处理、建库和管理等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分类、整理与标准化的前期工作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存储与管理。(3)网格矢量化。网格边界绘制应严格依照道路中心线或边线进行绘制,应沿建筑物、道路、绿地或其他标志性物体的边线进行绘制,不能违背建筑物的基本现状,边界拐点应在地图上有明显的标志物,如道路拐点处、房屋屋角处等。通过创建面状要素图层,按照影像栅格图像上的多边形绘制成面域,首先导入范围矢量数据,并以此为网格辖区的整体边界面域,以此面域为基础,依照网格划分文件将整体面域分割成各个部分的局部面域,最终完成网格矢量化。3.6数据汇编根据国家和相关行业已公布的数据标准,将经外业补充采集更新后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分别划分若干图层,遵循的原则包括: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某类空间实体数据宜放在一个图层;一个图层只有一个空间拓扑特征;数据分层划分至GA/T 491-201X小类,在中类达到属性项一致时,不再细分;逻辑内容相同但地理实体丰富多样或应用需要多种地理实体表示,则采用多个空间拓扑层的方式分层;为显示绘图或控制地名标注位置的辅助点、线、面应放在辅助层;图层划分要兼顾现有通用GIS软件功能特点。3.7地图整饰地图各图层坐标系统一为CGCS 2000,配图参考天地图规定的符号、线型、色彩等要求,结合警用地理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对地图数据进行符号化,并按照各要素关系处理和图形概括的规定进行图形编辑。考虑图面信息的承载量,为平衡图面丰富性与美观性,通过要素显示级别控制、权重、网格化相结合,控制图面表达。在完成地图的基本配置后,对电子地图进行注记动态标注、注记避让等图面整饰处理。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字体、字号、文字排列和色彩选择,都需要具备体现地图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4系统设计4.1技术架构(1)开发环境。本系统采用Asp.net三层架构进行开发,地图显示采用ArcGIS API for Java script、HTML等技术,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12。(2)系统结构。系统采用B/S结构,运用Web 2.0技术,采用MVC架构,实现视图、控制器、数据模型分开解耦合。为了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开放了WebApi供其他程序(或者系统)调用。整体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4.028.F002图2整体技术架构4.2主要功能(1)时空数据底板。充分利用已建设完成的辖区二维影像地图、倾斜实景三维模型数据以及基础地理要素数据,构建域社会治理“一张图”数据库。时空数据底板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4.028.F003图3时空数据底板(2)治安资源要素“一张图”。以综合治安管理平台为基础,整合汇聚辖区内各类型治安资源数据,如视频监控数据、警员、警情,形成专题要素,实现基于地图可视化的查询、展示、汇总及数据统计分析。(3)网格管理。以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治安+社区多级网格图为基础,依托区、社区、防疫网格、小区等网格图层搭建治安资源数据信息网,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明确三级网格责任主体,建立精细、准确的业务治理机制。实现辖区内人、物、组织机构、事件等要素的网格精准化管理与维护;以最新的治安+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实现辖区内各类型业务数据的进格落图,实现各类社会治理要素基于各层级网格的动态汇总统计、展示及分析。网格专题业务图层如图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4.028.F004图4网格专题业务图层(4)一标三实治理。以综合治安三维管理系统为基础,对接辖区范围内的一标三实数据,基于辖区二三维地图进行可视化展示[3-4],利用一标三实数据的地理空间关系进行空间关联,实现“人、房、企”的互联互查,为社会基层事件治理提供标准地址、重点人员、重点单位等重要的业务数据支撑。实有人口管理方面,通过多种查询方式,定位到实有人口位置,并可以查看人员详细信息、人员居住房屋的详细信息、人员所处的楼层位置、房屋内居住的其他人员信息以及人员所在的单位信息,实现“以图管人”“以人查房”“以人查企”。实有房屋管理方面,通过多种查询方式,定位到实有房屋位置,并可以查看房屋及建筑物信息、房屋内部构造以及房屋内的居住人员和单位,实现“以图管房”“以房查人”“以房查企”。实有单位管理方面,通过多种查询方式,定位到实有单位位置,并可以查看单位详细信息、单位的从业人员以及单位所在的楼层信息,实现“以图管房”“以房查人”“以房查企”。(5)移动治安App建设。通过无纸化的作业方式,实现一标三实数据采集、访查信息登记、基层事件上报及接收PC端下发任务等功能,便于基层警务人员开展基层工作,减轻基层警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基层警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一标三实模块,基层警务人员通过该功能可以对房屋基本情况、人口信息情况以及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支持上传相关图文资料,简化采集流程,实现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访查登记模块,基层警务人员在对重点单位、重点关注的房屋及重点特殊人群和重点人员进行访查时,可以通过该功能进行访查记录登记,支持上传相关图文资料,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基层访察工作,减轻基层警务人员的访查工作负担。基层治理模块,基层警务人员在基层执勤过程中,通过该功能可以上报群众所反映的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矛盾纠纷、社情民意、信访问题等五大类基层事件的基本情况,并可以填写处理结果,对于未能处理的事件及时上报,并支持上传相关图文资料,不仅可以对各位基层警务人员的基层工作进行监督,还确保群众问题得到解决,提高公安机关的基层服务能力。我的任务模块,基层警务人员通过该模块接收PC端下发的一标三实数据采集、访查工作、基层事件处理等任务信息,包括任务的空间位置,使得任务准确传达。基层警务人员也可以将数据采集、访查工作、基层事件处理等任务的处理结果反馈到PC端,形成新的警务工作机制。5结语基于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治安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持续的使用、维护和更新以确保数据的现势性,保证数据活跃度以稳定系统的使用效果。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治安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也将引领治安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相关研究工作者在此领域内的研究空间较大,还需不断探索完善。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