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无论是在社会的经济发展还是国防建设等方面,测绘管理工作均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测绘成果管理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如在存储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安全监督把控等方面逐渐向数字化、简约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为统计工作提供了便利,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在信息技术加持下如何强化测绘成果管理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主要针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测绘成果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1测绘成果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1.1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近年,我国在经济以及信息科技方面均得到飞速的发展,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数据,利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需求。测绘成果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这也使得测绘成果档案在管理决策、智能化管理在实际管理事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不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需要相关人员提高重视。1.2符合测绘成果管理持续改进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测绘成果管理体系也已经逐渐应用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并朝着模拟化与数字化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测绘方式也开始由传统方法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而随之产生的测绘成果档案也越来越丰富,利用传统方式进行的档案管理不仅内容多、整理速度慢,而且不容易查找。而对于测绘成果管理而言,其要求相对更加严格,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手工化逐渐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转变,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测绘成果管理体系,提升测绘成果管理效果。1.3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在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双重需求下,测绘的方式不单单是在内容上,同时外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测绘模式从纸质的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土地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就需要先进的测绘技术和准确的测绘成果为依托,如在运用GPS进行土地测绘时,面对的不管是平坦还是崎岖的土地,都需要高水平测绘技术,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化测绘成果管理的进程和推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有效促进测绘成果管理工作质量。2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2.1纸质的测绘成果对于保管的要求极高早期的测绘成果档案和纸质地图等信息在管理时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在查找文件或者是资料时需要消耗较多精力与时间,容易出现资料闲置而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对于纸质资料而言,需要时刻注意防火防盗防潮等问题,这在无形中增加成本投入。2.2传统的管理介质在储存方面存在诸多隐患以往的测绘成果管理主要采用光盘、硬盘等方式。随着测量结果的不断增加,对于成果的利用和交流愈发频繁,导致硬盘共享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节奏的发展需求。(1)硬件容易损耗。硬盘属于非热拔插性设备,对计算机的电压、主机和人员的操作等方面有一定要求。若出现断电或者在使用中操作失误等问题容易对硬件造成损害,进而影响数据存储。(2)查询操作困难。传统的测绘成果储存模式主要采用在储存介质中注明标签,便于区别数据种类,标签罗列复杂,人工成本较大,分类重复率较高,不易查询[1]。(3)成果保密性差。利用介质对测绘成果进行储存的方式,一旦介质出现遗失等情况就极易造成测绘成果泄密的情况出现,会给相关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4)不利于对外服务。传统测绘成果管理中对外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是拷贝电子版或者是打印等方式,这种方式对人员管理等客观因素控制较难,易造成信息泄露、流失,且不便于数据周转。3测绘成果面临的隐患3.1网络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将测绘成果全部存储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安保、网络安防等技术手段要求较高,若网络安保出现漏洞、木马入侵等情况,易造成文件损坏或丢失[2]。3.2硬件设备不齐全在落实测绘成果保密工作时,各种相关硬件设备均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若相关单位未设置保密部门或数据加密等管理方式,容易导致测绘成果信息丢失和泄漏[3]。4测绘成果的管理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对测绘成果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在信息化时代,对测绘成果管理正在向高密度、高防护方向转变,电子数据存管流程也更加严谨,同时依靠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数据存取方式也更加智能、方便、快捷、准确。4.1信息时代测绘成果管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测绘成果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电子数据和纸质数据两种存储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可以将测绘成果信息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将数据矢量化,同时建立统一格式以及编码的信息文件,组成新的数据库并将数据成果存放在相应的数据管控中心中,形成测绘成果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还需要建立测绘成果相关的虚拟档案馆。虚拟档案馆如图1所示。构建虚拟的测绘成果档案柜,能够模拟现实情况,通过管理系统对测绘成果进行实时更新和浏览,能够对矢量地图数据进行统计和分发等工作,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投入,提高了综合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10.19301/j.cnki.zncs.2023.04.027.F001图1虚拟档案馆4.2信息时代提高测绘管理质量的措施(1)加强对测绘成果信息内部使用的管理。在单位内部使用测绘成果信息时,需要严格遵守测绘成果信息的相关管理制度,依照管控流程完成数据提取和存储操作,配置专营、专管人员确保使用过程能够完全符合相应规程,在内部人员使用涉密信息前,需要进行使用申请登记,填写详细的信息,并将成果的使用日期、所用项目的名称和申请人等全部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将填报信息移交至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审核,经确认后再进行数据发放。而在使用局域网络传输涉密信息时,需要借助物理隔离等方法将使用同一互联网的其他人员进行隔离,确保涉密信息能够更加安全。(2)加强对外界人员使用测绘成果的管理。在测绘成果对外界人员开放使用时也伴随一定的风险,所以管理规范应要求,在对外开放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申领单位要按要求填写申请表、提交相应的资质、获得上级相关部门的有关审批文件等,测绘成果管理相关人员需要依据备案登记材料开具相应的受理书,依据相应的规定将测绘成果交给申领单位以便其使用。(3)提高对测绘成果纸质数据信息的管理。尽管数据管理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但在实际的成果管理过程中依然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纸质成果,对于具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纸质测绘成果在进行保密管理时,需要进行系统编号,加盖保密印章后进行保存。而在复制保密的测绘成果时,必须有严格的审批和登记流程,同时对复制量进行严格的把控[4]。(4)对测绘成果信息的数字化进行保密管理。在管理数字化测绘成果时,需要对所有储存测绘成果的计算机设置密码,同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储存有测绘成果的计算机安装防火墙和强有力的杀毒软件,对涉密计算机的USB接口以及光驱等的接口全部关闭,同时对网络采取物理隔离,严禁无线网卡、移动硬盘等个人信息设备的介入,确保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的安全性。(5)开展安保检查管理工作。作为测绘的主管单位,需要对测绘单位按时进行安保检查,其中包括测绘单位的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对于各项规定在执行期间的应用、备案以及登记情况,检查测绘单位在安防方面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否存在相关工作人员未按规程进行培训的情况,检查存储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是否已进行了加密设置,针对此类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存在,则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追责整改,并严格监督相关单位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减少测绘成果泄露事件的发生情况,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性[5]。5结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测绘成果管理信息化模式也随之推广起来,使得测绘成果在各领域中的价值也逐渐提高。在数字信息应用情境下,各领域均应强化测绘管理方面的投入,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挥测绘成果管理功能,从对内、对外、数据管理以及安保检查等方面提高对测绘成果管理的效率,打破传统的服务和管理模式,提高测绘成果的利用率,进而实现促进经济建设的目的。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