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作为我国培育的一个优良绵羊品种,具有产羔率高、泌乳充足、繁殖成活率高且饲料要求相对较低等优点。梁新亮等[1]对天祝高寒地区的湖羊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观测,发现湖羊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良好。天祝高寒地区藏羊主要为放牧饲养,但其生长周期长、繁殖率低等特点会影响养殖收益。目前,藏羊的选育及研究方向主要为提升繁殖性能,旨在培育既能够放牧又能够舍饲的藏羊新品种[2]。将引进的湖羊种公羊作为父本与天祝藏羊进行杂交,提高母羊繁殖群生产能力,是一种可行的肉羊生产方式。母羊的泌乳性能会直接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状况[3],掌握湖藏杂交母羊泌乳规律可更好地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使羔羊达到较优的生长和发育状态。国内研究藏羊羊杂交改良提升生长性能的报道较多,湖藏杂交后代日增重等指标显著高于藏羊[4],但关于湖藏杂交母羊泌乳规律尚无针对性研究。本试验探讨了湖藏杂交母羊哺乳期(产后61 d)的泌乳规律、乳房体尺与泌乳量相关性分析、乳成分含量变化,分析哺乳期羔羊的生长发育规律,旨为选择湖藏杂交后代母羊优势种群、制定科学合理的羔羊早期断奶方案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选择同胎次、膘情中等、无繁殖疾病、处于发情期的15只健康湖藏杂交母羊作为试验备选羊,以同一只健康的优质湖羊种公羊进行本交,选取2022年1~2月顺产的12只湖藏母羊及其所产12只1日龄羔羊为试验羊。1.2饲养管理试验在武威市天祝县松山镇羊场进行。试验用羔羊生后第1 d与母羊隔离,2~15日龄分别于每日6:00、10:00、14:00、18:00、22:00各哺乳一次,每次哺乳约15 min;16~61日龄分别于每日6:00、11:00、16:00、21:00各哺乳一次,每次哺乳约15 min。1~10日龄实行纯母乳饲喂;11~60日龄母乳饲喂同时自由采食补饲日粮,自由饮水[5]。1.3测定指标及方法1.3.1每日泌乳量及泌乳曲线模型的建立采用羔羊哺乳前后的体重差间接测定母羊泌乳量[6],每日各次哺乳量之和即为母羊每日泌乳量[7]。羔羊吃奶期间,记录羔羊排出的粪尿量,计算泌乳量。母羊泌乳曲线选用Wood模型拟合。Y=Atbe-ct (1)预测峰值泌乳量(Ymax)=A(b/c)be-b (2)泌乳高峰出现日期(Dmax)=b/c (3)泌乳持续力=-(b+1)lnc (4)式中:Y为母羊产后第t天的泌乳量;t为泌乳天数;A为母羊的起始泌乳量,接近母羊产后第1 d的泌乳量;b为泌乳曲线上升的速度;c为泌乳曲线下降的速度。总泌乳量(Ytotal)=Y1×t1+∑[(Yi+Yi+12)×(ti+1-ti)](5)式中:Y1和Yi分别为试验开始后第1 d和第i d泌乳量[7-8]。1.3.2乳房体尺测量及乳成分测量分娩第1 d母羊的乳房体尺指标,包括乳房宽、乳房长、乳房深、乳头直径、乳头间距、乳头长,精确到0.01 cm。在母羊分娩后第1、7、14、28、56 d晨间,通过人工挤乳方式采集乳样,装入50 mL乳样瓶,置于-20 ℃冰箱中[9]。采用乳品成分分析仪(南京铭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测定乳常规成分。1.3.3羔羊出生重、空腹重羔羊出生后擦干身上黏液,用电子秤准确称量羔羊体重(即初生重)。在羔羊每天第1次哺乳前称量羔羊空腹体重,计算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率。绝对生长量(G)=(W2-W1)/(t2-t1)(5)相对生长率(R)=2(W2-W1)/(W2+W1)×100%(6)式中:W1为初重(kg),W2为末重(kg);t1和t2分别为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7]。1.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采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非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湖藏杂交母羊产后1~61 d泌乳曲线和曲线方程(见图1、表1、表2)由图1可知,湖藏杂交母羊泌乳曲线总体呈1~22 d泌乳量快速上升,22 d到达泌乳高峰,25 d后泌乳量缓慢波动下降的趋势。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F001图1湖藏杂交母羊产后1~61 d的泌乳曲线按照图1泌乳曲线和Wood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合后可获得描述泌乳曲线形状的3个特征参数。由表1可知,湖藏杂交母羊产后的泌乳曲线模型可用方程Y=0.463t0.505e-0.028t(R2=0.900)进行描述。湖藏杂交母羊产后第1泌乳日的泌乳量应十分接近于A值(0.463 kg),但该值小于实测值(0.573±0.065)kg。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T001表1湖藏杂交母羊泌乳曲线方程的3个特征参数项目A/kgbc特征值0.4630.5050.028由表2可知,泌乳高峰出现日期早于实测值,相差4 d;预测的峰值泌乳量稍低于实际观测值,相当于实际观测值的90.66%;预测的总泌乳量与实际观测值差异很小。结果表明,湖藏杂交母羊的泌乳曲线完全符合Wood模型,可在实际生产中预测产后泌乳量。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T002表2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比较项目泌乳高峰期/d峰值泌乳量/kg总泌乳量/kg预测值181.20359.681实际值221.32760.0452.2湖藏杂交母羊产后不同泌乳阶段泌乳量与乳房体尺的相关分析(见表3~表5)由表4可知,乳房宽会对产后第1 d、第7 d、第28 d泌乳量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关系(P0.05或P0.01);乳房长、乳房深、乳头长、乳头直径、乳头间距与不同泌乳阶段的泌乳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T003表3湖藏杂交母羊产后第1 d乳房体尺指标统计项目结果项目结果乳房长14.85±0.95乳头长2.26±0.38乳房宽14.20±1.05乳头直径1.64±0.65乳房深12.74±1.11乳头间距12.61±0.98cm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T004表4湖藏杂交母羊泌乳量与乳房体尺指标相关性项目Y1 dY7 dY14 dY28 dY56 d乳房长乳房宽乳房深乳头长乳头直径乳头间距Y1 d1.000Y7 d0.5531.000Y14 d0.3640.853**1.000Y28 d0.605*0.797**0.653*1.000Y56 d0.4040.826**0.823**0.644*1.000乳房长0.2870.091-0.2520.1630.1521.000乳房宽0.661*0.611*0.5480.721**0.5080.0971.000乳房深0.3340.3100.1080.3590.266-0.0780.0561.000乳头长0.135-0.138-0.2470.112-0.432-0.2370.249-0.0801.000乳头直径0.1100.2190.2630.5340.0910.2490.426-0.2630.0781.000乳头间距0.4820.070-0.2510.1900.0240.853**0.335-0.2390.1520.2221.000注:Y为产后不同阶段泌乳量;“*”表示相关性显著(P0.05);“**”表示相关性极显著(P0.01)。将乳房长、乳房宽、乳房深、乳头长、乳头直径、乳头间距作为自变量,不同泌乳阶段的泌乳量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见表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T005表5产后不同泌乳阶段泌乳量与乳房体尺指标的回归方程项目回归方程P值R2F值Y1 dY=-0.010+0.041X0.0190.4377.756Y7 dY=0.331+0.043X0.0350.3735.957Y28 dY=0.437+0.055X0.0080.52010.841注:X为乳房宽。由表5可知,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乳房宽一共1项在模型中,模型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有效。2.3湖藏杂交母羊乳成分含量变化(见表6)由表6可知,不同泌乳阶段乳中乳脂、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乳脂率、乳蛋白、非脂固形物含量均在第1 d时最高,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与产后第1 d相比,产后第56 d羊乳中的乳脂、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下降了52.9%、37.7%、11.89%(P0.01)。整个泌乳期内羊乳中乳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T006表6产后不同泌乳阶段乳成分含量变化泌乳阶段/d乳脂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110.85±1.32A7.61±0.57Aa4.20±0.3710.68±0.58Aa78.02±0.97B5.53±0.55Bb4.34±0.3210.16±0.27ABab147.08±0.77B5.12±0.40Bbc4.33±0.389.47±0.81Bc285.51±0.79C4.96±0.38Bbc4.25±0.359.85±0.46ABbc565.11±0.70C4.74±0.58Bbc4.18±0.569.41±0.49Bc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2.4哺乳期羔羊体重累积生长量(见图2)由图2可知,试验羔羊的平均初生重为(3.811±0.530)kg,羔羊61日龄体重为(16.966±1.645)kg,羔羊1~61日龄增重(10.273±3.802)kg,平均日增重为(0.219±0.028)kg/(头·d)。哺乳期羔羊体重累积生长量近似直线变化,可通过回归公式Y=0.216X+3.580(R2=1.000)进行估计,式中Y为羔羊体重,X为羔羊日龄。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F002图2羔羊1~61日龄的累积生长曲线2.5哺乳期羔羊体重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率(见图3)以哺乳期羔羊每7 d的平均日增重绘制羔羊1~61日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率。由图3可知,羔羊哺乳期的平均日增重维持在0.21~0.24 kg,绝对生长量呈1~21日龄的迅速上升、22~35日龄快速下降,36~42日龄保持不变、43~61日龄缓慢增加的趋势;哺乳羔羊相对生长率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对生长速度7日龄左右达到最大,表明羔羊出生后早期的生长强度大。随着羔羊日龄增加,14~35日龄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36~56日龄相对生长速度波动不大,57日龄又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19.F003图3哺乳期羔羊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率3讨论3.1湖藏杂交母羊产后1~61 d泌乳变化分析母羊的泌乳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周期性变化[5]。本试验中湖藏杂交母羊产后61 d的泌乳规律可以分为泌乳初期的快速上升、达到泌乳峰值后缓慢下降等两个阶段。产后1~4 d,湖藏杂交母羊的泌乳量从0.573 kg快速上升至0.806 kg,与何宗龙等[10]研究中田多胎红羊、马友记等[6]研究中湖羊的泌乳规律基本相似。湖藏杂交母羊产后61 d泌乳曲线可采用Wood模型拟合,湖藏杂交母羊的泌乳峰值出现比较早,在产后第18 d左右。有研究发现,湖羊、小尾寒羊(单羔)泌乳峰值分别在产后第22、25 d[11],和田多胎红羊在产后第21 d[10],多浪羊在产后第25 d[9],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峰值在产后39 d[8]。泌乳峰值出现时间是衡量母羊泌乳性能的重要依据[12],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为品种差异,且胎次及饲养条件也有所不同。泌乳峰值的变化与羔羊的生长发育相关联,前期羔羊对母乳的需求量较高,20 d左右羔羊可采食消化羔羊补饲料,对母乳的需求逐渐降低[13]。湖藏杂交母羊泌乳高峰过后日泌乳量下降的速度慢(c值小),表明湖藏杂交母羊泌乳持续力较强。3.2湖藏杂交母羊泌乳量与乳房体尺的相关性母羊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受乳腺发育程度的直接调控,对乳房性状进行选择可达到提高家畜产奶量的育种目的[14-15]。李义海等[16]研究发现,羊的乳房外形尺寸和形状对泌乳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可极显著提高母羊的泌乳量。本研究对湖藏杂交母羊产后不同阶段泌乳量及乳房体尺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乳房宽会对产后第1 d、第7 d、第28 d泌乳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与何宗龙等[10]研究的乳房宽对母羊泌乳前期的泌乳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结果基本相似。3.3湖藏杂交母羊产后乳成分变化分析羊乳中各种成分变化是配制羔羊补饲料或代乳料的必要依据[17]。湖藏杂交母羊产后1 d的各项乳成分均高于其他阶段,表明初乳和常乳的成分含量差异很大,这一结论在陈浩林[18]和梁水源等[12]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因此保证羔羊及时吃到初乳直接影响羔羊的成活率。本试验测得母羊乳中乳脂、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各成分含量随着泌乳天数增加均显著降低,与古力米热•穆萨等[9]研究结果一致。李义海等[19]发现,不同品种绵羊的乳脂率在5.0%~8.5%范围内波动。有研究指出,日粮组成对羊乳中的脂肪和乳糖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20],乳成分含量也会受到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21]。本研究测定的湖藏杂交母羊产后28 d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分别为4.96%、5.51%,低于李讨讨等[22]在湖寒杂交母羊测得的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5.25%、7.11%),而乳糖含量与湖寒杂交母羊相差不大,说明乳成分含量受遗传、环境、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3.4湖藏杂交F1代羔羊的生长规律分析研究羔羊生长发育规律主要方法是分析羔羊生长曲线。本试验通过对湖藏杂交F1代羔羊累积生长量、绝对生长量、相对生长率的曲线分析,初步揭示湖藏杂交F1代羔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呈近似于直线,与高康等[23]研究结果一致。由绝对生长曲线可知,1~61日龄湖藏杂交F1代羔羊日增重呈“S”形变化,可能与羔羊瘤胃发育、羔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母羊泌乳规律有关;其中羔羊日增重达到高峰后持续7 d才缓慢下降,这可能与羔羊诱饲时间提前至10日龄有关;羔羊诱饲时间提前可进一步缩短羔羊日增重快速下降的时间周期。由相对生长率曲线可知,湖藏杂交F1代羔羊早期生长强度大,21日龄后羔羊生长强度逐渐降低。母羊泌乳量显著影响羔羊的哺乳期生长速度和发育,同时决定羔羊的成活率[24]。母羊产羔后14~28 d达到泌乳高峰,21 d内泌乳量相当于全期泌乳量的75%;随着羔羊生长,母乳的营养成分逐渐不能满足羔羊生长的需要[14]。21~35日龄羔羊日增重、相对生长率的快速降低,表明这段时期的羔羊生长强度小,与羔羊“营养缺口”的不断加大有关;此后泌乳量明显下降,49日龄后日增重逐渐回升,与羔羊瘤胃发育、采食消化补饲料的能力增强有关。4结论湖藏杂交肉羊产后1~61 d泌乳高峰出现时间早、泌乳高峰后泌乳曲线下降缓慢,符合Wood模型,可用方程Y=0.463t0.505e-0.028t(R2=0.900)进行描述。母羊乳中乳脂、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各成分含量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均显著降低,乳糖变化不显著。湖藏杂交F1代羔羊体重的增加随着日龄的增加呈近似于直线。1~61日龄生长规律总体表现出早期生长强度大,21日龄后羔羊生长强度逐渐降低的趋势。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