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越发迅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占据着重要位置。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作为地铁新建线路建设投入运营的最后一道关卡,部分地铁公司由于缺少经验,加之新标准的施行,在初期运营前的安全评估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文章将对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内容进行整理,为相关单位的组织工作提供参考[1-2]。1评估流程地铁新建线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的整体流程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分为专项培训及进度检查、预检查、正式评估、问题复核等4个阶段。在专项培训及进度检查阶段会对工程现场进行简单踏勘,根据工程进度,制定后续评估工作计划;预检查阶段需要按照正式评估流程,结合专家意见,选择性开展资料审查与现场系统测试;正式评估阶段一般包含专家预备会、首次会议、资料审查、现场踏勘、现场系统测试、专家意见讨论、末次会议;问题复核阶段需要按照专家要求提供整改材料,完成现场复核。2现场踏勘组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的4个阶段,均涉及现场踏勘活动。文章以正式评估为例,对现场踏勘的前期准备以及现场组织进行分析。2.1前期准备工作(1)前期对接。评估单位确定后,表示评估工作全面启动。由于评估单位的现场踏勘组织习惯不同,评估单位确定后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行程安排、踏勘路线、区间踏勘等具体事宜。前期对现场踏勘组织细节的沟通越清晰,使得现场踏勘的准备和组织越充分,而现场踏勘流程组织情况也将影响评估效果。建议在预检查前的专项培训及进度检查阶段,召开小范围评估对接会议,详细沟通后续评估工作的整体安排及细节要求。重点沟通的内容包括:整体工作安排,如评估时间、组织流程等内容,重点沟通是否需要进行区间踏勘与现场测试;现场踏勘专家分组以及各专业组需要检查站点数量、类型;是否存在必看站点等特殊点位的要求。(2)踏勘分组。按照评估单位的不同习惯,可以将参与评估的专家依据专业方向进行分组,各组专家根据专业知识与个人经验对线路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评估专家常见分组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5.017.T001表1评估专家常见分组序号专业组审查内容常见分组1总体组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及批复、总体、轨道、线路、限界、车辆基地。土建组土建、结构、建筑、标志标识等。设备一组供电、车站设备、环控、消防给排水等设备。设备二组车辆、通信、信号等设备。初期运营准备组组织架构、人员、运营管理、应急管理等。常见分组2土建组轨道、线路、土建、结构、建筑等。供电组供电机电组AFC、环控、消防给排水等设备。通信信号组通信、信号等设备。车辆组车辆、车辆基地。初期运营准备组前置条件、组织架构、人员、运营管理、应急管理等。(3)踏勘站点选择与路线制定。在与评估单位确定现场踏勘的流程及站点要求后,需要选定各组踏勘站点并编制现场踏勘路线。踏勘路线制定时应根据需求合理控制踏勘范围。大范围踏勘可以使专家组更为全面地了解线路情况,但将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消耗,组织工作也更为复杂;小范围踏勘有利于专家进行细致检查,但是检查样本过少可能无法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对于站点较少的线路,踏勘路线宜包含全部站点;站点较多的线路,建议预检查时对部分站点进行现场踏勘,正式评估阶段对剩余站点以及部分重要站点进行现场踏勘。通常住所、OCC、车辆段/停车场、换乘站、折返站属于必看站点;客流较大车站、设备集中站属于优先踏勘的站点。了解各专业组现场踏勘的倾向性,根据各专业组的踏勘意愿编制踏勘路线,如土建专业通常重点踏勘车辆段、联络通道、区间、进度较慢车站;机电专业通常重点踏勘机电设备较多、消防重点车站;供电专业通常重点踏勘OCC、主所、牵引混合变电所;通信信号专业通常重点踏勘OCC、设备集中站、换乘站;车辆专业通常重点踏勘车辆段、停车场;初期运营专业通常重点踏勘OCC、换乘站、客流较大车站。各专业组的探勘路线需要错时交叉安排行程,尽量避免出现多个专业组同时探勘相同站点的情况。针对部分专家年龄偏大的情况,建议选择出入口土建以及站外道路接驳进度较快的车站作为进出车站。踏勘路线尽量连贯,且应尽量避免出现折返情况出现。踏勘路线的制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现场系统测试要求,可以在现场踏勘过程中安排部分不影响行车的简单测试项目。(4)踏勘交通工具准备。由于地铁不会受地面交通情况影响,踏勘期间尽量选择乘坐电客车,部分无法乘坐电客车到达的站点,如控制中心、变电所、车辆基地等位置,或电客车停运后的区间踏勘,系统测试时可选择汽车进行各站点间的接驳。在通勤交通工具方面,重点考虑的内容包括现场踏勘期间的行车间隔,若行车间隔较长且踏勘专家分组较少时,可安排少量专用电客车作为踏勘用车。为保证行车安全,踏勘期间的行车组织统一由行车调度负责,现场由电客车司机向行车调度转达踏勘需求,其余人员一律不得参与行车组织;如现场踏勘正处于连续20日跑图期间,现场踏勘人员严禁影响行车,避免由于现场踏勘导致列车晚点的情况发生。踏勘期间若评估专家需要登乘司机室,应严格按照规章要求尽快登乘,避免出现司机室超员等情况出现。无法进入司机室登乘的陪同人员统一在客室跟车。上车前需要提前与登乘人员确认下车地点。到达下车站点后,由司机通过车内广播通知人员下车,避免错过下车站点。根据各组专家及陪同人员数量安排汽车。乘车人员需要包括评估专家、重点陪同人员、联络员、礼仪引导人员以及参加首次会议后需要前往踏勘现场的人员。机电与通信信号组涉及专业较多,现场分组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重点安排备用车。前期做好汽车状态检查,避免出现故障车参与评估的情况。所有参与现场踏勘的司机(包括备用司机),均需要熟悉现场情况及路线。(5)踏勘参与人员安排。评估现场踏勘工作较为复杂,覆盖范围大,为保证踏勘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准确策划人员分工以及交接安排。(6)踏勘物资准备。现场踏勘期间情况多变,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物资,以备不时之需。(7)踏勘期间通信。踏勘期间应保持信息通畅,以便完成重要信息传递。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踏勘前确认各站点是否有信号覆盖,若踏勘站点内完全没有手机信号,建议每组携带对讲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保持800 m间距,确保通信稳定;提前建立联络员群,各组联络员将信息发至群内,安排专人统一查看群内信息,掌握各组动态;各专业组建立各组联络群,在群内发布踏勘安排及当期进度,方便后续站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8)文本准备。踏勘路线制定后,应提前考虑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现场踏勘所需信息进行整合,编制踏勘说明文件。现场踏勘期间确保每位联络员携带踏勘说明,方便现场踏勘计划调整后能够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获取解决方案。现场踏勘说明应包含踏勘路线图,保证踏勘路线清晰明了。踏勘路线图应包括各组现场踏勘的时间、本组专车、站点及各站点的通勤时间,现场踏勘路线如图1所示;现场踏勘人员名单,包括评估专家、陪同人员、司机、礼仪、联络员的名单及联系方式;踏勘站点信息表,包含各站点的常用出入口及联系方式,并附有紧急联络人电话;重点环节负责人通讯录,包含现场踏勘各重点环节联系人名单及电话;踏勘注意事项,对现场踏勘的要求及重点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包括集合要求、收车要求、用餐安排、会议室安排等内容。10.19301/j.cnki.zncs.2023.05.017.F001图1现场踏勘路线2.2踏勘现场组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的现场踏勘通常规模较大,各联络员在对负责的现场踏勘工作进行整体把控时,需要做好细节处理。现场踏勘随机性强,虽然在踏勘前制定了计划路线,但多数情况下专家组会根据实际需求对踏勘站点进行变更。现场踏勘期间,联络员应及时了解现场变更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对路线、车辆、人员进行及时调整。3结语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现场踏勘规模庞大,随机性强,是整个评估流程中最核心的环节。踏勘路线的初期制定上应考虑多方因素,现场踏勘的变化需及时准确。文章结合多条线路的评估踏勘组织经验,对评估的组织流程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梳理,并给出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线路现场踏勘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