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由狼尾草和南美洲象草杂交育成,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抗旱、耐贫瘠和抗倒伏等特性[1-2]。皇竹草鲜嫩、叶茎多、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可刈割鲜喂、青贮或干制加工草粉等[3-4]。目前,有关皇竹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贮及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添加木聚糖酶能够有效提高皇竹草青贮营养品质、养分消化率和饲用价值[5]。将乳酸菌纤维素酶或酒糟添加在皇竹草中能够提高皇竹草青贮品质[6-7]。李玉萍等[8]研究发现,饲料中加入适量皇竹草粉能够有效降低草鱼腹内脂肪含量。皇竹草为无性繁殖,主要靠老蔸繁殖或茎芽分蘖繁殖[9]。植物的生长受基因调控,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如施肥、播种环境、播种时间、播种密度等因素[10-14]。基肥是在播种或移植前施用肥料,供给植物在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作用。追肥是在作物生长中施加肥料,供给植物某个时期对养分的需要。本研究探究不同施肥方法、不同栽培方式对皇竹草株高、地径、分蘖、生物量的影响,旨为提高皇竹草产量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位于贵州省印江县峨岭街道青杠林村小槽组,海拔885 m。试验地面积1 533 m2,地面平整。试验地为砂壤土,各区域土壤类型、采光一致。1.2试验设计基肥法、追肥法对比:两种施肥方法均针对茎芽分蘖繁殖的皇竹草。种植时间为2022年3月上旬。基肥为堆制发酵牛粪,施肥时间在种植皇竹草之前。追肥时间为6月中旬。追肥为湖北澳特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氮型复合肥料,每株用量20 g。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对比:2021年入冬前,将试验地皇竹草刈割,留下老篼,用塑料薄膜覆盖。老篼安全越冬,次年老篼发芽生长。采用茎芽分蘖繁殖种植皇竹草,种植时间在2022年3月上旬。老篼繁殖与茎芽分蘖繁殖均在2022年6月中旬追肥。追肥为湖北澳特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氮型复合肥料,每株用量20 g。试验在同一地块进行,按窝距45 cm,行距55 cm种植。生长期间,统一松土1次、除杂草3次,其他田间管理相同。分别在2022年8月下旬、9月下旬,测量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皇竹草株高采用钢卷尺测量,分蘖数通过肉眼观察记录,地径采用IP54电子数显卡尺测量。测定点距离土壤表面5 cm处,同一株取最大值为统计数据。单株生物量采用电子秤称测量(根部除外)。1.3试验仪器UDK126D蛋白测定仪、SZF-06A脂肪测定仪、CXC-06型粗纤维测定仪、SX2-4-10高温炉、HWR-15B自动测热仪。1.4测定指标及方法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分别按照GB/T 6435—1986、GB 6432—1986、GB 6433—1986、GB 6434—1986、GB 6438—1986测定,总能量按照氧弹燃烧测热法测定[15]。无氮浸出物含量=总能量-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1)1.5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Excel 2016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基肥法、追肥法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见表1、表2)由表1可知,8月下旬,追肥法皇竹草株高、分蘖数均极显著低于基肥法(P0.01)。追肥法皇竹草单株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基肥法(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23.T001表18月下旬基肥法、追肥法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组别地径/mm株高/cm分蘖数/棵单株生物量/g基肥法26.04±0.21204.50±13.13B13.05±2.84B3 599.65±57.13A追肥法27.35±3.22157.08±14.90A8.28±1.52A3 725.43±98.71B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表同。由表2可知,9月下旬,追肥法皇竹草株高、单株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基肥法(P0.01)。追肥法皇竹草分蘖数极显著低于基肥法(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23.T002表29月下旬基肥法、追肥法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组别地径/mm株高/cm分蘖数/棵单株生物量/g基肥法27.28±0.34296.77±12.26A12.74±3.73B4 502.97±42.25A追肥法29.23±4.12314.45±12.60B7.92±2.41A5 401.33±37.62B2.2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见表3、表4)由表3可知,8月下旬,老篼繁殖皇竹草地径极显著低于茎芽分蘖繁殖(P0.01)。老篼繁殖皇竹草株高、分蘖数、单株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茎芽分蘖繁殖(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23.T003表38月下旬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组别地径/mm株高/cm分蘖数/棵单株生物量/g老篼繁殖16.15±2.38A196.85±15.29B16.53±3.27B3 933.43±107.65B茎芽分蘖繁殖27.35±3.22B157.08±14.90A8.28±1.52A3 725.43±98.71A由表4可知,9月下旬,老篼繁殖皇竹草地径、株高、单株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茎芽分蘖繁殖(P0.01)。老篼繁殖皇竹草分蘖数极显著高于茎芽分蘖繁殖(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23.T004表49月下旬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组别地径/mm株高/cm分蘖数/棵单株生物量/g老篼繁殖17.16±3.29A261.29±14.16A15.66±2.19B5 251.52±66.58A茎芽分蘖繁殖29.23±4.12B314.45±12.60B7.92±2.41A5 401.33±37.62B3讨论3.1基肥法、追肥法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氮能够促进水稻分蘖芽的萌发和生长,提高水稻细胞分裂素(CTK)在分蘖节中的含量[16-17]。因此,本试验选择高氮型复合肥。基肥能够提供植物养分,改善土壤特性。本试验中,8月下旬,基肥法皇竹草株高和分蘖数均极显著高于追肥法。原因可能与基肥施加量和追肥时间有关。施加基肥量多可以满足皇竹草早期的生长需求。本试验中,3~6月份,基肥法皇竹草拥有可吸收的养分,追肥法皇竹草缺少养分;6~8月份,基肥法皇竹草可吸收养分减少,追肥法使皇竹草获得养分。本研究表明,单纯追求皇竹草产量,追肥法优于基肥法。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基肥的种类、发酵程度不同,导致皇竹草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二是追肥时间为6月中旬,无追肥时间梯度对比。未来,应该针对这两处不足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3.2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的影响老篼为上一年皇竹草刈割后留下,具有腋芽数量多、单株分蘖数多的特点。茎芽分蘖繁殖类似扦插,用于繁殖的茎秆腋芽数量少,没有发达的根系,单株分蘖数少。分蘖数影响植物株型,进而影响植物产量。不同植物品种具有不同的分蘖特性。适宜的播期使植物分蘖强度加大,从而增加植物产量[18]。本试验中,8月下旬,老篼繁殖皇竹草地径极显著低于茎芽分蘖繁殖,单株生物量极显著高于茎芽分蘖繁殖。原因可能与老篼繁殖分蘖数多于茎芽分蘖繁殖有关。9月下旬,茎芽分蘖繁殖皇竹草地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老篼繁殖。原因可能与老篼繁殖分蘖数大有关,从而使皇竹草密度增大,单株生物量下降。茎芽分蘖繁殖分蘖数少,密度增大趋势相对较慢,地径和株高优势得以体现,单株生物量反而上升。本研究结果与陈彩锦等[18]研究结果一致。即高播量条件下,随着播量减少,分蘖及分蘖成穗率随之递增,但当播量低于一定值时,分蘖及分蘖成穗率尽管增量更大,产量却随之下降。4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皇竹草的种植中,追肥法优于基肥法,茎芽分蘖繁殖优于老篼繁殖。未来,为了提高皇竹草产量,应综合运用追肥法及基肥法,再结合不同地块特点,对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分蘖数及种植密度等进行合理运用,达到皇竹草单株生物量最大化。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