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作为我国最传统的产业,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2]。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不断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形成产出高效、调控有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以更好满足民众多元化畜禽产品消费需求。2022年,第三十七次修订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提出“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转变,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3],高度契合民众对畜禽产品多元需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需凝聚力量,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畜牧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转型升级,体现了国家对畜牧强国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关注[4]。深入推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必须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农牧民增收致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相联系,统筹解决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困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1筑牢中国式现代畜牧强国根基的做法与成效畜牧业发展对保障国内食物供应链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中国式畜牧强国的重要一环[5]。我国就推进畜牧强国建设采取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旨在全面达成乡村振兴目标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这不仅有力支撑我国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转变,也为筑牢中国式现代畜牧强国根基注入持续动能。整体上看,我国畜禽产品供需渐趋平衡、畜牧科研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促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畜牧强国奠定坚实基础[6-7]。1.1推进中国式现代畜牧强国建设的主要做法第一,明晰底线任务,力促畜牧业稳产保供。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畜牧法,指出应不断强化畜禽疫病防控监测、培育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等内容。此背景下,保障畜禽产品有效稳产与供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畜牧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8]。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畜牧业生产较为平稳,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达6 711万t,同比增加283万t[9]。同年8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其他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持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因此,坚持畜牧业发展底线任务,强化稳产保供长效政策机制,可为畜禽产品高效高质供应提供有效指引,鼓励涉农企业带领养殖户参与中国畜牧强国建设[10]。第二,聚焦重要环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伴随财政支农资金逐渐向畜牧业发展倾斜,我国畜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为畜牧强国建设注入动能[11]。2022年,中央下达2 115亿元支持粮食生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其中关于动物补助经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达105亿元[12],旨在不断提高畜牧业、渔业发展质量与竞争力。同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重点阐述了中央财政就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环节出台的经费补助方案,主要集中于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强制扑杀和销毁三个方面。其中,强制免疫补助方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办公厅要求持续加强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实施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方案,以提高动物免疫质量。强制扑杀与销毁补助方面,中央财政主要针对动物疫病预防、消灭、控制过程中强制扑杀与销毁动物的所有者给予一定补偿。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方面,围绕“谁处理补给谁”原则,财政部门专门对承担养殖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养殖户提供补助。1.2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取得的成效第一,畜禽产品生产能力增强,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畜牧业迎来快速增长阶段,产值快速增加,极大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新引擎[13]。受到旺盛消费需求影响,我国肉禽蛋奶产量表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畜牧业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满足消费者多元消费需求[14]。由于畜牧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猪肉产值占比出现下降态势,牛羊等禽肉类产量占比提高。2016—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蛋产量见图1。2022年我国猪肉产量占总产量比重为58.9%,牛羊等占比为13.47%。2022年禽蛋产量高达3 456万t,较2016年增加596万t,年均增长率约为1.9%。2022年奶类产量持续增加趋势,达4 060万t,较2012年增加286万t,年均增长率为1.5%。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为69 995万头。2016—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数量见图2。总体看,中国式现代化下,我国畜禽产品生产能力逐年提高,有力满足人们对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注入持续动能。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40.F001图12016—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蛋产量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40.F002图22016—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数量第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自“十三五”以来,我国印发一系列关于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并通过不断研发与应用先进技术、工艺与装备,强化我国畜牧业技术支撑,推动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升,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注入动能[15]。一方面,立足优势政策指引,我国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支持畜牧龙头企业带领中小规模养殖场提高标准化养殖与生产水平[16]。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名单”,累计认定207家畜禽养殖场为2022年农业农村部所确定的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且有102家养殖场复检合格。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快构建现代化畜牧养殖体系,促使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助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另一方面,在现代化科研技术支撑下,我国畜牧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显著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17]。自2013年起,我国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与畜禽污染展开积极防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农业农村部累计安排中央资金296亿元用于支持273个项目县推进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共计覆盖畜禽规模养殖场约10万家[18]。因此,畜牧产业通过强化资源利用,不断支持我国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效率提升,为建设中国式畜牧强国提供有力支撑。2建设中国式现代畜牧强国的宏观战略谋划党的二十大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宏观战略性安排,并针对各领域展开未来五年重大发展部署[19]。建设中国式畜牧强国,需要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并通过激活扩大内需战略潜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绿色发展氛围等宏观战略谋划,实现畜牧业大国向畜牧业强国迈进。2.1激活扩大内需战略潜力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并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决策[20]。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要不断加强消费、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建设中国式畜牧强国,应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通过增强居民消费与扩大投融资方式,建立健全畜牧业市场体系,推动畜牧业消费结构升级。第一,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既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也是畅通市场与产业循环的重要基础,更是建设中国式畜牧强国的目标体现[21]。伴随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优化与消费模式转变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畜牧业发展[22]。从消费结构上看,由于居民消费日益从温饱型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畜牧业多种功能将得到不断拓展,促使畜禽产品种类与价值被挖掘,助力畜牧强国建设。从消费模式看,居民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并逐渐关注畜禽产品质量情况,促进畜禽行业研发新型产品,实现畜禽产品从重视产量向质量的演变,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支持。第二,扩大投资渠道。不断扩大投资渠道可为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一方面,扩大投资有利于将有限资本集中分配至一定地区或项目上,可促使畜牧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扩大社会资本投资,畜牧行业不断优化生产结构与方向,从而提高畜禽产品率与劳动生产率,加速畜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助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23]。2.2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4]。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能够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而且能够催生特色畜牧养殖模式,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重要保障[25]。第一,以新型城镇化为指引,推进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地区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畜禽产品,进而助推生态畜牧业发展,形成完善生态畜牧链,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支撑。第二,以新型城镇化为指引,助推特色畜牧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村消费模式转变,促使农村居民增加对畜牧产品的多元个性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区形成特色畜牧业发展模式。2.3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6]。营造绿色发展氛围能够有效转变我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及促使绿色技术推广普及,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一方面,转变为绿色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氛围下,我国畜牧业发展将摆脱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发展理念,转向在产品上保障绿色健康与引领绿色消费,促使畜牧业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中轴产业,赋能中国式强国建设。以日照市为例,该地区中华联合财险通过升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既有效避免高污染、高消耗问题发生,也解决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难题。另一方面,普及绿色发展技术。我国畜牧业将着力数智化养殖,重视环境控制、自动喂料等现代化设备研发,以提高畜牧业绿色发展质量与效率,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支撑。3中国式现代畜牧强国建设的推进策略畜牧业承担着为大众提供优质禽肉蛋奶产品的重任,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国需通过整体谋划、时序安排与突出建设等方式,着力推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向农牧民增收、经济发展、环境友好、技术进步目标迈进,以促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与其他领域强国建设步伐相协调,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达成。3.1加快助力稳产保供体系建设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畜牧业发展需立足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需求,不断关注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侧变化,加快稳产保供体系建设。第一,提高畜禽产品综合保障能力。畜禽行业应加强畜禽养殖源头高效管理,严格执行兽药经营告知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兽药产品流入与使用。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不断优化监管服务,完善畜禽产地与畜禽产品检疫电子出证,全面落实产品自检、抽检等管理制度,以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切实维护民众舌尖安全。第二,提高畜禽业抗风险能力。一方面,增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各地方政府部门应联合建立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疾病监测与防控,并就疫情发生情况及时上报监测信息,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加强动物防疫技术宣传。相关部门应组织院士、专家成立动物防疫宣传工作组,指导畜禽养殖场户与基层防疫人员提高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能力。3.2深入推进畜牧优势产业体系建设优势畜牧产业体系既可有效促进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也是我国畜牧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推进畜牧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第一,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相关部门应给予当地畜牧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深入实施新型畜牧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畜牧业农民合作社、畜牧业农场等新型主体引领作用,全方位打造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主力军。第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各地区畜牧业产业主体应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建立健全肉、蛋、奶三大产业体系以及持续推广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改善畜牧产品质量。第三,打造畜牧产业精品品牌。有关部门应围绕我国畜牧业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打造一批畜牧业精品生产企业,并以此建立特色畜牧业品牌优势,助推畜牧强国建设。3.3增强基于技术的支撑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度及建设中国式畜牧强国,应不断深化数字技术对畜牧业现代化赋能作用,激活畜牧业内生增长动力,促使畜牧业发展“加速度”。第一,健全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畜牧业产业应围绕国家科技强国政策,开展多元化自主研发道路,提高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畜牧业创新示范标准,以推动各地区、各行业联合构建畜牧业科技创新生态。第二,推进畜牧业科技强市、强村试点示范。各地区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实际与比较优势,提出建设畜牧业强市、强县、强村试点示范,以深化畜牧业数字化改革与探索。进一步地,发挥畜牧业强市、强县、强村的引领作用,破除地区间存在的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成果公平交换的制度壁垒,促使地区畜牧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助力智慧畜牧强国建设。第三,强化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应联合畜牧业企业成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积极总结与推广各类技术模式,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提高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同时,探索多种类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与生产方式,构建绿色畜牧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4结论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打造中国式畜牧强国不仅涉及多方因素,还需考虑多方力量,追求多元形式。为此,我国需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多举措助推现代化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