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1]。其中,产业兴旺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点环节[2]。畜牧业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引领、农民富裕富足的支柱产业、乡村宜居宜业的强力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3-4]。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赋能[5-6]。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部署,有力提高了畜牧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形成畜牧产业产出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7]。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承农启工”能够显著扭转畜禽产品供给不足局面,有效助推生产方式转变[8-9]。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正确认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与作用,统筹谋划发展路径,利于支持乡村振兴目标达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1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新时代定位中国式现代化下,全面认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及新时代定位,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存在显著促进作用[10-11]。1.1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畜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12-13]。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满足民众对多元化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4]。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质的跨越,并围绕市场需求、消费从质量方面解决畜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15-16]。关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质”的理解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维度:第一,畜牧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特征[17]。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技术渐趋成熟,促使畜牧产品逐渐呈现出高技术含量特征;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下,畜禽品种培育技术体系愈加成熟,促使畜牧养殖、管理水平上逐渐提升,助推畜牧业实现运行与管理“质”的提升。第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高,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保障[15]。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深层次营养、健康的畜牧产品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关注的重点内容。这类产品不仅含有诸多微量元素及特殊功能,而且可有效提升畜牧产品质量。第三,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特征[18]。在此背景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既需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要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因此,依托《意见》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是指畜牧业未来要朝生态、高质、安全等方面发展。1.2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定位我国畜牧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发展速度迅速[19]。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新的时代定位。首先,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供给水平不断提高[20]。据中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高达9 227万t,较2021年提升3.8%[21]。中国畜牧业科技含量逐渐提升,显著提高了畜牧产品加工水平,有效扩大了畜牧产品市场规模[8]。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达3.99万亿元,2016—2021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见图1。预计在2023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将高达10.8万亿元,较2019年涨幅约24.5%[22]。整体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社会经济稳定,不同阶段发展模式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密切相关[23-24]。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41.F001图12016—2021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其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农业农村部连续颁布《关于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旨在明确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路径。因此,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畜牧业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为居民健康、膳食结构优化提供支撑。最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旨在要求农村产业实现兴旺发达。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可促进诸多新业态的发展,助力农村产业兴旺[25];另一方面,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发展矛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的重要主题,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民众对安全、优质畜禽产品需求这一根本目标,逐渐在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禽蛋产量为3 456万t,较上年增加1.4%;牛奶产量3 952万t,较上年增长6.8%;生猪出栏69 995万头,较上年增长4.3%[26]。因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全面提升畜产品供给质量与数量,进而消除各类畜禽产品供应问题。2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探究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有助于形成“中国模式”的现代化畜牧业,能够为乡村振兴目标提供支撑。早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中强调“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将于2025年取得显著成效,且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实现现代化”。因此,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既符合新时代目标导向,也遵循中国式规律。2.1符合目标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27]。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此背景下,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应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遵循,主要集中于食品、生态化与开放合作导向3个层面。第一,食品导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业逐渐向食物安全认知概念转型,并通过转变思想理念形成大食物体系安全观,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发展模式可追踪民众膳食结构变化,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畜种结构,形成符合中国国情与食品观的畜牧养殖模式与标准。第二,生态化导向。一方面,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新时代主旋律,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遵循。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业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通过建设完整生态系统提升环境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健康生态环境有利于为畜牧业提供环境福利,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开放合作导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业在保证自给自足前提下,逐渐通过统筹国内外市场资源,积极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配,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2.2遵循中国式规律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布局规律。中央联合地方通过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布局层面。畜牧业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反映畜牧业生产活动情况的最终成果,是观察畜牧业布局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畜牧业产值前10位的省份分别为四川、河南、山东、湖南、河北、云南、湖北、黑龙江、安徽、内蒙古。2021年31个省份畜牧业产值排名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1.041.T001表12021年31个省份畜牧业产值排名排名省份产值/亿元排名省份产值/亿元1四川3 305.2817福建1 059.912河南2 942.0618江西1 051.363山东2 904.2419贵州958.964湖南2 542.5120陕西917.765河北2 239.521重庆804.156云南2 113.3122山西624.397湖北1 990.1623甘肃619.858黑龙江1 833.0724浙江402.749安徽1 810.8625海南327.6510内蒙古1 755.2726青海298.5711广东1 707.8227宁夏280.6612辽宁1 683.9428天津142.4813吉林1 454.2529西藏129.3214广西1 437.5830北京46.2715新疆1 265.6931上海45.3416江苏1 215.87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具体看,我国畜牧业发展表现出北方“冀鲁豫集聚区”与南方“川湘集聚带”的两重心生产格局。我国畜牧业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仍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尤其倾向耕地资源与粮食产量丰富的农业大省。产量布局层面。畜牧业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多个畜禽种类组合的产业协同发力。在市场资源禀赋予消费特征指引下,畜牧业应遵循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规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食粮型产品布局为例,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猪肉、禽肉、禽蛋多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其中四川、湖南、河南猪肉产量位居前3位。禽肉、禽蛋最高产量均为山东。可以发现,食粮型动物产品峰值省区有河北、四川、辽宁、云南等,均属于我国产粮大省。因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粮食生产布局存在高度空间关联关系。3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站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进一步强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赋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需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生产能力,并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引领,逐渐形成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给出畜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3.1夯实基础,加快现代化畜禽种养业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支柱产业,畜禽种养业在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及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此,政府部门应联合畜牧业参与主体采取针对性措施,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中央政府应继续实施良种与科学养殖补贴项目,激发养殖户改良品种与种养对接的积极性,提高畜牧业产业生产效率。第二,畜牧种养龙头企业应主动将先进发展理念向全行业推进,延伸畜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健全利益链,带动畜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转型。第三,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畜禽产业应围绕民众消费方式、地域消费特征,促使畜禽产品从需求多元向产品口味、营养等方面转变。具体而言,畜禽产业应增加畜禽产品在健康与安全方面的重视,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持。第四,加快技术攻关与集成。种养产业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多元生物饲料,并依托农副产品与部分工业废料开发代用饲料抑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微生物饲料,走绿色高质量畜牧发展之路。此外,地方政府应联合种养企业加强畜禽传统资源保护与创新,不断挖掘本土畜禽良种的优势性能,并以此建立财政专项、支持跨界合作与扩大产业服务,从而聚拢关键力量实现技术突破,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3.2提高保障,搭建动物防疫体系我国应进一步采取更严格、更有效防疫监管措施,提高畜禽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保障,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明晰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地方政府部门应依法落实畜禽业参与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不断改善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同时,持续完善畜禽运输、监管制度,对畜禽运输车辆实施备案管理,并督促相关主体按规定落实清洗消杀措施。养殖场中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应依法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的相关制度,制定并推广科学动物防疫防控模式。第二,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联合畜牧企业搭建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各环节动物疫病信息管理。尤其是针对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可设置场地入厂抽检制度,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围绕现存动物机构编制资源,相关政府部门可进一步完善动物卫生监督防控机构,强化疫病防控实验室建设。在此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应建立一支高素质动物防疫监管服务队伍,为各类型畜牧企业提供“一站式”防疫服务,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3.3强化支持,优化畜牧行业政策扶持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需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一,加大畜牧相关政策制度支持力度。地方政府部门应制定并采取更精准、更稳定及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政策优先支持的主要领域。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出台并实施与畜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补贴政策,就重点领域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各环节财政补贴保费资金,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强化畜牧相关政策实施效果评估。通过评估畜牧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效果,地方政府部门可持续优化相关政策目标,为后续制定新政策提供决策依据。首先,实施前评估。地方政府部门应判断部分政策是否适应区域不同畜牧业发展情况,并对政策实施效果提前预判,以提高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准确程度。其次,实施中评估。围绕区域各类型畜牧业发展实际及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地方政府应及时针对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展开分析,把握相关政策是否与实际发展存在偏差,为后续调整纠偏提供依据。最后,实施后评价。相关部门应分析与评估各阶段政策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优化及出台新政策,提高畜牧业整体竞争实力,从而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4结论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探索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及新时代定位,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扎实推动畜牧业工作开展。通过借鉴经验与制定科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现代化畜禽种养业建设,搭建动物防疫体系,优化畜牧行业政策扶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