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要素流动奠定坚实基础[1]。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以强大的农业产业作支撑,“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顺利转型[2]。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给农业农村经济带来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生产发展理念,给饲料企业提供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给饲料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了挑战。饲料企业与农村畜牧养殖业密不可分,饲料生产加工给动物饲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农村畜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推动了饲料企业不断朝生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面对绿色环保的客观要求,饲料企业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走上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3]。从饲料安全角度分析,饲料企业的绿色转型,除了包含天然的饲料原料,无污染的生产加工技术,不添加对人畜有害的添加剂等,还包含饲料产品使用后,能够将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蓄积和转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4]。所以,饲料企业的绿色转型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1饲料企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倾斜,从而为饲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而以饲料企业为代表的产业振兴,又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助推作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饲料企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引进。人才是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人才强国、人才引领驱动战略的带动下,人才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振兴,要人才先行[5]。饲料企业的转型升级,改变了传统分散化布局和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逐渐建立起饲料生产加工基地和饲料高科技产业园。随着大量高薪岗位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饲料企业,特别是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为代表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缺口的问题,补齐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要求,即把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并借助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6]。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饲料企业立足于产业链的中游,上能承接第一产业的农作物种植,下能驱动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而打造综合产业服务园区,形成三产融合的良好局面。2020—2022年饲料全产业链发展情况见表1。为此,要以饲料企业为基本依托,使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链联动、信息共享等方式,跨界组合生产要素,从而将农作物种植、饲料企业、畜牧、水产养殖业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7]。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2.038.T001表12020—2022年饲料全产业链发展情况项目2020年2021年2022年饲料主要原料产量/万t玉米26 10027 30027 700大豆1 9601 6402 028饲料工业总产值/亿元9 46312 23413 169饲料工业总产量/万t25 27629 34430 223生猪出栏/万头52 70467 12869 995肉牛出栏/万头4 5654 7074 840水产品总产量/万t6 5496 6906 869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第三,乡村生态治理。想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除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外,还需要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8]。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生态振兴成为构建生态宜居环境的关键[9]。因此,在生态振兴的要求下,饲料企业纷纷开始绿色转型,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乡村的生态风貌,可以有效地保障农业资源生态平衡。2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2.1绿色转型是饲料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战略对饲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饲料企业必须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通过产品研发、生产优化、技术创新等方式延长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饲料企业要进行绿色转型。饲料企业的绿色转型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摆脱传统落后的原料收割和粗加工方式,不断扩大绿色饲料的生产规模,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10]。在这个过程中,饲料企业会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和质检体系,并建立配套的绿色饲料产品研发基地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相应的绿色饲料生态试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全域的绿色发展。因此,绿色转型是饲料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2低碳经济对饲料企业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低碳经济是一种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成为低碳经济的显著特征。面对国内饲料产能逐渐过剩的问题,低碳经济对饲料企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党的二十大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旨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实现能耗双控,达到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效果[11]。这一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饲料企业生产发展的不确定性,但是更多的饲料企业为了适应当前的政策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始将绿色转型升级提上日程,深入研究如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另外,从碳排放角度来看,整个产业链中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饲料作物、动物本身及其排泄物等方面。据数据统计,畜牧业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12]。因此对饲料企业而言,在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下,必须要通过绿色转型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模式,真正满足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要求。2.3环保饲料技术有利于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是肉、蛋、奶消费大国,肉、蛋、奶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关系国计民生。特别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的肉、蛋、奶消费呈明显上升趋势。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13],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但与饲料企业一样,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动物的排泄物、病死动物以及畜牧养殖造成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生猪每天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铜、锌、砷等元素,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排泄物,可能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14]。而要想达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这一目标[15],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需要通过准确预估动物营养需求,采取环保饲料技术的方式,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未经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随着粪污排出,从源头上解决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环保饲料技术有利于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3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绿色转型路径研究3.1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增强饲料企业的环保意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是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目标[16]。所以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17]。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加快饲料企业的绿色转型,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增强饲料企业的环保意识。特别是在饲料企业产能、规模逐渐提高的情况下,饲料企业对环境的破坏性、污染性问题已引起各方的关注。比如,氮、磷及其他元素超标、生产加工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18]。因此,饲料企业要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饲料生产加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增强饲料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切实推动饲料企业朝着环保、绿色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从政府角度来看,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比如出台与饲料企业相关的环保制度,严格控制饲料生产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大对饲料企业违规排放行为的惩处力度,督促饲料企业掌握污染规律,控制污染源,从而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护措施。从饲料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饲料企业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生态效益摆在更显著的位置。比如,饲料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产业特色和发展目标,制定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饲料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长期、持续和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在饲料企业内部形成人人讲环保、懂环保的良好氛围,确保将环保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加工环节,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和控制污染。3.2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提高饲料利用率科技创新对饲料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推动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引入和创新的应用为饲料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科技创新可以改变饲料生产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饲料的品质。饲料企业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饲料产品,满足不断提升的畜牧业需求。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饲料企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如农业、畜牧医药等,共同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因此,饲料企业应当将科技创新置于重要位置,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要实现绿色转型发展,还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立足于新型环保饲料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提高饲料利用率,真正实现节能降耗与降本增效。以饲料配比技术为例,为降低饲料配方成本,避免饲料配比中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减少碳氮排放量,需要采用新型的饲料配比技术,也就是生态营养饲料新技术。该技术在充分了解动物对饲料能量、蛋白质以及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适宜比例的基础上,按照理想的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成符合动物营养需要的平衡日粮。在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能减少氮排泄量,提高氮的利用水平,基于蛋白模式而合成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可将禽畜粪便氮排量减少40%[19]。另外,饲料企业还可以创新原料的预处理技术,比如对饲料原料先采用发酵、膨化、熟化、压胚、解酶等工序,破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最后,饲料企业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新型的环保制剂,比如用益生菌、寡聚糖、有机酸等抗菌促生长制剂,代替传统的抗生素,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避免了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病原、交叉感染、毒副作用等负面影响[20]。3.3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开发安全无污染的饲料产品“绿色、循环、低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21]。对饲料企业而言,绿色转型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在饲料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基础上,始终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为养殖户创造价值为根本,开发出更多安全无污染的饲料产品。以犊牛精料补充饲料产品为例,该产品就是针对犊牛生长发育及胃肠道生理健康进行精心设计,并选用优质、安全,且无污染的原料,使用特定的生产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犊牛精料补充饲料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适口性好、采食量大、消化率高、腹泻率低[22]。因此,饲料企业在深耕绿色转型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完善产品研发体系,以更好的产品来赢得市场。3.4以环保政策为准绳,完善绿色生产体系作为“新的增长引擎”,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23],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污染源头防控[24]。因此,饲料企业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以环保政策为准绳,不断完善绿色生产体系。饲料企业要结合国家的“粮改饲”政策,积极选择与优质的粮改饲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合作,确保采购高品质的饲料原材料,为研发环保、节约、安全的新型饲料产品奠定基础。特别是伴随粮食收储方式的市场化转变,饲料企业要以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为指导,建立相应的绿色经营体系,比如从青贮饲料的收购、储藏、运输,再到饲料产品绿色包装研发,确保饲料企业能够达到环保政策的要求,顺利实现绿色转型升级[25]。4结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就业和经济收入水平。面对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提出的新要求,饲料企业要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环保政策为准绳,坚持走绿色转型的发展路径,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