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数字化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改善燃气场站在工程建筑、设备、管道资产等方面的运维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数据系统化程度以及在管理方面的三维可视化水平,为各方市场主体提供资源共享与协作管理的良好平台。文章将重点对BIM技术进行阐述,同时探讨BIM技术在城市燃气输配场站运维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以促进运维业务管理合理安全化[1]。1BIM技术概述在工程运作的流程方面,BIM技术对于专案控制的优越性较为明显。利用BIM技术的资源整合系统能够有效完成信息的储存、处理与传输工作,使得运维工作过程更加简单、精确、全面,能够迅速掌握运维工程覆盖范围内的信息,进一步保障工程运维与控制工作的高效准确,提升运维工作的综合管理水平[2]。2BIM技术在燃气场站运维管理中的作用2.1能够使数据信息准确度得到提高在BIM工作模式建成后,可以将数据库系统安装在BIM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项目和业务特点,采集不同的数据内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现场工作的安全稳定开展。2.2能够使信息共享得到强化通过对BIM技术应用,能够建立三维可视数据共享平台,各部门通过该平台可以充分掌握项目进度、设备维修情况等内容,便于各部门协调沟通。BIM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建立全信息化工作模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作出警告,对各个部门和组织成员进行风险管理,以合作共享为基础,使运维工作的可行性、前瞻性得到有效的保障[3-4]。3天然气集输站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天然气集输站场信息化系统现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市输配站便对MIS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经过长期探索、开发和应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逐步提升了输配站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国际上的天然气公司大多使用基于SCADA的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开发,该软件可以有效实现对设备的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的支持;以ERP/EAM为中心,结合SCADA系统,实现设备运行和维护的全面、实时在线管理;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的数据管理平台,使城市燃气的信息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我国的城市燃气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对于各分类系统功能的发挥,还有待深入研究和系统强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企业配套的信息化制度建设以及人才体系搭建需要完善,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理念未能完全发挥;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对传统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缺少统一的天然气信息管理系统;各类型子系统建设较多,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3.2天然气集输站场存在较多的危险源天然气集输站场的危险源是指各种影响天然气正常生产的影响因素。在天然气集输场站区域内,各类设施、材料均设置独立的安全区,安全管理即是要确保此内容在安全区内进行,一旦超过安全区,容易导致危险事故发生。在天然气集输站场内,管理者要正确地识别各类危险源。一般情况下,集输站内的主要业务是仓储和运输,工作人员要保证各储罐之间的安全间距,同时也要避免储罐间距太大,导致燃气集输站的运行费用增加[5]。4天然气输配场站BIM运维模型的构建4.1BIM运维模型的构建BIM的建模和管理常用的配套软件包括Revit、Civil3D等。Revit能够对建筑、结构、场地、机电以及管线等不同领域的参数化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完成三维可视化建模,具有较强的建模功能,能够有效地将相关的属性信息进行整合。项目在综合适用性、便利性、经济等方面,以Revit系列软件为基础,建立和管理BIM系统。BIM模型的建立是基于项目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技术规范、施工资料以及现场复核记录等[6]。以BIM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结合配套子系统、物联网系统、大数据以及敏锐的交互功能构建“可视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从“全局视野”和“预测分析”角度管理场站空间,提升现场综合管理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4.2基于BIM的燃气输配场站运维管理(1)场站运维信息管理。完善的数据资料对于天然气输配场站进行有效的运营和管理十分重要。我国天然气输配电场站运营管理主要采用平面图、表格、表单等形式,资料保存较为困难,数据易丢失,而BIM技术可以将BIM模型数据与BIM模型组件进行集成和立体展示。在天然气输配站运营管理过程中,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此类方法,将各种运行数据信息不断地加入BIM模型中,形成综合的系统运行数据。BIM天然气输配场站模型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08.F001图1BIM天然气输配场站模型(2)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在天然气输配站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中,必须对各种设备的空间布局、运行状态以及维修记录等数据进行全面的了解。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各类操作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处理效果,有效改善现场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计划的制定,减少“过度维修”“维修不足”现象,有效提高生产和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在对故障诊断和维护的过程中,煤气输配站设施设备通过三维可视化功能,可以对各种设备的空间布局以及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观察,精准分析故障情况[7]。(3)管线综合管理。输气管道是天然气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天然气储运是其主要功能。由于线路均为高压线路,且线路较长,涉及地形条件复杂,线路站点众多,安全隐患较大,运维管理较为困难。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高压力工作等特点,如果出现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周边治安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强化对高压长输气管道的运营管理。天然气输配站通常包括多种专业的天然气管道和其他专业管道,且以地下铺设为主。输配调压站场区的主要管道包括高压进出站、中低压自用、排污、放散等专业技术管道以及现场的给排水、热力、电力等专业管道。加强对各专业管线的管理是天然气输配站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内容涉及管线信息管理、巡检、维护以及事故抢修等方面。工程采用BIM技术,对各专业管线、管件及相关设备进行了建模。在BIM运营模式中,对管线标注不同颜色,以增强对管道的识别性。如绿色管道为调压撬入站的高压管道,黄色为调压撬出站中压管线,红色管线为调压撬放散管线,蓝色管线为调压撬排污管线,橙色管线为场区排(污)水管线,紫色管线为场区供水管线,场区供电线路为灰色管道。与传统的二维平面管线管理模式相比,基于BIM技术的现场管网运营模式可以多角度、多种形式呈现地下管线的路径和空间分布,能够实现对燃气输配场站内各类地下管线材质、规格、功能参数以及埋深等信息的实时查询,为输配场站地下管线巡检、事故抢修等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4)天然气场站资产管理。在天然气输配站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属于主要内容,此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成本。由于BIM技术具有实时仿真和信息的完整性,在天然气输配站的资产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对BIM统计功能的使用,在年终资产盘点过程中,对各种设施和设备进行分类、统计,迅速建立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台账,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检查效率和准确性。BIM技术可以对准确的资产信息进行管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现场衍生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程度[8]。5结语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建立完整的BIM技术模型,并应用于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建模、仿真功能和数据信息存储控制,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天然气企业应重视BIM技术的应用,保障天然气输配场站的安全运行,推动天然气行业不断发展进步。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