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集点的空间分布极大地影响着垃圾处理的工作效率,城市生活垃圾的不妥善处理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甚至土地资源的浪费。文章结合鹿城镇垃圾处理现状,对鹿城镇建成区垃圾收集点空间分布进行特征分析,为未来楚雄市更加科学地规范垃圾集约化、环保化处理提供空间性参考,也为日后智能化城市建设提供数据、理论参考[1]。1研究区概况鹿城镇建成区位于楚雄市西北部,面积约为31 km2,该区域是楚雄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条件发达,四周环山,中部相对平坦,是典型的云南省山间小坝子地形。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1数据来源(1)图像数据。卫星图像数据与行政区划在图新地球与Bigemap软件中,选择行政区范围下载,根据研究区范围,经图像配准校正、裁剪等一系列预处理后可进行分析使用。(2)点数据。排除研究区域内军事区、学校等特殊区域后,进行实地点采样工作,利用手机定位功能,在垃圾收集点设施西北角处进行经纬度定位测量,研究共采集721个垃圾收集点数据,经过实际校正与筛选,共保留654个有效对象样点,经Excel单位统一换算处理后可直接导入ArcMap中展开进一步分析[2]。2.2研究方法利用手机经纬度采样,根据实地调查的654个有效垃圾收集样点进行坐标整理,利用ArcMap-Spatial Analyst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分别得出空间分布类型以及空间分布密度特征。将采集的样点以不同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位置上划分为整体、小区、道路、公园以及其他,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出垃圾收集站空间分布密度特征。(1)最邻近指数法。最近邻域法表示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指标。R=r1¯rE (1)实测值:r1¯=1n∑r (2)理论值:rE=12n/A (3)式中:A——研究对象面积;n——示范区数量。当R=1时,呈随机分布的特征;当R>1时,呈均匀分布的特征;当R<1时,呈聚集分布的特征。(2)核密度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用于分析点要素在区域中的密度及聚集状态。fhx  =1n×h∑i=1nk(x-XIh) (4)式中:f(hx)——核函数;x-XI——估值点x到样本XI的距离。3影响因素分析3.1不同类型垃圾收集点分析以楚雄市建成区为研究范围进行实地采样,样点对象为垃圾收集点处理设施;在道路两侧,垃圾收集点多以垃圾分类收集亭为主,外观整洁、分类清晰,环卫工人定时进行垃圾收集亭的清洁、维护工作;小区内、菜市场以及公园内等垃圾收集点的形式多为集中摆放垃圾桶,垃圾转运便捷,日常维护成本低,但垃圾收集点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3]。3.2影响因素分析关于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应该满足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要求,并与分类运输相关;垃圾收集点布局应根据垃圾产生分布、投放距离、收集模式、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影响垃圾收集点分布的因素包括:(1)人口因素。垃圾收集点主要服务于生活居民,人口就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通过了解,楚雄市建成区垃圾收集点分布楚雄市于建成区北侧、西北侧垃圾收集点分布较为集中;西侧沿峨碌公园一线分布最集中;东侧、南侧、东南侧分布较少。通过查阅楚雄市人口资料得知,东侧、东南侧人口密度较少,北侧、西侧人口多,可以推断人口是影响垃圾收集点的分布的一个因素。(2)交通因素。垃圾清理时需要保洁人员驾驶车辆进行载运,所以,垃圾收集点在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以及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分布较多[4]。4结果分析4.1空间可视化分析建成区西北部的垃圾收集点分布较为集中,多以生活小区、菜市场内集聚分布;西部沿峨碌公园一线、栗子园小区分布最为集中;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布较为稀疏,多依靠主道路和彝海公园周边分布。通过对垃圾收集点进行空间分析可知,垃圾收集点数量与城市居民人口数基本成正比;垃圾收集点大多聚集在城市小区、菜市场、公园等地,在空间上表现出大离散、小聚集的分布特征;西北部老建成区的垃圾收集设施多且密集,相较于新城开发区,设施水平较差,多以小垃圾桶、手扶垃圾箱聚集点为主;东南部的垃圾收集点多为车载垃圾箱,垃圾转运工作较为便捷[5]。4.2分布特征(1)分布集中程度。文章利用ArcMap空间分析工具,对整体垃圾收集点进行空间邻域指数分析,计算得出垃圾收集点的最近邻域指数R=0.591,即垃圾收集点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分布。(2)空间分布密度。应用ArcMap工具,结合实际对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采用自然间断分类将核密度分为9个等级;分析得出,垃圾收集点在楚雄市建成区中部偏北较为聚集,此处为楚雄市主要建成区,密度最大的区域分别为西南侧栗子园小区、中部汇东胜景、丹麓小镇小区以及西山村、下黄泥坝社区等地,分布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四周郊区递减[6]。4.3数据分类分析小区内核密度分析图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9.F001图1小区内核密度分析图对654个垃圾收集点根据服务对象位置进行分类,分别为小区内、公园内、道路两侧与其他,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空间近邻指数测算与核密度分析。分析小区内垃圾收集点分布情况,共345个垃圾收集点,空间近邻指数R=0.491,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小区内垃圾收集点密度最高处位于建成区西南侧栗子园、中部丹麓小镇、汇东胜景、灵秀小区等地,在建成区东北侧以楚风苑密度较高[7]。道路两侧核密度分析图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9.F002图2道路两侧核密度分析图分析道路两侧垃圾收集点分布情况,共189个垃圾收集点,空间近邻指数R=1.221,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分布;在添加路网数据后,道路两侧的垃圾收集点虽整体上呈均匀分布,在建成区中部偏北,鹿城东路、北浦路、团结路交叉处分布密度最高;在建成区南部,茶花大道与雄宝路交汇处道路两侧的垃圾收集点分布密度较高。公园内核密度分析图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9.F003图3公园内核密度分析图分析公园周边垃圾收集点的分布情况,共26个垃圾收集点,空间近邻指数R=0.621,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公园周边垃圾收集点的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共计3处,分别为东南侧彝海公园、中部桃源湖广场与西侧峨碌公园,密度最高的区域为彝海公园。公园周边垃圾收集点以城市公园为依托,呈现出块状聚集分布特点[8]。其他类型核密度分析图如图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9.F004图4其他类型核密度分析图其他类型垃圾收集点,共51个垃圾收集点,主要包括菜市场、政府单位等地的垃圾收集点,空间近邻指数R=0.511,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垃圾收集点在建成区北侧的水闸口农贸市场、楚雄祥瑞综合农贸市场集中分布,该区域密度最高,在南侧郊区该类型的垃圾收集点密度较低。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点有着不同区域的分布聚集点,与城市人口分布和城市整体规划发展有较大关系;整体呈现出北侧主要建成区密集,南侧郊区稀疏的块状聚集特点。5结语从整体空间分布情况看,建成区西北部的垃圾收集点分布较为集中,西部沿峨碌公园一线、栗子园小区分布最为集中;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布较为稀疏,多依靠主道路和彝海公园周边分布,这与城市人口居住点与城市发展规划有极大关系;经详细分类后,道路两侧垃圾收集点呈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小区内、公园周边与其他类型垃圾收集点表现出聚集分布的空间特征,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点具有不同区域的分布聚集点,表现为北侧主要建成区密集,南侧郊区稀疏的块状聚集特点,根据实地情况与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改进方案。在建成区南侧随着城市发展,结合人口、交通等因素全面进行垃圾收集点建设,在建成区中部,对于老旧垃圾收集点应尽快淘汰或改进,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城市环境;对于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应加快技术更新,对菜市场内的垃圾收集点,应改为垃圾分类收集亭,使垃圾处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效率;政府应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工作,促进城市智能化方向的深层次发展,提高居民社会幸福感。文章通过研究楚雄市建成区垃圾收集点空间分布特点,对城市垃圾处理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城市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以及理论建议。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