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该项技术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速度以及运行质量,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能够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运行[1-2]。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以及价值分析电气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检测、判断、处理电气系统中的信息,实现信息和控制智能化的一种技术。作为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集合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技术手段,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实现电气设备的有效控制和供配电系统的高效管理[3]。电气自动化具有实现机器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益、产品品质和工作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4]。1.1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提前设置电力系统运行参数,保障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准确性。电气自动化投入使用后可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通过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判断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在发现电力系统运行异常时会及时向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预警。1.2优化电力系统服务质量电力系统在稳定社会公众电力资源需求供应的同时,需要保证电力供应安全,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电力资源需求[5]。根据收集的用户数据,掌握城市居民的实际用电需求,合理分配生产的电力资源,保障电力系统服务质量。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作业量。能够高效地完成电力系统运行问题反馈以及电力系统漏洞查找等工作,帮助系统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电力系统漏洞,降低电力系统运行风险,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2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2.1电力仿真技术的应用电力仿真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之一。电力仿真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电力系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精准性,实现了电力系统各类数据的高效管理。电力仿真技术能够以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要求为基础,形成实用性较高的工作模拟环境,辅助技术人员充分了解电力运行状态。电力仿真技术能够对电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或问题进行模拟,为电力系统故障排除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效率。技术人员可以借助仿真模拟技术进行各种电力设施试运行研究,提前发现电力设施问题,依据仿真技术的计算结果进行技术改进,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2.2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是指借助信息技术、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对物理电力系统进行升级,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安全生产的自动化技术。其中,专家系控制技术在大量系统数据的支持下,可以完成电气系统的组织、决策、协调工作,保证系统的规范化运行;模块逻辑控制技术主要作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情况。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技术远程操作电力系统,可有效避免部分危险环境作业,降低事故概率,降低电力系统运行决策和实际操作的错误率,人工决策和操作的失误会影响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和电力资源安全。电气系统仿真建模技术应用示意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29.F001图1电气系统仿真建模技术应用示意2.3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与电网相关,具体表现为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以及智能电网控制中心[6]。建立电网调动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工作站、显示器、打印机等物理设施基础上,联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变电站自动化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大型生产设施的自动化。智能电网技术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操作指挥、监督、管理以及维护变电站等。智能电网技术中心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发电、配电等工作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难度,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2.4PLC技术的应用电气系统PLC技术应用示意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29.F002图2电气系统PLC技术应用示意PLC技术是继电器触点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发展的结合,主要功能包括电力系统指令自动编辑和记录运算信息,电力系统应用PLC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7]。PLC技术主要通过灵活调用系统数据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自动化调控的目标。2.5主动实时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电气系统主动实时数据库技术应用示意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29.F003图3电气系统主动实时数据库技术应用示意主动实时数据库主要是由被控系统、执行控制系统、数据系统等3个子系统构成,3个子系统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基础上,共同控制实时数据库。主动实时数据库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时效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动实时数据库通过监控技术与常规数据库融合的方式,实现自动化浏览各时段采集的数据,以数据解读的方式了解电力系统发生的事件,并对异常数据作出反馈。针对数据调节部分,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完成自主处理,保证电力系统工作流程有序进行,显著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效果。3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3.1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向着技术集合的方向不断发展。居民用电需求多元化、电力系统愈发复杂等情况不断催生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实现不同功能,完善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国际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速度快,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国际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推行,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化标准明确后可以为相关科研单位提供借鉴与参考,促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规模化覆盖,为电力系统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助力。3.2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1)实现电气系统一体化建设。电气系统一体化指的是将电气控制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在一个系统中对生产和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控的模式。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后可以实现该模式建设。电气系统对众多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用电需求,也促使整个电气系统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依托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系统中所有设备进行实时性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潜在故障。在复杂程度较高的电力系统中,系统可以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采集功能及时获取众多设备的运行参数,再通过技术的分析功能对运行参数进行剖析,进而根据异常数据确定故障位置及故障类型,随后予以针对性的处理,以保证及时排除故障,将故障对整个系统运行造成影响降到最低。(2)优化电力系统供配电方式。供配电运行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运行环节,应该以低成本高效率为运行目标,而实现电力系统供配电优化的关键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即电力企业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立统一供配电平台,与高压配电柜连接,并向其发送功率调节指令,平台基于调节指令设置供配电参数,实现配电优化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在该技术上建立管理模式与系统结构,保证信息平台兼容性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可以在区域内实现全覆盖和稳定供配电。电力系统依托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建设功能齐全信息平台,实现科学供配电的目标。这种供配电方式较为智能,在满足不同区域用电需求后,提高系统供配电的科学性。(3)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电力仿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PLC技术、主动实时数据库技术等多项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管理、监控、预警等不同方面的优势,这些技术还具有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电力资源供应质量均能发挥重要作用。电力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主流趋势,且电力系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推动下快速发展,而电力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催生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因此,电力系统应该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要求,主动积极创新电力系统中原有自动化技术,科学有效引进国内外新兴的自动化技术,同时将引进的新型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进行结合,促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持续性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推动电力系统的进步发展。4结语分析发现电力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优化电力系统服务质量。电气系统一体化建设、优化电力系统供配电方式及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是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围绕技术集合及国际标准制定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速度。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