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之义,也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中枢产业,是稳固国民“菜篮子”的关键所在,对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3]。据博研咨询调研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10.8万亿元,占我国农牧业总产值的43.3%,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24.5%[4]。近年来,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加工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建立科学化新型养殖模式,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提升现代畜牧业供应链韧性,加速产业链融合发展,成为畜牧业提质增效以及筑牢农业强国根基的重要方式。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继续统筹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5],这在制度层面为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提供了政策指导。近年来,畜牧产业与上游饲料产业逐渐呈现融合发展趋势,有效改变了原有畜禽养殖和饲料生产发展路径,调整企业间竞合关系[6],在推动整体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对农业强国建设产生积极影响。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构筑效率增长与成本降低多赢局面[7-8]。同时,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在提升养殖业畜禽产品质量和缓解饲料行业产能过剩前提下,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全新价值增长点。因此,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以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探究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动力和融合模式基础上提出相应推进策略,以期为助推农业强国建设、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动力机制1.1高度关联性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新时期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引方向[1]。从农业领域分析,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特征,可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9]。一方面,饲料产业处于畜牧产业链上游,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关键环节[10-11]。目前饲料产业已迈入稳定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向下游畜牧业延伸产业链或发展多元化业务成为必然选择[12]。饲料产业在优质饲料提供、饲养技术服务供给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发展养殖业务具有较低的进入壁垒和行业限制,容易与畜牧产业实现高质量融合。另一方面,畜牧业作为以畜禽养殖为主的产业体系,对上游饲料产品营养合理性及饲喂方案精准性具有较高要求[13]。畜牧产业核心工作本质是通过放牧或圈养方式从“营养管理”和“饲养管理”两个方面饲养畜禽,对饲料质量安全以及专业化服务供给提出较高要求,迫使饲料产业在生产高质量饲料产品基础上,充分发挥饲养技术、服务等资源优势向养殖领域渗透延伸。综合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面对产业链转型关键时期,上下游产业高度关联性成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利于促进产业形成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进程。1.2降本增效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而“降成本”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效益优先”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期任务。此情形下,在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降本增效逐渐成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共同目标追求,也发展为二者融合发展的内驱动力。对于饲料产业,在产业较分散情形下,受制于饲料及畜产品价格波动、出栏周期性较长以及疫病风险等因素干预,饲料产业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风险,容易产生大规模交易成本[14]。在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后,饲料产业可进一步围绕畜牧业养殖结构,生产针对性强、营养品质高的畜牧饲料,降低饲料生产投入成本并缓解回报风险。对于畜牧产业,饲料成本上涨是畜禽养殖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的主要因素[15]。以生猪饲养产业为例,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比例达到60%~70%[16]。由此可推断,高昂的饲料原料价格以及较高物流成本可能对畜牧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要求,畜牧产业与饲料产业积极融合,构建“公司+家庭农场”“厂场对接”等产业合作模式,将饲料企业饲喂技术、饲料营养与动保防疫等价值活动与养殖农户科学饲养有机结合,可有效降低产业全流程生产成本,提升经营效益。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降本增效作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共同的目标追求,成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1.3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外部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1]。科学技术在不同产业间具有扩散溢出效应,为不同产业间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外部推动力[17]。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技术在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间扩散并产生溢出效应,有利于逐渐消融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技术壁垒,继而弱化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之间创新边界,最终助推产业融合。在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过程中,技术创新会对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深度与融合广度产生重要影响。据融合深度分析,饲料产业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可将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饲养管理等方面技术逐渐渗透到畜牧行业中。此情形下,传统条件畜牧养殖户可依托饲料业技术创新渗透,对动物饲喂次数、饲喂方式等养殖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在满足动物营养均衡需求基础上为畜禽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保障。就融合广度分析,饲料产业凭借技术创新实现延链补链,逐步加大对大数据信息化养殖模式的开发力度[18],并在动保医学、动保技术、微生物发酵等方面与畜牧业进行全产业链合作创新,进一步提高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如2021年9月,大北农集团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陵实验室项目落地实施。作为以饲料企业为主要参与主体的项目,此项目主要开展畜禽养殖绿色安全饲料饲养、畜禽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等关键技术方面法人研发与成果转化,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撑。综合而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技术创新凭借其外溢效应,成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推力。2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中国式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1]。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形成规模庞大的经济效应[19]。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主要有双向渗透交叉融合、产业链延伸融合以及重组融合等3种模式(见图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2.039.F001图1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2.1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的双向渗透交叉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对我国畜牧业稳产增产和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理论指导[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由8 221万t上升至9 227万t[20],畜产品供应能力大幅提升(见图2)。但随着畜产品消费量不断提升和饲料粮供给压力日益增大,猪牛羊肉等重要畜产品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21]。因此,饲料产业抢抓国家“粮改饲”、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政策机遇,有利于构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的双向渗透交叉发展模式,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动力。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2.039.F002图22012—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双向渗透交叉发展模式主要通过并购、控股、合作建厂等资本连接方式,将饲料生产与畜牧养殖纳入统一企业管理框架下,进行股份相互渗透、风险绑定,提升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一方面,饲料产业渗透畜牧产业。近年来,饲料企业逐渐向下游畜牧养殖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从事主营饲料业务同时开展养猪、养鸡等规模化生产。如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以饲料生产作为主营业务,近年来逐渐开始拓展养殖板块。另一方面,畜牧企业渗透饲料产业,此种融合形式主要表现为畜牧企业从事养殖业务同时通过资本注入、联合建厂等业务模式与饲料企业达成合作,进行原料采购、饲料加工投资等活动。2.2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是指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在融合发展基础上,与其他产业进行功能互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并创造高附加值的过程。面对行业竞争压力与不断严格的行业准入门槛,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渐由互相渗透融合阶段,向上下游产业链两端纵向延伸发展模式转变,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建设步伐。一方面,饲料企业投资畜牧养殖行业,并以养殖业为跳板迈入食品行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食品集团。如新希望集团基本形成“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熟食肉制品”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另一方面,畜牧产业凭借自身所蕴含的生态价值、休闲体验价值、科教文化价值等优势,持续优化生产主体结构,在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延长产业链,使养殖场演变为游客观光体验式牧场、生态牧场[22-23]。由此可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产业链延伸模式有效改变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内部业态,促使两类产业在融合发展基础上培育全新商业生态圈,实现产业提质增效。2.3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的重组融合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进程中如何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为探索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指引,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积极重塑产业链,探索重组式产业融合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产业重组型融合模式本质是指在同一标准下,将同质或关联产业的产品与服务通过重组方式整合于一体,在推进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形成具体融合发展项目[24]。与双向渗透交叉以及产业链延伸模式相比,该模式属于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中层次融合,主要特点在于两类产业经济参与主体不涉及相互间资本控制,仍具有各自独立市场单元。其中,“定制饲料”成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重组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定制饲料”是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及饲料行业高级化转型的必然产物,主要是指养殖企业介入饲料企业生产过程,依据自身养殖畜禽的品种、健康状况委托饲料生产商生产针对化、定制化畜禽饲料[25]。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饲料定制模式具有成本低、服务好双重优势。一方面,饲料企业在饲料配方成本基础上仅加入加工费用,能够有效降低畜牧产业畜禽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定制饲料”可满足养殖企业零抗生素的饲喂要求[26],有利于提升畜牧产业肉食品安全品质。以生猪饲养为例,养猪效益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的质量与性价比。据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使用“双胞胎OEM定制料”的全程料重比低至2.57,使每头肉猪收益增加115元[27]。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以“定制饲料”为代表的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重组融合模式,有利于将原本独立的产业模式重新组合,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增值和高质量发展。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的推进策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擘画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奏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全新号角,也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指引下,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已初具雏形,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进一步从积极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实施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立跨行业技术研发系统等3个方面提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的推进策略,以优化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格局,加速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3.1积极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强化产业融合外部保障一般由于饲料与畜牧产业具有较强社会性,政府在产业的形成与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面对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国家可积极构建政策支撑体系,降低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政策性进入壁垒,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实现高质量融合提供制度支撑。在财政政策方面,农业部门可出台具备精准性、可操作性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将现有预算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饲料企业、农场牧场优先进行产业链融合创新,强化产业融合资金保障。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部门需鼓励大商所等金融机构发挥期货业与保险业优势,推出“农保计划”“保险+期货”等业务,覆盖饲料原料、畜牧养殖到畜禽销售全链条,促使饲料与畜牧类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提升产业融合韧性。在基本建设政策方面,地方政府要争取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物流网络体系,出台道路、水电、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关政策指导,为加速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保障。3.2实施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培育饲料畜牧产业融合先导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政府部门应推动实施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培育养殖饲料产业融合先导区,推动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走深向实。政府部门可支持建立一批以饲料加工园区、畜牧养殖示范基地为主要依托,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物流配送和营销体系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先导区,为助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饲料企业应积极参与产业融合示范工程,在做好新型饲料研发工作同时,深度融入养殖过程,依据实际养殖需求生产品质上乘、安全高效的饲料,借此提升饲料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畜牧产业要强化产业融合示范区域建设力度,应依托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实现自身与行业龙头饲料企业合作共赢,积极在畜舍设计、育种、药物、疫苗等养殖活动中与饲料企业协同合作,实现养殖业高质量发展。3.3建立跨行业技术研发系统,实现饲料与畜牧产业协同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1]。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农业领域也应加快原创性技术研发,加速推进产业融合,为农业强国建设筑牢根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间技术壁垒得以消融,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能。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建立跨行业技术研发系统,实现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协同创新。首先,鼓励建立饲料与畜牧产业的创新联合体。政府部门应强化饲料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政产学研金”,建立与畜牧产业的创新联合体。具体可加大选育配种、疾病治疗预防、智能饲喂等养殖业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为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构建区域性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国家可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区域性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实现育种卡脖子技术、饲料配方替代、养殖数字信息的共享与推广,切实提升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质量和信息化水平。4结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相关论述,充分强调了农牧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指引下,饲料产业和畜牧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实现饲料与畜牧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应基于高度关联性、降本增效及技术创新等3个方面动力因素,探索双向渗透交叉融合、产业链延伸融合以及重组融合等产业链融合模式。有关部门可通过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实施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立跨行业技术研发系统等路径,实现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农业部门应进一步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推动饲料产业与畜牧产业融合水平迈上更高台阶,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