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多项建设。2019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探索,打造一批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和风貌乡土的宜居农房[1]。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要在城乡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绿色农房建设和农房节能改造工作,促进农村建设和用能的低碳转型[2]。绿色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我国建筑业提升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着力点,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求。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大多为如何在城市中推广,较少涉及农村地区,装配式建筑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文章借助AHP-SWOT分析法,在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判断矩阵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推动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1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1.1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势(1)质量高。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预制构件根据标准统一生产,每道工序都经过质量检测,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预制构件机械化程度高,可以将保温隔热、采光通风、抗震等要求直接置入建筑结构体系中,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建筑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2)建造速度快。农村传统建筑施工周期较长,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工厂统一生产,生产效率高。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只需对关键节点进行浇筑,有效节约施工现场模板和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及混凝土养护时间,受气候、季节影响较小。(3)节能环保。农村传统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人工搅拌的方式配置混凝土,搅拌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浪费水资源,污染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而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建筑形式的不足,可减少在构件运输、堆放、装卸过程中减少固体垃圾和扬尘的产生,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水资源。1.2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劣势(1)标准体系有待完善。2017年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虽然已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相关评价标准体系,但目前没有建立农村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由于装配式建筑涉及预制构件制作、运输、测量、安装、质量验收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实施细则,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监管体系等都不够成熟,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2)建造费用、运输成本偏高。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质量高、节能环保等优点,多应用于政府投资项目、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公共建筑等,预制构件生产已形成规模化,相关技术趋于成熟。鉴于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不高,居民对预制构件的需求量不高,无法形成产业规模,使生产厂商的建造费用偏高,加上部分农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增加运输成本,所以在农村还无法将装配式技术应用于新建工程项目。(3)农村居民接受度较低。由于我国农村分布范围广,部分农村地理位置偏僻,信息传输不发达,部分农村居民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解偏表面化,对新形势建筑技术的功能和优点了解不够充分,致使在建筑形式选择方面仍倾向于传统建筑,不利于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4)专业人才不足。在建造方式上,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装配式建筑涉及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等,整个生产、施工和管理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但目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施工作业、现场管理人员多是由传统建筑技术人员转型而来,对于装配式建筑知识有所欠缺。1.3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1)政府大力扶持。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地区应用装配式建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10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2022年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木竹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为促进农村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各地相继提出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辽宁省鼓励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陕西省开展农房品质提升试点,提出在试点县建成一批“功能现代、结构安全、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河北在全省启动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并提出目标:2022年由农户自主建设500户以上、具有良好示范效果的装配式农村住房。(2)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农村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产业,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不少年轻人返回家乡就近就业,对建筑需求有所上升。在农村引入装配式建筑,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对当地人进行培训,可以将他们转型成为掌握装配式技术的产业工人,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3)结合新技术。装配式建筑尚处在发展初期,在具体施工和技术措施等方面难免有一些不足,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在施工中合理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借助该项技术的优势,为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以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随时追踪和监控预制构件的储存和吊装,以施工现场的无线网络为媒介及时地传递相关信息,保证信息完整,减少了工作人员在录入信息时潜在的错误,可实现零失误。将新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可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建筑质量。1.4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威胁(1)宣传力度不足。目前,国家在政府投资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办公楼、学校、医院、幼儿园、文化体育场馆、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公交站台等新建项目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在城市地区装配式建筑市场认可度较高,但有关农村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宣传不多,对装配式建筑的优点、规范、技术解读也不够,群众知晓率、市场普及率不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综合效益不明确。装配式建筑在农村还未完全开发,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来摊销成本,造成建设单位投资建厂的一次性成本过高,综合效益不明确,建设单位不愿在农村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使得用户需求减少,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3)农村道路不便,运输困难。运输是装配式建筑的环节之一,运输水平直接关系到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和质量。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体积偏大、质量较重,而部分农村地区道路狭窄,农村道路的规格和质量满足不了预制构件运输的要求,狭小的作业空间也会对预制构件的安装造成影响,导致运输作业存在很大的困难。(4)缺乏地域特色。在新建房屋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很少会考虑建筑外貌是否与本地区风格相符,他们往往参照城市的建筑风格来建造房屋,使得建筑不具有地域特色,房屋的使用功能也不符合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要求。2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层次分析模型2.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中有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文章将农村装配式建筑顺利推广作为目标层,准则层为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指标层由影响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14个因素构成,建立AHP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1表1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农村装配式建筑顺利推广优势(S)质量高S1建造速度快S2节能环保S3劣势(W)标准体系有待完善W1建造费用、运输成本偏高W2农村居民接受度较低W3专业人才不足W4机遇(O)政府大力扶持O1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O2结合新技术O3威胁(T)宣传力度不足T1综合效益不明确T2农村道路不便,运输困难T3缺乏地域特色T42.2构建判断矩阵邀请对农村装配式建筑研究时间较长的专家对表1中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按照1~9标度法对各层次因素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赋值得出判断矩阵,指标之间比较量化值规定如表2所示,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准则层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各指标层判断矩阵如表4~7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2表2指标之间比较量化值规定因素 i 比因素 j量化值同等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135792,4,6,8aij=1/aij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3表 3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准则层判断矩阵项目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优势劣势机遇威胁11/211/2212111/211/22121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4表4优势组各因素判断矩阵项目S1S2S3S1S2S311/31/4311/3431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5表5劣势组各因素判断矩阵项目W1W2W3W4W1W2W3W415341/511/41/31/34121/431/21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6表6机遇组各因素判断矩阵项目O1O2O3O1O2O311/31/231221/21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7表7威胁组各因素判断矩阵项目T1T2T3T4T1T2T3T4121/31/41/211/31/43311/344312.3计算各层要素对应的权重由于专家对于指标的选取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故特征向量能否应用于实际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中,还需要通过检验,在Yaahp 10.3软件上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数据输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其公式是:CR=CI/RI (1)CI=(λmax-n)/(n-1) (2)式中:CI——矩阵阶数;λmax——最大特征根。当CR<0.1时,一致性检验通过,最后计算各矩阵中元素权重。根据Yaahp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准则层λmax=4,CR=0<0.1;优势组λmax=3.073 5,CR=0.070 7<0.1;劣势组λmax=4.117 9,CR=0.0442<0.1;机遇组λmax=3.009 2,CR=0.008 8<0.1;威胁组λmax=4.144 0,CR=0.053 9<0.1,结果均通过一致性检验,经整理后得到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权重如表8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34.T008表8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目标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综合权重排名农村装配式建筑顺利推广优势(S)0.333 3质量高S1建造速度快S2节能环保S30.614 40.268 40.117 20.204 80.089 50.039 11510劣势(W)0.166 7标准体系有待完善W1建造费用、运输成本偏高W2农村居民接受度较低W3专业人才不足W40.069 90.537 60.149 40.243 00.011 70.089 60.024 90.040 5144129机遇(O)0.333 3政府大力扶持O1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O2结合新技术O30.539 60.163 40.297 00.179 90.054 50.099 0273威胁(T)0.166 7宣传力度不足T1综合效益不明确T2农村道路不便,运输困难T3缺乏地域特色T40.318 10.449 10.155 30.077 50.012 90.053 00.074 90.025 91386113推进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3.1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降低建造费用、运输成本农村装配式建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将农村装配式建筑所涉及的研发、设计、生产、运输、安装、拆卸、质量验收以及维护等整合形成产业链,降低建造成本。国家应鼓励装配式建筑企业向农村地区开拓新领域,采取补贴、减税等政策促进建设单位对农村地区的投资。3.2生产轻小型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体积偏大,可以便捷安装,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建设周期。农村道路偏窄且质量不足以承受大型运输设备,因此农村装配式建筑应采用轻小型装配式预制构件。需要研发方便拆分与连接的技术,满足质量要求又能在施工现场快速组装,解决农村道路不便、运输困难的问题。3.3培养专业人才,创新技术发展与传统建造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涉及研发、生产、运输、安装、验收等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精通装配式知识的专业人才共同完成。国家应在各类高校开设与农村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专业,培养高水平人才;相关企业可以将部分工人转型成掌握装配式技术的工人;鼓励高校与企业结合,为农村发展装配式建筑做好人才储备。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将先进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结合开发新的发展模式。3.4结合地域特色,发挥装配式建筑优势不同地区的农村文化差异较大,装配式建筑要结合本地域的民族文化,就地取材,将民族特色元素、地域性人文、历史特点融入农村建筑的装饰部件,发挥各自优势。3.5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应全方位、多渠道宣传装配式建筑,向农村居民普及装配式建筑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认知程度,促进传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农村居民宣传装配式建筑抗震好、节能环保、效率高等优点,促进装配式建筑在农村的发展。3.6建立农村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结合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标准体系,促使装配式建筑稳步发展。包括农村装配式建筑的研发与设计标准;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编制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建筑质量;对构成装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的规格进行标准化设计,提高施工效率。4结语将装配式建筑应用到农村地区建设,不仅能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还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运用AHP-SWOT分析法,对农村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劣势和威胁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农村地区推广装配式建筑提供参考。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